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场相关局部参数优化的复杂物像映射光学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露 封志明 +4 位作者 赵锦春 刘辉 陈熙源 袁群 高志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04,共9页
成像光学系统的观测场景愈发复杂,为了实现物方到像方复杂的投影映射,传统的光学设计方法需优化控制不同视场的像高,该方法采样追迹计算量大。文中提出采用视场相关的局部参数作为优化控制目标,由局部焦距和局部F数实现复杂物像映射关... 成像光学系统的观测场景愈发复杂,为了实现物方到像方复杂的投影映射,传统的光学设计方法需优化控制不同视场的像高,该方法采样追迹计算量大。文中提出采用视场相关的局部参数作为优化控制目标,由局部焦距和局部F数实现复杂物像映射关系和分辨率的调控,并达到同步优化提升相对照度的效果。采用该方法分别成功设计了中央-20°~20°视场f-tanθ等线投影,边缘±20°~±60°视场f-θ等距投影,以及中央-16°~16°视场角分辨率相同、边缘±28°~±60°视场角分辨率相同且中央视场角分辨率为边缘视场角分辨率1.5倍/0.667倍的三款120°视场广角镜头。基于视场相关局部参数优化的光学设计方法展现了灵活的物像映射调控能力,对于光学系统在复杂类型观测场景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物像映射 局部焦距 局部F数 角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域共轭干涉复函数耦合的双波长干涉算法
2
作者 成金龙 朱立砚 +3 位作者 陈露 杨忠明 高志山 袁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3,共11页
为从双波长莫尔条纹中提取合成波长干涉信息以扩展测试量程,提出了时空域共轭干涉复函数耦合算法。利用干涉图间时域相移与空域载频的转换,低载频时分离频谱以获取时空域复函数,经共轭耦合提取合成波长干涉图,且不引入其他干涉信息。干... 为从双波长莫尔条纹中提取合成波长干涉信息以扩展测试量程,提出了时空域共轭干涉复函数耦合算法。利用干涉图间时域相移与空域载频的转换,低载频时分离频谱以获取时空域复函数,经共轭耦合提取合成波长干涉图,且不引入其他干涉信息。干涉图组内单波长π/2与组间合成波长π/2的双重移相策略,实现了合成波长干涉图提取后的直接解调。与传统空域傅里叶变换方法相比,考虑波长间相移偏差,算法所需载频数值仅为前者的0.077。仿真峰谷值为74.2 nm的波面在莫尔条纹包络数目为1时,恢复偏差峰谷值优于0.5569 nm。实验中,7.8μm高度台阶样品在低载频时,阶跃高度的相对误差仍优于0.94%。仿真与实验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为实现双波长干涉中低频干涉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干涉 傅里叶变换 双波长 莫尔条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损伤光学表面的检测研讨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志山 陈进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4-189,共6页
激光损伤光学表面的检测在激光武器和激光核聚变驱动器的研究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结合实验研讨了激光损伤光学表面的检测原理 。
关键词 激光损伤 检测 光学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微结构显微干涉检测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志山 孙一峰 +1 位作者 于颢彪 袁群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共5页
三维微结构在光陷阱、隐身与光场调控、超高压密封、人工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微结构的加工制造方法,包括激光直写、光刻、电子与化学蚀刻等先进制造方法发展迅速,其检测仪器有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激... 三维微结构在光陷阱、隐身与光场调控、超高压密封、人工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微结构的加工制造方法,包括激光直写、光刻、电子与化学蚀刻等先进制造方法发展迅速,其检测仪器有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共焦显微镜、低相干干涉显微镜,但这些检测仪器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垄断。阐述国内在低相干干涉显微测量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干涉显微镜的光学设计方法、装校流程、宽谱低相干干涉图处理与微结构形貌复原方法,并给出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仪器三维形貌合成不确定度为0.9 nm,最大微结构轴向分辨率为0.1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形貌 微结构 干涉检测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陶瓷装置微位移的光学测量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志山 王若言 成晓强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共5页
微位移装置是指在外力或者电场、磁场等作用下,直接或间接由微结构杠杆放大产生精密微量移动,实现精密定位的装置,例如采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由电压控制产生微位移蠕动。以干涉仪中移相器为典型微位移装置代表,总结多年来科研工作... 微位移装置是指在外力或者电场、磁场等作用下,直接或间接由微结构杠杆放大产生精密微量移动,实现精密定位的装置,例如采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由电压控制产生微位移蠕动。以干涉仪中移相器为典型微位移装置代表,总结多年来科研工作中对微位移装置伸长量的测量与在线标定方法,实现了干涉仪中步长为λ/8(λ=632.8 nm)的准确移相;通过研究基于电容器件的位移反馈,实现了分辨率优于10 nm的精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位移 精密光学测量 压电陶瓷 反馈控制 移相器 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眼光学模型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孔梅梅 高志山 +1 位作者 陈磊 李新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0-373,共4页
以适宜光刺激为主的人眼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多的重要感觉器官。从光学角度而言,人眼是一个有多个界面的复杂光学系统,每一个界面都具有复杂的几何特征和光学特性。结合光学测量,对人眼建立光学模型,研究每个界面的光学特征,在视光学... 以适宜光刺激为主的人眼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多的重要感觉器官。从光学角度而言,人眼是一个有多个界面的复杂光学系统,每一个界面都具有复杂的几何特征和光学特性。结合光学测量,对人眼建立光学模型,研究每个界面的光学特征,在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模型眼的研究与发展的介绍,总结了各种典型人眼模型的光学结构与特性,并给出了人眼光学模型的研究发展趋势———个性化与精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眼屈光学 模型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壁材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迁移与光解的差异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贵森 杨法辉 +3 位作者 郭慧玲 商建 高志山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分别制备了以脲醛树脂、密胺树脂、聚氨酯和聚脲为壁材的10%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采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解法和室内自然光照对比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各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迁移以及在紫外光和自然光照下的光解作用。结... 分别制备了以脲醛树脂、密胺树脂、聚氨酯和聚脲为壁材的10%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采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解法和室内自然光照对比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各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迁移以及在紫外光和自然光照下的光解作用。结果表明:在粒径相近的情况下,以水为展开剂时,分别以聚脲、聚氨酯、密胺树脂和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囊悬浮剂的迁移性依次减小;同一壁材的微囊悬浮剂,迁移性随粒径增加而增大;在紫外光照射下,光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原药,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以及以聚脲、聚氨酯、密胺树脂和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囊悬浮剂,其半衰期分别是2.3、9.4、20.7、39.0、45.8和51.9 h;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上述各药剂的半衰期分别是5.8、5.9、6.9、6.7、12.9和17.3 d。将高效氯氰菊酯制备成微囊悬浮剂后其在自然条件下的光解明显低于原药和乳油,可延长其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微囊悬浮剂 迁移 光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因子对毒死蜱两种剂型持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季静 李杨 +1 位作者 高志山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8,共5页
以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为生物试材,研究了含水量、温度和泥炭质量分数3种土壤环境因子对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CS)和30%乳油(EC)持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土壤介质环境下,毒死蜱乳油的持效期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缩... 以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为生物试材,研究了含水量、温度和泥炭质量分数3种土壤环境因子对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CS)和30%乳油(EC)持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土壤介质环境下,毒死蜱乳油的持效期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缩短,同时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减缓了微囊悬浮剂囊内有效成分的释放;在土壤中其他影响因子相同时,土壤温度越高,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的持效期越短;土壤中的泥炭对毒死蜱的吸附作用使得其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初始毒力降低,同时也延长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持效期。对于3种土壤环境因子的不同处理,除泥炭质量分数为1.0%的处理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持效性相差不大外,其他各处理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持效性均优于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持效性 环境因子 土壤 暗黑鳃金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监测中光纤气体传感器灵敏度的自动设定 被引量:6
9
作者 肖韶荣 高志山 +1 位作者 朱日宏 金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基于直角棱镜构成的吸收池用于大气监测光纤气体传感器中,探测光束在吸收池内往返的次数N与过两个直角棱镜各自直角棱的对称面的间距d有关,通过调节间距d实现测量灵敏度的调节。以吸光度差作为输出量,根据其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间距d。... 基于直角棱镜构成的吸收池用于大气监测光纤气体传感器中,探测光束在吸收池内往返的次数N与过两个直角棱镜各自直角棱的对称面的间距d有关,通过调节间距d实现测量灵敏度的调节。以吸光度差作为输出量,根据其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间距d。在单片机系统控制下,由步进电机实现间距d的自动给定,同时将输出探测光束接收器送到指定位置。采用消色差透镜作为输出光束的接收透镜,则间距d的调节精度对传感器灵敏度设定的影响可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气体传感器 灵敏度调节 单片机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片相位延迟测量的简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严明 高志山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6,共4页
通过引入波片通用琼斯矩阵公式,推导出基于补偿法原理的波片相位延迟测量分析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波片相位测量方法,测量时无需知道波片的光轴方位,可以测量多种波片。测量装置采用了步进电机带动被测波片转动,使用光栅编码器测量检偏器... 通过引入波片通用琼斯矩阵公式,推导出基于补偿法原理的波片相位延迟测量分析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波片相位测量方法,测量时无需知道波片的光轴方位,可以测量多种波片。测量装置采用了步进电机带动被测波片转动,使用光栅编码器测量检偏器的预置角度,运用光功率计实现光强的采集。测量周期短,是一种迅速方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片 相位延迟 光轴 光栅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测量中的自适应抗振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新民 陈进榜 高志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4-218,共5页
环境振动使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 ,自适应抗振干涉术是当前消除干涉仪受外界振动影响的有效方法 ,也是国际上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文中研讨并总结了国际上在这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自适应抗振技术 振动 光反馈 电光调制 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系统中关键屈光元件的光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梅梅 高志山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2,共7页
角膜和晶状体是人眼光学系统中两个关键的屈光元件,为了理解眼内各介质和整个眼球的屈光状态以及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利于眼科临床方面的应用,需要分别对二者进行光学特性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角膜和晶状体的光学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 角膜和晶状体是人眼光学系统中两个关键的屈光元件,为了理解眼内各介质和整个眼球的屈光状态以及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利于眼科临床方面的应用,需要分别对二者进行光学特性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角膜和晶状体的光学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和有关的数学工具,从光学成像角度,分别对角膜和晶状体模型进行研究:基于结合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统计分析了我国人眼实测角膜参数的数据;通过对晶状体折射率分布特点的分析,分别在轴向和径向上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给出了符合我国人眼特点的角膜面型的统计数值,完善了我国人眼角膜光学模型的建立;获得了形式简单且能够表示晶状体折射率分布一般特征的梯度渐变模型表达式。基于收集的我国人眼实测数据的角膜面型模型和晶状体梯度渐变形式的折射率模型,为解决人眼光学系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视觉光学 角膜模型 晶状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相式泰曼型CO_2激光干涉仪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俊 王青 +1 位作者 高志山 陈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5-59,共5页
研究了移相式泰曼型红外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以及仪器的整体设计,讨论了透射光学元件的材料选取问题,对仪器的扩束系统、成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以及对光源和红外探测器等一些关键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解决了红外干涉仪调试这一技... 研究了移相式泰曼型红外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以及仪器的整体设计,讨论了透射光学元件的材料选取问题,对仪器的扩束系统、成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以及对光源和红外探测器等一些关键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解决了红外干涉仪调试这一技术难点。测量了精磨粗糙平面和球面的面形,结果表明:粗糙平面的面形偏差为0.047λ(PV),而粗糙球面的面形偏差则为0.420λ(PV)(λ=10.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干涉仪 调试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显微干涉三维形貌测量中的移相误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超 袁群 +3 位作者 张佳乐 冀翼 高志山 闫钧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1-338,共8页
白光显微干涉术通过驱动干涉显微物镜垂直扫描移相,采集低相干干涉图序列,定位干涉包络中的零光程差位置,获取待测表面的三维形貌。微观形貌的计算由获取粗略形貌的垂直扫描(VSI)算法和获取精细形貌的移相(PSI)算法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 白光显微干涉术通过驱动干涉显微物镜垂直扫描移相,采集低相干干涉图序列,定位干涉包络中的零光程差位置,获取待测表面的三维形貌。微观形貌的计算由获取粗略形貌的垂直扫描(VSI)算法和获取精细形貌的移相(PSI)算法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设置垂直扫描移相的步长为八分之一中心波长,但移相器误差和干涉显微物镜数值孔径效应等都会使得移相量偏离π/2。文中采用基于对比度变化重心提取的VSI算法,4M幅法和7幅法两种PSI算法,分别讨论了两种类型移相误差对形貌计算的影响。理论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宽带光作用下,7幅法仍对移相误差不敏感,4M幅法产生的精细相位误差形式恰好与干涉物镜数值孔径效应对条纹展宽的影响相一致,在从精细相位转换为精细形貌时相互抵消。因而,采用基于对比度变化重心提取的VSI算法和4M幅PSI算法计算形貌数据,干涉物镜数值孔径效应造成的移相误差无影响,移相器误差造成的形貌复原误差可以通过预先测量已知高度的标准台阶进行标定去除。应用上述移相误差校正方法测量了高度为460 nm的台阶,形貌测试结果正确且鲁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误差 台阶 形貌测量 白光显微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面型和视场优化策略的自由曲面设计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艳霞 袁群 +3 位作者 陈露 窦沂蒙 殷慧敏 高志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0-297,共8页
为了增大光学系统的视场,针对含有自由曲面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提出了一种面型优化策略和视场优化策略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小视场出发,以表征光学系统波像差的Zernike标准多项式各项系数为评价依据,确定像差分量优化顺... 为了增大光学系统的视场,针对含有自由曲面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提出了一种面型优化策略和视场优化策略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小视场出发,以表征光学系统波像差的Zernike标准多项式各项系数为评价依据,确定像差分量优化顺序,有针对性地选取和优化XY多项式项系数;计算各视场波像差在全视场波像差的占比,据此调整各视场的优化权重。在小视场范围内优化获得满足光学系统性能指标的结构参数后,逐步拓展视场范围,交替使用面型和视场优化策略,实现全视场范围内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应用该方法设计焦距1 200 mm、F数为12、视场30°×3°的含有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仅通过优化15项XY多项式系数表征自由曲面,设计结果接近衍射极限,且有利于指导更宽视场的自由曲面光学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自由曲面 优化方法 ZERNIKE多项式 XY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成像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宁晏 陈露 +3 位作者 黄静 邹宇通 袁群 高志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0-461,共12页
自由曲面设计自由度多、面型表征能力强等优势使成像光学系统突破了传统面型表征和系统结构的限制,在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实现大视场、大孔径、小型化、轻量化等设计目标。良好的初始结构可以充分发挥自由曲面对像差的校正能力... 自由曲面设计自由度多、面型表征能力强等优势使成像光学系统突破了传统面型表征和系统结构的限制,在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实现大视场、大孔径、小型化、轻量化等设计目标。良好的初始结构可以充分发挥自由曲面对像差的校正能力,提高系统设计效率。与共轴光学系统相比,自由曲面成像光学系统设计存在可参考样例少、像差理论尚不完善等问题,其初始结构的构造与求解仍然是先进光学设计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心得,探讨了现有的自由曲面成像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方法,依据自由曲面构造原理将其分为同轴系统离轴化法、直接设计法、视场孔径扩展法和分段拼接融合设计方法,并分别介绍其设计原理和思路。最后对自由曲面成像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自由曲面 成像系统 初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相位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创为 王阳 +5 位作者 邹文哲 管钰晴 张玉杰 刘丽琴 高志山 雷李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6-303,共8页
相位测量轮廓术因其简单低廉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光学三维测量领域,高精度的相位获取是测量的关键步骤。多频外差是相位测量轮廓术中常用的解包裹相位算法,针对多频外差解相位后产生的相位跳跃性误差,提出一种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相位校正... 相位测量轮廓术因其简单低廉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光学三维测量领域,高精度的相位获取是测量的关键步骤。多频外差是相位测量轮廓术中常用的解包裹相位算法,针对多频外差解相位后产生的相位跳跃性误差,提出一种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相位校正方法。利用传统相移法和多频外差求出包裹相位和展开相位,针对展开相位中出现的跳跃性误差,通过展开相位对误差产生原因和误差位置进行初步确定,将多个频率的包裹相位进行对比,确定误差是否真实存在,对出现误差的像素点进行修正得到新的展开相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表面形状规则的物体测试时,展开相位光滑无跳跃性误差,表面三维重建无异常凹凸区域,实现了对解相位中跳跃性误差的消除,验证了该校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校正 多频外差 展开相位 跳跃性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由曲面的紧凑型长焦手机镜头设计(特邀)
18
作者 许宁晏 高志山 +3 位作者 陈露 黄静 邹宇通 袁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2,共10页
针对长焦镜头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需求,基于离轴三反结构探索紧凑型长焦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利用圆锥曲面焦点共轭的光学特性,通过相邻反射面焦点重合的方式构造可对轴上点完善成像的初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追迹特征光线建立针对离... 针对长焦镜头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需求,基于离轴三反结构探索紧凑型长焦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利用圆锥曲面焦点共轭的光学特性,通过相邻反射面焦点重合的方式构造可对轴上点完善成像的初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追迹特征光线建立针对离轴三反结构的光线无遮拦判定条件,从小视场出发制定视场扩展与自由曲面面形的优化设计策略。以长焦手机镜头为例,设计了一款F数为5、等效焦距达196 mm、视场范围±3.8°的离轴三反式紧凑型长焦镜头。其尺寸为26 mm×24 mm×10 mm,仅由3个反射面构成,MTF优于0.2@114 lp/mm,畸变低于0.5%,相对照度高于95%,像面无暗角。该系统无遮拦,无色差,且相较于常规潜望式长焦镜头,在小型化、轻量化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为紧凑型长焦镜头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长焦镜头 自由曲面 离轴三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在黄瓜盆栽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辉 宋涛 +2 位作者 曹奇领 张营 高志山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70-74,共5页
为研究2种自主研发叶面肥(T1和T2)的使用效果,选用市面销售的2种叶面肥(T3和T4)作为对照,通过黄瓜盆栽试验研究4种叶面肥对叶绿素、茎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开发出适合瓜菜类蔬菜专用型叶面肥品种。研究表明:与喷施清水的对照... 为研究2种自主研发叶面肥(T1和T2)的使用效果,选用市面销售的2种叶面肥(T3和T4)作为对照,通过黄瓜盆栽试验研究4种叶面肥对叶绿素、茎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开发出适合瓜菜类蔬菜专用型叶面肥品种。研究表明: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相比,4种叶面肥均可以增加黄瓜盛果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加中后期黄瓜植株的茎粗,延缓衰老,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施叶面肥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增产幅度53.89%-159.30%,T2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喷施叶面肥处理后单果重增加,黄瓜的商品性提高,T4单果重最大,T2次之,分别较对照增加19.94%和19.55%;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黄瓜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黄瓜品质,T1和T2处理的品质指标总体略优于T3和T4处理。综合考虑产量、商品性和品质等方面,自制叶面肥T2的效果均优于试验选取的2种市售叶面肥,是一种合理的瓜菜类叶面肥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叶面肥 喷施 黄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PD采样的涡旋光干涉位移快速测量方法研究(特邀)
20
作者 罗聪 袁群 +6 位作者 丁辰 马燚岑 侯湘楠 杨文卓 高志山 郭珍艳 徐尧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5年第3期219-227,共9页
涡旋光干涉因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特性可用于位移的精密测量。但现有的研究中多采用面阵探测器作为涡旋光干涉图的采集手段,受限于面阵探测器帧率,测量速度难以提高。此研究中将面阵探测器替换为高速采样的单点光电探测器。依据涡旋... 涡旋光干涉因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特性可用于位移的精密测量。但现有的研究中多采用面阵探测器作为涡旋光干涉图的采集手段,受限于面阵探测器帧率,测量速度难以提高。此研究中将面阵探测器替换为高速采样的单点光电探测器。依据涡旋光干涉图的对称与均匀性,探究了光电探测器的数量、靶面大小和几何布局关系,提出了一种空域转时域的方法,排布两个光电探测器采集时域上的正交信号,并进行相位解调和信号细分获得位移结果。基于该原理对测量方案进行了仿真模拟,并构建了马赫-曾德尔型测量光路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压电位移结构闭环位移量为50μm、采集卡与单点探测器采样率为0.1 MHz时,测量结果为50.021μm,误差百分比为0.042%。同时,在位移量为10 mm、最快速度为2.6 mm/s移动电机中的重复性误差为2μm。所提方法为快速测量大量程精密位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光 微位移 干涉测量 光电探测器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