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志钢 潘湛昌 +3 位作者 徐阁 文梦葵 邹燕娣 钟雪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0,213,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择GGA水平上的PW91相关能泛函,模拟计算了Gd掺杂前后锐钛矿型TiO2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吸收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d掺杂锐钛矿型TiO2晶体后,对称性不变,...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并选择GGA水平上的PW91相关能泛函,模拟计算了Gd掺杂前后锐钛矿型TiO2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吸收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d掺杂锐钛矿型TiO2晶体后,对称性不变,晶格常数变大,价带顶部主要由O-2p和Gd-4f轨道上的电子共同构成,导带底部主要由Ti-3d轨道上的电子构成;主要由于价带上移使得禁带宽度(Eg)变小,TiO2吸收带边红移,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强度增加。可见,Gd掺杂有助于提高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扩展其光响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掺杂TiO2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TiO2)表面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魏志钢 张红星 +1 位作者 李前树 Lewis James P.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4-826,共3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虚拟原子轨道方法对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110)表面的表面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的表面能与表面缺陷的百分率相关.完整的表面具有最低的表面能,表面能随着表面缺陷百分率的增大而升高,这与自然环境下二...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虚拟原子轨道方法对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110)表面的表面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的表面能与表面缺陷的百分率相关.完整的表面具有最低的表面能,表面能随着表面缺陷百分率的增大而升高,这与自然环境下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具有规整的(110)表面一致.在光催化实验中利用二氧化钛表面的缺陷作催化剂需要考虑到表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完整的表面五配位Ti4+上填加氧原子与表面作用时,表面能起初变化很小,直到50%的五配位Ti4+被填充后表面能才开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110)表面 表面能 缺陷表面 火球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共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志钢 潘湛昌 +3 位作者 黄雪萍 徐艳阳 陈世荣 肖楚民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了Cu、N共掺杂锐钛矿Ti O2,讨论了Cu掺杂、N掺杂、Cu、N共掺杂对锐钛矿Ti O2的晶体结构、能隙、态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u、N共掺杂锐钛矿Ti O2晶体后,导...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了Cu、N共掺杂锐钛矿Ti O2,讨论了Cu掺杂、N掺杂、Cu、N共掺杂对锐钛矿Ti O2的晶体结构、能隙、态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u、N共掺杂锐钛矿Ti O2晶体后,导带主要由N-2p和Ti-3d轨道上的电子构成,价带主要由O-2p和Cu-3d轨道上的电子构成,禁带宽度(Eg)变小,Ti O2的吸收带红移,费米能级降低,体系稳定性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Ti O2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酮自由基(HCCO·)与氧气(O2)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志钢 黄旭日 +1 位作者 孙延波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04-1506,M006,共4页
在 G2 ( B3 LYP/ MP2 / CC)水平上对反应 HCCO+ O2 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反应势能面 ,提出了 3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 1 )四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 P1 ( HCO+ CO2 ) ;( 2 )三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 P2 ( CO+HCO2 ) ;( 3 ) O—O键断裂反应机理... 在 G2 ( B3 LYP/ MP2 / CC)水平上对反应 HCCO+ O2 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反应势能面 ,提出了 3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 1 )四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 P1 ( HCO+ CO2 ) ;( 2 )三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 P2 ( CO+HCO2 ) ;( 3 ) O—O键断裂反应机理得到产物 P3 ( O+ OCC( O) H)和 P4( O+ CO+ HCO) .由反应势能面推测产物P1 ( HCO+ CO2 )为主要产物 ,产物 P2 ( CO+ HCO2 ) ,P3 ( O+ OCC( O) H)和P4( O+ CO+ H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酮自由基 氧气 反应势能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基自由基(C2H·)与二氧化氮(NO2)气体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志钢 黄旭日 +1 位作者 孙延波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24-2226,共3页
在 CCSD( T) / 6-3 1 1 G( d,p) / / B3 LYP/ 6-3 1 1 G( d,p) +ZPE水平上对反应 C2 H+NO2 进行了计算 ,建立了反应势能面并得到了 3种产物 .利用 RRKM理论估算了反应的总速率和分支比 .总速率为 1 .42 7×1 0 -12 × T0 .556&#... 在 CCSD( T) / 6-3 1 1 G( d,p) / / B3 LYP/ 6-3 1 1 G( d,p) +ZPE水平上对反应 C2 H+NO2 进行了计算 ,建立了反应势能面并得到了 3种产物 .利用 RRKM理论估算了反应的总速率和分支比 .总速率为 1 .42 7×1 0 -12 × T0 .556× exp( 1 90 .5 47/ T) cm3 · molecule-1· s-1,其中主要产物 P1 ( HCCO+NO)比例大于 96% ,次要产物 P2 ( HCNO+CO)和 P3 ( HCN+CO2 )小于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基自由基 (C2H·) 二氧化氮 NO2 反应势能面 理论研究 反应速度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Ⅱ)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志钢 黄雪萍 +3 位作者 潘湛昌 周晓 陈世荣 杨燕婷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9-401,共3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Co(Ⅱ)掺杂锐钛矿TiO2,讨论了Co(Ⅱ)掺杂对锐钛矿的晶体结构、能隙、态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o(Ⅱ)掺杂锐钛矿TiO2晶体后,Co(Ⅱ)的3d轨道进入禁带并与氧的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Co(Ⅱ)掺杂锐钛矿TiO2,讨论了Co(Ⅱ)掺杂对锐钛矿的晶体结构、能隙、态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o(Ⅱ)掺杂锐钛矿TiO2晶体后,Co(Ⅱ)的3d轨道进入禁带并与氧的2p轨道作用,使禁带宽度(Eg)变小,TiO2的吸收带红移,从而有助于TiO2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TiO_2)表面上水分解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志钢 李前树 +1 位作者 张红星 Lewis James P.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0-351,共2页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pseudopotential method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one water molecule decomposition on perfect TiO2 rutile(110) surface.First we build up a surface,which is large enough to simulate thi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pseudopotential method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one water molecule decomposition on perfect TiO2 rutile(110) surface.First we build up a surface,which is large enough to simulate this reaction as under the real condition.Then we put a water molecule on the top of one five-fold-coordinate Ti atom on the surface as the reactant;we put two OH radicals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surface as the product.At last we simulate the reaction from the reactant to the product to get the reaction free energy,which is about 15.562 kJ/mol.This free energy can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表面 水分解 火球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氰自由基(HCCN)与一氧化氮(NO)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
8
作者 魏志钢 黄旭日 +1 位作者 孙延波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12-2115,共4页
在 CCSD( T) /6-3 1 1 G( d,p) //B3 LYP/6-3 1 1 G( d,p) +ZPE水平上对反应 HCCN+NO的二重态反应势能面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 4种产物 :P1 ( HCN+NCO) ,P2 ( OH+NCCN) ,P3 [HCN+( CNO) ]和 P4( HCN+CNO) .其中产物 P1为主要产物 ,P2为次... 在 CCSD( T) /6-3 1 1 G( d,p) //B3 LYP/6-3 1 1 G( d,p) +ZPE水平上对反应 HCCN+NO的二重态反应势能面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 4种产物 :P1 ( HCN+NCO) ,P2 ( OH+NCCN) ,P3 [HCN+( CNO) ]和 P4( HCN+CNO) .其中产物 P1为主要产物 ,P2为次要产物 ,P3和 P4很难得到 .在 G2 ( B3 LYP/MP2 /CC)水平 ,对产物 P1和 P2的反应通道的单点能量进行了校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氰自由基 一氧化氮 从头算 反应势能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金属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活性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刘月 余林 +3 位作者 魏志钢 潘湛昌 邹燕娣 谢英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4-440,共7页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稀土金属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理论上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对稀土掺杂TiO2前后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Y,La,Gd,Lu,Ce,Eu,Yb和Tb掺...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稀土金属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理论上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对稀土掺杂TiO2前后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Y,La,Gd,Lu,Ce,Eu,Yb和Tb掺杂有助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而对于Pr,Nd,Pm,Sm,Dy,Ho,Er和Tm掺杂,由于在价带顶和导带底之间形成了较多的可能成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的杂质能级,故此类稀土的掺杂浓度需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9种稀土金属(RE=Y,Ce,Pr,Sm,Gd,Dy,Ho,Er,Yb)掺杂的TiO2粉体,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分别表征其晶体结构和光学吸收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前后的TiO2均为锐钛矿相,且Ho,Pr,Ce,Sm,Y,Yb和Gd掺杂使TiO2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且理论研究结果与周期表中稀土元素外层电子轨道排布规律一致,从而揭示了稀土元素掺杂的本质规律,指明了适量的稀土掺杂有利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TiO2 锐钛矿相 密度泛函理论 能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酮自由基(HCCO^·)与二氧化氮(NO2)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健康 魏志钢 +3 位作者 黄旭日 李卓 李前树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3-1136,共4页
在CCSD(T)/6-311G(d,p)//MP2/6-311G(d,p)+ZPE水平上对反应HCCO+NO2进行了计算,建立了反应势能面.此反应由反应物通过三步反应到达产物.首先,NO2的O原子进攻HCCO自由基中与H相邻的C原子,形成异构体1[ONOC(H)CO]或2[H(CONOC)O].然后,异构... 在CCSD(T)/6-311G(d,p)//MP2/6-311G(d,p)+ZPE水平上对反应HCCO+NO2进行了计算,建立了反应势能面.此反应由反应物通过三步反应到达产物.首先,NO2的O原子进攻HCCO自由基中与H相邻的C原子,形成异构体1[ONOC(H)CO]或2[H(CONOC)O].然后,异构体1和2通过N_O键的断裂形成产物NO和OC(H)CO.最后,产物中的OC(H)CO可以通过C_C键的断裂进一步分解为HCO和CO.由HCCO+NO2反应得到产物NO+HCO+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酮自由基HCCO^· 二氧化氮NO2 反应势能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色法测定水中As(Ⅲ)和As(Ⅴ)含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左俊辉 王海莹 +4 位作者 魏志钢 谢英豪 任超艳 岳焕幸 赵顺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水中As(Ⅲ)和As(V)的含量,实验优化了测定As(Ⅲ)和As(V)的条件。结果表明,显色温度在24~28℃范围,配合物在40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显色温度高于30℃时,还原剂不稳定导致配合物吸光度一直增大;增大抗... 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水中As(Ⅲ)和As(V)的含量,实验优化了测定As(Ⅲ)和As(V)的条件。结果表明,显色温度在24~28℃范围,配合物在40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显色温度高于30℃时,还原剂不稳定导致配合物吸光度一直增大;增大抗坏血酸的量可以消除过量的氧化剂对配合物显色的影响,过量的还原剂对配合物显色无影响;砷的检测在5~100μg/L范围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1%~5.9%。采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中无机砷的含量,砷的加标回收率在98.2%~104.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Ⅲ) AS(V)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掺杂锐钛矿TiO2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雪萍 潘湛昌 +4 位作者 周晓 肖楚民 陈世荣 徐羽 魏志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6,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了Cu(II)掺杂锐钛矿TiO2,讨论了Cu(II)掺杂对锐钛矿的晶体结构、能隙、态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u(II)掺杂锐钛矿TiO2晶体后,Cu-3d与O-2p轨道上的电子发生...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模拟计算了Cu(II)掺杂锐钛矿TiO2,讨论了Cu(II)掺杂对锐钛矿的晶体结构、能隙、态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u(II)掺杂锐钛矿TiO2晶体后,Cu-3d与O-2p轨道上的电子发生强烈关联作用,使O-2p轨道发生分裂,禁带宽度(Eg)变小,TiO2的吸收带红移,从而有助于TiO2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粉末化学镀Ni-P催化剂表面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永俊 胡光辉 +3 位作者 潘湛昌 黄胜奇 魏志钢 苏小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0,共3页
电催化乙醇氧化的阳极材料易失效。在活性炭(C活性)上化学沉积Ni-P颗粒,制备了Ni-P/C活性催化剂,将其填入213型铂电极凹槽之中,制成Ni-P/C活性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Ni-P/C活性催化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 电催化乙醇氧化的阳极材料易失效。在活性炭(C活性)上化学沉积Ni-P颗粒,制备了Ni-P/C活性催化剂,将其填入213型铂电极凹槽之中,制成Ni-P/C活性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Ni-P/C活性催化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状Ni-P颗粒以约为100nm的大小均匀分布于C活性表面;仅C活性电极能催化乙醇发生氧化,但易失活,而Ni-P/C活性电极可以催化乙醇在-0.24V发生氧化,在阴极极化扫描过程中,-0.39V时会出现乙醇氧化中间物的氧化峰,催化乙醇氧化的峰电流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氧化电位逐渐负移,这与Ni-P在碱性条件下电氧化产生Ni(OH)2和NiOOH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电催化 氧化 石墨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iO_2化学复合镀层电极的乙醇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光辉 曾海霞 +3 位作者 魏志钢 潘湛昌 谢署光 邹燕娣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于Ni-P镀液添加TiO2颗粒,用化学镀法在黄铜基底上制备不同TiO2含量的Ni-P-TiO2复合镀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法、计时电流和交流阻抗法测定Ni-P-TiO2/Cu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常温下Ni-P-TiO2/Cu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 于Ni-P镀液添加TiO2颗粒,用化学镀法在黄铜基底上制备不同TiO2含量的Ni-P-TiO2复合镀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法、计时电流和交流阻抗法测定Ni-P-TiO2/Cu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常温下Ni-P-TiO2/Cu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氧化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Ni-P-TiO2电极上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随镀层TiO2量的不同而异;镀液中TiO2含量为5 g.L-1时,所得电极的电催化乙醇氧化的活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P-TiO2复合镀层 乙醇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切花岗岩粉制备13X沸石分子筛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慎颖 潘湛昌 +2 位作者 肖楚民 魏志钢 胡光辉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383-386,共4页
为解决花岗岩粉污染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以中温热分解后的花岗岩粉为原料,将其中的硅、铝元素转化为可溶性盐,然后合成13X型沸石分子筛.实验结果表明,以花岗岩粉为原料可以制备出合格的13X型沸石分子筛,并可得到副产品碳酸钾、白炭黑... 为解决花岗岩粉污染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以中温热分解后的花岗岩粉为原料,将其中的硅、铝元素转化为可溶性盐,然后合成13X型沸石分子筛.实验结果表明,以花岗岩粉为原料可以制备出合格的13X型沸石分子筛,并可得到副产品碳酸钾、白炭黑、石英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粉 热分解 分子筛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化学镀镍漏镀现象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光辉 潘湛昌 魏志钢 《印制电路信息》 2010年第6期45-48,共4页
文章阐述了不同尺寸铜盘连接状况、掩蔽作用等对漏洞的影响,发现孤立的小铜盘(0.1mm)比大尺寸的铜盘(>0.1mm)更易发生漏镀,即漏镀易发生在小尺寸铜盘上,主要的原因与置换钯的速率不同相关。至于因掩蔽引发的漏镀现象,主要与平衡电化... 文章阐述了不同尺寸铜盘连接状况、掩蔽作用等对漏洞的影响,发现孤立的小铜盘(0.1mm)比大尺寸的铜盘(>0.1mm)更易发生漏镀,即漏镀易发生在小尺寸铜盘上,主要的原因与置换钯的速率不同相关。至于因掩蔽引发的漏镀现象,主要与平衡电化学势作用相关。在活化过程中,电子转移主要决定了漏镀发生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镀 化学镀镍 掩蔽作用 铜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锐钛矿二氧化钛光响应红移的模拟计算
17
作者 潘湛昌 彭康华 +2 位作者 张环华 肖楚民 魏志钢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143,153,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模拟计算了掺N锐钛矿相TiO2对能隙、Fermi能级、态密度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见光活性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表面HOMO和LUMO分别主要由Ti的3d轨道和O、N的2p轨道构成,掺杂出现的N2S态增加了N...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模拟计算了掺N锐钛矿相TiO2对能隙、Fermi能级、态密度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见光活性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表面HOMO和LUMO分别主要由Ti的3d轨道和O、N的2p轨道构成,掺杂出现的N2S态增加了N掺杂的稳定性。并发现N掺杂从两个方面使TiO2材料的带隙变窄:一为N掺杂使Fermi能级移入价带,使带隙变窄;二为在价带的上方引入了独立的能级,在导带下方引入一个宽为0.9 eV左右的能带,这两个掺杂能级使其禁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N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蚀刻废液制备氧化铜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晃初 龚俊 +3 位作者 潘湛昌 肖楚民 胡光辉 魏志钢 《印制电路信息》 2012年第5期48-49,53,共3页
PCB行业主要存在酸性和碱性两种废液,当前对蚀刻废液的处理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沉淀法是经济的处理方法,而且去除铜率高。通过加入试剂,将废液中的铜离子转变成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加热煅烧,得到最终产品氧化铜。分别采用单独对酸和两种废... PCB行业主要存在酸性和碱性两种废液,当前对蚀刻废液的处理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沉淀法是经济的处理方法,而且去除铜率高。通过加入试剂,将废液中的铜离子转变成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加热煅烧,得到最终产品氧化铜。分别采用单独对酸和两种废液混合二种方式制取氧化铜;讨论了酸度对沉铜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沉淀的最佳pH分别为9和4.5,沉淀最佳的分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0℃和30 min。探讨了水洗量和次数对杂质的去除影响,分别得到水洗三次,纯净水两次为最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铜蚀刻废液 沉淀法 印刷电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