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高角度裂缝指示因子地震反演方法
1
作者 李然 张广智 +3 位作者 李胜军 高建虎 李林 严彬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8-339,共12页
页岩气储层具有水平层理特征,并且同时发育若干平行排列的高角度裂缝,利用传统的VTI和HTI模型不能对这种裂缝型储层进行准确描述,但利用正交各向异性(OA)介质能够更准确地对其进行描述。根据高角度裂缝在地震反射方程中的各向异性特征,... 页岩气储层具有水平层理特征,并且同时发育若干平行排列的高角度裂缝,利用传统的VTI和HTI模型不能对这种裂缝型储层进行准确描述,但利用正交各向异性(OA)介质能够更准确地对其进行描述。根据高角度裂缝在地震反射方程中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一种表征高角度裂缝发育强度的裂缝指示因子,再利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方程以及等效正交各向异性参数,推导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含裂缝指示因子的方位弹性阻抗方程,建立了裂缝指示因子及裂缝方位弹性阻抗反演的方法流程。为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将推导的方位弹性阻抗方程改写为双参数的形式,并采用基于模型的迭代最小二乘反演来进行裂缝指示因子和裂缝方位的稳定估算。模型测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合理可靠的裂缝指示因子和裂缝方位预测结果,有助于指导页岩气储层高角度裂缝发育区域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高角度裂缝 OA介质 裂缝指示因子 裂缝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变量扩展的含气饱和度随机森林预测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桂金咏 李胜军 +2 位作者 高建虎 刘炳杨 郭欣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出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复杂天然气藏中,分别对单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含气饱和度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抽取井旁道纵波速度、横...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出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复杂天然气藏中,分别对单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含气饱和度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抽取井旁道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3个弹性参数叠前地震反演结果作为基本特征变量样本,引入边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对基本特征变量样本和对应的含气饱和度样本进行平衡化处理;利用扩展弹性阻抗结合数学变换自动生成一系列的扩展变量;再利用随机森林对特征变量进行含气饱和度预测重要性排名,并优选重要性较高的特征变量进行含气饱和度随机森林训练。(2)该方法大幅减少了特征变量提取和优选的人工工作量,且有效减少了信息冗余以及因含气饱和度样本不平衡导致的训练偏倚问题,有效增强了随机森林算法在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方面的能力。(3)实际单井应用中预测的含气饱和度与测井解释的含气饱和度的相关系数可达0.9855;在二维地震资料应用中,该方法比基于常规未平衡化的11个弹性参数作为随机森林输入预测出的含气饱和度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饱和度 随机森林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密度 特征变量 不平衡数据 机器学习 气层预测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层位追踪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沐阳 高建虎 +1 位作者 雍学善 常德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8-947,共10页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步骤,通常由解释人员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效率较低。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构建地震数据和训练标签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完成层位追踪,由于人工解释结果获取困难,仅由少量标签训练的模型泛化能力较差。为此,提...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步骤,通常由解释人员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效率较低。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构建地震数据和训练标签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完成层位追踪,由于人工解释结果获取困难,仅由少量标签训练的模型泛化能力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层位追踪方法,将层位追踪转化为层位断层间区域的图像分割。首先使用自编码器对无标签数据进行训练,之后将部分参数迁移至有监督学习网络后使用少量标签数据进行有监督学习,最后对整个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预测,提取分割结果边缘作为层位追踪结果。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均表明,相较于有监督学习层位追踪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少的错误分割,由分割边界提取的层位与人工层位解释结果的误差较小,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追踪 地震资料解释 卷积神经网络 半监督学习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密度反演的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炳毅 高建虎 +3 位作者 张广智 董雪华 郭伟 张军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9,共11页
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法通常运用弹性参数计算水平应力差异比(DHSR),但是存在不足:一是预测方程中含有各向异性参数(裂缝柔度),不容易求取,造成地应力预测难度较大;二是预测方程中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是由间接反演求取的,精度较... 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法通常运用弹性参数计算水平应力差异比(DHSR),但是存在不足:一是预测方程中含有各向异性参数(裂缝柔度),不容易求取,造成地应力预测难度较大;二是预测方程中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是由间接反演求取的,精度较低,难以满足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裂缝密度反演的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杨氏模量、泊松比和裂缝密度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AVO方程直接反演弹性参数,推导了由泊松比和裂缝密度表示的DHSR公式。根据井数据进行页岩储层各向异性岩石物理建模,并开展叠前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利用反演的泊松比和裂缝密度估算DHSR,运用DHSR评价页岩储层的地应力特征。应用实例表明:DHSR越小,水力压裂会产生不同方向的正交复杂裂缝网,可以更好地改造储层的物性和渗流通道,储层改造体积越大,越利于储层压裂;DHSR越大,水力压裂会产生平行于水平最大主应力的非正交平面裂缝,形成孤立裂缝,不利于体积改造。同时,DHSR预测结果与现有的测井地应力计算、压裂监测及产量测试等结果的一致性很高,并且符合地质认识,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页岩气储层 各向异性 裂缝密度 泊松比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地震数据断层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庭润 高建虎 +3 位作者 常德宽 王海龙 陶辉飞 李沐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7-1224,共8页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断层在油气勘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提高了断层识别的精度和效率,但断裂预测结果仍难以满足生产需求。为此,提出基于Transformer的地震断层识别方法,即3D SwinTrans-U-Net。该网络由Swin Tra...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断层在油气勘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提高了断层识别的精度和效率,但断裂预测结果仍难以满足生产需求。为此,提出基于Transformer的地震断层识别方法,即3D SwinTrans-U-Net。该网络由Swin Transformer模块、卷积模块组成。其中,Swin Transformer模块可以利用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提取全局信息,并将计算全局注意力转变为计算窗口的注意力,从而比Transformer减少了计算复杂度;卷积模块具有归纳偏置的特性,避免了Swin Transformer存在弱归纳偏置的缺陷;最后,利用U-Net结构,结合Swin Transformer层与卷积层,融合深层与浅层的信息并提取相关特征,充分学习全局性和局部依赖性信息,在保证断层识别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计算效率,实现端到端的地震断层学习。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均表明,3D SwinTrans-U-Net网络能进一步提升断层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3D SwinTrans-U-Net 断层识别 TRANSFORMER Swin Transformer 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跨频段岩石物理实验及认识
6
作者 李斐 闫国亮 +6 位作者 杜广宏 高建虎 张盟勃 赵万金 佘钰蔚 何润 瞿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天然气勘探已实现突破,多口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成为该区热点领域。但针对该区铝土岩频散特征的基础研究尚未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铝土岩的地震波频散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天然气勘探已实现突破,多口探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成为该区热点领域。但针对该区铝土岩频散特征的基础研究尚未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铝土岩的地震波频散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通过跨频段实验分析了太原组铝土岩的岩石物理特性,明确了铝土岩的频散特征,并运用改进的Gurevich喷射流模型解释了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铝土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水硬铝石和黏土矿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粒内溶蚀孔洞、晶间溶孔和微裂缝,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孔隙度为0.2%~28.7%,平均值为10.7%,渗透率为0.004~38.550 mD,平均值为4.040 mD,储层物性条件好;②孔隙度大小是决定含铝岩石频散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饱和水铝土岩和铝土质泥岩均存在频散现象,孔隙度较高的铝土岩样品频散特征明显强于孔隙度较低的样品,1~10 Hz范围内频散特征较强;③孔隙度是影响岩石压力敏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孔隙度铝土岩样品随着压力增加,超声波测试的纵波速度与低频应力—应变计算的速度相近,纵波速度变化范围超过700 m/s,远大于低孔隙度样品;④含水饱和度与超声波速度之间呈现震荡变化关系,存在多个局部极值点。结论认为:①高孔隙度铝土岩样品速度测试结果与频散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而低孔隙度样品频散主要出现在10 Hz以上,超声频段实验结果与频散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不符;②通过跨频段实验探索了铝土岩的频散岩石物理特征,为采用频散理论预测铝土岩储层分布及含气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铝土岩 岩石物理 跨频段 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波地震的多尺度属性融合
7
作者 潘辉 高建虎 +2 位作者 桂金咏 李胜军 陈启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6-864,共9页
相比于多波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多波地震数据解释方法进展较慢,难以体现多波地震技术的优越性。常规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多基于纵波地震资料,并未综合利用储层纵、横波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属性融合技术,以增强多波复合属性... 相比于多波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多波地震数据解释方法进展较慢,难以体现多波地震技术的优越性。常规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多基于纵波地震资料,并未综合利用储层纵、横波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属性融合技术,以增强多波复合属性的油气敏感性。对于实际二维地震剖面,首先,构造一个高斯金字塔,以生成不同分辨率的各种复合属性;其次,融合不同尺度的所有属性形成有效的多尺度增强属性;再次,借鉴图像叠加理论,将不同的多尺度增强属性混合叠加,可有效突出储层发育区域,且保留了各种属性间的差异,能更好地描述砂体的含油气性。模型试算表明,对于含油气砂岩与围岩差异较小的复杂二维模型,依据RGB的多波地震融合属性能够检测储层,并可识别反射界面位置。实际数据试算表明,所提方法能分辨靶区河道砂体的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地震 地震属性 高斯金字塔 图像分析 多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流体因子及各向异性参数直接反演方法
8
作者 潘菲 李胜军 +3 位作者 秦德文 陈康 高建虎 张广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5-886,共12页
储层流体识别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页岩储层具有较强的垂直横向各向同性(Transverse Isotropy with a Vertical Axis of Symmetry,VTI)介质特征,在流体因子估测中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根据Rüger纵波反射系数方程,... 储层流体识别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页岩储层具有较强的垂直横向各向同性(Transverse Isotropy with a Vertical Axis of Symmetry,VTI)介质特征,在流体因子估测中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根据Rüger纵波反射系数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VTI介质弹性阻抗的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及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方法。首先,推导以Russell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和等效各向异性参数表示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和弹性阻抗方程;然后,通过弹性阻抗反演估计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和各向异性参数,并比较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模型测试和实际工区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准确地预测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和各向异性参数,为页岩储层流体识别、脆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发育程度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流体识别 等效各向异性 叠前反演 弹性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高建虎 雍学善 刘洪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和振幅谱等参数对油气的反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认为呈现有效带宽能量增强、吸收系数加大、平均频率变低(“两高一低”)特征的储层,含油气的可能性较大。在X油田XP区块,利用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对M砂组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X3井在M砂组获得了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数据 油气检测 有效吸收系数 动力学参数 振幅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动力风机在海洋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建虎 马邦勇 高志强 《暖通空调》 2021年第11期77-80,共4页
无动力风机在陆地应用广泛,但在海洋平台应用实例不多。结合无动力风机在国内某海洋平台的成功应用,介绍了无动力风机的优点、通风方案设计、结构优化、安装方式及在海洋平台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无动力风机 热压 风压 海洋平台 通风方案 结构优化 安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平台房间降噪整改实例及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建虎 马邦勇 高鹏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9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暖通系统噪音是房间噪音超标的一大因素,本文通过某平台噪音整改实例,对在设计中如何尽量降低暖通系统的噪音,进行了详细说明,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海洋平台 消音降噪 整改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AHU在海洋平台生活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建虎 高志强 +2 位作者 牛卫民 王光明 陈自刚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8年第11期62-64,67,共4页
分散式AHU方案,可有效解决机组振动对生活楼住舱的影响,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层风量不平衡的问题。在人员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海洋平台,这一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间接冷却 分散式AHU 风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用户负荷波动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影响
13
作者 高建虎 牛卫民 +2 位作者 张勇青 陈自刚 马晋雄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7年第12期68-69,共2页
海洋平台生产区若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由于各用户散热量差异大,且波动频繁,大用户负荷波动容易影响其他并联用户。本文通过简化模型和计算分析,得出适用公式,可用于指导项目初期空调方案的选型。
关键词 海洋平台 中央空调 大用户负荷波动 并联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5 位作者 吕焕通 苏明军 蔡刚 高建虎 姚清洲 沙雪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岩性油气藏的储集层预测与评价技术思路分4个层次:以基于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小层对比、构造解释作为基础研究工作;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气藏的定性识别技术;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和少井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的静态定量评价技术;... 岩性油气藏的储集层预测与评价技术思路分4个层次:以基于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小层对比、构造解释作为基础研究工作;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气藏的定性识别技术;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和少井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的静态定量评价技术;基于多井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的动态定量评价技术。以准噶尔盆地SN31井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为例,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流程。采用岩性油气藏的储集层预测及评价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岩性-地层油藏的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预测及评价 定性评价 定量静态评价 定量动态评价 SN3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垂向长串珠形成机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孙东 潘建国 +4 位作者 雍学善 韩剑发 张虎权 高建虎 王宏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01-104,共4页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开展波动方程正演模拟,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重点揭示垂向长串珠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单个高度较大溶洞、垂向叠置溶洞和走滑断裂与地层复合均可形成绕射波,对这些绕射波进行偏移成像,即可在垂直方向上...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开展波动方程正演模拟,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重点揭示垂向长串珠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单个高度较大溶洞、垂向叠置溶洞和走滑断裂与地层复合均可形成绕射波,对这些绕射波进行偏移成像,即可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长串珠状反射。单个溶洞形成的双串珠中,顶底界面反射系数不同导致顶部串珠波形为两谷夹一峰,底部串珠波形为两峰夹一谷;双溶洞形成的双串珠为反射特征相同的两个串珠,由此可加以区分;层面与走滑断裂复合也会导致垂向上多个串珠的存在,前提是碳酸盐岩内幕分层现象明显,且沿走滑断裂有溶蚀现象存在。这些结论对于明确复杂地震响应的成因机制,进而认识其地质模式,指导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串珠状反射 波动方程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际储层的流体因子优选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桂金咏 高建虎 +2 位作者 李胜军 李海亮 王万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5,18,共7页
本文提出了面向实际储层的流体因子优选方法,该法的实质同传统岩石物理交会分析、Dillon流体指示因子相同,都是利用测井曲线及测井解释成果曲线进行流体因子的优选,并将井点优选结果推广到全区。但传统岩石物理交会分析方法效率太低,面... 本文提出了面向实际储层的流体因子优选方法,该法的实质同传统岩石物理交会分析、Dillon流体指示因子相同,都是利用测井曲线及测井解释成果曲线进行流体因子的优选,并将井点优选结果推广到全区。但传统岩石物理交会分析方法效率太低,面对数目庞大的流体因子,通过两两组合进行交会,不仅繁琐且工作量较大,盲目性太强。而Dillon方法需已知全区岩性分布范围,未考虑背景岩性的影响,对于多种流体类型共存的情况,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流体指示系数计算方式。为此,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统计理论,首先进行流体因子对不同流体储层与背景岩性的区分能力对比,然后再进行不同流体储层识别能力的对比,从而优选出不受背景岩性与流体类型数目影响的流体因子。文中方法较好地保留了Dillon流体指示系数的优点,在兼顾实际测井资料的误差以及数据叠置等问题的同时,将背景岩性的影响纳入到识别能力评价标准中,且能够适合多种流体类型共存的情况。本文方法可在全区岩性分布未知的情况下,开展流体识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因子 优选 背景岩性 交会分析 流体因子识别 流体指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模型正演岩性油气藏波场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军迎 雍学善 +2 位作者 高建虎 余建平 方乐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难度很大,原因是人们对隐蔽油气藏认识还不深入,对其独特的地震波场特征还不甚了解,以至于很难采用常规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来寻找这类油气藏。为此,试图通过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来揭示这类油气藏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难度很大,原因是人们对隐蔽油气藏认识还不深入,对其独特的地震波场特征还不甚了解,以至于很难采用常规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来寻找这类油气藏。为此,试图通过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来揭示这类油气藏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具体方法是,将理想化的透镜体模型抽象为薄板地质模型,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技术模拟、研究和分析此类岩性油气藏边界点(常为岩性突变点)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及其它地震波场响应,或利用特殊岩性体的特殊地震响应来解释和识别相应的岩性边界界限,取得了对这类油气藏波场特征的新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场 正演 波动方程 响应特征 岩性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 地质模型 解释方法 勘探 数值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脸与虹膜特征层融合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何国辉 甘俊英 +1 位作者 李春芝 高建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65-1371,共7页
多生物特征的融合与识别可提高身份识别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在研究特征层融合的基础上,结合二维Fisher线性判别分析(2-Dimensional 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2DFLD),提出了一种人脸与虹膜特征融合与识别模型.首先,对人脸图... 多生物特征的融合与识别可提高身份识别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在研究特征层融合的基础上,结合二维Fisher线性判别分析(2-Dimensional 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2DFLD),提出了一种人脸与虹膜特征融合与识别模型.首先,对人脸图像与虹膜图像分别进行压缩降维处理,得到相应的初始特征矩阵.然后将人脸与虹膜的初始特征矩阵进行组合,获得组合特征矩阵.同时,利用2DFLD算法对组合特征矩阵进行融合,获得了人脸与虹膜的融合特征.最后运用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识别.基于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人脸数据库和CASIA(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Institute of Automation)虹膜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特征层融合,不仅克服了"小样本"效应,而且有效提高了身份识别的正确识别率,为多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Fishe 线性判别分析 特征融合 多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 虹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数值模拟中的频散压制方法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胜军 孙成禹 +1 位作者 高建虎 刘军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44-448,共5页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对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指导地震资料解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差分算法固有的数值频散在正演模拟中是一种严重的干扰,会降低波场模拟的分辨率。为提高模拟精度,同时又尽可能减少计算量,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对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指导地震资料解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差分算法固有的数值频散在正演模拟中是一种严重的干扰,会降低波场模拟的分辨率。为提高模拟精度,同时又尽可能减少计算量,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横纵网格比变化时入射方向和差分精度等因素对数值频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矩形网格较之正方形网格能更好地压制频散,同时可以避免高阶差分导致的低计算效率。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较好地适应实际地震勘探中的波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计算效率 分辨率 数值频散 网格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重点勘探领域的地震技术研究和应用实效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西文 雍学善 +5 位作者 王宇超 高建虎 王小卫 胡自多 刘伟方 陶云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83-90,共8页
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和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和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 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和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和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的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半定量—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和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高陡构造 盐下构造成像 三维大连片 三维定量雕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