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高澳 王晓菲 +5 位作者 卢意 卢柠霞 王天雨 卢芳 于栋华 刘树民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4-641,共8页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FMT)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灌胃给予5%氧嗪酸钾混悬液,连续5周,并给予10%酵母饲料;第3周...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FMT)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灌胃给予5%氧嗪酸钾混悬液,连续5周,并给予10%酵母饲料;第3周,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分别灌胃给予480 mg/kg穿山龙总皂苷及25 mg/kg别嘌醇,第5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粪便移植组、模型粪便移植组、穿山龙总皂苷粪便移植组,后三者分别灌胃给予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大鼠粪菌悬液,连续5周,对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结果经过粪菌移植给药穿山龙总皂苷后,与模型粪便移植组比较,穿山龙总皂苷粪便移植组尿酸水平及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丰度降低(P<0.05),弯曲菌门、螺杆菌属、梭菌属丰度升高(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通过调控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肠道菌群动态平衡,影响其组成与功能,从而降低血尿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总皂苷 高尿酸血症 粪菌移植 16S rRNA测序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带式输送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晓霞 王劲翔 高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解决带式输送机采用传统人工检测故障效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井下输送机故障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区别于其他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大坡度和大转弯半径的运动,首先利用ADAMS分析现在主流的巡检机... 为解决带式输送机采用传统人工检测故障效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井下输送机故障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区别于其他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大坡度和大转弯半径的运动,首先利用ADAMS分析现在主流的巡检机器人模型,分析其优劣性;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巡检机器人的三维模型,提出了摩擦驱动与齿轮齿条驱动的两用机器人模型;再利用ANSYS软件对轨道和机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巡检轨道与机器人本体的应力小于许用应力,能够平稳地检测输送机的故障;最后再利用ADAMS软件对巡检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巡检机器人可以进行无障碍的水平和爬坡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巡检机器人 轨道式传动 有限元仿真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1年拜泉县典型区侵蚀沟形态特征及发育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钱志晶 肖洋 +4 位作者 牛羽萱 高澳 刘烨 侯驭麒 徐金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35,共11页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形态特征及不同时间尺度形态变化规律,为该区侵蚀沟发育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拜泉县国富镇域内61条典型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提取沟...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形态特征及不同时间尺度形态变化规律,为该区侵蚀沟发育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拜泉县国富镇域内61条典型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提取沟长、断面宽深比等形态参数,结合历史航拍影像数据分析侵蚀沟发育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1)2003—2021年拜泉县研究区侵蚀沟发育整体呈加剧趋势,主要沟道类型为中型沟,占研究区总数的60.66%。(2)研究区内侵蚀沟形态发育差异较大,沟长、平均断面面积及体积主要分布在41.89~1173 m,11.23~440.69 m^(2),895.38~107686.57 m^(3),整体形态参数分布较为集中。(3)研究区侵蚀沟沟长、面积及形状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平均沟长发育变化速率为9.64 m/a,面积变化速率为246.39 m^(2)/a,侵蚀沟表现为狭长不规则形。(4)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侵蚀沟沟长(L)与沟宽(W)、周长(P)、面积(S)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顶宽(TW)与底宽(BW)、周长(P)、面积(S)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82,0.23,0.58。但沟深(D)与侵蚀体积(V)及面积(S)相关性较低未发现显著联系。[结论]拜泉县典型区域侵蚀沟总体发育趋势较之前相对减缓,但沟蚀现象仍十分严重。整体侵蚀沟形态参数分布较为稳定,且不同形态参数间相互联系,沟长与侵蚀沟缘面积及周长呈紧密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东北黑土区 形态参数 发育规律 拜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拜泉县典型区坡耕地侵蚀沟发育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钱志晶 刘烨 +4 位作者 侯驭麒 高澳 牛羽萱 徐金忠 肖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76,共11页
[目的]探究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特征,揭示坡耕地侵蚀沟影响因素,为该区侵蚀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撑。[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拜泉县国富镇的61条典型坡耕地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并基于研究... [目的]探究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特征,揭示坡耕地侵蚀沟影响因素,为该区侵蚀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撑。[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拜泉县国富镇的61条典型坡耕地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并基于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等数据源,提取并分析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坡耕地侵蚀沟形态变化及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①研究区侵蚀沟沟长、面积和体积与影响因素(坡度、海拔高度和集水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除沟长外,侵蚀沟形态参数与影响因素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集水面积>坡度>海拔高度。②侵蚀沟沟长变化及形态指数随坡度增加呈逐渐下降变化趋势,在坡度为0°~2°范围内达最大值。沟深则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度峰值为4°~5°;阳坡、半阳坡坡向侵蚀沟发育显著,西南坡向侵蚀沟发育最为迅速;研究区平均沟长变化及形状指数随海拔高度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海拔高度230—240 m范围内达到峰值。③研究区侵蚀沟所处集水面积越大,侵蚀沟形态参数越大,侵蚀沟发育也越剧烈。当集水面积在>20 hm^(2)区间内时,侵蚀沟沟长变化和沟缘面积达到峰值。④侵蚀沟形态参数与影响因素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沟长、面积、体积拟合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47,0.16。[结论]拜泉县典型区侵蚀沟发育受坡度、坡向、集水面积及海拔高度影响显著,治理时应优先针对治理分布在2°~3°坡度、东南坡坡向、海拔高度230—240 m及集水面积>20 hm^(2)的侵蚀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黑土 黑龙江省拜泉县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