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对樟子松造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根前 王俊波 +5 位作者 漆喜林 高海银 陈文宏 刘春红 李小婷 曹子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在毛乌素沙地土壤盐渍化治理过程中,开展了樟子松栽培试验,分析了盐渍化程度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水溶性盐总量、pH值以及阴离子CO32-、HCO3-、Cl-和交换性Mg2+、K+、Na+的质量分数随之升高,差异达到... 在毛乌素沙地土壤盐渍化治理过程中,开展了樟子松栽培试验,分析了盐渍化程度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水溶性盐总量、pH值以及阴离子CO32-、HCO3-、Cl-和交换性Mg2+、K+、Na+的质量分数随之升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地段的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38%、8.65%和5.92%,差异显著;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树冠覆盖率和生产力随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下降,重度与轻度和中度之差存在差异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当土壤盐渍化达到重度时,樟子松的存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保存率 生长量 生物量 樟子松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人工林适宜平茬高度的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海银 刘春红 +4 位作者 李倩 王长成 武小春 吉生丽 李根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0,共6页
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在系统分析萌蘖更新效果对平茬高度响应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萌蘖再生率与平茬高度的回归方程,据此确定适宜的平茬高度。结果表明: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大,伐桩萌蘖存活率、根系萌蘖数量以及萌蘖生长、克隆扩散、生物量... 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在系统分析萌蘖更新效果对平茬高度响应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萌蘖再生率与平茬高度的回归方程,据此确定适宜的平茬高度。结果表明: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大,伐桩萌蘖存活率、根系萌蘖数量以及萌蘖生长、克隆扩散、生物量积累能力先升后降(或先升后稳),平茬高度为10 cm时最大。再生率与平茬高度的关系可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根据回归方程求导,最有利于中国沙棘人工林迅速恢复的平茬高度为10.0~12.0 cm,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人工林 平茬 萌蘖 克隆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泽宁 李芳 +3 位作者 郭彩云 陈文红 刘春红 高海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探讨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及其生物量调控机制,以不平茬为对照,平茬高度为0、10、20 cm进行随机排列和拉丁方排列相结合的田间试验,对萌枝数量、萌枝生长、生物量投资格局、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平茬高度之间的... 为探讨中国沙棘伐桩萌枝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及其生物量调控机制,以不平茬为对照,平茬高度为0、10、20 cm进行随机排列和拉丁方排列相结合的田间试验,对萌枝数量、萌枝生长、生物量投资格局、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平茬高度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对萌枝能力与生物量投资的相关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平茬高度增大,萌枝数上升而存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先升后降;萌枝数与存活率呈负相关,生长量与存活率具有负相关趋势,生长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平茬使克隆对根系和叶片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增大、树干和枝条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减小。因此,平茬干扰通过刺激诱导伐桩不定芽和休眠芽萌发,通过加大根系和叶片生物量投资及分配促进萌芽生长,并在萌枝数、存活率、生长量权衡作用下形成不同平茬高度的萌枝格局。其中,平茬10 cm的萌枝存活率和生长量最大,且经过3个生长季生物量积累能力已显著超过对照(未平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枝能力 生物量投资 生物量分配 平茬高度 中国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泽宁 张耀 +4 位作者 郭胜伟 高海银 刘春红 姜准 李根前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6,共8页
为了解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规律,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进行留桩高度为0cm、10cm、20cm3个水平的平茬试验,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平茬时间及平茬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茬提高了萌蘖期的GA3、ZR、IAA含... 为了解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规律,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进行留桩高度为0cm、10cm、20cm3个水平的平茬试验,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平茬时间及平茬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茬提高了萌蘖期的GA3、ZR、IAA含量,以及整个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中的GA3/ABA、ZR/ABA、IAA/ABA比值,降低了ABA含量。而且,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与GA3/ABA、ZR/ABA、IAA/ABA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与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萌蘖出生高峰及萌蘖第一次生长高峰与萌蘖初期GA3、ZR、IAA含量的提高吻合。由此可知,萌蘖的出生、生长过程与平茬后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尤其是GA3/ABA、ZR/ABA、IAA/ABA比值的提高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平茬高度 平茬时间 中国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姜准 刘丹一 +5 位作者 陈贝贝 高海银 刘春红 张增悦 邹旭 李根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39,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确定利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方法】设置4个造林密度,即2 500、4 444、10 000、40 000株·hm^(-2)。调查测定时,分株生长能力采用每木... 【目的】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确定利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方法】设置4个造林密度,即2 500、4 444、10 000、40 000株·hm^(-2)。调查测定时,分株生长能力采用每木检尺法,克隆繁殖能力采用子株个体计数法,克隆扩散能力采用跟踪挖掘法,地上生物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垂直根生物量测定采用格子样方法和全挖法,水平根生物量测定采用跟踪挖掘法。【结果】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分株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呈对数函数下降,而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呈上凸抛物线变化即先升后降,且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地上生物量分配下降、地下生物量分配上升,水平根生物量分配也呈上凸抛物线变化即先升后降;分株生长能力与地上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与水平根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结论】种群通过地上与地下、水平根与垂直根生物量分配调节,在分株生长与克隆繁殖、克隆扩散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形成与造林密度相适应的个体形态和克隆生长格局。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分株形态呈粗-中-细的变化过程,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呈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即克隆生长格局呈离散型-聚集型-离散型、种群稳定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过程。最有利于克隆生长和种群稳定性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5 000~20 000株·hm^(-2)。相应的株行距为0.5 m×1.0 m^0.7 m×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繁殖 克隆扩散 生物量分配 造林密度 中国沙棘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平茬萌蘖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白双成 姜准 +5 位作者 张增悦 曹子林 陈文红 高海银 刘春红 李根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探讨中国沙棘平茬后萌蘖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机制,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平茬梯度分为0、10、20 cm,观测萌蘖发生及生长动态,分析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萌蘖数量、生长量的时空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萌蘖数量及生长量与ABA含量呈负相关,与... 为探讨中国沙棘平茬后萌蘖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机制,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平茬梯度分为0、10、20 cm,观测萌蘖发生及生长动态,分析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萌蘖数量、生长量的时空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萌蘖数量及生长量与ABA含量呈负相关,与IAA、ZR、GA3含量及IAA/ABA、ZR/ABA、GA3/ABA比值呈正相关,但激素比值的相关显著水平更高。因此,ABA对萌蘖发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IAA、ZR、GA3具有促进作用,但IAA/ABA、ZR/ABA、GA3/ABA比值的调节作用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平茬 萌蘖数量 萌蘖生长量 中国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对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吉生丽 聂恺宏 +3 位作者 邹旭 刘春红 高海银 李根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2,共6页
目前,关于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的研究集中于外在机制。为探讨脱落酸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灌水强度形成土壤水分梯度,分析沙棘克隆生长参数、ABA含量、ABA/IAA、ABA/ZR、ABA/GA3比值的响应规律及其因果关系。结... 目前,关于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的研究集中于外在机制。为探讨脱落酸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灌水强度形成土壤水分梯度,分析沙棘克隆生长参数、ABA含量、ABA/IAA、ABA/ZR、ABA/GA3比值的响应规律及其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克隆生长(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先升后降,而ABA含量及其比值先降后升,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随着灌水强度"过小—适宜—过大"的变化,中国沙棘通过ABA制约的克隆生长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连续体"游击型—聚集型—游击型"。其中,"聚集型"格局以分株大、数量多、扩散能力强为特征,有利于种群稳定性和克隆持久性维持;"游击型"格局以分株小、数量少、扩散能力弱为特征,有利于种群对水分胁迫的适应,但以降低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为代价,提高了种群的早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克隆生长 灌水强度 脱落酸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估计
8
作者 王俊波 漆喜林 +4 位作者 李战刚 高海银 王耀军 郭峰 唐翠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25-27,34,共4页
以13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高生长模拟、逐步回归、生长指数等方法,考虑降水和整地蓄水作用,估计黄土高原地区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结果表明:油松正常生长的最低需水量为540 mm,并据此计算出不同降雨量下的集水区大小。
关键词 油松 生长指数 蓄水量 需水量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沙棘克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春红 聂恺宏 +1 位作者 吉生丽 高海银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153-156,169,共5页
总结水分条件对沙棘生长、克隆繁殖能力、病虫害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水分充足情况下,植株成活率高、个体较大、克隆繁殖能力强、子株生长倾向于"聚集型"、抗病虫害能力强;干旱胁迫环境使种群将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分配于适应或... 总结水分条件对沙棘生长、克隆繁殖能力、病虫害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水分充足情况下,植株成活率高、个体较大、克隆繁殖能力强、子株生长倾向于"聚集型"、抗病虫害能力强;干旱胁迫环境使种群将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分配于适应或抵抗干旱胁迫,表现出个体变小、克隆繁殖潜力受到抑制、子株生长倾向于"游击型"、病虫害加剧、光合速率低,导致种群寿命缩短、更新不良、早衰概率升高。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生理或生态层次,缺乏克隆生长与干旱胁迫的因果关系探讨。建议今后加强基因表达、生理生态、内源激素、克隆行为对干旱胁迫响应规律及其因果关系方面的研究,从不同层次系统地揭示干早胁迫机制及适宜的水资源有效性范围,用以指导造林地选择、造林设计、生态恢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干旱胁迫 水分条件 克隆繁殖能力 病虫害 生理生化 种群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柏盐渍化土壤造林效果分析
10
作者 王俊波 李根前 +3 位作者 漆喜林 高海银 刘春红 冯国春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3期30-31,共2页
在总结盐渍化土壤沙地柏(Sabina vulgar)造林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林效果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pH值、水溶性盐总量、盐离子质量分数上升,而土壤含水率、沙地柏造林保存率及匍匐茎的增粗、... 在总结盐渍化土壤沙地柏(Sabina vulgar)造林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林效果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pH值、水溶性盐总量、盐离子质量分数上升,而土壤含水率、沙地柏造林保存率及匍匐茎的增粗、延伸、分枝能力和覆盖率下降。因此,在盐渍化土壤上进行沙地柏造林,必须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抑盐、排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含水率 沙地柏 保存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