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AR在人毛囊发育中的表达及其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强国 杨恬 杨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胚胎毛囊形成发育进程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PAR)的表达及其规律。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分别对人胚胎毛囊起始期、延长期、分化期和胎毛阶段的表皮及毛囊的uPAR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用图像... 目的 探讨人胚胎毛囊形成发育进程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PAR)的表达及其规律。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分别对人胚胎毛囊起始期、延长期、分化期和胎毛阶段的表皮及毛囊的uPAR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 uPAR在起始期和延长期的整个毛囊中有表达 ,在分化期和胎毛前期毛囊的外根鞘有表达。在起始期、延长期、分化期和胎毛阶段前期表皮的基底层、最外层细胞有阳性表达。阳性表达在延长期最高 ,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结论 uPAR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UPAR 细胞增殖 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PC1-uPAR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强国 符刚 +1 位作者 曾益军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28-1930,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uPAR基因片断的真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并进行初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设计引物,利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中扩增人全长uPAR基因,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GFPC1中,测序确认后转染Pam212细胞,使之在细胞中表... 目的构建含人uPAR基因片断的真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并进行初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设计引物,利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中扩增人全长uPAR基因,并导入真核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GFPC1中,测序确认后转染Pam212细胞,使之在细胞中表达,检测其细胞生长特性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测序证实构建的含uPAR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其uPARcDNA阅读框完整,连接部位序列正确;转染Pam212细胞后,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并能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含pEGFPC1-uPAR质粒,确认uPAR能促进Pam212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为进一步在体定位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 pEGFPC1 Pare 2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触须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及uPA和uPAR表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强国 符刚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 建立小鼠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 (uPA uPAR)的表达。方法 建立以毛囊真皮鞘细胞为滋养层 ,培养外根鞘细胞并对uPA uPAR的表达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外根鞘细胞在此滋养层上... 目的 建立小鼠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 (uPA uPAR)的表达。方法 建立以毛囊真皮鞘细胞为滋养层 ,培养外根鞘细胞并对uPA uPAR的表达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外根鞘细胞在此滋养层上生长较好 ,并有uPA uPAR的表达。结论 毛囊真皮鞘细胞是外根鞘细胞较好的滋养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外根鞘细胞 真皮鞘细胞 UPA/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uPAR的高表达促进小鼠创伤后皮肤的再上皮化
4
作者 高强国 符刚 +2 位作者 余瑾 连小华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将构建的含uPAR的真核表达质粒转入创伤小鼠皮内,研究uPAR在皮肤创伤后再上皮化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uPAR通过电穿孔法转入创伤小鼠皮内,观察质粒转入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测定创面肉芽组... 目的将构建的含uPAR的真核表达质粒转入创伤小鼠皮内,研究uPAR在皮肤创伤后再上皮化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uPAR通过电穿孔法转入创伤小鼠皮内,观察质粒转入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测定创面肉芽组织羟脯氨酸、蛋白含量来反映肉芽组织中胶原和蛋白合成的情况,评价创面愈合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增殖阳性率。结果uPAR质粒转染的小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变化不明显,早期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表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增加。结论局部uPAR的高表达能促进创伤后皮肤的再上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 创伤 再上皮化 电穿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uPAR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皮肤研究中的进展
5
作者 高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53-156,共4页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 结构 功能 肿瘤 病理 创伤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水中生存的非周期性变化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国宏 高强国 +1 位作者 王源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繁殖体和纤细状菌在水中的生存过程,以证实绿脓杆菌纤细状菌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性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将绿脓杆菌纤细状菌和繁殖体接种于无营养成分的生理盐水和蒸馏水中,置于37℃和28℃,动态观察其形态变化...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繁殖体和纤细状菌在水中的生存过程,以证实绿脓杆菌纤细状菌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性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将绿脓杆菌纤细状菌和繁殖体接种于无营养成分的生理盐水和蒸馏水中,置于37℃和28℃,动态观察其形态变化过程及存活情况。结果:在水中,绿脓杆菌能出现纤细状形态和短小状形态的交替,交替过程中大部分细菌死亡,少量细菌发生潜-生序性变化得以存活。结论:绿脓杆菌纤细状菌和繁殖体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具有确定的非周期性(Definitenonperiodity),其生存过程呈一类似衰减的阻尼振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水生环境 潜-生序 非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通过抑制Nod样受体蛋白3表达促进小鼠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蔡俊 吕俊 +2 位作者 李适庭 高强国 张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作用下相关炎症体和信号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CGRP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CGRP(0、10、30、100 ng·m L-1)加入到成骨细胞中,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细胞内Nod样受体蛋白3(...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作用下相关炎症体和信号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CGRP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CGRP(0、10、30、100 ng·m L-1)加入到成骨细胞中,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细胞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LRP3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IL-1β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茜素红染色显示成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随着CGRP浓度的增加,NLRP3和IL-1β的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呈降低趋势(P<0.05),而且细胞内ROS浓度逐渐下降(P<0.05)。100 ng·m L-1CGRP实验组较0 ng·m L-1CGRP对照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CGRP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抑制细胞内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Nod样受体蛋白3 白介素1-β 活性氧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符刚 高强国 +2 位作者 杨恬 余瑾 向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研究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毛囊Bu lge细胞,分别置于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实验组)及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比较Bu lge细胞在两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和K1... 目的研究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毛囊Bu lge细胞,分别置于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实验组)及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比较Bu lge细胞在两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和K19的表达状况。结果无血清培养的Bu lge细胞在克隆形成率及K19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培养和扩增大鼠毛囊Bu lge细胞,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较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更有利于Bu lge细胞的扩增和表型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Bulge细胞 细胞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2表达促毛囊bulge细胞向皮脂腺定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符刚 高强国 +2 位作者 杨恬 余瑾 向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探讨毛囊bulge细胞向皮脂腺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携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ionreceptorγ2,PPARγ2)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AP)质粒,通过质脂体转染到体外分离培养毛囊bulge细胞中,以转... 目的探讨毛囊bulge细胞向皮脂腺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携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ionreceptorγ2,PPARγ2)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AP)质粒,通过质脂体转染到体外分离培养毛囊bulge细胞中,以转染空质粒的毛囊bulge细胞为对照,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PPARγ和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的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合成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已转染质粒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能稳定表达PPARγ2mRNA,该细胞分化3周左右,部分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PPARγ、EMA及油红O染色阳性,而对照组为阴性,细胞内未见脂滴。结论毛囊bulge细胞可以分化为皮脂腺细胞,PPARγ2基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bulge细胞 PPARΓ2 皮脂腺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区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向强 文亮 +1 位作者 高强国 刘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缺血前24 h经尾静脉注入内毒素衍化物MPL(20 g/kg)可明显降低再灌注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结论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活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内毒素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预处理 内毒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强 文亮 高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L-1β)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L-1β)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MPO、TNF-α、IL-1β活性显著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减轻了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对海马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预处理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毛囊外根鞘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志鸿 杨恬 +1 位作者 高强国 杨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对体外培养的毛囊外根鞘 (Outerrootsheath ,ORS)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了小鼠ORS细胞 ;用MTT法研究了uPA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对体外培养的毛囊外根鞘 (Outerrootsheath ,ORS)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了小鼠ORS细胞 ;用MTT法研究了uPA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 ,HGF)和uPA抑制因子Amiloride处理后ORS细胞的增殖变化 ;用RT PCR方法研究了ORS细胞的uPAmRNA的表达情况 ,以及HGF和Amiloride处理ORS细胞后uPA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ORS细胞有uPA表达 ;HGF可促进uPAmRNA的表达并促进ORS细胞的增殖 ;Amiloride抑制uPAmRNA表达并抑制ORS细胞增殖。结论 毛囊ORS细胞表达uPA ,HGF促进uPA的表达并促进ORS细胞增殖 ,Amiloride通过抑制uPA的表达和其活性抑制ORS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外根鞘细胞 HGF AMILORIDE 毛囊 细胞增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内生性IL-1Rα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强 文亮 +2 位作者 楚军 高强国 刘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后海马内生性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 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后海马组织IL 1Rα的表达、含量及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 目的 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后海马内生性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 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后海马组织IL 1Rα的表达、含量及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生性IL 1Rα表达及含量显著增加 ,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 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诱导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生性抗损伤蛋白IL 1Rα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预处理 内毒素 IL-1R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皮肤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存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志鸿 杨恬 高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 检测皮肤器官培养模型中细胞的生长及存活状况 ,建立稳定的小鼠皮肤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将小鼠皮肤培养于transwell的内室 ,培养液加至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 ,于培养后的 2 ,4,8d取皮片固定、切片后于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式... 目的 检测皮肤器官培养模型中细胞的生长及存活状况 ,建立稳定的小鼠皮肤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将小鼠皮肤培养于transwell的内室 ,培养液加至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 ,于培养后的 2 ,4,8d取皮片固定、切片后于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式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培养 2 ,4d的皮片与未经培养的皮片在形态结构与细胞的存活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培养 8d的皮片光镜下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但共聚焦显微镜下 ,细胞存活数量有所下降 ,透射式电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胞质及线粒体肿胀 ,溶酶体增多等退化性改变。结论 体外培养 4d以下的皮肤与在体生长的皮肤在形态结构及细胞生长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器官培养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透射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定位冰冻切片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高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 探索毛囊完整纵剖面定位冰冻切片技术。方法 根据毛发生长方向观察判断毛囊生长纵剖面 ,选择适当的切片温度 ,匀速切片。结果 能成功地制作完整的皮肤及毛囊纵剖面冰冻切片。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 ,要求条件低 ,易于掌握 ,值得推... 目的 探索毛囊完整纵剖面定位冰冻切片技术。方法 根据毛发生长方向观察判断毛囊生长纵剖面 ,选择适当的切片温度 ,匀速切片。结果 能成功地制作完整的皮肤及毛囊纵剖面冰冻切片。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 ,要求条件低 ,易于掌握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定位冻冻切片技术 冻切片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AI-3/PCI的表达及作用
16
作者 张诚 李习玲 +5 位作者 连小华 王韵 杨珂 余谨 高强国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中,PAI-3/PCI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CA2+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分化表皮KC及KC提取物角质壳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高CA2+浓度下培养24H后,分化标记物K10... 目的探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中,PAI-3/PCI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CA2+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分化表皮KC及KC提取物角质壳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高CA2+浓度下培养24H后,分化标记物K10弱阳性表达,PAI-3呈阳性表达;培养48H后,K10强阳性表达,而PAI-3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72H后,表达开始降低,在低CA2+浓度下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膜周围而高CA2+浓度下主要位于细胞质,同时,PAI-3存在终末分化KCS角质壳中。结论人表皮KC分化过程中,PAI-3的表达随着分化的增加而增加,PAI-3存在终末分化KCS角质壳蛋白中,表明PAI-3参与KC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分化 PAI-3 角质壳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和uPA-R在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作用的体外研究
17
作者 严军 杨恬 +2 位作者 李国平 高强国 杨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条件下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typePA ,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PA receptor ,uPA R)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体外碱烧伤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细胞培养和形态学观察、ICC... 目的 研究体外条件下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typePA ,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PA receptor ,uPA R)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体外碱烧伤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细胞培养和形态学观察、ICC法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结果 角膜缘和中央角膜源性的离体细胞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 ,几乎所有细胞均表达AE1 AE3。碱烧伤后uPA和uPA R的表达在碱烧伤后 2 4h左右达到峰值 ,其中uPA的表达部位多位于胞浆 ,uPA R则相对较多位于胞膜。结论 组织块法培养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角膜上皮细胞 ,胚胎组织的发育和细胞活力与成体角膜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 ,uPA和uPA R的作用在上皮组织中也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人胚胎角膜 碱烧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调节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AI-3的表达
18
作者 张诚 李习玲 +5 位作者 连小华 王韵 杨珂 余谨 高强国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探讨Ca2+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中PAI-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低Ca2+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PAI-3 mRNA及蛋白质在高低Ca2+浓度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 目的探讨Ca2+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中PAI-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低Ca2+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PAI-3 mRNA及蛋白质在高低Ca2+浓度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均有表达,并且高Ca2+浓度培养条件下较低Ca2+浓度下明显增强。PAI-3阳性染色在低Ca2+浓度培养下主要位于核膜周围,而在高Ca2+浓度培养条件下主要位于细胞质。结论Ca2+调节人表皮KC中PAI-3的表达,PAI-3可能具有调节KC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 CA^2+ 分化 PAI-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及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嵩 高强国 +1 位作者 张纲 谭颖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调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以及影响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NGF刺激MG-63细胞,1、2、3、4 d后收集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GRP的表达,实时... 目的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调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以及影响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NGF刺激MG-63细胞,1、2、3、4 d后收集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GR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GRP m RNA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MG-63细胞的增殖;在MG-63细胞中加入NGF受体阻断剂,采用RT-QPCR和CCK-8检测CGRP m RNA的表达及MG-63细胞的增殖效率。结果在NGF作用下,MG-63细胞分泌的CGRP表达量明显上调,随NGF质量浓度升高,CGRP表达量也相应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CGRP表达量随NGF作用时间延长也相应增加(P<0.05);随NGF质量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MG-63细胞的增殖效率也相应增加(P<0.05)。加入NGF受体阻断剂后此作用相应减弱(P<0.05)。结论在创伤愈合过程中NGF能通过上调CGRP的表达量影响MG-63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血清标志物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婷 李小平 +8 位作者 高强国 高蕾 刘耀 张诚 孔佩艳 高力 冯一梅 饶军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80-2284,共5页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选出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并阐明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建立aGVHD的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选出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并阐明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建立aGVHD的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血液病医学中心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蛋白质芯片法和ELISA检测同时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aGVHD组,n=30)和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对照组,n=30)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种不同实验方法检测均发现,aGVHD组患者血清中IL-7、IL-2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D127在aGVHD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中IL-27表达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0.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质芯片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高,结果一致。可以建立先通过蛋白质芯片法筛选出有临床意义的重点细胞因子,再扩大样本量后通过ELISA法进行重复验证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利于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清生物标志物 IL-7 IL-27 CD1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