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兆言 张晓兰 +1 位作者 王百坤 杜维旭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37-39,115,共3页
对吉林油田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矿场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就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及注意的问题。以前关于裂缝扩展的研究集中远井筒,对近井周围的应力状态研究不够。近几年,在重... 对吉林油田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矿场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就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及注意的问题。以前关于裂缝扩展的研究集中远井筒,对近井周围的应力状态研究不够。近几年,在重复压裂现场实践中发现施工压力逐渐升高,在吉林油田部分区块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经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的验证,已开发区块的层位地下应力场发生改变,引起施工压力升高。吉林油田利用美国Pinnacle公司地面倾斜仪对新民地区两口井进行矿场测试验证表明,重复压裂裂缝是可以发生转向的。这一成果为老油田重复压裂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 重复压裂 诱导应力场 转向压裂 裂缝方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兆言 阮玉媛 +2 位作者 张义 肖长江 田俊成 《油气井测试》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经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的验证发现,近几年由于已开发区块的层位地下应力场发生改变,引起吉林油田部分区块施工压力升高。针对吉林油田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就低渗透油田重复压... 经过理论与现场实践的验证发现,近几年由于已开发区块的层位地下应力场发生改变,引起吉林油田部分区块施工压力升高。针对吉林油田地应力变化对重复压裂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就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利用美国Pinnacle公司地面倾斜仪对新民地区两口井矿场测试验证,重复压裂裂缝是可以发生转向的。该发现为老油田重复压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 重复压裂 诱导应力场 转向压裂 裂缝方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南部人工裂缝高度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子超 孙兆旭 魏兆言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在工程方面控制缝高对提高压裂效果至关重要,在勘探开发中对判断储层、认识储层和改造储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松辽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影响人工压裂缝高因素多的特点,在勘探开发中运用井温缝高测试方法对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测试研究... 在工程方面控制缝高对提高压裂效果至关重要,在勘探开发中对判断储层、认识储层和改造储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松辽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影响人工压裂缝高因素多的特点,在勘探开发中运用井温缝高测试方法对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测试研究并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域的沉积特征、地应力和施工参数对压裂缝高的影响是主要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认识,对松辽盆地扶余油层南部人工裂缝高度有了明确认识,提出了控制缝高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缝高 应力差值 流变参数 井温测井 控制缝高技术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J-L低温弱凝胶调驱剂 被引量:18
4
作者 白宝君 唐孝芬 +4 位作者 刘戈辉 李良雄 魏兆言 梁春 于兴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7-350,371,共5页
定义储能模量G′值 >0 .1Pa而≤ 1.0Pa的凝胶为弱凝胶 ,以G′值代表弱凝胶的强度。稳定的弱凝胶的G′值在角频率 0 .0 3— 2 .0rad/s范围内基本不变。详尽介绍了可用于 2 0 - 5 0℃低温油藏调驱的聚合物水基弱凝胶RNJ L的形成、配方... 定义储能模量G′值 >0 .1Pa而≤ 1.0Pa的凝胶为弱凝胶 ,以G′值代表弱凝胶的强度。稳定的弱凝胶的G′值在角频率 0 .0 3— 2 .0rad/s范围内基本不变。详尽介绍了可用于 2 0 - 5 0℃低温油藏调驱的聚合物水基弱凝胶RNJ L的形成、配方和性能。在 30— 40℃ ,pH值 6— 8条件下 ,用矿化度 <10 0 0 0mg/L的水配制的 30 0— 12 0 0mg/LHPAM(M >5 .0× 10 6)、30 0— 5 0 0mg/L酚醛复合体RE(交联剂 )、5 0— 75 0mg/L交联助剂AN水溶液均能形成稳定的弱凝胶。成胶时间随AN、RE及HPA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弱凝胶强度 (模量G′)随HPAM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RE和AN浓度的增加通过极大值。RNJ L的成胶时间 (几小时到几天 )的控制可通过组分浓度的变化而不必借助pH值的调节。成胶温度超过 5 0℃时弱凝胶的G′值下降。在 30℃和 45℃下进行的长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溶液成胶时间是初凝时间 ,完成凝胶化反应需要 3— 7天 ,G′值达到最高值约需要 30天 ,RNJ L弱凝胶可稳定存在至少 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酚醛复合体水基凝胶 弱凝胶 调驱剂 深部液流转向剂 配方 应用性能评价 低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