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原位实时近红外光谱研究核壳乳液聚合过程
被引量:
6
1
作者
高文骥
袁洪福
+1 位作者
邱藤
李效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93-1299,共7页
将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以不同的聚合方式制备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对乳液反应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的谱带归属和主成分分析,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判别乳液聚合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
将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以不同的聚合方式制备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对乳液反应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的谱带归属和主成分分析,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判别乳液聚合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判断反向核壳乳液核壳翻转的拐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建立了定性判别模型,得到了很好的判别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核壳乳液聚合过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乳液
近红外光谱
谱带归属
主成分分析
簇类独立软模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红外光谱法在线分析重烷基苯
被引量:
2
2
作者
高文骥
袁洪福
+3 位作者
李效玉
白子武
戴锡海
赵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6-1389,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测量重烷基苯的馏程、烷基苯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5%馏程、95%馏程、烷基苯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近红外校正模型的交互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5℃,1.8℃,0.82%,1.7;外部验...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测量重烷基苯的馏程、烷基苯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5%馏程、95%馏程、烷基苯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近红外校正模型的交互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5℃,1.8℃,0.82%,1.7;外部验证标准差分别为2.4℃,3.3℃,1.10%,3.0;馏程、烷基苯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精密度分别为±0 4℃、±0.4%和±1。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的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分析方法,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分析重烷基苯的馏程、烷基苯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快速、多通道的优点,为实现重烷基苯生产过程的质量在线监测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重烷基苯
在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于芳
吴江勇
+3 位作者
赵方园
王晓春
杨捷
高文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研究了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简称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脂肪酰二乙醇胺(尼纳尔)复配使用时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分别与共聚物复配后,复配体系的洗油效率均在70%以...
研究了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简称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脂肪酰二乙醇胺(尼纳尔)复配使用时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分别与共聚物复配后,复配体系的洗油效率均在70%以上。石油磺酸盐与共聚物复配前后的表面张力变化不大;尼纳尔与共聚物复配后,当ρ(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当ρ(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共聚物分别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复配后,复配体系的表观黏度均增大,吸附黏度保留率均在90%以上。石油磺酸盐、尼纳尔与共聚物的复配体系可使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2.0 g/L石油磺酸盐+1.0 g/L尼纳尔+1.5 g/L共聚物配方点,界面张力最低,为该油藏条件下的最优复合驱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耐温抗盐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脂肪酰二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烷基醇醚羧酸钠体系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
被引量:
12
4
作者
王晓春
吴江勇
+2 位作者
黄凤兴
于芳
高文骥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3,共5页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十四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C_(14)E_nC)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考察了C_(14)E_nC分子中氧乙烯基团(EO)数目的变化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泡沫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通过添加高聚物、脂肪醇、烷醇酰胺等考察了...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十四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C_(14)E_nC)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考察了C_(14)E_nC分子中氧乙烯基团(EO)数目的变化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泡沫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通过添加高聚物、脂肪醇、烷醇酰胺等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体系泡沫性能的改变情况。探讨了单分子吸附层结构的改变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O数目从1增加到3,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从3.47×10 mol/L、36.47 mN/m降低到4.21×10^(-5)mol/L、29.71 mN/m。由于EO基团可以和周围水分子形成水化层,因此随着EO数目的增加,泡沫液膜两个表面之间的水化层斥力会随之增强,液膜排液减薄速率降低,使得泡沫的稳定性能提高。几种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液膜吸附层的结构,从而提高了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
表面活性
泡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驱油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
10
5
作者
王晓春
高文骥
+1 位作者
吴江勇
黄凤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3-1027,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OP-10为复合乳化剂,十二胺为助乳化剂,将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MS(一种分子中具有耐水解的N-烷基丙烯酰胺结构的磺酸盐型单体)、N,N-二异辛烷基丙烯酰胺疏水单体(Di...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OP-10为复合乳化剂,十二胺为助乳化剂,将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MS(一种分子中具有耐水解的N-烷基丙烯酰胺结构的磺酸盐型单体)、N,N-二异辛烷基丙烯酰胺疏水单体(DiC8AM)与丙烯酰胺(AM)共聚制得AM-MS-DiC8AM(简称PMD)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MD共聚物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h;n((NH4)2S2O8)∶n(NaHSO3)=1∶1,w(引发剂)=0.10%(基于总单体);控制Span80/OP-1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值在5~6之间;AM,MS,DiC8AM的用量(基于聚合体系的质量)分别为23.6%,6.0%,0.4%。在较佳条件下制备的PMD共聚物水溶液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表观黏度和抗盐能力(黏度保留率为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驱
三次采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位实时近红外光谱研究核壳乳液聚合过程
被引量:
6
1
作者
高文骥
袁洪福
邱藤
李效玉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碳纤维和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93-129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703002)资助
文摘
将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以不同的聚合方式制备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对乳液反应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的谱带归属和主成分分析,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判别乳液聚合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判断反向核壳乳液核壳翻转的拐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建立了定性判别模型,得到了很好的判别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核壳乳液聚合过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核壳乳液
近红外光谱
谱带归属
主成分分析
簇类独立软模式法
Keywords
Core-shell emulsion
NIR spectroscopy
Band assign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
分类号
O657.3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红外光谱法在线分析重烷基苯
被引量:
2
2
作者
高文骥
袁洪福
李效玉
白子武
戴锡海
赵玲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乳液聚合研究室碳纤维和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洗涤剂化工厂
出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6-1389,共4页
文摘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测量重烷基苯的馏程、烷基苯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5%馏程、95%馏程、烷基苯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近红外校正模型的交互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5℃,1.8℃,0.82%,1.7;外部验证标准差分别为2.4℃,3.3℃,1.10%,3.0;馏程、烷基苯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精密度分别为±0 4℃、±0.4%和±1。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的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分析方法,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分析重烷基苯的馏程、烷基苯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快速、多通道的优点,为实现重烷基苯生产过程的质量在线监测提供了手段。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重烷基苯
在线分析
Keywords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heavy alkyl benzene
online analysis
分类号
TQ207.4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于芳
吴江勇
赵方园
王晓春
杨捷
高文骥
机构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出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文摘
研究了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简称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脂肪酰二乙醇胺(尼纳尔)复配使用时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分别与共聚物复配后,复配体系的洗油效率均在70%以上。石油磺酸盐与共聚物复配前后的表面张力变化不大;尼纳尔与共聚物复配后,当ρ(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当ρ(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共聚物分别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复配后,复配体系的表观黏度均增大,吸附黏度保留率均在90%以上。石油磺酸盐、尼纳尔与共聚物的复配体系可使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2.0 g/L石油磺酸盐+1.0 g/L尼纳尔+1.5 g/L共聚物配方点,界面张力最低,为该油藏条件下的最优复合驱配方。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耐温抗盐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脂肪酰二乙醇胺
Keywords
tertiary oil recovery
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t polymer
surfactant
petroleumsulfonate
fatty acid diethanol amide
分类号
TQ317.4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烷基醇醚羧酸钠体系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
被引量:
12
4
作者
王晓春
吴江勇
黄凤兴
于芳
高文骥
机构
北京化工研究院
出处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3,共5页
文摘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十四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C_(14)E_nC)水溶液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考察了C_(14)E_nC分子中氧乙烯基团(EO)数目的变化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泡沫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通过添加高聚物、脂肪醇、烷醇酰胺等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体系泡沫性能的改变情况。探讨了单分子吸附层结构的改变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O数目从1增加到3,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从3.47×10 mol/L、36.47 mN/m降低到4.21×10^(-5)mol/L、29.71 mN/m。由于EO基团可以和周围水分子形成水化层,因此随着EO数目的增加,泡沫液膜两个表面之间的水化层斥力会随之增强,液膜排液减薄速率降低,使得泡沫的稳定性能提高。几种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液膜吸附层的结构,从而提高了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能。
关键词
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
表面活性
泡沫性能
Keywords
sodium fatty alcohol polyoxyethyleneether carboxylates
surface activity
foaming properties
分类号
TQ423.94 [化学工程]
TQ423.1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驱油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
10
5
作者
王晓春
高文骥
吴江勇
黄凤兴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出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3-1027,共5页
文摘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OP-10为复合乳化剂,十二胺为助乳化剂,将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MS(一种分子中具有耐水解的N-烷基丙烯酰胺结构的磺酸盐型单体)、N,N-二异辛烷基丙烯酰胺疏水单体(DiC8AM)与丙烯酰胺(AM)共聚制得AM-MS-DiC8AM(简称PMD)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MD共聚物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h;n((NH4)2S2O8)∶n(NaHSO3)=1∶1,w(引发剂)=0.10%(基于总单体);控制Span80/OP-1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值在5~6之间;AM,MS,DiC8AM的用量(基于聚合体系的质量)分别为23.6%,6.0%,0.4%。在较佳条件下制备的PMD共聚物水溶液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表观黏度和抗盐能力(黏度保留率为62.2%)。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驱
三次采油
采收率
Keywords
invers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olymeric surfactant
polymer 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recovery efficiency
分类号
TE357.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原位实时近红外光谱研究核壳乳液聚合过程
高文骥
袁洪福
邱藤
李效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红外光谱法在线分析重烷基苯
高文骥
袁洪福
李效玉
白子武
戴锡海
赵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于芳
吴江勇
赵方园
王晓春
杨捷
高文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烷基醇醚羧酸钠体系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
王晓春
吴江勇
黄凤兴
于芳
高文骥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驱油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王晓春
高文骥
吴江勇
黄凤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