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温度修正算法研究
1
作者 马超群 刘志浩 +3 位作者 刘秀钰 冯皓然 高钦和 马栋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577,共13页
针对轮胎在滚动过程中由于温升引起力学特性变化造成的轮胎力估计偏差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热-机耦合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修正算法研究。开展了变温度力学拉伸试验,获取了胎肩胶料随温度变化的力学参数,建立了重载轮胎热机耦合模型,开... 针对轮胎在滚动过程中由于温升引起力学特性变化造成的轮胎力估计偏差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热-机耦合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修正算法研究。开展了变温度力学拉伸试验,获取了胎肩胶料随温度变化的力学参数,建立了重载轮胎热机耦合模型,开展了接地加载试验与模态测试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探讨了变温度垂向力作用下的重载轮胎接地特性与力学特性,分析了垂向力的接地参数敏感特性,修正了滚动过程中温升带来的敏感信号偏移,建立了基于高斯回归过程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模型,对比了温度修正前后垂向力估计精度,结果表明:以温度修正后的敏感特征值为输入时,垂向力加载10~80 kN下模型最大误差是3.45%,垂向力估计效果良好,估计精度比温度修正前提高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轮胎 力估计 温度修正 热-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扁平比胎侧二维刚度建模及轮胎变形特性验证
2
作者 刘志浩 马超群 +2 位作者 冯皓然 刘秀钰 高钦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5,共10页
以重载大扁平比轮胎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基础的柔性胎体模型为基础,考虑胎体圆环的径向变形与切向变形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基于解析弹性基础的柔性环二维轮胎低频动力学模型,将胎侧径向刚度拓展至径向和切向,推导了二维胎侧刚度的解析式... 以重载大扁平比轮胎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基础的柔性胎体模型为基础,考虑胎体圆环的径向变形与切向变形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基于解析弹性基础的柔性环二维轮胎低频动力学模型,将胎侧径向刚度拓展至径向和切向,推导了二维胎侧刚度的解析式;开展重载轮胎柔性胎体接地建模方法研究,探究分析轮胎变形过程中胎侧刚度变化对轮胎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扁平比胎侧曲梁的径向和切向解析刚度与胎侧的几何、结构和充气压力参数直接相关;②基于非线性弹性基础的柔性环轮胎模型可表征轮胎的接地印记和刚度特性,最大误差与基于线性弹性基础的柔性环轮胎模型降低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子午胎 解析弹性基础 胎侧二维刚度 接地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孔面积对燃气弹射性能影响机理分析
3
作者 王磊 郭保全 +2 位作者 朱家萱 黄通 高钦和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为探究发射筒破损面积对燃气弹射过程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和动态分层网格技术,建立包含筒壁损伤的发射筒三维数值模型,在数值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破孔直径,仿真得到不同破孔面积下发射筒内流场分布与内... 为探究发射筒破损面积对燃气弹射过程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和动态分层网格技术,建立包含筒壁损伤的发射筒三维数值模型,在数值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破孔直径,仿真得到不同破孔面积下发射筒内流场分布与内弹道参数。结果表明:在发射筒内部整体流场形态近似呈对称分布,但由于燃气产生附壁效应和旋转涡的出现,局部流场呈现非对称性;随孔径增大筒内压力减小,孔径为160 mm时,t_(0)时速度相比完整筒壁的速度下降高达13.17%,在设定的出筒条件下当孔径大于140 mm后不能满足出筒要求;进行各参数相关性分析时发现破孔面积与第一次压力峰值及t_(0)时速度之间呈负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弹射 发射筒破损面积 初容室 内流场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实物训练仿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4
作者 高钦和 黄先祥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0-32,共3页
某大型装备的半实物训练仿真器采用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控制与仿真中枢。根据半实物训练仿真系统的功能与特点,讨论了此仿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PLC外围信号接口电路的设计及梯形图软件的编制等问题。
关键词 系统仿真 半实物 训练仿真器 可编程序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发射车抗毁伤能力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高钦和 黄通 +3 位作者 钱秉文 沈飞 王冬 高蕾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6,共15页
现代战争日趋透明给导弹发射车战场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围绕发射车的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技术,分析了发射车面临的毁伤威胁和毁伤作用机理,从抗毁伤能力评估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冲击波、动能、热和电磁四种毁伤类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不... 现代战争日趋透明给导弹发射车战场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围绕发射车的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技术,分析了发射车面临的毁伤威胁和毁伤作用机理,从抗毁伤能力评估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冲击波、动能、热和电磁四种毁伤类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不同毁伤类型在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中的应用方向;基于易损性分析空间理论,总结了装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历程,认为从物理空间到性能空间的逻辑传递关系是现阶段发射车易损性分析的核心所在,并从物理判据、性能判据和分级标准介绍了易损性判据的研究动态,提出了发射车易损性判据的关键;明确阐述了发射车抗毁伤能力的研究概念和分析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可以为导弹发射车抗毁伤能力分析和评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伤威胁 作用机理 易损性分析空间 抗毁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驱动端电流检测的电磁阀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志浩 高钦和 +2 位作者 牛海龙 管文良 李璟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3-1090,共8页
提出基于驱动端电流检测的电磁阀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了电磁阀驱动端电流特性及故障阀电流特征分析和识别方法。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电磁阀的机、电、液模型,分析其驱动端电流与阀芯位移的关系;采集正常、弹簧断裂、阀芯轻微卡滞和阀芯完... 提出基于驱动端电流检测的电磁阀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了电磁阀驱动端电流特性及故障阀电流特征分析和识别方法。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电磁阀的机、电、液模型,分析其驱动端电流与阀芯位移的关系;采集正常、弹簧断裂、阀芯轻微卡滞和阀芯完全卡死4种状态下的电流信号,分析不同状态的电流特征;针对驱动端电流为直流阶跃信号的特点,选取电流变化率为特征曲线,采用"能量-故障"的诊断方法,利用3层小波包分解对信号进行重构,并提取相应频带能量作为特征向量;利用前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提取的特征向量,对电磁换向阀模式识别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故障"的诊断方法能较好地区分电磁阀的不同状态,并且经过训练的BP神经网络能够准确判别电磁阀的正常、弹簧断裂和阀芯卡死3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电磁换向阀 电流检测 AMESIM 故障诊断 小波包分析 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装置起竖系统智能积分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长林 黄先祥 +1 位作者 李锋 高钦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7-231,共5页
构建了基于软件接口的大型装置起竖系统速度控制仿真框架,分别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建立起竖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起竖液压系统的模型,利用Simulink建立多级液压缸模型,利用S函数编制控制算法,并通过软件接口实现... 构建了基于软件接口的大型装置起竖系统速度控制仿真框架,分别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建立起竖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起竖液压系统的模型,利用Simulink建立多级液压缸模型,利用S函数编制控制算法,并通过软件接口实现了多领域系统仿真模型的有机集成。针对起竖系统在起动、换级过程存在冲击的特点,利用正弦加速度函数对起竖速度进行规划,提出将仿人智能积分控制策略应用于起竖角速度跟踪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大型起竖装置 建模 协同仿真 智能积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起竖系统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姚晓光 郭晓松 +1 位作者 冯永保 高钦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研究导弹起竖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将系统视为刚柔耦合的动力学系统。对系统进行等效抽象简化和受力分析,采用系统仿真软件联合仿真的方法,实现对起竖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对系统中柔性体的运动特性和力学特性进行... 为了研究导弹起竖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将系统视为刚柔耦合的动力学系统。对系统进行等效抽象简化和受力分析,采用系统仿真软件联合仿真的方法,实现对起竖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对系统中柔性体的运动特性和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一些对工程设计和优化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多体系统动力学 刚柔耦合 系统仿真 导弹起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开关阀流量非线性分析及补偿控制验证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志浩 高钦和 管文良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针对高速开关阀流量控制中存在的死区、饱和区和非线性区问题,在对比脉宽调制(PWM)控制及传统PWM补偿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基于死区和饱和区分段补偿的PWM控制和脉宽调制-脉频调制(PWM—PFM)控制。基于这两种... 针对高速开关阀流量控制中存在的死区、饱和区和非线性区问题,在对比脉宽调制(PWM)控制及传统PWM补偿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基于死区和饱和区分段补偿的PWM控制和脉宽调制-脉频调制(PWM—PFM)控制。基于这两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分析高速开关阀的流量特性,并搭建了高速开关阀控制液压缸位置回路,从仿真和实验的角度,对比分析高速开关阀在PWM控制、传统PWM补偿和文中提到的两种非线性控制下的液压缸位置控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分别从占空比和工作频率的角度对高速开关阀的死区、饱和区和非线性区进行补偿,使高速开关阀在0%~100%占空比范围内流量线性化;在仿真与实验验证中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流量控制死区和饱和区所造成的液压缸启动和到位过程中误差较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高速开关阀 流量特性 非线性控制 脉宽调制控制 脉频调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载荷作用下特种车辆动态响应仿真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江 黄通 +2 位作者 郭保全 朱家萱 高钦和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88-495,共8页
基于HyperMesh-LS-DYNA有限元建模与仿真方法,探究了特种车辆在发射载荷作用下车体的稳定性问题。以某型特种车辆为研究对象,在车辆数值仿真模型中构建了悬架等相关柔性化组件,对车体在发射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发射载荷未... 基于HyperMesh-LS-DYNA有限元建模与仿真方法,探究了特种车辆在发射载荷作用下车体的稳定性问题。以某型特种车辆为研究对象,在车辆数值仿真模型中构建了悬架等相关柔性化组件,对车体在发射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发射载荷未能均匀分散到各支撑结构,且在发射底座、 g-h轴对应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压力较大,发射筒摆动幅度较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调整支腿结构的刚度阻尼系数和增加附加支撑结构两种优化方案,以达到减小车辆与地面的接触压力以及车体纵向摆动幅度的目的,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辅助支撑的数量与位置对车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靠近底座以及数量越多,对车体稳定的保持效果较好,其中在g-h轴之间增加一对附加支腿,底座接触力减少16%;在b-c、 g-h轴之间同时各增加一对附加支腿,底座接触压力减少20%,发射筒摆动幅度范围缩减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体稳定性 发射载荷 特种车辆 有限元模型 多轴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胎内应变分析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与侧偏力联合估计算法
11
作者 刘钇汛 刘志浩 +3 位作者 高钦和 马超群 刘相新 张佳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32-3541,共10页
为实现对轮胎侧偏力的估计,提出一种基于胎内周向应变分析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与侧偏力联合估计算法。以16.00R20重载轮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轮胎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了垂向刚度和振动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轮胎内衬层周向应变信... 为实现对轮胎侧偏力的估计,提出一种基于胎内周向应变分析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与侧偏力联合估计算法。以16.00R20重载轮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轮胎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了垂向刚度和振动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轮胎内衬层周向应变信号分析,建立了周向应变曲线峰值间距角与接地角和接地长度的关联性模型,对比了静载、滚动、侧偏等工况下的表征精度;通过胎内对称点位周向应变分析,提取侧偏力表征特征,分析了垂向力与侧偏力表征特征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垂向力与侧偏力联合估计模型,先以接地角和接地长度为输入识别特征实现对垂向力的估计,进而通过侧偏力表征特征结合垂向力估计对侧偏力进行估计,通过有限元试验验证了模型估计精度。结果表明:以应变曲线零阶和一阶峰值间距角均值对接地角与接地长度的表征误差在4.5%以内;所提算法适用于静载、滚动、侧偏工况,能准确估算垂向力和侧偏力,估计值与有限元仿真值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仿真 周向应变 支持向量回归机 垂向力 侧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O-LTV-MPC的起竖液压系统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栋 高钦和 +1 位作者 刘志浩 高蕾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2-270,共9页
针对常见控制策略在大型液压设备控制方面存在控制精度低与算法太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的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MPC)策略... 针对常见控制策略在大型液压设备控制方面存在控制精度低与算法太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的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TV-MPC)策略。通过起竖液压系统状态空间方程,设计了LESO实时估计系统当前状态;通过LTV-MPC输出比例阀电压信号的最优解。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无干扰时,相较于其他控制策略,LESO-LTV-MPC控制误差为0.014%,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施加大干扰时,LESO-LTV-MPC控制误差为0.223%,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起竖液压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竖液压 状态估计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模型预测控制 参数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 位移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车辆传动系统效率优化与性能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蕾 刘志浩 +3 位作者 高钦和 郭子阳 王冬 章一博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共11页
传动系统性能是特种车辆安全机动的保障,传动效率作为表征其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易受系统内部摩擦、粘滞作用而下降。以特种车辆结构与功能特性为基础,从功率损失角度总结了5类传动效率优化方法;并基于系统综合性能和关键部件传动效率... 传动系统性能是特种车辆安全机动的保障,传动效率作为表征其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易受系统内部摩擦、粘滞作用而下降。以特种车辆结构与功能特性为基础,从功率损失角度总结了5类传动效率优化方法;并基于系统综合性能和关键部件传动效率论述传动系统性能评价方法,指出需从整车、传动系统和关键部件3个层次综合分析。结合传动系统断轴机理分析阐释传动轴监测对传动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然后提出特种车辆传动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价研究思路。最后指出,优化传动效率是提高特种车辆传动系统性能的关键,也是研究其状态监测与寿命预测的重要基础,还可为该类型车辆底盘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机动能力 传动效率优化 功率损失 传动轴特性监测 传动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轮胎垂向力与纵向力联合估计算法及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志浩 马超群 +2 位作者 刘秀钰 高钦和 刘钇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228,268,共10页
针对现有轮胎垂向力与纵向力间接估计方法存在误差累计、力线性饱和区等问题,开展基于胎内应变信号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与纵向力联合估计方法研究,建立了考虑材料力学与几何结构的16.00R20重载轮胎有限元模型,通过轮胎刚度加载试验与模态... 针对现有轮胎垂向力与纵向力间接估计方法存在误差累计、力线性饱和区等问题,开展基于胎内应变信号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与纵向力联合估计方法研究,建立了考虑材料力学与几何结构的16.00R20重载轮胎有限元模型,通过轮胎刚度加载试验与模态振动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探究了轮胎垂向力与纵向力复合加载工况下的轮胎力学变形特征与周向、轴向应变特性;通过对胎面内衬层点位周向应变曲线的非对称性分析,提出了前后接地角、接地长度作为垂向力估计辨识特征,周向应变谷值差作为纵向力估计辨识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垂向力与纵向力的可联合性,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垂向力与纵向力联合估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垂向力加载范围为5000~800000 N时,估计模型训练集均方根误差为30.34 N,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14%;纵向力加载范围为0~25000 N时,估计模型训练集最大误差为128.5 N,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28%,模型能实现轮胎垂向力与纵向力的准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轮胎 周向应变 支持向量回归机 轮胎力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仿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凯华 高钦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34期9-10,共2页
纯电动汽车研发需要多领域建模仿真工具支持。文章分析了AMESim高级工程建模与仿真平台在建立多物理领域系统级模型方面优势,在AMESim中以图像化建模方式搭建了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主要包括电池组、动力系统、控制器及行驶工况等模型,... 纯电动汽车研发需要多领域建模仿真工具支持。文章分析了AMESim高级工程建模与仿真平台在建立多物理领域系统级模型方面优势,在AMESim中以图像化建模方式搭建了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主要包括电池组、动力系统、控制器及行驶工况等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动力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纯电动汽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短的建模周期,能够为纯电动汽车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IM 纯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力迟滞的分布式驱动车辆平面运动控制
16
作者 董家臣 高钦和 刘志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2-3853,共12页
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平面运动横纵耦合特点及电驱动、轮胎响应延迟特性,提出一种考虑动力系统惯性迟滞、驱动与转向协同分配的安全行驶控制策略。将动力迟滞简化为轮胎力一阶惯性环节,与系统方程联立后建立升阶的车辆平面动力学模型;设... 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平面运动横纵耦合特点及电驱动、轮胎响应延迟特性,提出一种考虑动力系统惯性迟滞、驱动与转向协同分配的安全行驶控制策略。将动力迟滞简化为轮胎力一阶惯性环节,与系统方程联立后建立升阶的车辆平面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包含参考状态生成层、轨迹跟踪控制层和控制量最优分配层的分层协同控制算法。使用单轨模型将驾驶员操作指令转译为期望稳态速度;基于抗扰模型预测控制器(DRMPC)设计轨迹跟踪算法,引入集总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进行扰动观测与系统重构,使用模型预测控制器(MPC)生成期望广义纵向力、侧向力和横摆力矩;底层基于系统模型执行控制量分配,通过雅可比线性化将驱动力矩与主动转向角解耦,视为等效控制量参与分配,并以最小轮胎力利用率为目标设计面向行驶安全的驱动/转向协同最优分配算法。处理器在环(PIL)实验表明:动力系统惯性迟滞对车辆运动状态存在影响;与忽略迟滞效应的传统控制策略相比,设计的分层控制策略在双移线工况测试中展现出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上的优势,在匀加速正弦转向工况测试中,通过控制力的再分配完成了高精度的平面运动控制,轮胎力利用率仅为传统基于规则分配策略的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车辆 分层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控制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器装备抗毁性分析与评估方法
17
作者 黄通 高钦和 +3 位作者 刘志浩 王冬 马栋 高蕾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8,共9页
针对现阶段武器装备生存能力评估研究以统计学为主、缺乏物理学支撑的问题,并且为了建立各部件从结构参数到防护性能之间的传递关系,提出了抗毁性的研究概念,提出了基于极限损毁的抗毁性分析方法和基于广义防护时间的抗毁性表征方法;并... 针对现阶段武器装备生存能力评估研究以统计学为主、缺乏物理学支撑的问题,并且为了建立各部件从结构参数到防护性能之间的传递关系,提出了抗毁性的研究概念,提出了基于极限损毁的抗毁性分析方法和基于广义防护时间的抗毁性表征方法;并通过指标对作战任务的量化机理,提出了面向任务的抗毁性评估方法。以行驶性能为例进行抗毁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极限损毁的抗毁性分析方法能够实现从物理空间到性能空间的传递关系的构建;基于广义防护时间的抗毁性表征方法能够反映幅值距离和难易程度对抗毁性综合影响;面向任务的抗毁性评估方法能够将作战任务需求引入抗毁性评估中,减弱了主观赋权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能力 抗毁性 极限损毁 广义防护时间 作战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作战流程和分级环境下发射车生存能力改进ADC评估模型
18
作者 王冬 高钦和 +1 位作者 黄通 刘志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了综合评估发射车在作战中的生存能力,区分参数-性能-能力-效能四个层次建立武器装备评估空间,构建对象、内容和层次三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划分五类自然环境、三级威胁环境和三种作战状态,将外界环境引入评估过程,用被发现概率和损毁概... 为了综合评估发射车在作战中的生存能力,区分参数-性能-能力-效能四个层次建立武器装备评估空间,构建对象、内容和层次三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划分五类自然环境、三级威胁环境和三种作战状态,将外界环境引入评估过程,用被发现概率和损毁概率表征发射车隐蔽伪装能力和抗毁防护能力,建立发射车作战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提出典型作战流程和分级环境下的发射车生存能力改进可靠性、可信性、可用性综合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在不同环境和作战状态下各型发射车生存能力差异明显,模型能在性能空间、环境空间、作战流程空间多个维度动态评估发射车的生存能力,为发射车性能设计、战场运用提出量化和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流程 分级环境 发射车 生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X终端阀岛在自动化生产实训台中的应用
19
作者 董庭琼 高钦和 +1 位作者 于传强 刘丽红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78-81,共4页
气动控制部分在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台中通常采用各独立的气动控制阀类元件来对执行机构动作进行控制,其安装技术要求高,控制线多而复杂,要求安装空间较大,实训台控制方式单一,综合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1种基于现场总线的CP... 气动控制部分在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台中通常采用各独立的气动控制阀类元件来对执行机构动作进行控制,其安装技术要求高,控制线多而复杂,要求安装空间较大,实训台控制方式单一,综合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1种基于现场总线的CPX终端阀岛,来替代传统的多个单一的气动控制阀元件,同时采用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PLC)来控制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控制精度,节省安装空间,减少控制线,提高实训台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IBUS-DP CPX终端阀岛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筒破损位置对燃气弹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磊 郭保全 +2 位作者 朱家萱 黄通 高钦和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2,60,共8页
为了研究发射筒毁伤位置对燃气弹射的影响机理,基于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和动态分层动网格技术,建立筒壁破损状态下的燃气弹射内流场模型。在验证数值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改变破损位置距筒底距... 为了研究发射筒毁伤位置对燃气弹射的影响机理,基于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和动态分层动网格技术,建立筒壁破损状态下的燃气弹射内流场模型。在验证数值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改变破损位置距筒底距离,仿真得到不同破损位置下的流场分布与内弹道曲线。结果表明:从流场分布来看,破损改变了筒内燃气流动形成涡的数量与大小,破损下方处于正在燃烧的高温区,上方处于还未完全燃烧的低温区;距离筒底600 mm前后流场变化明显,破损分布600 mm之后为危险位置。从内弹道角度分析,破损位置在距离筒底600 mm以内时,压力初峰峰值下降36%;当破损位置距离筒底大于800 mm时,压力初峰峰值下降55%。破损缺口使出筒速度减小20%以上,对内弹道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弹射 二次燃烧 初容室 内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