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JAZ3在苜蓿花叶病毒侵染本氏烟过程中的作用
1
作者 赖诗雨 梁巧兰 +5 位作者 魏列新 牛二波 陈应娥 周鑫 杨思正 王博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6-196,共11页
【目的】探究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编码茉莉酸ZIM结构域蛋白3(jasmonate ZIM-domain protein 3,JAZ3)基因NbJAZ3对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侵染本氏烟的影响,为进一步解析AMV侵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探究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编码茉莉酸ZIM结构域蛋白3(jasmonate ZIM-domain protein 3,JAZ3)基因NbJAZ3对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侵染本氏烟的影响,为进一步解析AMV侵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本氏烟和AMV为材料,采用摩擦接种法将AMV接种于本氏烟,取接种后1、7、15、21 d的本氏烟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信号转导途径中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NbJAZ3在AMV侵染中的表达变化;克隆NbJAZ3,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pCAMBIA1300-NbJAZ3瞬时过表达载体,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bJAZ3蛋白亚细胞定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当NbJAZ3在本氏烟叶片中瞬时过表达后,接种AMV,采用RT-q PCR法检测接种后第5天的AMV CP相对表达量;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 TRV)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构建pTRV2-NbJAZ3沉默载体,沉默NbJAZ3后摩擦接种AMV,利用RTqPCR检测AMV CP相对表达量。【结果】转录组测序和RT-q PCR进一步验证表明,AMV接种后的不同天数NbJAZ3均下调表达,且第15天NbJAZ3相对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相比下降了84.43%;NbJAZ3 CDS序列长度为1 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包含ZIM和Jas-motif 2个保守结构域;NbJAZ3与林烟草(Nicotiana sylvestris)的NsJAZ3同源性最高,相似度为96.58%;显微镜观察到NbJAZ3蛋白定位于本氏烟叶片的细胞核、细胞质与细胞膜中;与对照组相比,NbJAZ3瞬时过表达和瞬时沉默的本氏烟接种AMV第5天时,AMV CP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了83.82%和增加了78.58%。【结论】AMV侵染会引起本氏烟中NbJAZ3下调,瞬时过表达NbJAZ3可抑制AMV对本氏烟的侵染,而沉默该基因可促进AMV的侵染,进一步表明NbJAZ3可作为本氏烟抗AMV侵染的正调控因子,在抵御病毒侵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花叶病毒 侵染 本氏烟 NbJAZ3 亚细胞定位 瞬时过表达 基因沉默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T2菌株土壤定殖条件及其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侯变变 梁巧兰 +2 位作者 魏列新 陈应娥 芮静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探究深绿木霉T2菌株土壤定殖条件及其对苜蓿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壤浇灌法研究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土壤湿度及温度对T2菌株定殖的影响,并用筛选出的最佳浓度T2菌株孢子悬浮液浇灌处理土壤,分析其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探究深绿木霉T2菌株土壤定殖条件及其对苜蓿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壤浇灌法研究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土壤湿度及温度对T2菌株定殖的影响,并用筛选出的最佳浓度T2菌株孢子悬浮液浇灌处理土壤,分析其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2菌株土壤定殖的最佳初始孢子浓度、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分别为1×10^(7)个/g、70%、30℃,在该培养条件下培养28 d后T2菌株孢子在土壤中定殖量达到最大,为5.95×10^(7)cfu/g。T2菌株土壤定殖对苜蓿种子萌发和盆栽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且促生效果明显。当土壤中初始T2菌株孢子浓度为1×10^(7)个/g时,T2菌株浇灌处理苜蓿种子发芽第3 d的萌发率和芽长的促生率分别为47.37%和37.50%;分别在处理第21、21、35 d时对盆栽幼苗的叶面积、株高、根长促生效果最好,促生率可达71.92%、72.08%、8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土壤定殖 影响因素 苜蓿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黄化病的防治研究
3
作者 耿洪旗 梁巧兰 +2 位作者 魏列新 陈应娥 李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6,共10页
百合黄化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明确兰州百合黄化田间发生情况,筛选出防效好且对百合安全的生物农药,本试验对兰州百合黄化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几种药剂处理的室内和田间防治效果。调查发现甘肃... 百合黄化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明确兰州百合黄化田间发生情况,筛选出防效好且对百合安全的生物农药,本试验对兰州百合黄化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几种药剂处理的室内和田间防治效果。调查发现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百合种植基地的兰州百合黄化现象普遍,黄化率在85%以上,黄化指数为37.48,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部分叶片乃至全株叶片黄化;随着黄化程度加重,兰州百合植株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降低,全株黄化的叶片中上述色素含量比健康叶片降低87%以上;10%解草酮DP、3%赤霉素EC、80%盐酸吗啉胍WP、0.01%芸苔素内酯EC 4种药剂对百合黄化室内和田间防效均在70%以上,可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各色素的最低提高率在1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黄化 药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上瘿螨越冬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列新 陈应武 +1 位作者 梁巧兰 张新虎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5-7,共3页
对5个梨园梨上瘿螨发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法的统计分析得出,梨上瘿螨越冬自然种群在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建立了梨上瘿螨越冬种群数量调查的理论抽样数量计... 对5个梨园梨上瘿螨发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法的统计分析得出,梨上瘿螨越冬自然种群在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建立了梨上瘿螨越冬种群数量调查的理论抽样数量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上瘿螨 越冬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星、世高及其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
5
作者 魏列新 梁巧兰 +1 位作者 徐秉良 马鸿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71-73,共3页
通过测定菌落生长速率,研究了福星、世高、福美双、万兴及福星与世高的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0%福星EC50值最小,为0.0781μg/mL;其次是10%世高粉剂和万兴乳油,其EC50值分别为0.1932、0.199 1μg/mL;福美双EC50值最大,达... 通过测定菌落生长速率,研究了福星、世高、福美双、万兴及福星与世高的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0%福星EC50值最小,为0.0781μg/mL;其次是10%世高粉剂和万兴乳油,其EC50值分别为0.1932、0.199 1μg/mL;福美双EC50值最大,达1.564 5μg/mL.40%福星乳油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将福星与世高按1∶19、1∶24、1∶32、1∶49、1∶99的比例配制的5种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其中以1∶24比例配制的复配剂共毒系数最大,为618.297 2,其增效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菌 杀菌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上瘿螨田间发生与消长规律研究
6
作者 魏列新 陈应武 +1 位作者 梁巧兰 张新虎 《甘肃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梨上瘿螨在甘肃省陇西县梨树上发生普遍,主要以成螨为害嫩叶,受害叶片明显皱缩,叶肉细胞组织结构发生病变。调查发现梨上瘿螨主要以成螨在树皮裂缝、芽鳞下越冬,分别占越冬种群总量的41.79%和37.20%;其次,有少量在介壳虫的死介壳下和剪... 梨上瘿螨在甘肃省陇西县梨树上发生普遍,主要以成螨为害嫩叶,受害叶片明显皱缩,叶肉细胞组织结构发生病变。调查发现梨上瘿螨主要以成螨在树皮裂缝、芽鳞下越冬,分别占越冬种群总量的41.79%和37.20%;其次,有少量在介壳虫的死介壳下和剪锯口越冬。梨上瘿螨于4月下旬开始为害,为害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和9月上旬,10月瘿螨的种群数量逐渐降低,并寻找越冬场所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上瘿螨 为害特点 越冬场所 田间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苜蓿品种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耐害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胡桂馨 师尚礼 +2 位作者 王森山 魏列新 宋丽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509,共5页
评价8个苜蓿品种在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Haliday)不同密度成虫为害后的抗性表现,并从株高、分枝数及产量损失率3个方面测定,以揭示各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以及苜蓿抗蓟马研究的最适接虫量。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各苜蓿... 评价8个苜蓿品种在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Haliday)不同密度成虫为害后的抗性表现,并从株高、分枝数及产量损失率3个方面测定,以揭示各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以及苜蓿抗蓟马研究的最适接虫量。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各苜蓿品种植株的为害指数明显上升,M8和HA-3苜蓿均表现为抗牛角花齿蓟马,Ja苜蓿表现为高感蓟马,其他苜蓿品种处于中等水平;产量损失率M8、HA-3最低,Ja最高,在株高和分枝方面呈现相同规律;研究表明M8、HA-3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耐害性最高,Ja苜蓿的耐害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牛角花齿蓟马 产量损失率 株高 分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田主要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新瑞 刘长仲 +3 位作者 严林 陈应武 魏列新 钱秀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56-560,共5页
对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苜蓿(Medicago sativa)田节肢动物主要种类的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主要害虫是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蓟马(Thripidae)和盲蝽(Miridae)等,主要天敌是瓢虫(C... 对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苜蓿(Medicago sativa)田节肢动物主要种类的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主要害虫是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蓟马(Thripidae)和盲蝽(Miridae)等,主要天敌是瓢虫(Coccinellidae)、草蛉(Chrysopidae)、食蚜蝇(Syrphidae)、寄生蜂、小花蝽(Orius minutes)和蜘蛛等;苜蓿斑蚜、豌豆蚜和蓟马在苜蓿上的消长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上旬;建立了苜蓿斑蚜、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时序动态模型;蚜虫与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蜘蛛、蓟马与小花蝽,盲蝽与蜘蛛的相互作用表明主要天敌与害虫自然种群数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互作关系,天敌的发生出现明显的时间跟随现象,比害虫推迟10-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节肢动物 昆虫 种群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蛋白质TraT2A诱导兰州百合抗灰霉病的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梁巧兰 张娜 +1 位作者 魏列新 徐秉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51,共7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试验法分别测定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蛋白质Tra T2A对兰州百合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抗病效果及持效期。结果表明TraT2A高浓度(5×液)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7.44%,低浓度(100×液)具...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试验法分别测定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蛋白质Tra T2A对兰州百合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抗病效果及持效期。结果表明TraT2A高浓度(5×液)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7.44%,低浓度(100×液)具有较高的诱导抗病作用,其诱导效果可达55.89%;TraT2A 100×液处理兰州百合植株3 d后挑战接种灰霉菌,分别于0、1、3和5 d对兰州百合叶片中的PAL、PPO、POD和SOD酶活性及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TraT2A诱导处理后可提高百合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防御酶PAL、PPO、POD、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在接种后1、3和5 d时,4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则低于对照,4种酶活性在第5 d时均达到最大值,PAL、PPO、POD和SOD分别是对照的1.47、2.28、1.36和1.49倍;在接种后1、3和5 d时,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13、12.05和6.05 mg/g;丙二醛含量仅为对照的0.68、0.40和0.51倍;TraT2A防治百合灰霉病的持效期为7 d,高于阿泰灵和速克灵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蛋白质TraT2A 诱导抗病作用 机理 兰州百合 灰霉病 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巧兰 王芳 +1 位作者 魏列新 徐秉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167,205,共5页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h时...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h时,深绿木霉生长速率是百合疫霉的3.68倍,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百合疫霉的生长与扩展,深绿木霉寄生在百合疫霉菌丝上生长,导致百合疫霉菌丝降解;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百合疫霉的生长,48h时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百合疫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5.07%和79.10%;深绿木霉T2菌株的发酵液有较高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并在第5天达到峰值,为18.54U;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百合疫霉菌丝有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百合疫霉 拮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专业昆虫学科教学体系探索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长仲 张新虎 +5 位作者 贺春贵 王国利 裴星琳 魏列新 王森山 陈应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1-344,共4页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课教学是影响植物保护专业昆虫学科的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经过系统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昆虫学科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及时反映了本学科的主要科技成果,具备了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突...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课教学是影响植物保护专业昆虫学科的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经过系统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昆虫学科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及时反映了本学科的主要科技成果,具备了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了应用学科的地方特色,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 昆虫学科 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化学物质诱导观赏百合对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1 位作者 徐秉良 师桂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确定水杨酸、纳米硅、草酸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为百合生长期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和诱导寄主抗性效果。[结果]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 [目的]确定水杨酸、纳米硅、草酸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为百合生长期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和诱导寄主抗性效果。[结果]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5.43%,但处理百合叶片后,诱导百合产生较高抗病性。在100、50μg/mL和25μg/mL浓度下,纳米硅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分别为55.55%、60.69%、48.57%。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使观赏百合叶片β-1,3-葡聚糖酶在第1天达到峰值,纳米硅可以使过氧化物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草酸铵可以使苯丙氨酸解氨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3.95倍、2.10倍和1.15倍;先诱导处理再接种黑斑病菌1 d后叶片组织内-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处理7 d后田间诱导防病效果分别为35.38%、43.55%和31.07%;处理14 d后,与第7天相比诱导防病效果明显降低。[结论]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3种化学物质对百合均有一定诱导抗病作用,其中纳米硅酸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可达到4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 观赏百合 黑斑病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固沙植被区掘穴蚁的巢位选择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东艳 窦彩虹 +2 位作者 陈应武 魏列新 张新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调查了掘穴蚁蚁穴密度在不同固沙年代和不同地形的分布,并研究了蚁穴密度与土壤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固沙年代及其互作显著影响掘穴蚁的蚁穴密度.随着固沙年代的延长,掘穴蚁的蚁穴密度增加;不同地形... 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调查了掘穴蚁蚁穴密度在不同固沙年代和不同地形的分布,并研究了蚁穴密度与土壤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固沙年代及其互作显著影响掘穴蚁的蚁穴密度.随着固沙年代的延长,掘穴蚁的蚁穴密度增加;不同地形之间的大小顺序为:丘间地>迎风坡>丘顶>背风坡;蚁穴密度与土壤沙粒含量(P<0.05)和土壤容重(P<0.01)呈负相关,与土壤粘粒(P<0.05)、全钾(P<0.05)、CaCO3(P<0.05)、全氮(P<0.01)、有机质(P<0.01)、盐分(P<0.01)和结皮厚度(P<0.01)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穴蚁 蚁巢 沙漠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化学物质诱导白三叶草叶斑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1 位作者 张娜 徐秉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0-597,共8页
为了探明硅酸钾、硅酸钠、水杨酸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抗叶斑病的诱导效果,采用离体、活体试验及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3种化学物质对白三叶草叶斑病的室内抑菌活性、诱导抗病效果、防御酶活性及田间诱导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浓度... 为了探明硅酸钾、硅酸钠、水杨酸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抗叶斑病的诱导效果,采用离体、活体试验及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3种化学物质对白三叶草叶斑病的室内抑菌活性、诱导抗病效果、防御酶活性及田间诱导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25μg·mL^(-1)时3种化学物质的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4.59%,但诱导抗病效果较高,均在45.00%以上;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明显增加,除硅酸钾、硅酸钠诱导处理的PPO在第3d达到峰值外,其他化学物质诱导处理的酶活性均在第5d达到最大值;田间处理7d后3种化学物质诱导防病效果均达到了72.00%以上;处理14d后有所降低,最低为23.08%。综上所述,浓度为25μg·mL^(-1)的3种化学物质能够激发白三叶草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PPO,POD和PAL活性,对白三叶草抗叶斑病均有较好的诱导防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 白三叶草 叶斑病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化学物质诱导观赏百合青霉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1 位作者 徐秉良 谢忠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4-338,共5页
采用水杨酸、纳米硅、氯化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青霉病的抑菌活性和诱抗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青霉病菌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5.6%。3种化学物质处理百合鳞茎后,表现出较高诱导抗病性。在100、50和25μg/m... 采用水杨酸、纳米硅、氯化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青霉病的抑菌活性和诱抗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青霉病菌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5.6%。3种化学物质处理百合鳞茎后,表现出较高诱导抗病性。在100、50和25μg/ml浓度下,水杨酸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分别为79.09%、69.28%和61.96%。浓度为100μg/ml的水杨酸、纳米硅和氯化铵处理观赏百合鳞茎后,再进行挑战接种,1d后鳞茎组织内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浓度为100μg/ml的3种化学物质处理百合种球在2℃条件下贮存4个月后,青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水杨酸、纳米硅和氯化铵处理的诱导防治效果分别为60.89%、55.56%和35.31%;处理种球种植后能够正常萌发,出苗率分别为91.67%、90.83%、9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百合 青霉病 化学物质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徐秉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之间分布是聚集的;分析并确定了在不同病株率下保证抽样... 采用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了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之间分布是聚集的;分析并确定了在不同病株率下保证抽样质量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对单对角线、W型、双对角线、平行线、Z字型、五点式等六种抽样方法比较,发现平行线抽样方法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草病毒病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百合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徐秉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对11块田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表明观赏百合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之间相互吸引。分析并确定了保证抽样质量的最适抽样数。对平行线、Z字型... 对11块田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表明观赏百合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之间相互吸引。分析并确定了保证抽样质量的最适抽样数。对平行线、Z字型、W型、五点式、单对角线、双对角线6种抽样方法进行了比较,其中以平行线式抽样方法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百合病毒病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观赏百合病毒寄主范围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徐秉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4-96,共3页
通过对5个观赏百合品种样品ELISA检测,发现甘肃省观赏百合主要受黄瓜花叶病毒(CMV-Li)和百合无症病毒(LSV)的侵染,并且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现象.5品种中CMV-Li和LSV检出率分别为40%和80%,复合侵染率为40%.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寄主范围较... 通过对5个观赏百合品种样品ELISA检测,发现甘肃省观赏百合主要受黄瓜花叶病毒(CMV-Li)和百合无症病毒(LSV)的侵染,并且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现象.5品种中CMV-Li和LSV检出率分别为40%和80%,复合侵染率为40%.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寄主范围较窄,CMV-Li不能侵染CMV的常规鉴别寄主普通烟、心叶烟和苋色藜,但可侵染黄瓜、曼陀罗、菜豆(美国),侵染后植株可产生明脉、花叶、皱缩等症状,接种发病的菜豆和黄瓜经ELISA检测,可以作为CMV-Li鉴别寄主以及CMV-Li和LSV分离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百合 病毒 寄主范围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AS-ELISA检测侵染观赏百合黄瓜花叶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徐秉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从制备的黄瓜花叶病毒———观赏百合分离物(CMV-Li)抗血清中提纯了IgG,并用过碘酸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建立了检测CMV-Li的DAS-ELISA(double antibody sandwich-enzyme-linked immumnosor-bent assay)系统,利用此检测系统... 从制备的黄瓜花叶病毒———观赏百合分离物(CMV-Li)抗血清中提纯了IgG,并用过碘酸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建立了检测CMV-Li的DAS-ELISA(double antibody sandwich-enzyme-linked immumnosor-bent assay)系统,利用此检测系统并结合生物学方法,对临洮切花百合田间病样和百合不同部位带毒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CMV-Li的侵染率为23.81%,叶片的带毒量明显高于花和鳞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观赏百合 DAS-ELIS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百合病毒病原形态及内含体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2 位作者 徐秉良 师桂英 谢忠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ISA检测及病毒粒子形态、大小及内含体形态分析,确定球状病毒粒子(直径29.5nm)为黄瓜花叶病毒,短线状病毒粒子(593.29~639.97nm×12.15~14.12nm)为百合无症病毒,长线状病毒粒子(757.58~846.25nm×12.12~12.75nm)为马铃薯Y病毒,短杆状病毒粒子(500-807.69nm×153.85~192.31nm)为烟草脆裂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百合 病毒病原 形态 内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