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海小刀会起义文献的新发现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魏建猷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81-84,共4页
-
文摘
近年先后看到一八五三年九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发布的两个重要文献的原件,一个是起义首领刘丽川的《上天王奏》,一个是刘的《太平天国招讨大元帅刘示》。这两个文献,在现存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发布的三十一个文件中,都是头等重要的。前者是在起义后不久即发出的一封奏章,它是旗帜鲜明地表示拥护太平天国革命新政权,服从其领导,静候正式任命;这个文献的政治重要性,不言可知。后者是起义后八个多月发布的具有强烈革命理论性的告示,是一篇宣传反封建反迷信的进步思想文献。
-
关键词
小刀会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
进步思想
大元帅
上海
反封建
告示
政治方向
奏章
嘉兴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爱国将领乐善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魏建猷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8-102,共5页
-
文摘
直隶提督乐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反抗侵略,捍卫海疆,屡建奇功,为国家民族壮烈牺牲的有数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在咸丰九年(1859)第二次大沽战役中,身任总兵,与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协力英勇抗击英法侵略军,荣椿、汝元不幸中炮阵亡,乐善督率所部临危不惧,奋勇抗击,大败侵略者,迫使武装到牙齿,恃船坚炮利而横行我领海。
-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僧格林沁
大沽之战
炮台
英法侵略军
直隶
国家民族
临危不惧
北塘
清政府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的新发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魏建猷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8,共8页
-
文摘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十余年间,即辛亥革命期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革命高潮时期。随着这个革命高潮的到来,已有二百几十年悠久斗争历史的会党运动,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会党运动发展到了它的历史的高峰。这一发展对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起了巨大而广泛的促进作用,成为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会党
辛亥革命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
哥老会
十九世纪
共进会
党组织
新发展
龙华会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清代耗羡归公与养廉金制度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魏建猷
-
出处
《学术界》
1986年第1期69-75,共7页
-
文摘
实行“耗茨归公”与“养廉金”制是清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值得深入探讨。解放前(1947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论清代养廉金制度》,多年来未再加思索。近悉台湾、香港及日本学者近二十多年间对这个问题有不少研究成果和新见解,因在旧作基础上,草成此文,再抒所见。耗羡归公与养廉金制是密切相关的两件事,故并论之。
-
关键词
耗羡归公
日本学者
影响深远
乾隆帝
州县官
清史稿
吏治
雍正年间
台湾
大学士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刘伯温和他的《郁离子》
- 5
-
-
作者
魏建猷
肖善芗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5-47,共3页
-
文摘
刘伯温即刘基,在明代史上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郁离子》是他传世著作中最重要的,也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书。但是,刘伯温的名字,虽曾家喻户晓,却往往与《推背图》、《烧饼歌》联系在一起,被蒙上一甚神秘的色彩;至于他的重要著作《郁离子》,知道的人却并不太多。
-
关键词
郁离子
历史价值
朱元璋
诚意伯
著作
刘基
人民生活
明代史
神秘
烧饼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李文炳——会党人物论之一
- 6
-
-
作者
魏建猷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89-97,共9页
-
文摘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风雷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摸索救民真理、为农民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如洪秀全,忠贞不二、大节凛然如陈玉成等就是它的杰出代表。然而,和中外历史上任何其它类似的时代一样,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总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各种类型的人物都会乘机出来表演一番,出现了如郜永宽、汪安钧、伍贵文等献城投敌,断送革命,不齿于人类的叛徒民贼;还出现了反复无常,朝秦暮楚,如李昭寿、苗沛霖、李文炳等无耻之徒。
-
关键词
太平军
太平天国
小刀会起义
中国近代史
六十年代
李秀成
苏州
反革命
陈玉成
洪秀全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常胜军案略》看太平军在余姚的斗争
- 7
-
-
作者
魏建猷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
文摘
《常胜军案略》一卷,四十七页,木刻本,版心有“成德堂”三字。卷首有光绪乙未(二十一年)六月谢元寿序,本书大约刻于是年或稍后。这部书是辑录了有关“常胜军”(这个常胜军是浙江绍兴地区一支地主武装,不是外国侵略者在上海所建立的反动武装“常胜军”)的十五篇案牍,所以称为“案略”。前面四篇是后来择叙事迹请奖的公牍,后面的十一篇则为当时“报功”的公牍。据序文说所以“将先后案略汇辑成编”,是为了“表扬先烈”,就是为了表扬反动地主豪绅谢敬武装反抗太平军的“功绩”。
-
关键词
太平军
常胜军
余姚
反动
外国侵略者
武装
地主
绍兴
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青浦事件
- 8
-
-
作者
魏建猷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3期52-61,共10页
-
文摘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的“青浦事件”,就是毛主席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南京条約签訂后,外国資本主义利用宗教作掩护对华扩大侵略活动所激起的一次中国人民剧烈的反抗,是鸦片战爭后六、七十年間广大中国人民反帝斗爭主要形式——反洋教斗爭即所謂“教案”的开端。
-
关键词
中国人民
外国侵略者
事件
帝国主义
阿礼国
清政府
上海地区
鸦片战争后
侵略中国
对华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