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抱“救死扶伤”初心 追求“仁心仁术”目标——成为医生的报考之路
1
作者 高海峰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4年第7期35-38,共4页
医生,一般指临床医师,古代称大夫或郎中,是指钻研学习医学科学技术,以挽救生命为业的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细分小类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医疗、预防、康复、保健以及相关工... 医生,一般指临床医师,古代称大夫或郎中,是指钻研学习医学科学技术,以挽救生命为业的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细分小类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医疗、预防、康复、保健以及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临床和口腔医师、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民族医医师、乡村医生等小类职业可以认为是我们俗称的“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乡村医生 口腔医师 中西医结合医师 临床医师 仁心仁术 民族医 中医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分析
2
作者 李进 沈煜洋 +4 位作者 邓菲菲 陈江华 孙婧婧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小麦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田间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调研新疆小麦主产区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分布及防治情况,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 【目的】分析新疆小麦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田间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调研新疆小麦主产区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分布及防治情况,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新疆小麦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常发性重大有害生物呈多发重发态势,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线虫病和皮蓟马等次要病虫害有演变为重要有害生物的趋势,麦田优势杂草存在抗药性急剧增加风险。现阶段新疆小麦有害生物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用药次数1~2次,防效效果相对较好,但在小麦有害生物爆发成灾规律研究、监测技术和农药产品研发、施药器械和统防统治应用等方面尚需加强。【结论】加大小麦植保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小麦植保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产品,健全小麦植保服务体系,为新疆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害生物 发生为害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小麦根腐线虫与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鉴定
3
作者 牛文龙 林凡康 +7 位作者 李进 刘菲 付文君 李洪连 彭焕 王珂 高海峰 李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2,317,共13页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物线虫进行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扩增。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分离出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和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的序列与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相似性分别大于99.1%和99.5%;基于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构建的进化树表明,供试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中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根际分离到的2种植物线虫分别为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这也是首次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小麦上发现短体线虫与孢囊线虫的复合侵染,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根际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小麦 短体线虫 孢囊线虫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邮政寄递人工效能分析应用模型研究
4
作者 高海峰 《邮政研究》 2025年第3期57-62,共6页
依据中国邮政江苏省寄递事业部实际建立寄递生产岗位机构库,提出一种寄递人工效能管控模型,通过信息技术赋能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多维度数据可视化分析,实现寄递多环节的业务量管控,促进人工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 寄递业务 人工效能 取数口径 业务量 工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应急救援中的任务调度模型设计
5
作者 高海峰 《集成电路应用》 202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阐述AC312E/AC352/AC313A机队应急救助作业案例,建立“多机对多受灾点”模式下的应急救援机群最优调度方法。根据直升机救援作业规律,考虑各受灾点灾害优先级及物资需求动态变化等因素,以最大救助效率为目标,建立每个调度周期的动态优... 阐述AC312E/AC352/AC313A机队应急救助作业案例,建立“多机对多受灾点”模式下的应急救援机群最优调度方法。根据直升机救援作业规律,考虑各受灾点灾害优先级及物资需求动态变化等因素,以最大救助效率为目标,建立每个调度周期的动态优化模型。设计遗传算法序贯求解每一轮作业调度策略,得出最优的物资投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技术 最优任务调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区大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药效评价
6
作者 沈煜洋 王仙 +7 位作者 陈利 郭小玲 苗雨 董裕生 陈智军 方伏荣 向莉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药后50 d,20%双氟·氟氯酯WG 19.50 g/hm^(2)、10%双唑草酮OD 37.5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 210.00 g/hm^(2)、22%氟吡·双唑酮OD 165.00 g/hm^(2)、50%2甲·氯·双氟SC 450.00 g/hm^(2)、87.5%2,4-滴异辛酯EC 577.50 g/hm^(2)、25%辛酰溴苯腈EC 562.50 g/hm^(2)和75%苯磺隆WG 22.50 g/hm^(2)对阔叶杂草灰绿藜和卷茎蓼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0.87%~96.02%和94.15%~98.08%,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0%双氟·氟氯酯WG、10%双唑草酮OD、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22%氟吡·双唑酮OD、50%2甲·氯·双氟SC、87.5%2,4-滴异辛酯EC、25%辛酰溴苯腈EC和75%苯磺隆WG可防除大麦田灰绿藜、卷茎蓼等阔叶杂草,且对大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大麦 阔叶杂草 除草剂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减施和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
7
作者 沈煜洋 洪高洁 +4 位作者 范贵强 陈利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57-2268,共12页
【目的】研究杀虫剂减量施用及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为杀虫剂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点调查各处理施药前后麦蚜的种群数量,评价5种常用杀虫剂减施及添加增效剂‘激健’对红枣-小麦间作麦... 【目的】研究杀虫剂减量施用及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为杀虫剂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点调查各处理施药前后麦蚜的种群数量,评价5种常用杀虫剂减施及添加增效剂‘激健’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结果】药后7 d,22%噻虫·高氯氟SC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91.88%~94.22%,22%氟啶虫胺腈SC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9.30%~94.11%,70%噻虫嗪WG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0.08%~83.82%,与常规用量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减量20%~40%时添加增效剂‘激健’对麦蚜的防效无显著影响。【结论】7 d内对麦蚜的控制达到较高水平,选择22%噻虫·高氯氟SC、22%氟啶虫胺腈SC或70%噻虫嗪WG减施40%人工喷雾即可。14 d内维持较好效果,5种杀虫剂减量施用20%~40%均可。在新疆南疆红枣-小麦间作田内人工喷雾防治小麦蚜虫时,可不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小麦间作 杀虫剂 增效剂 减量施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林河下游典型洪泛区湿地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34
8
作者 高海峰 白军红 +2 位作者 王庆改 黄来斌 肖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8-271,共4页
以霍林河下游洪泛区湿地为研究区,采用网格采样法研究了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湿地土壤含水量和pH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7月份土壤含水量高于9月份土壤,但7月份土壤pH平均值则低于9月份,9月份... 以霍林河下游洪泛区湿地为研究区,采用网格采样法研究了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湿地土壤含水量和pH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7月份土壤含水量高于9月份土壤,但7月份土壤pH平均值则低于9月份,9月份湿地土壤,尤其是亚表层发生明显碱化。湿地土壤含水量和pH值均呈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的空间分布格局,尤其在9月份的空间变异性较高,且土壤pH值与土壤含水量间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含水量高的区域对应土壤pH值较低。土壤含水量和pH值的回归分析表明当土壤pH值>8.8时,非线性回归更适宜描述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的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泛区湿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PH值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1
9
作者 高海峰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3 位作者 李广阔 高永红 雷钧杰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 g/L丙环唑乳... 【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在室内及田间试验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2.02%和74.02%,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其次是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81.84%和67.24%;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的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69.25%和67.99%,对白粉病的防效也较好。25%乙嘧酚水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250 g/L已唑醇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10%苯醚菌酯悬浮剂12 g a.i/hm2处理在室内试验中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效略低。【结论】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白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海峰 赵海燕 +5 位作者 刘恩良 王锁牢 白微微 李广阔 雷钧杰 高永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 【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的田间消长规律。【结果】小麦白粉病在5月中旬开始为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和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果树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果树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高于小麦单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麦间作 枣麦间作 小麦单作 小麦白粉病 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5 位作者 刘恩良 李广阔 王锁牢 高永红 雷钧杰 周安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9-2263,共5页
【目的】通过苗期抗病性鉴定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系)。【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和苗期接菌法对小麦白粉病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供试新疆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19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新... 【目的】通过苗期抗病性鉴定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系)。【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和苗期接菌法对小麦白粉病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供试新疆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19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新春6号等,以及其余参试品种对小麦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感。新紫1号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高抗;14/8329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中抗;其余小麦品种(系)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供试68个品种(系)中,仅有新紫1号和14/8329两个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病性,仅占供试品种(系)的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 白粉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6 位作者 陈利 杨安沛 张航 雷钧杰 黄天荣 李广阔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0-1678,共9页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自生苗 小麦条锈病 小麦白粉病 越夏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融合视角下广东传统乡村聚落水体景观的解析与启示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海峰 于立 +2 位作者 梁林 张可男 陆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66,共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频繁出现的内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反映出过往对水体景观的营造缺乏功能角度的综合性思考。在历史上,传统乡村景观堪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能够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还集生产、生活、生态方面的多种功能...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频繁出现的内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反映出过往对水体景观的营造缺乏功能角度的综合性思考。在历史上,传统乡村景观堪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能够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还集生产、生活、生态方面的多种功能为一体。研究以广东传统乡村聚落水体景观为例,从"三生"融合的可持续视角解析了水体景观的7种相互作用的功能。研究认为传统的"三生"景观营造是乡村居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齐心协力探索和实践的结果。而在今天城市中专业细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下,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和过程被破碎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营造具有"三生"功能的可持续景观,应首先从社区营造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景观 乡村聚落 “三生”融合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处理的谷子田除草剂筛选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海峰 李宁静 +4 位作者 朱映峰 白微微 冯国郡 努尔买买提.托合尼牙孜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2-1658,共7页
【目的】通过播前土壤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谷子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明确其合理使用剂量,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测定各供试药剂对杂草的防... 【目的】通过播前土壤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谷子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明确其合理使用剂量,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测定各供试药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药后60 d,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35、180和210 g a.i./hm2处理、38%莠去津悬浮剂1 824 m L a.i./hm2处理和2 280 m L a.i./hm2处理对谷子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均在76%以上,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80 g a.i./hm2处理和210g a.i./hm2处理对谷子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均在74%以上,对一年生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从除草剂药效和作物安全性考虑,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和38%莠去津悬浮剂可推荐用于新疆谷子田播前土壤喷雾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除草剂 土壤处理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镇安地区钨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
15
作者 段湘益 李维成 +6 位作者 董王仓 吕渡 王海元 杨帅 杨涛 高海峰 朱伟 《矿产勘查》 2025年第4期752-763,共12页
秦岭造山带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近年来在南秦岭镇安地区取得了钨找矿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挖掘找矿潜力,扩大找矿成果,本文在地质工作项目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镇安地区区域地... 秦岭造山带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近年来在南秦岭镇安地区取得了钨找矿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挖掘找矿潜力,扩大找矿成果,本文在地质工作项目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镇安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典型矿床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矽卡岩型钨矿床(点)主要产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与寒武系—奥陶系石瓮子组碳酸盐岩的外接触带,矿体受岩体、构造、地层“三位一体”控制,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岩浆热液脉型钨矿床(点)产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体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碎屑岩或二者接触带的节理裂隙中,具“上脉下体”、“上钨下铍”的垂向分带特征,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晚期;风化残坡积型钨矿床赋存于第四系坡积物中,成矿时代为喜马拉雅期。东阳—核桃坪钨矿集区深部具有找寻盲矿或第2个钨矿体富集带的潜力,东阳—核桃坪、大菜子沟和小磨岭西部等找矿远景区的工作程度较低,具有寻找钨多金属矿床(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地质调查工程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潜力 南秦岭 镇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海峰 王锁牢 +3 位作者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高永红 张宏芝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田间发生规律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探讨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筛选对小麦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田间发生规律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探讨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筛选对小麦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药效试验参照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小麦叶锈病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始发生期及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始见期在5月中下旬,病情指数在小麦生长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叶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大。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枣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病情指数最高,其次是小麦单作田。药剂试验表明,药后10 d,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在76%以上,显著高于10%苯醚菌酯悬浮剂和25%乙嘧酚水悬浮剂。【结论】基本摸清了核桃小麦间作、红枣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筛选出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可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麦间作 小麦叶锈病 发生规律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对偶发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海峰 陈红娟 +1 位作者 张燕齐 乔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偶发甲状腺局灶性FDG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ET/CT意外探测到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病例,依据病理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理性摄取组18例、良性病变组16例和恶性病... 目的探讨PET/CT偶发甲状腺局灶性FDG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ET/CT意外探测到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病例,依据病理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理性摄取组18例、良性病变组16例和恶性病变组6例,比较各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SUVmax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生理性摄取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的SUVmax分别为3.7±1.1、4.9±2.3、9.5±4.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70,P<0.01);恶性病变组的SUVmax明显高于生理性摄取组和良性病变组(P<0.05),生理性摄取组和良性病变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SUVmax为8.5时,对甲状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7.2%。结论 18F-FDG PET/CT在甲状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但其对生理性摄取和良性病变的鉴别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FLUORODEOXYGLUCOSE 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移栽稻田杂草不同防除方式药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海峰 文孝荣 +5 位作者 陈利 白微微 唐福森 康民泰 马继元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96-2304,共9页
【目的】通过水稻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移栽后茎叶喷雾处理,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 【目的】通过水稻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移栽后茎叶喷雾处理,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及对移栽水稻安全性。【结果】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75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500 g/L丙草胺乳油525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和60%丁草胺乳油1 26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在水稻移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0 d后施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均在89%以上,鲜重防效在97%以上。仅施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36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后45 d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的防效达到100%,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1%以上。【结论】针对稻田扁秆藨草、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500 g/L丙草胺乳油或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或60%丁草胺乳油与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混配进行土壤处理,且20 d后选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若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针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进行茎叶喷雾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稻田 除草剂 土壤处理 茎叶喷雾 杂草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及其田间发生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海峰 杨雪 +6 位作者 陈利 白微微 沈煜洋 黄天荣 王剑 范贵强 方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2、7.11、37.63和25.48。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结论】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20号,可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合理减施农药。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白粉病 危害程度 田间发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新疆荒漠绿洲稻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海峰 陈利 +3 位作者 白微微 崔燕华 热西达.阿不都热合曼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05-2111,共7页
【目的】筛选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水稻稻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稻瘟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4 d,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和325 g/L苯... 【目的】筛选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水稻稻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稻瘟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4 d,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和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2.63%和71.77%;其次是2%春雷霉素SL 30 g a. 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分别为61.48%和61.27%。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2%春雷霉素SL 30 g a.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