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莉宁 吕凤婷 +1 位作者 胡静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按薄膜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从物理薄膜、化学薄膜和自组装单层膜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薄膜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薄膜荧光传感器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荧光 薄膜传感器 自组装单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对两性沥青乳化剂及乳化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莉宁 符小红 +2 位作者 贾秦龙 何锐 陈华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85,共5页
为研究羧基对两性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的乳化沥青的性能影响,笔者利用油酸、不同摩尔比的二乙烯三胺和氯乙酸合成了三种沥青乳化剂,采用红外光谱、表面活性和亲水亲油平衡值表征其性能,对不同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 为研究羧基对两性沥青乳化剂及其制备的乳化沥青的性能影响,笔者利用油酸、不同摩尔比的二乙烯三胺和氯乙酸合成了三种沥青乳化剂,采用红外光谱、表面活性和亲水亲油平衡值表征其性能,对不同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结构中羧基的增加,乳化剂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由37.42增加到40.24和43.98 mN/m;亲水亲油平衡值由8.1增大到11.1和13.9,水溶性变好;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从中裂变为快裂再到慢裂;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25℃针入度由8.0减小为7.9和7.6 mm,软化点由47.0升高为47.5和48.5℃,沥青的硬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乳化沥青 沥青乳化剂 羧基 表面活性剂 氯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表处专用两性沥青乳化剂表征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莉宁 贾秦龙 +3 位作者 晏永 郭涛 夏慧芸 陈华鑫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4,共5页
微表处中沥青乳化剂的相关性能对改性乳化沥青及稀浆混合料性能至关重要.笔者利用油酸、多胺、有机氯酸以及氯醇等为原料合成了两性沥青乳化剂,分析了乳化剂的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测试了5%SBS掺量改性乳化沥青... 微表处中沥青乳化剂的相关性能对改性乳化沥青及稀浆混合料性能至关重要.笔者利用油酸、多胺、有机氯酸以及氯醇等为原料合成了两性沥青乳化剂,分析了乳化剂的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测试了5%SBS掺量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质和稀浆混合料的技术指标.结果显示: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2.63×10-5mol/L,此时表面张力46.11 m N/m;乳化剂HLB值为12.7;当乳化剂用量为1.5%时,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25℃针入度为6.2 mm,软化点为78.5℃,5℃延度为35 cm;微表处混合料60 min凝聚力值达到2.4 N·m,为中度成型,浸水1 h和浸水6 h湿轮磨耗值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乳化剂 微表处 改性乳化沥青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改性沥青和道路回收沥青中的改性剂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莉宁 罗正斌 +7 位作者 常迅夫 张金晟 夏慧芸 何锐 陈华鑫 Judyta Kosińska Grzegorz Boczkaj Grazyna Galezowska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4-219,共6页
介绍了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道路改性沥青中聚合物改性剂含量的方法,将所得结果与美国州公路及运输协会推荐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样品采自波兰格但斯克市不同街道的改性沥青,重点研究了两种最为常用... 介绍了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道路改性沥青中聚合物改性剂含量的方法,将所得结果与美国州公路及运输协会推荐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样品采自波兰格但斯克市不同街道的改性沥青,重点研究了两种最为常用的道路沥青改性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苯乙烯-丁二烯(SB)共聚物。研究结果表明:GPC可区分改性道路沥青与未改性道路沥青。当对沥青中的改性剂含量有所怀疑或者材料不满足相关要求时,可采用GPC进行改性沥青的仲裁分析,这在质量控制方面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改性剂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 苯乙烯-丁二烯(SB)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薄层色谱-火焰离子化联用检测(TLC—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磷酸与SBS的混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莉宁 张怀强 +1 位作者 陈华鑫 赵澜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5-320,共6页
近年来,很多沥青混合料供应商将多聚磷酸(PPA)与聚合物混合使用,生产不同性能等级(PG)的沥青结合料。PPA的添加使得SBS的百分比降低,这是否会降低PPA与SBS混合制得的沥青结合料的路用性能?为此,该文研究添加和不添加PPA的沥青结合料的... 近年来,很多沥青混合料供应商将多聚磷酸(PPA)与聚合物混合使用,生产不同性能等级(PG)的沥青结合料。PPA的添加使得SBS的百分比降低,这是否会降低PPA与SBS混合制得的沥青结合料的路用性能?为此,该文研究添加和不添加PPA的沥青结合料的试验性能,包括沥青结合料试验(PG等级评定和MSCR试验)和混合料试验(动态模量、在短/长期老化条件下弯曲梁的疲劳试验以及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PPA与SBS混合改性沥青结合料的性能与单独SBS改性的性能基本相同。而在HMA的抗车辙和抗疲劳性能方面,PPA与SBS混合改性沥青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 改性沥青 多聚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修饰及其微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莉宁 夏慧芸 +2 位作者 颜录科 邓娟利 陈华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30,共9页
单层自组装膜是指溶液中的有机功能分子通过分子间及其与基体材料之间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的界面分子组装体系,其最大特点是有机功能分子与固体基质表面之间化学结合,稳定性高。综述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二氧... 单层自组装膜是指溶液中的有机功能分子通过分子间及其与基体材料之间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的界面分子组装体系,其最大特点是有机功能分子与固体基质表面之间化学结合,稳定性高。综述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修饰及在微观上的加工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状况加以描述,最后展望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单层自组装 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力学方法评价矿粉对沥青-骨料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莉宁 李廷 +2 位作者 贾秦龙 夏慧芸 陈华鑫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热拌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矿粉会使混合料的性质发生改变,该文重点分析矿粉对沥青-骨料界面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选用7种沥青、3种矿粉和6种骨料,利用其各自的表面自由能分量计算相应的能量参数。通过测试沥青、矿粉和骨料各自的表面自由能并... 热拌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矿粉会使混合料的性质发生改变,该文重点分析矿粉对沥青-骨料界面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选用7种沥青、3种矿粉和6种骨料,利用其各自的表面自由能分量计算相应的能量参数。通过测试沥青、矿粉和骨料各自的表面自由能并计算相应的能量参数,评价矿粉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骨料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矿粉会导致沥青胶浆-骨料体系的抗裂性能、抗水损害能力以及沥青对骨料的润湿性能改变。鉴于现有的测试手段只能测试矿粉的颗粒大小、有害成分、形态等特性而不能对其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在混合料设计过程中通过表面自由能测试和能量参数计算来表征矿粉和沥青胶浆,从而优化混合料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粉 表面自由能(SFE) 粘附性 水损害 润湿性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颜录科 李炜光 +2 位作者 寇开昌 徐鸥明 高莉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79,共4页
分别采用热空气氧化后经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炭纤维(CF)和氩等离子体处理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液包覆炭纤维制备CF/PTFE复合材料,研究这两种CF表面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拉伸断面与... 分别采用热空气氧化后经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炭纤维(CF)和氩等离子体处理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液包覆炭纤维制备CF/PTFE复合材料,研究这两种CF表面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拉伸断面与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热空气氧化后经偶联剂处理炭纤维可使CF/PTF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33%和82%、磨损率下降44%,氩等离子体处理PTFE分散液包覆炭纤维可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49%和100%、磨损率下降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炭纤维 表面改性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苯基硅烷-聚乙烯醇荧光复合薄膜的制备及传感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夏慧芸 何刚 +2 位作者 高莉宁 彭军霞 房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4-1619,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凝胶薄膜为基质,将有机小分子发光染料六苯基硅烷(HPS)纳米粒子掺杂到PVA薄膜内,利用HPS的聚集诱导发射效应和凝胶薄膜的基质效应制备得到一种新型荧光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薄膜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 以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凝胶薄膜为基质,将有机小分子发光染料六苯基硅烷(HPS)纳米粒子掺杂到PVA薄膜内,利用HPS的聚集诱导发射效应和凝胶薄膜的基质效应制备得到一种新型荧光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薄膜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静态荧光光谱监测表明,薄膜荧光性能稳定,且荧光发射来自于无定形态和结晶态的HPS纳米粒子,其中无定形态发射居多;传感实验表明,该薄膜对芳香族化合物气体表现出了灵敏的传感性,灵敏度和猝灭效率取决于有机溶剂的挥发速度和薄膜的表面结构;结合荧光寿命测定结果和HPS纳米粒子的发光机理,推测芳香族化合物对薄膜荧光的猝灭源自其对HPS聚集体的解聚集作用;实验还表明,该薄膜对此类气体的传感呈现出良好的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苯基硅烷 荧光复合薄膜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nS纳米粒子的有机凝胶荧光薄膜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慧芸 耿通 +3 位作者 赵旭 李芳芳 王凤燕 高莉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7-344,共8页
本文首先采用油水界面法制备发光纳米ZnS粒子,再通过物理混合法,将其分散在溶有小分子胶凝剂的有机溶液中,流延于玻璃基质表面,得到ZnS荧光薄膜。实验结果表明,Zn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大小约为200 nm,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并且在杂化薄膜中... 本文首先采用油水界面法制备发光纳米ZnS粒子,再通过物理混合法,将其分散在溶有小分子胶凝剂的有机溶液中,流延于玻璃基质表面,得到ZnS荧光薄膜。实验结果表明,Zn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大小约为200 nm,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并且在杂化薄膜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胶凝剂形成的网络结构对ZnS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限域效应,表现为稳定的发光性能;气敏实验表明,该杂化膜对挥发性有机单胺和二胺具有灵敏的选择性传感作用;且其灵敏度随着杂化薄膜中ZnS担载量的增大逐渐提高;可逆性实验表明该薄膜对乙二胺蒸汽具有良好的可逆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纳米粒子 超分子有机凝胶 荧光 杂化薄膜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溶胶掺量对环氧有机硅涂料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莉芳 樊涛 +3 位作者 许洪飞 马璐 高莉宁 陈华鑫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26,6,共4页
为得到综合性能更优的应用于钢桥结构的复合防腐蚀体系,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按一定配比制备有机硅预聚物,用环氧树脂E20对其改性,再用不同掺量的纳米SiO_2溶胶进行掺杂改性,得到纳米SiO_2溶胶改... 为得到综合性能更优的应用于钢桥结构的复合防腐蚀体系,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按一定配比制备有机硅预聚物,用环氧树脂E20对其改性,再用不同掺量的纳米SiO_2溶胶进行掺杂改性,得到纳米SiO_2溶胶改性环氧有机硅复合涂料,将加入氨基硅烷固化后的复合涂料涂覆于标准试板,经干燥固化得到复合涂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粒径分析、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附着力测试等表征了复合涂层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当硅溶胶掺量为3%时,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都得到较大改善,硅溶胶对涂层的耐老化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蚀涂料 有机硅预聚物 环氧树脂 纳米SiO2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发光无机-有机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慧芸 高莉宁 +1 位作者 颜录科 陈华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75,89,共8页
光致发光复合薄膜具有传统复合纳米薄膜材料的优越性,且发光材料的引入赋予薄膜良好的光学性能,目前已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该类复合薄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状... 光致发光复合薄膜具有传统复合纳米薄膜材料的优越性,且发光材料的引入赋予薄膜良好的光学性能,目前已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该类复合薄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状况及优缺点分别加以阐述。进一步概述了光致发光复合薄膜在薄膜传感器、农用光转换膜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复合薄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SBS与蒙脱石粘土复合改性常规沥青的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莉芳 陈华鑫 +5 位作者 夏慧芸 高莉宁 M.Jasso D.Bakos D.MacLeod L.Zanzotto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9-284,共6页
为研究有机改性粘土及含硫化合物对线性SBS改性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三因素和五种水平的统计学试验设计方案,采用传统的物理混合方法制备了改性沥青,使用小振幅正弦振荡的动态剪切流变仪研究了沥青结合料的线性粘弹特性,利用弯曲梁... 为研究有机改性粘土及含硫化合物对线性SBS改性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三因素和五种水平的统计学试验设计方案,采用传统的物理混合方法制备了改性沥青,使用小振幅正弦振荡的动态剪切流变仪研究了沥青结合料的线性粘弹特性,利用弯曲梁流变仪测量了聚合物改性沥青(PMA)的低温蠕变特性。研究表明:在沥青服役温度范围内,有机改性粘土对改性沥青的流变学特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改性沥青 有机粘土 流变学 高性能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细胞成像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凤燕 晏妮 +5 位作者 魏俊基 夏慧芸 宋莉芳 宋家乐 高莉宁 颜录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94-2600,共7页
采用FeCl_3氧化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N,N,N-三甲基-2-(2-{2-[2-(3-噻吩)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铵溴化物与(4-{[2-(2-{2-[2-(3-噻吩)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基)硼酸的无规共聚物(简称PT-2).在水... 采用FeCl_3氧化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N,N,N-三甲基-2-(2-{2-[2-(3-噻吩)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铵溴化物与(4-{[2-(2-{2-[2-(3-噻吩)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基)硼酸的无规共聚物(简称PT-2).在水溶液中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表征,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19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9 nm,摩尔吸光系数为4. 6×10~3L/(mol·cm),荧光量子产率为12%.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其在水溶液中所形成的聚集体平均粒径为234 nm. PT-2在100 W汞灯照射下表现出较好的光稳定性.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证明,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较低,细胞成像及共定位分析结果表明PT-2能够富集在溶酶体中,因此,在溶酶体特异性的细胞成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 溶酶体特异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转录法制备Ag-P(AM-co-MAA)复合微球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慧芸 张颖 +1 位作者 高莉宁 颜录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85-2492,共8页
以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高分子微凝胶(AM-co-MAA)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得到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并将其分散于醇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制备得到粒径为几十... 以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高分子微凝胶(AM-co-MAA)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得到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并将其分散于醇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制备得到粒径为几十微米,具有表面图案,且结构为核-壳型的Ag-P(AM-co-MAA)复合微球材料.能量散射X射线(EDX)谱表明壳化学组成以金属银为主,核以高分子模板为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表明银-高分子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与其前驱体类似,且可以通过选择模板、改变模板组成、调整金属难溶银盐沉积量等因素加以调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前驱体复合微球表面Ag_3PO_4全部转化为单质银.生物抗菌实验表明该类微球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磷酸银: 复合微球: 形貌转录: 核-壳结构: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夏慧芸 高莉宁 +1 位作者 颜录科 陈华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00-104,109,共6页
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结合了金属纳米材料和高分子微球材料的优异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分别描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状... 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结合了金属纳米材料和高分子微球材料的优异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分别描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复合微球在电磁和微电子、光子学、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高分子 复合微球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逼近理想点排序法的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工艺
17
作者 宋莉芳 张婷 +5 位作者 薛哲 乔云雁 周健 夏慧芸 高莉宁 陈华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6-231,314,共7页
采用系列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橡胶粉进行活化,并利用得到的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橡胶粉活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和主要官能团进行对比分析。对基质沥青、橡胶粉改性沥青和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的... 采用系列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橡胶粉进行活化,并利用得到的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橡胶粉活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和主要官能团进行对比分析。对基质沥青、橡胶粉改性沥青和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以及动态热机械和热稳定性对比分析,利用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对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橡胶粉的最佳活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粉表面活化最佳工艺: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比为1∶2,掺量为橡胶粉质量的2%,活化温度为70℃,处理时间3h;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均优于普通橡胶粉改性沥青;动态热机械和热稳定性分析表明活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均优于橡胶粉改性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改性沥青 TOPSIS 废旧橡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基质传感薄膜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18
作者 夏慧芸 杨佩佩 +5 位作者 宋莉芳 李芳芳 高莉宁 段理 于晓晨 陈华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高分子基质传感薄膜是以高分子物质为载体,发光物种为敏感组分,利用光学或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气相或液相中特定物质有效传感的薄膜材料。综述了该类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特点,简述了其在环境科学、公共安全、医学和仿生等四大领域中的... 高分子基质传感薄膜是以高分子物质为载体,发光物种为敏感组分,利用光学或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气相或液相中特定物质有效传感的薄膜材料。综述了该类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特点,简述了其在环境科学、公共安全、医学和仿生等四大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传感薄膜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超薄磨耗层粘层材料研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孝忠 贾秦龙 +2 位作者 高莉宁 陈华鑫 温立影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6,共4页
高性能粘层材料对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和结构耐久性至关重要。该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乳化剂的剂量、皂液温度以及稳定剂剂量、固含量等对高性能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乳化剂剂量为1.5%,稳定剂剂量为0.2%,固含量为65%... 高性能粘层材料对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和结构耐久性至关重要。该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乳化剂的剂量、皂液温度以及稳定剂剂量、固含量等对高性能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乳化剂剂量为1.5%,稳定剂剂量为0.2%,固含量为65%,皂液温度为55℃时为高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的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乳化沥青 乳化剂 超薄磨耗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的形成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娜娜 高莉宁 +3 位作者 张洪刚 何锐 况栋梁 陈华鑫 《化学世界》 CAS 2022年第4期248-256,共9页
传统的有机试剂和催化剂存在效率低、选择性差、毒性大、污染环境等问题。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效溶剂和催化剂,已成为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低共熔溶剂形成机理的研究,概述了低共熔溶剂在不同... 传统的有机试剂和催化剂存在效率低、选择性差、毒性大、污染环境等问题。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效溶剂和催化剂,已成为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低共熔溶剂形成机理的研究,概述了低共熔溶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总结了诸多研究方法(如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热分析法以及结构模拟),研究了低共熔溶剂形成机理的成果,阐述了低共熔溶剂形成机理。概述了低共熔溶剂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概况,指出了未来低共熔溶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形成机理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热分析法 计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