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 被引量:34
1
作者 魏久传 吴复柱 +5 位作者 谢道雷 尹会永 郭建斌 肖乐乐 智宏峰 翟所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4-983,共10页
为获得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条件下巨厚浅埋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101工作面与转龙湾煤矿23103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地面钻孔探测(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电视系统)与井下探测(钻孔双... 为获得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条件下巨厚浅埋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金鸡滩煤矿101工作面与转龙湾煤矿23103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地面钻孔探测(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电视系统)与井下探测(钻孔双端封堵测漏法)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形态进行了现场探查,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对不同开采煤层厚度的导水裂缝带演化规律及发育高度进行了研究。根据现场实测和模拟结果,结合其他相似条件的矿井实测数据,对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煤层采厚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大跨度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煤层采厚为二项式关系,随采厚增加,导水裂缝带高度增大,但增大趋势变缓;导水裂缝带发育形态为平顶拱形,在工作面推进距离与工作面斜长近于相等时,"裂隙拱"在垂向上不再扩展,此时导水裂缝带高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胶结中低强度围岩 导水裂缝带 现场实测 模拟分析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采动覆岩运动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魏久传 李忠建 +3 位作者 郭建斌 张新国 李炳胜 谢道雷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3,共3页
为分析伊犁一矿首采工作面浅埋煤层采动覆岩运动特征,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分析了直接顶破坏、老顶破坏、采动覆岩破坏高度发展等规律,并进行了切顶冒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工作面具有采动覆岩破裂高度随工作面推进而增大,采动... 为分析伊犁一矿首采工作面浅埋煤层采动覆岩运动特征,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分析了直接顶破坏、老顶破坏、采动覆岩破坏高度发展等规律,并进行了切顶冒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工作面具有采动覆岩破裂高度随工作面推进而增大,采动覆岩破裂高度在充分采动前约为采空区跨度之半等规律。试验过程和理论计算均未出现切顶冒落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矿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分析其他浅埋煤层安全开采覆岩运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运动 相似材料模拟 切顶冒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芜煤田东港井田19^#煤层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久传 赵蕾 +1 位作者 尹会永 孔维鲁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4,80,共5页
利用分形理论对东港井田19#煤层断裂构造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井田断裂构造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用分形维数来描述可很好地反映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断裂构造分布范围和展布方向。通过对已采区断层构造分形特征的定量研... 利用分形理论对东港井田19#煤层断裂构造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井田断裂构造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用分形维数来描述可很好地反映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断裂构造分布范围和展布方向。通过对已采区断层构造分形特征的定量研究,对未采区的构造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维值 断裂构造 预测 东港井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倾角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久传 高敏 张礼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37,共3页
采用UDEC4.0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开采过程中断层对矿山压力分布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正、逆断层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然后建立断层倾角为30°的初始模型,研究了工作面分别从上、下盘向断层推进过程中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峰值大小... 采用UDEC4.0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开采过程中断层对矿山压力分布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正、逆断层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然后建立断层倾角为30°的初始模型,研究了工作面分别从上、下盘向断层推进过程中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峰值大小及其分布情况。最后在应力最集中区域,即工作面距离断层20 m时,分析不同断层倾角情况下,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倾角 超前支承压力 UDEC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村井田构造特征及其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久传 李增学 +1 位作者 刘成林 王永军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5,28,共6页
研究了井田构造的基本特征,尤其对中小型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地质构造的控水规律。研究表明,杨村井田断裂构造以 N E 和 N W 向为主,浅部构造较为复杂,深部相对简单; N N E、 N W 向断裂具有控水作用。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展布规律 构造控水 杨村井田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河井田3~#煤层断层发育定量化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魏久传 张莹莹 +2 位作者 谢道雷 孔丽姝 尹会永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2,共3页
以新河井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绘制了断层走向、倾向玫瑰花图和倾角分布直方图,表明井田内断层以SN和NE走向为主;利用断层分维值和断层影响因子指数对断层发育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对比两者的结果可以看出:后者在评价断层时考虑了断层规模大小... 以新河井田地质资料为基础,绘制了断层走向、倾向玫瑰花图和倾角分布直方图,表明井田内断层以SN和NE走向为主;利用断层分维值和断层影响因子指数对断层发育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对比两者的结果可以看出:后者在评价断层时考虑了断层规模大小,断层影响因子较大区域主要围绕两个大断层(嘉祥支和嘉祥支三断层)分布,大断层发育区岩层较破碎,导通的含水层越多,越容易引发矿井突水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分布形态 断层分维值 断层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陆表海含煤沉积凝缩层特征与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魏久传 吕大炜 陈晓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30-35,共6页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方法,对鲁西晚古生代陆表海地层中的凝缩层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鲁西陆表海盆地层序的凝缩层主要形成于远洋的浅水环境,以灰至浅灰色的中厚层生物泥晶灰岩为主...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方法,对鲁西晚古生代陆表海地层中的凝缩层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鲁西陆表海盆地层序的凝缩层主要形成于远洋的浅水环境,以灰至浅灰色的中厚层生物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变为黑色页岩或泥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层序内的凝缩层分布特点,其中:层序1的凝缩层总体以海相灰岩为主,在西部过渡为海相泥岩;层序2的凝缩层主要是泥晶灰岩及其与煤层之间的薄层黑色泥岩,为层序地层界面对比重要标志;层序3的凝缩层以灰岩和泥岩为主,厚度较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盆地 凝缩层 层序地层 鲁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丰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魏久传 朱鲁 李敬发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114-118,129,共6页
华丰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簸箕状倾伏向斜,内部次级褶皱及断裂均较发育。本文依据勘探及矿井生产揭露资料,分析了井田的构造形态,研究了构造发育的基本规律,阐明了井田构造的基本特征,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构造形态 煤田地质 褶皱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陆表海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动控制
9
作者 魏久传 李增学 苏淑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39-42,85,共5页
依据钻孔岩芯和测井资料 ,对鲁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鲁西陆表海沉积序列中不同级次旋回相互叠加 ,具有特征的低频 (Ⅱ~Ⅲ级 )和高频 (Ⅳ~Ⅵ级 )层序... 依据钻孔岩芯和测井资料 ,对鲁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鲁西陆表海沉积序列中不同级次旋回相互叠加 ,具有特征的低频 (Ⅱ~Ⅲ级 )和高频 (Ⅳ~Ⅵ级 )层序叠加样式 ;这种相互叠加的旋回结构受控于相互叠置的海平面变化周期 ,即复合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周期表现出非对称式突发性上升到缓慢回落的节律性 ,形成了不对称的旋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层序 海平面变动 陆表海盆地 鲁西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被引量:54
10
作者 于小鸽 韩进 +3 位作者 施龙青 魏久传 朱鲁 李术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1-736,共6页
在总结采场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际资料分析,归纳出开采深度、煤层倾角、开采厚度、工作面长度、底板抗破坏能力和有无切穿型断层或破碎带6个方面是影响底板破坏深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全国典型突水案例,构建基... 在总结采场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际资料分析,归纳出开采深度、煤层倾角、开采厚度、工作面长度、底板抗破坏能力和有无切穿型断层或破碎带6个方面是影响底板破坏深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全国典型突水案例,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底板破坏深度的预测模型,确定建立BP神经网络所需的输入样本和检验样本,运用Matlab软件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出了优化的网络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网络模型预测肥城煤田曹庄井田8812和9604工作面的底板破坏深度.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证明该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比相关规程提供的底板破坏深度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底板破坏深度 底板突水 MATLAB软件 肥城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破碎岩体帷幕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伟杰 李术才 +3 位作者 魏久传 张庆松 张霄 谢道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7-1634,共8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富水破碎岩体多孔分序帷幕注浆试验,获得注浆扰动下岩体多物理场演化规律:1被注岩体总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强烈,历经急剧增长—峰值波动—渐进衰减—趋于稳定的变化阶段;2破碎岩体内部,浆液在... 利用自主研制的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富水破碎岩体多孔分序帷幕注浆试验,获得注浆扰动下岩体多物理场演化规律:1被注岩体总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强烈,历经急剧增长—峰值波动—渐进衰减—趋于稳定的变化阶段;2破碎岩体内部,浆液在隧洞拱顶和拱底位置发生优势劈裂扩散,同时引起洞周收敛位移;3注浆作用下破碎岩体压缩释水导致渗透性能显著降低,表现为分序注浆试验中超孔隙水压力激发程度逐次大幅提高。帷幕注浆试验结束后,揭露、分析了加固体内部特征,研究破碎岩体加固范围非均匀变化规律,归纳总结松散破碎岩体及泥质软弱岩体对应的渗透–劈裂型及微劈裂型两类注浆加固模式,揭示了劈裂浆脉形成的多重注浆叠加机制。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固结岩体微观特征,研究表明浆脉–黏土界面具有三维结构,可划分为渗透型和微劈裂型两种类型,网络状微型浆脉的锚固作用增大了界面粗糙度和强度;界面靠近黏土一侧发育损伤裂纹,推测为固结岩体物理力学条件突变位置,为加固岩体潜在破坏环节。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了室内注浆模拟试验方法,探索了多孔分序帷幕注浆试验中浆液扩散规律及注浆加固机理,为类似地质环境下岩体注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破碎岩体 帷幕注浆试验 物理场特征 浆脉–黏土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伟杰 李术才 +4 位作者 魏久传 张庆松 张霄 李志鹏 谢道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2-911,共10页
为研究注浆扩散规律和加固机制,研制了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承载试验台、伺服稳压供水单元、注浆单元、多元信息监测单元及图像采集单元组成。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不同岩体介质中参数灵活可调的多孔注浆、多序次注浆模拟试验及... 为研究注浆扩散规律和加固机制,研制了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承载试验台、伺服稳压供水单元、注浆单元、多元信息监测单元及图像采集单元组成。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不同岩体介质中参数灵活可调的多孔注浆、多序次注浆模拟试验及被注岩体内部物理场信息实时采集,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试验腔设计为组合桶式结构,密封性强,拆卸方便,利于注浆加固体细部研究;(2)多腔气动联合控制水压加载方式可提供持续稳压的地下水环境;(3)多元信息并行实时监测系统可同时采集被注岩体内不同空间位置的总压力、孔隙水压力及位移等信息,实现注浆过程中物理参量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利用该试验系统进行黏土介质单孔注浆和多孔分序次注浆模拟试验,获得注浆压力p变化特征及土体内部力学响应规律:p-t曲线呈多个波峰-波谷旋回,表征劈裂注浆为主的加固模式;注浆荷载作用下,总压力、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与注浆压力基本同步变化,注浆结束点达到峰值,其后开始衰减并逐渐趋于稳定;与单孔注浆相比,多孔、多序次注浆可显著提高土体有效应力,黏土逐渐压缩固结,力学性质改善。试验表明,黏土介质以劈裂注浆为主,不同序次浆脉间接触关系复杂,可划分为剪切劈裂、原位顺层劈裂及入侵劈裂3种基本模式;采用多孔、小注浆速率试验方法,可减小围岩扰动,增大注浆量及土体压缩固结程度,提高注浆加固效果。研究成果对揭示黏土介质注浆机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 黏土介质 单孔注浆试验 多孔注浆试验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密度电法技术在岩层富水性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3
作者 施龙青 翟培合 +3 位作者 魏久传 朱鲁 韩进 尹会永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目前采用二维高密度探测矿井底板水只能获得巷道底板的富水性特征而不能获得工作面内部的底板富水性情况的现状,通过改造测线的布置方法,改进仪器设备,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提出了三维高密度电法探测技术,实现了对工作面底板富... 针对目前采用二维高密度探测矿井底板水只能获得巷道底板的富水性特征而不能获得工作面内部的底板富水性情况的现状,通过改造测线的布置方法,改进仪器设备,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提出了三维高密度电法探测技术,实现了对工作面底板富水性采前三维数据体的采集,并以slice-dicer为平台实现了采场底板含水性三维电阻率成像,可方便地进行水平及垂直切片,将工作面底板富水状态直观地表现出来,结合实例应用说明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富水性 三维高密度电法技术 三维成像 切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煤聚积规律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增学 韩美莲 +3 位作者 魏久传 余继峰 李江涛 吕大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基准面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以及该地区煤的聚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盆地转换时期、大型板...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基准面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以及该地区煤的聚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盆地转换时期、大型板内坳陷盆地3类充填沉积序列构成。该区本溪组至石盒子组可划分成9个三级层序和4个二级层序。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盆地的聚煤作用是随着盆地充填演化发生迁移的,其中第5号煤层沉积时期是聚煤作用最强的时期,而第3号煤层形成时聚煤作用的范围已经退缩。聚煤作用的强度变化与富煤单元的迁移受盆地充填沉积时的沉积体系发育及废弃特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生界 高分辨率层序 基准面旋回 煤聚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2 位作者 魏久传 刘海燕 吴立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6,66,共9页
为明确煤层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作用,在分析陆相成煤模式、海侵过程成煤理论、海侵事件成煤理论、幕式成煤理论以及不同体系域成煤理论共5种成煤模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提炼出不同... 为明确煤层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作用,在分析陆相成煤模式、海侵过程成煤理论、海侵事件成煤理论、幕式成煤理论以及不同体系域成煤理论共5种成煤模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提炼出不同成煤理论的立论基础、成煤特点、煤层成因以及发生背景等多方面的特征,总结出不同成煤理论下煤层层序划分的原理。结果表明,不同成煤理论的分析应该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将华北地区太原西山含煤层沉积划分为8个3级层序,其中陆表海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5个二元结构的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地层层序 陆相成煤 海侵过程成煤 海侵事件成煤 幕式成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突水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施龙青 翟培合 +5 位作者 魏久传 朱鲁 尹会永 李敬法 李功祥 李术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9,共6页
在分析4煤层开采顶板突水水源的基础上,揭示了矿山压力、冲击地压同顶板突水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突水对促进冲击地压形成的影响作用机理;基于物理流变学和断裂力学理论,提出了砾岩粒间隙中的水流失导致砾岩粒界面附近... 在分析4煤层开采顶板突水水源的基础上,揭示了矿山压力、冲击地压同顶板突水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突水对促进冲击地压形成的影响作用机理;基于物理流变学和断裂力学理论,提出了砾岩粒间隙中的水流失导致砾岩粒界面附近多层次应力局部集中,造成砾岩产生新的断裂,形成多层次冲击地压,促进顶板斑裂线扩展的机制,阐明了冲击地压和顶板突水互为影响的因果关系,从理论研究和现场监测2个方面得出了华丰煤矿4煤层开采深度大于520 m时容易形成冲击地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突水 冲击地压 矿山压力 斑裂线 华丰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围岩注浆加固体开挖稳定性及水压超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伟杰 李术才 +3 位作者 魏久传 张庆松 张霄 李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83-2090,共8页
利用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帷幕注浆加固体开挖稳定性试验,研究位移、总压力及孔隙水压力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固体内部位移、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随开挖步序推进,经历缓慢增长—急剧增加—逐渐稳定3个阶段;开挖对注浆加固... 利用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帷幕注浆加固体开挖稳定性试验,研究位移、总压力及孔隙水压力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固体内部位移、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随开挖步序推进,经历缓慢增长—急剧增加—逐渐稳定3个阶段;开挖对注浆加固体影响范围约3倍洞径,且拱顶位置扰动最大。6级水压超载试验过程中,隧洞拱顶持续沉降,注浆加固体渐进破坏;超载水头压力与初始水头比值h/h0<3时,涌水速率qw呈线性增大;h/h0≥3后,qw非线性急剧增长;涌出物(水、泥沙)形式经历渗水—滴水—股状涌水—溃水—涌泥的发展阶段;总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均呈现快速增大-稳定-再增大特征,并于破坏时刻附近突跳,且孔隙水压力响应灵敏度更高。注浆加固体渗透性测试试验表明,注浆后泥质软弱区(SCZ)渗透系数k减小3个数量级,破碎区(FZ)k减小2个数量级。基于注浆薄弱区短板效应的认识,提出加固安全度K作为注浆综合效能评判指标,破碎岩体加固后综合性能提高10.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稳定性 水压超载试验 物理场演化特征 渗透性 加固安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西煤矿断裂构造突水机制探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1 位作者 李子林 施龙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分析了潘西煤矿历年断裂构造突水资料,把其断层突水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是导水断层引起的突水;二是采动引起的断层“活化”突水。导水断层突水主要是由于构造岩带与底板裂隙相互贯通而致。采动引起的断层突水主要是在采动、矿山压力、地... 分析了潘西煤矿历年断裂构造突水资料,把其断层突水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是导水断层引起的突水;二是采动引起的断层“活化”突水。导水断层突水主要是由于构造岩带与底板裂隙相互贯通而致。采动引起的断层突水主要是在采动、矿山压力、地温应力、水应力、构造应力等共同作用下,断层产生滑移、张开,断层派生解理与裂隙发生蠕变、扩展、扩径、生长、相互贯通形成导水通道。应用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断层产生滑移、解理发生扩展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构造岩带 断层活化 矿山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的顶板砂岩富水性预测研究——以龙固井田为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武旭仁 魏久传 +1 位作者 尹会永 张迎秋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4-18,共5页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山西组煤层开采受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影响严重。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取决于多种因素,以龙固煤矿山西组3煤开采为例,分析了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评...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山西组煤层开采受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影响严重。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取决于多种因素,以龙固煤矿山西组3煤开采为例,分析了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龙固煤矿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受砂岩厚度、砂泥岩组合特征及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含水层富水性指示信息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分级分区。研究成果对该区矿井水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含水层富水性的预测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性 预测 模糊聚类法 砂岩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屯煤矿下组煤西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肖乐乐 魏久传 +3 位作者 尹会永 牛超 谢道雷 赵金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88,共4页
以南屯煤矿16上煤十一、十三采区为例,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突水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系数;运用Surfer建立各主控因素的专题层图;对各专题图进行叠加处理,... 以南屯煤矿16上煤十一、十三采区为例,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突水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系数;运用Surfer建立各主控因素的专题层图;对各专题图进行叠加处理,建立基于Surfer的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指数评价模型;统计得到突水脆弱性指数频率直方图,确定分区阈值,最后提出煤层底板脆弱性分区划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 主控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