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木材嵌压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模型研究
1
作者 孙玉婷 李军 +2 位作者 魏志鹏 胡蓉 王燕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8-68,共11页
燕尾榫节点是一种半刚性连接,研究其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木材的局部嵌压变形影响,建立反映局部材料性能变化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通过分析不同接触面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燕尾榫节点转动力学... 燕尾榫节点是一种半刚性连接,研究其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木材的局部嵌压变形影响,建立反映局部材料性能变化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通过分析不同接触面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燕尾榫节点转动力学模型。考虑木材局部受压效应及摩擦因素,推导出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公式应用于多个既有试验中。结果表明:榫头侧面对总弯矩产生贡献较大,顶面、底面及端面产生贡献较小,但合在一起的嵌压效应不能忽视;理论公式计算合理、有效,与试验吻合较好,可为燕尾榫框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尾榫节点 弯矩-转角关系 有限元分析 局部受压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氮化硅超表面VCSEL的涡旋光输出
2
作者 牛昊 王永丽 +3 位作者 姜增璇 李川川 魏志鹏 宋国峰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3,共8页
集成光子器件技术的最新进展充分满足了市场对于紧凑型、高效光电系统的需求,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光学超表面技术的发展。其中,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与超表面的集成,可生成具有特定波前的矢量光束,极大地增强光电系统的功能性和灵... 集成光子器件技术的最新进展充分满足了市场对于紧凑型、高效光电系统的需求,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光学超表面技术的发展。其中,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与超表面的集成,可生成具有特定波前的矢量光束,极大地增强光电系统的功能性和灵活性。本文设计了基于Si_(3)N_(4)纳米天线阵列超表面的850 nm VCSEL,通过对纳米天线结构参数的调控,实现了超过2π的相位覆盖,并采用1阶和2阶涡旋相位板,成功产生了不同阶数的涡旋光束。这一成果为光学超表面调控VCSEL光场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涡旋光束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集成光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束腰劈裂偏振合束高亮度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
3
作者 赵宇飞 佟存柱 魏志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0-505,共6页
将一个808 nm宽发射区半导体激光器应用于纵模选择束腰劈裂偏振合束外腔中,实现了高光束质量、高亮度和窄线宽的激光输出。所获激光输出功率为5.08 W,快慢轴光束质量M2=1.85×18.2,慢轴光束质量较自由运转激光器提高48%,输出激光亮... 将一个808 nm宽发射区半导体激光器应用于纵模选择束腰劈裂偏振合束外腔中,实现了高光束质量、高亮度和窄线宽的激光输出。所获激光输出功率为5.08 W,快慢轴光束质量M2=1.85×18.2,慢轴光束质量较自由运转激光器提高48%,输出激光亮度B=22.74 MW·cm^(-2)·sr^(-1),是原激光器自由运转的1.3倍。所获激光光谱线宽为0.47 nm,压缩至原激光器自由运转的光谱宽度的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合束 外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xZn_(1-x)O合金制备及MgZnO/ZnO异质结构的光学性质 被引量:18
4
作者 魏志鹏 吴春霞 +7 位作者 吕有明 张振中 姚斌 张吉英 赵东旭 李炳辉 申德振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1-833,共3页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的分子束外延(P-MBE)技术在c面的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具有不同Mg含量(0≤x≤0.28)的六方相MgZnO合金薄膜,研究了该系列样品Raman频移的幅度与合金组分的对应关系,为MgZnO合金中Mg含量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此基...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的分子束外延(P-MBE)技术在c面的蓝宝石衬底上生长了具有不同Mg含量(0≤x≤0.28)的六方相MgZnO合金薄膜,研究了该系列样品Raman频移的幅度与合金组分的对应关系,为MgZnO合金中Mg含量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合适带宽的MgZnO合金作为垒层,制备了MgZnO/ZnO量子阱结构。在较高的光激发密度下,观测到了发光强度随激发密度的超线性增加,并将之归因于激子-激子碰撞引起的超辐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O合金 RAMAN光谱 量子阱 超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乙醇/汽油HCCI燃烧和排放特性对比 被引量:14
5
作者 魏志鹏 谢辉 +1 位作者 何邦全 赵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在Ricardo单缸四冲程汽油机上采用内部废气再循环策略,实现了汽油、乙醇和甲醇的HCCI燃烧,并对比了这3种燃料HCCI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HCCI燃烧模式下,醇类燃料与汽油相比有更多的燃料参与了低温反应,有利于化学动力学反应的进... 在Ricardo单缸四冲程汽油机上采用内部废气再循环策略,实现了汽油、乙醇和甲醇的HCCI燃烧,并对比了这3种燃料HCCI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HCCI燃烧模式下,醇类燃料与汽油相比有更多的燃料参与了低温反应,有利于化学动力学反应的进行,因此醇类燃料提前着火时刻,缩短燃烧持续期,降低发动机的燃烧温度;在相同的发动机转速和空燃比条件下,醇类燃料可以极大地降低发动机的NOx排放,特别是甲醇的NOx排放最低可达2×10-6;并且醇类燃料更有利于稀燃,适用于中高速的发动机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I 汽油 乙醇 甲醇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气层识别方法综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志鹏 冯青 +1 位作者 杨浩 杜少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8期110-116,共7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LX区块致密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急需建立一套适用于致密气层的解释与识别技术,以期较准确的识别气层、差气层与水层。基于LX区块致密气层的储层特征,充分利用各类资料对研究区19口井的石盒子组、太原组等试气层的测井响... 在鄂尔多斯盆地LX区块致密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急需建立一套适用于致密气层的解释与识别技术,以期较准确的识别气层、差气层与水层。基于LX区块致密气层的储层特征,充分利用各类资料对研究区19口井的石盒子组、太原组等试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气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关系,提出以电阻率-密度相关法、中子-密度重叠、阵列声波参数重叠、核磁共振测井和成像测井法等5种低渗气层识别方法,为LX致密气藏成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测井响应特征 气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质成果优化致密气水平井压裂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志鹏 冯青 +1 位作者 曾鸣 张万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2期79-87,共9页
致密气藏储层由于早期的沉积条件制约,储层厚度小、横向展布规律难于把握,砂岩钻遇率低(59%),加上黄土地表对地震信息采集的精度影响,钻井水平井段常规测试不产气或产微气,难以达到工业气井标准。虽然钻井的储层钻遇率低,但通过地质分... 致密气藏储层由于早期的沉积条件制约,储层厚度小、横向展布规律难于把握,砂岩钻遇率低(59%),加上黄土地表对地震信息采集的精度影响,钻井水平井段常规测试不产气或产微气,难以达到工业气井标准。虽然钻井的储层钻遇率低,但通过地质分析认为值得在泥岩水平井段优化水平井压裂分段设计,避免泥岩段压裂带来的超压、砂堵等风险,沟通主力产层的砂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水平井压后产能。应用野外剖面考察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工区砂泥岩叠置方式进行精细刻画,准确标定出目标井钻遇储层砂岩的纵向分布位置、横向砂体展布范围,据此预测水平井泥岩段压裂效果及风险,其成果可以有效应用于优化水平井压裂分段设计。根据优化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钻井从没有常规测试价值达到产气量13.15×10^4m^3/d,折合无阻流量22.5×10^4 m^3/d,收到良好的产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致密砂泥岩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可准确论证低钻遇率水平井泥岩段压裂的可行性;②多级分段压裂技术可突破3 m以下的"泥质薄隔层",沟通邻近含气砂体,获得更高的工业产能,为致密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保障;③作业后,通过施工压力曲线、井下微地震监测及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等技术对压后效果进行评价,验证压前地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低钻遇率水平井 压裂分段设计 泥岩可压性 储层展布 井下微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储配置关系的地质工程双甜点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志鹏 郝鹏灵 刘子雄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致密油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鄂尔多斯盆地HD地区C8非常规致密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开展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成藏组合关系规律研究,建立了四种源储配置关系模式,结合产... 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致密油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鄂尔多斯盆地HD地区C8非常规致密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开展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成藏组合关系规律研究,建立了四种源储配置关系模式,结合产能影响的工程因素,综合评价“烃源岩-地质-工程”甜点,明确油气富集规律,指导开发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配置关系 工程甜点 油井产能 油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预测技术在东海低渗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志鹏 冯青 +1 位作者 樊爱彬 曾鸣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10期104-109,120,共7页
储层预测技术已成为低渗油气藏勘探中的常规技术,东海低渗油气储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但针对西湖凹陷低渗透砂岩油气的勘探效果较差,使用储层预测技术认清砂体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地震正演研究表明振幅类属性对三角... 储层预测技术已成为低渗油气藏勘探中的常规技术,东海低渗油气储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但针对西湖凹陷低渗透砂岩油气的勘探效果较差,使用储层预测技术认清砂体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地震正演研究表明振幅类属性对三角洲储层响应比较敏感,通过最大振幅属性进行储层分布的平面预测,应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及GR曲线反演技术实现了储层的精细描述,通过调谐频率进行砂体厚度预测,为该区的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正演 储层预测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GR曲线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石盒子组4段致密砂岩气藏地质-工程甜点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志鹏 施瑞生 王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年第4期107-11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为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资源量大,但存在储层物性差、气水识别难、砂体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制约了本区致密气藏的勘探开发。为此,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结合岩心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区域地质背... 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为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资源量大,但存在储层物性差、气水识别难、砂体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制约了本区致密气藏的勘探开发。为此,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结合岩心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等基础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储层砂体预测,利用协克里金算法预测储层孔隙度分布,利用地震高频衰减的算法预测含气性分布,通过多参数融合得到地质甜点有利区。利用地震蚂蚁体算法预测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利用地震叠前弹性反演得到脆性指数分布,进而判断储层可压性,由此得到工程甜点有利区。研究表明利用地质与工程“双甜点”综合预测方法,圈定储层有利区,在井位部署以及压裂改造井层筛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地质甜点 工程甜点 储层预测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囊流体气藏控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志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4期44-48,共5页
针对气藏产水问题,利用绒囊流体开展了控水效果评价实验,并结合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分析了岩样内部流体分布特征,阐明了绒囊流体在砂岩储层中的控水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绒囊流体具有较好的控水效果,驱替实验中100-2岩样气测渗透率下降了60%... 针对气藏产水问题,利用绒囊流体开展了控水效果评价实验,并结合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分析了岩样内部流体分布特征,阐明了绒囊流体在砂岩储层中的控水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绒囊流体具有较好的控水效果,驱替实验中100-2岩样气测渗透率下降了60%,水测渗透率下降了99.1%,岩样100-7驱替过程中受应力作用影响,内部出现了新孔隙,绒囊流体对形成的新孔隙具有自动二次封堵的功能,堵水率可达95.5%。绒囊流体对大孔隙具有较好的封堵作用,对于小孔隙,在注入过程中会在岩石表面形成保护层,避免了工作液进入导致的伤害。绒囊流体具有自然降解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控水稳气效果会优于室内研究结果。绒囊流体可以有效降低水对气藏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囊流体 天然气井 渗流特征 水伤害 可动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VD方法生长ZnO微米柱的结构与光学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志鹏 吕有明 +5 位作者 申德振 刘益春 赵东旭 李炳辉 张吉英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变温光致发光光谱对MOCVD方法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的ZnO微米柱材料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具有良好的c轴择优取向,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中可观察出ZnO微米在呈六角结构生长,半径...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变温光致发光光谱对MOCVD方法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的ZnO微米柱材料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具有良好的c轴择优取向,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中可观察出ZnO微米在呈六角结构生长,半径约为0.5~1.5μm。样品的发光光谱通过He-Cd激光器的325 nm线激发,从光谱中发现低温(81 K)下出现极强的与激子相关的带边发光峰,温度升高到360 K时与自由激子相关的紫外发射峰仍然是清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氧化锌微米柱 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光致发光 半导体材料 禁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绍明 魏志鹏 +3 位作者 胡光辉 江丹 黄爱花 郑龙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分散碳纳米管(CNTs),通过层层组装(LB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和CNTs构筑PDDA/CNTs多层膜电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PDDA/CNTs多层膜的组装过程进行监测,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分散碳纳米管(CNTs),通过层层组装(LB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和CNTs构筑PDDA/CNTs多层膜电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PDDA/CNTs多层膜的组装过程进行监测,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同时存在时PDDA/CNTs多层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分离作用,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无需经过分离即可同时被检出.在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如下:邻苯二酚为2.0×10-6~1.4×10-4mol/L,线性相关系数R=0.9991;对苯二酚为2.0×10-6~1.4×10-4mol/L,线性相关系数R=0.9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层层组装 化学修饰电极 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ZnO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的改善 被引量:15
14
作者 罗添元 魏志鹏 +5 位作者 李金华 方芳 王晓华 王相虎 崔勇 谭学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0-685,共6页
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在ZnO纳米棒表面合成CdS纳米粒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CdS/ZnO异质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生长CdS的过程中ZnO被逐渐地腐蚀。选择CdS/ZnO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和绿光照射的条件下降... 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在ZnO纳米棒表面合成CdS纳米粒子。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CdS/ZnO异质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生长CdS的过程中ZnO被逐渐地腐蚀。选择CdS/ZnO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和绿光照射的条件下降解甲基橙(MO)。CdS/ZnO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棒作为光催化剂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硫化镉 纳米复合结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掺杂ZnO薄膜的导电和发光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相虎 姚斌 +7 位作者 申德振 张振中 吕有明 李炳辉 魏志鹏 张吉英 赵东旭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5-948,共4页
通过将含有原子数分数为2%锂的Zn-Li合金薄膜和金属锌薄膜在500℃氮气氛中退火2h,然后在700℃氧气氛下退火1h的方法分别制备出ZnO∶Li和ZnO薄膜。Hall效应测量表明,其导电类型分别为p型和n型。通过He-Cd激光器的325nm线激发,测量了样品... 通过将含有原子数分数为2%锂的Zn-Li合金薄膜和金属锌薄膜在500℃氮气氛中退火2h,然后在700℃氧气氛下退火1h的方法分别制备出ZnO∶Li和ZnO薄膜。Hall效应测量表明,其导电类型分别为p型和n型。通过He-Cd激光器的325nm线激发,测量了样品室温和低温(12K)光致发光光谱,并根据ZnO∶Li薄膜的低温发光光谱特征,计算出Li相关受主能级位于价带顶137meV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合金 退火 真空镀膜 P型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掺杂p型ZnO及ZnO同质p-n结LED的制备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振中 魏志鹏 +8 位作者 吕有明 矫淑杰 姚斌 申德振 张吉英 赵东旭 李炳辉 郑著宏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6-1028,共3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方法,以N2作为掺杂源,以O2作为辅助分解的气体和氧源,通过等离子体光谱的实时监测来控制掺杂源中各组分的含量,制备了P型ZnO薄膜及同质p—n结。I-V曲线显示该p-n结具有整流特性,直流驱动下获得了稳...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方法,以N2作为掺杂源,以O2作为辅助分解的气体和氧源,通过等离子体光谱的实时监测来控制掺杂源中各组分的含量,制备了P型ZnO薄膜及同质p—n结。I-V曲线显示该p-n结具有整流特性,直流驱动下获得了稳定的室温电致发光,包括位于420nm附近的发光峰和500-700nm的发光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发光二极管 N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的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鸿延 魏志鹏 +6 位作者 李霜 楚学影 方铉 方芳 李金华 陈新影 王晓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S:Mn量子点,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的摩尔分数达到2%时,ZnS:Mn量子点在595 nm附近的发光最强;继续增加掺杂浓度反而出现荧光...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S:Mn量子点,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的摩尔分数达到2%时,ZnS:Mn量子点在595 nm附近的发光最强;继续增加掺杂浓度反而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本文还研究了表面修饰对量子点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的形貌,发现经过3-巯基丙酸(MPA)修饰后的样品表面团聚现象得到改善,并且尺寸单一、单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约为5 nm。经过修饰后的样品减少了表面非辐射性缺陷中心,使掺杂Mn2+所引起的595 nm附近的发射峰强度增大。将MPA修饰后的ZnS:Mn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进行生物偶联,并利用BCA法对偶联上的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经过修饰后的量子点偶联蛋白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MN 表面修饰 发光 BCA法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破裂机制及其在盖层和断层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廷微 孟令东 +3 位作者 冯丹 周新娜 夏宁 魏志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水力破裂现象在世界上许多沉积盆地内均有发现,是指由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岩石破裂过程,包括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新裂缝的形成和原有裂缝的张开两方面。由于孔隙流体压力不断地积累和释放,使得水力破裂表现为周期性和瞬时性的特... 水力破裂现象在世界上许多沉积盆地内均有发现,是指由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岩石破裂过程,包括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新裂缝的形成和原有裂缝的张开两方面。由于孔隙流体压力不断地积累和释放,使得水力破裂表现为周期性和瞬时性的特点。水力破裂往往会引起盖层和断层发生油气渗漏,通常以发生水力破裂所需的孔隙流体压力增加量来定量评价水力破裂的风险性。深入研究水力破裂机理及形成条件,对进一步认识岩石中流体活动、油气运移和油气田安全开采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水力破裂准则、地质条件以及水力破裂在盖层和断层稳定性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对以后水力破裂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破裂 孔隙流体压力 水力裂缝 油气渗漏 破裂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xZn_(1-x)O单晶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春霞 吕有明 +5 位作者 李炳辉 魏志鹏 刘益春 申德振 张吉英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 (P MBE)的方法 ,在蓝宝石c平面上外延生长了MgxZn1 xO合金薄膜。在0≤x≤ 0 2范围内薄膜保持着ZnO的纤锌矿结构不变。X射线双晶衍射谱的结果表明生长的样品是单晶薄膜。据布喇格衍射公式计算得到 ,随着Mg含量... 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 (P MBE)的方法 ,在蓝宝石c平面上外延生长了MgxZn1 xO合金薄膜。在0≤x≤ 0 2范围内薄膜保持着ZnO的纤锌矿结构不变。X射线双晶衍射谱的结果表明生长的样品是单晶薄膜。据布喇格衍射公式计算得到 ,随着Mg含量的增加 ,薄膜的晶格常数c由 0 5 2 0 5nm减小到 0 5 1 85nm。室温光致发光谱出现很强的紫外近带发射 (NBE)峰 ,没有观察到深能级 (DL)发射 ,且随着Mg的掺入量的增加 ,紫外发射峰有明显的蓝移。透射光谱的结果表明 ,合金薄膜的吸收边随着Mg离子的掺入逐渐向高能侧移动 ,这与室温下光致发光的结果是相吻合的 ,并计算出随着x值增加 ,带隙宽度从 3 338eV逐渐展宽到3 6 82eV。通过研究Mg0 1 2 Zn0 88O样品的变温光谱 ,将紫外发射归结为束缚在施主能级上的束缚激子发射。并详细地研究了在整个温度变化过程中 ,束缚激子的两个不同的猝灭过程以及谱线的半峰全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XZN1-XO P-MBE X射线双晶衍射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半导体激光器n型波导结构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宁 芦鹏 +3 位作者 魏志鹏 李占国 马晓辉 刘国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为了提高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并获得较小的远场发散角,在非对称波导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n型波导结构,即在n型波导中引入高折射率的内波导层。采用理论计算和SimLastip软件模拟对常规非对称波导结构和内波导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 为了提高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并获得较小的远场发散角,在非对称波导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n型波导结构,即在n型波导中引入高折射率的内波导层。采用理论计算和SimLastip软件模拟对常规非对称波导结构和内波导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束外延系统生长980nm内波导结构的外延材料,并制作了激光器。对于条宽为100μm、腔长为1000μm的器件,阈值电流为97mA,斜率效率为1.01W/A;当注入电流为500mA时,远场发散角为29°(垂直向)×8°(水平向),与模拟结果相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于常规非对称波导结构,内波导结构可有效降低光场限制因子,提高输出功率,减小远场发散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80 nm半导体激光器 输出功率 内波导 远场发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