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皂苷Bc对伪狂犬病病毒体外复制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高柯欣 李艳华 +5 位作者 张艳禾 汤艳东 安同庆 蔡雪辉 周双海 王淑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552,共8页
为研究大豆皂苷Bc(SS-Bc)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SS-Bc对Vero E6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253.6μg/m L,同时测定了SS-Bc对PRV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61μg/m L。根据上述结果,将不同浓度... 为研究大豆皂苷Bc(SS-Bc)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SS-Bc对Vero E6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253.6μg/m L,同时测定了SS-Bc对PRV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61μg/m L。根据上述结果,将不同浓度的SS-Bc(15μg/mL、30μg/mL、60μg/mL)与PRV-GFP(MOI 0.01)共处理Vero E6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含绿色荧光的细胞数量,结合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强度,并采用Reed-Muech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滴度(TCID_(50));进一步采用不同浓度的SS-Bc(30μg/mL、60μg/mL)分别与不同MOI的PRV-GFP(MOI0.05、MOI 0.1及MOI 0.5)共处理Vero E6细胞,24 h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SS-Bc处理组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值和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60μg/mL时效果最佳;即使在较高MOI PRV感染下,SS-Bc仍极显著抑制该病毒的增殖(P<0.01)。为了确定SS-Bc的最佳给药方式,本实验于PRV-GFP(MOI 0.01)感染后不同时间,以SS-Bc(60μg/mL)处理Vero E6细胞24 h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所有药物处理组的CPE数量、相对荧光强度值和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均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其中PRV感染后1 h和3 h给药时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更佳。进一步体外模拟病毒感染各阶段,将SSBc(60μg/mL)与PRV-GFP(MOI 0.1和1)以不同方式处理后接种Vero E6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病毒吸附、内化及复制阶段gB基因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在释放阶段测定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分析SS-Bc对PRV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SS-Bc在PRV的吸附和复制阶段均显著降低了gB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但SS-Bc在病毒的内化和释放阶段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SS-Bc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PRV的增殖,主要作用于病毒的吸附和复制阶段;且无论在病毒接种前、同时或接种后给药,SS-Bc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其中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给药效果更佳。本研究为SS-Bc作为潜在的抗PRV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SS-Bc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苷Bc 伪狂犬病病毒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