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刚 解丽梅 +2 位作者 刘守君 高树熹 徐忠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IMT患者超声图像,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0.5~76.0岁,平均年龄45.1岁。分析病变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IMT患者超声图像,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0.5~76.0岁,平均年龄45.1岁。分析病变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有无转移等特点。仅有5例腹腔IMT和2例盆腔IMT进行增强CT检查,余14例只做了超声检查。结果位于腹腔7例,位于盆腔4例,位于泌尿道2例,位于前臂、颈部、甲状腺、眼眶、阴囊、腹股沟、锁骨下、小腿各1例。13例瘤体最大径〈5cm。8例瘤体最大径〉5cm。14例瘤体边界清楚,7例瘤体边界不清楚。15例瘤体为低回声.6例为囊实混合回声。14例瘤体血流信号不丰富.7例血流信号丰富。仅1例IMT发生腹腔大网膜多发转移,余20例IMT未发现转移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MSA、Desmin,其阳性率分别为100%(21/21)、100%(21/21)、100%(21/21)、47.6%(10/21)。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其有无转移等.但超声图的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超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刚 杨婷 +1 位作者 高树熹 刘守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4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3.6岁。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图像,评价肿物的发生部位、大小、形...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4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3.6岁。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图像,评价肿物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生长方式及有无转移等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15例发生于胃部,4例发生于小肠,3例发生于结肠,2例发生于直肠。瘤体直径〈5 cm 13例,瘤体直径〉5 cm 11例。形态规整13例,形态不规整11例;边界清楚14例,边界模糊10例;内呈均匀低回声11例,内呈不均匀低回声伴许多气体样回声6例,内呈不均匀低回声伴液性回声7例;瘤体血流信号不丰富14例,血流信号丰富10例;向消化道腔内生长7例,向消化道腔外生长17例;术前转移1例,术前未发生转移23例。胃肠道间质瘤典型超声图像特点:①瘤体直径〈5 cm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整,边界清楚,内呈均匀低回声,瘤体血液运行一般不丰富,多向消化道管腔外生长;②瘤体直径〉5 cm时,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肿瘤内多表现为囊实混合回声,或许多气体样强回声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于瘤体实性部分可检出丰富血流信号,多向消化道管腔外生长。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超声诊断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