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分生长模型的应用分析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倪成才 于福平 +1 位作者 张玉学 魏世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4-292,共9页
差分生长模型是一种特殊的混合参数模型,通过指定一个随林分而变化的参数来解释不同林分生长曲线间的差异。由于这一特征,差分生长模型在生长收获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一般性地介绍了差分生长模型在林分和单木生长过程中的应用、... 差分生长模型是一种特殊的混合参数模型,通过指定一个随林分而变化的参数来解释不同林分生长曲线间的差异。由于这一特征,差分生长模型在生长收获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一般性地介绍了差分生长模型在林分和单木生长过程中的应用、差分方程的数学性质及数学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从统计角度详细论述了变量初值y1的统计意义和与y1相关联的随机误差e1对预测的影响作用;由于差分生长模型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在于方程推导、参数估计和预测误差分析等方面,因此详细讨论了模型推导方法中的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主要的参数估计方法和预测误差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 差分生长模型 代数差分法 参数估计 预测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生物膜法处理光伏高硝态氮废水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世勋 何成达 张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90,共9页
针对光伏废水中含有的高浓度硝态氮(高于600 mg/L),采用连续流生物膜法对污水进行反硝化处理,并设置连续流活性污泥法作为对比;优化连续流反硝化的运行工况,研究不同碳氮质量比(分别为3∶1、3.5∶1和4∶1)和水力停留时间(8、10和12 h)... 针对光伏废水中含有的高浓度硝态氮(高于600 mg/L),采用连续流生物膜法对污水进行反硝化处理,并设置连续流活性污泥法作为对比;优化连续流反硝化的运行工况,研究不同碳氮质量比(分别为3∶1、3.5∶1和4∶1)和水力停留时间(8、10和12 h)对于反硝化的影响;考察进水硝态氮浓度对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连续流反硝化方式降解高浓度硝态氮废水的最佳运行工况是碳氮质量比为3.5∶1、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降解进水硝态氮浓度为600、1200和1500 mg/L的废水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6.69%、92.95%和90.93%;与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相比,连续流生物膜法对于处理高硝态氮废水有着更高的总氮去除率和更低的亚硝态氮积累率,为优化处理含高浓度硝态氮光伏废水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硝态氮 光伏废水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 连续流 最佳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铁碳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难降解化工废水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静怡 何成达 +3 位作者 张伟 潘琨 魏世勋 龙彦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3,共6页
以化工企业预处理后的废水为对象,以臭氧氧化技术为基础,加入铁刨花、载铁活性炭(Fe@AC)、铁碳球等含铁碳填料作为催化剂,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及废水初始pH条件下,对难降解化工废水出水COD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铁碳球为催化剂的臭氧... 以化工企业预处理后的废水为对象,以臭氧氧化技术为基础,加入铁刨花、载铁活性炭(Fe@AC)、铁碳球等含铁碳填料作为催化剂,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及废水初始pH条件下,对难降解化工废水出水COD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铁碳球为催化剂的臭氧-铁碳催化氧化工艺处理,降低难降解化工废水COD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臭氧氧化工艺;与以铁刨花、载铁活性炭(Fe@AC)作为填料的臭氧催化氧化相比,各反应阶段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初始pH=9的反应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臭氧-铁碳催化氧化的COD去除率达到最优值38.25%。废水经臭氧-铁碳催化氧化后,可生化性得到改善,后续采用活性焦填料好氧生物膜工艺,COD去除率可以稳定保持在40%左右,出水达到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939-2006)中规定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铁碳催化氧化 难降解化工废水 剩余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