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γ-氨基丁酸含量白茶的茶树品种适制性及工艺研究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玉佩
朱澄澄
+5 位作者
马煜明
何柳
王君雅
陈杰
黄进
余志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第2期5-10,共6页
为探究γ-氨基丁酸白茶的茶树适制品种,试验采用OPA柱前衍生HPLC法首先测定不同加工工艺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白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合白茶品质进行感官评审,发现在充氮处理,无光照的条件下萎凋35 h的加工工艺条件效果较优。后选...
为探究γ-氨基丁酸白茶的茶树适制品种,试验采用OPA柱前衍生HPLC法首先测定不同加工工艺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白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合白茶品质进行感官评审,发现在充氮处理,无光照的条件下萎凋35 h的加工工艺条件效果较优。后选择14种应用较广的茶树品种为原材料,于室温23℃无光条件下充氮、萎凋处理35 h,在80℃下进行烘干制成白茶,测定γ-氨基丁酸含量,并对处理后的白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除福鼎大白外,福建品种福云6号及福安大白、四川品种名选131,贵州品种黔湄101均具有较好的开发高含量GABA白茶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氨基丁酸
工艺
适制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砖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丹丹
王佳佳
+4 位作者
朱雯
玉云
马煜明
高玉佩
黄友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172,共7页
对青砖茶渥堆发酵中上层样、中层样、下层样、混合样中微生物种类与变化,以及堆温、含水量、pH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堆层间微生物数量差异大,一翻前上层样中真菌数量最多,以微生物作用为主;中、下层茶样中微生物数量极少,以湿热...
对青砖茶渥堆发酵中上层样、中层样、下层样、混合样中微生物种类与变化,以及堆温、含水量、pH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堆层间微生物数量差异大,一翻前上层样中真菌数量最多,以微生物作用为主;中、下层茶样中微生物数量极少,以湿热反应为主。且霉菌、酵母的数量在渥堆发酵前期的上层样中达到最大,细菌、放线菌数量在渥堆发酵后期的上层样中达到最大。整体而言,在青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霉菌其次,酵母最少,这些结果将有利于调控青砖茶渥堆发酵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微生物
菌群
堆温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γ-氨基丁酸含量白茶的茶树品种适制性及工艺研究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玉佩
朱澄澄
马煜明
何柳
王君雅
陈杰
黄进
余志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系
十堰市农科院果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第2期5-10,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2662017JC035)
文摘
为探究γ-氨基丁酸白茶的茶树适制品种,试验采用OPA柱前衍生HPLC法首先测定不同加工工艺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白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合白茶品质进行感官评审,发现在充氮处理,无光照的条件下萎凋35 h的加工工艺条件效果较优。后选择14种应用较广的茶树品种为原材料,于室温23℃无光条件下充氮、萎凋处理35 h,在80℃下进行烘干制成白茶,测定γ-氨基丁酸含量,并对处理后的白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除福鼎大白外,福建品种福云6号及福安大白、四川品种名选131,贵州品种黔湄101均具有较好的开发高含量GABA白茶产品的潜力。
关键词
白茶-氨基丁酸
工艺
适制性
品种
Keywords
White t e a
γ-amin ob u ty ric a c id
P ro c e s s
S u i ted -p ro c e s s in g
Cultivar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砖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丹丹
王佳佳
朱雯
玉云
马煜明
高玉佩
黄友谊
机构
农业部华中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172,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6PY101)
文摘
对青砖茶渥堆发酵中上层样、中层样、下层样、混合样中微生物种类与变化,以及堆温、含水量、pH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堆层间微生物数量差异大,一翻前上层样中真菌数量最多,以微生物作用为主;中、下层茶样中微生物数量极少,以湿热反应为主。且霉菌、酵母的数量在渥堆发酵前期的上层样中达到最大,细菌、放线菌数量在渥堆发酵后期的上层样中达到最大。整体而言,在青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霉菌其次,酵母最少,这些结果将有利于调控青砖茶渥堆发酵工艺。
关键词
青砖茶
微生物
菌群
堆温
PH值
Keywords
Qingzhuan tea
microorganism
microbial community
pile temperature
pH value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γ-氨基丁酸含量白茶的茶树品种适制性及工艺研究初探
高玉佩
朱澄澄
马煜明
何柳
王君雅
陈杰
黄进
余志
《中国茶叶加工》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砖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的变化
张丹丹
王佳佳
朱雯
玉云
马煜明
高玉佩
黄友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