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活化对微晶纤维素在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体系中溶解度和溶胶-凝胶转变的影响
1
作者 魏慧卿 周普查 +3 位作者 万亚璠 安锋 刘耀东 吕春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75,共5页
二甲基乙酰胺预活化处理时,微晶纤维素中吸附水被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取代,使纤维素分子链间距离增加。预活化使纤维素分子链的氢键断裂导致微晶纤维素在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体系中溶解度增加。在高温下微晶纤维素/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 二甲基乙酰胺预活化处理时,微晶纤维素中吸附水被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取代,使纤维素分子链间距离增加。预活化使纤维素分子链的氢键断裂导致微晶纤维素在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体系中溶解度增加。在高温下微晶纤维素/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发生不可逆凝胶化,形成相互连接的丝状多孔结构。微晶纤维素的预活化路线和溶解温度影响微晶纤维素/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的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微晶纤维素在溶胶-凝胶转变后再生时主要保留Ⅰ型聚集态结构,结晶度为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活化 溶解 溶胶-凝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喷-凝胶法制备可调控PAN原丝表面形貌的研究
2
作者 魏慧卿 安锋 +2 位作者 周普查 刘耀东 吕春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87,92,共5页
采用干喷-凝胶方法研究了不同凝胶浴中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原丝纤维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该方法除了制备常规光滑表面的原丝外,也可以制备出表面带有平行沟槽结构形貌的原丝,并且沟槽深浅可调。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凝胶浴种类、温度、组... 采用干喷-凝胶方法研究了不同凝胶浴中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原丝纤维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该方法除了制备常规光滑表面的原丝外,也可以制备出表面带有平行沟槽结构形貌的原丝,并且沟槽深浅可调。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凝胶浴种类、温度、组成、牵倍等条件可以调控PAN原丝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相比乙醇凝胶浴,在甲醇中更容易获得高牵倍和力学性能优良的原丝纤维。由于干喷-凝胶法结合了干喷湿纺和凝胶纺丝的优点,它具有高效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原丝 碳纤维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抗氧化SiC涂层
3
作者 魏慧卿 蒋元力 +3 位作者 夏克东 曹国喜 吕春祥 杨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99,102,共4页
采用熔盐法,以NaCl-KCl作熔盐介质,利用Si粉与碳纤维反应在纤维表面制备出均匀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温度、热处理时间和Si/C比对SiC涂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Si/C比的增加,纤维表面涂层厚度... 采用熔盐法,以NaCl-KCl作熔盐介质,利用Si粉与碳纤维反应在纤维表面制备出均匀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温度、热处理时间和Si/C比对SiC涂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Si/C比的增加,纤维表面涂层厚度与SiC晶粒尺寸增加,但是涂层厚度增加随着Si/C比的增加变化较小。与未涂层碳纤维相比,SiC涂层明显改善了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1350℃热处理3h制备的SiC涂层致密均匀,其起始氧化温度由540℃增加至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碳纤维 抗氧化 SI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高清江 吕璐 +8 位作者 王梅 魏慧卿 李拥军 张国茹 王亚玲 周坤 刘涛 张杨 郭安君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2期1334-1338,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318例患者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和三联抗血小板组,于术...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318例患者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和三联抗血小板组,于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30天测定P-选择素及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并且统计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7天、术后30天三联组较双联组P-选择素表达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5±2.09)%vs(6.03±2.12)%,(2.67±1.67)%vs(3.24±1.98)%,P<0.05]。术后7天、术后30天三联组较双联组PAR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2±6.02)%vs(29.06±5.71)%,(20.03±4.62)%vs(26.78±4.35)%,P<0.05]。随访1个月,三联组及双联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85%(3/162)、7.05%(1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26%(15/162)、7.05%(11/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降低PCI术后MACE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