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对低阶煤微观-宏观结构损伤演化特征
1
作者 刘佳佳 李元隆 +2 位作者 高建良 王丹 张云龙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为了明晰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对低阶煤的作用效果及机理,采集新疆艾维尔沟矿深部低阶煤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自主搭建的超临界CO_(2)脉动致裂试验系统开展试验研究,对脉动作用前后的煤样分别进行XRD、FTIR、低温液氮吸附试验、低场核磁共... 为了明晰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对低阶煤的作用效果及机理,采集新疆艾维尔沟矿深部低阶煤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自主搭建的超临界CO_(2)脉动致裂试验系统开展试验研究,对脉动作用前后的煤样分别进行XRD、FTIR、低温液氮吸附试验、低场核磁共振及单轴压缩试验测定,量化分析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前后煤体的微观结构、孔隙结构及力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后,煤中方解石和黏土矿物的质量分数增加,黏土矿物质量分数的变化主要受氨伊利石增加的影响,煤中各有机官能团峰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超临界CO_(2)对有机物的萃取作用效果明显,脉动作用后煤体的微晶结构受到损伤,晶体层片间距增加了0.002 9 nm,煤体结构趋于松散;对比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前,作用后煤样XJ-A、XJ-B有效孔隙率分别提高了66.7%、128.6%,煤体内部孔隙连通性增强,脉动作用对微小孔及中孔的改造作用更明显;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后煤的力学特性显著劣化,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54.73%和59.82%,声发射振铃计数和累积能量均大幅降低,振铃计数峰值降至作用前51%,煤样内部颗粒黏聚力降低,累积能量降低了62%。综上,超临界CO_(2)脉动作用能够显著破坏低阶煤的微观-宏观结构,对深部低阶煤储层致裂增透、煤层气抽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脉动致裂 微观结构 孔隙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作用下高阶煤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佳佳 许艳之 +3 位作者 聂子硕 张云龙 高建良 王丹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压裂煤体增透瓦斯技术,明晰其对煤体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推动该技术的机理研究和实践工程应用。为准确表征超临界CO_(2)作用下高阶煤的孔裂隙结构及力学特性变化,以焦煤集团中马村矿的高阶煤为试... 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压裂煤体增透瓦斯技术,明晰其对煤体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推动该技术的机理研究和实践工程应用。为准确表征超临界CO_(2)作用下高阶煤的孔裂隙结构及力学特性变化,以焦煤集团中马村矿的高阶煤为试验对象,通过自主搭建的超临界CO_(2)浸泡试验系统,结合全自动物理吸附仪(BET)以及全自动压汞仪(MIP),对超临界CO_(2)处理前后高阶煤的孔裂隙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单轴压缩和声发射试验系统对超临界CO_(2)处理前后高阶煤的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对高阶煤具有良好的扩孔增渗作用。超临界CO_(2)处理后高阶煤的微小孔孔容占比降低,中大孔孔容占比增大,且高阶煤的总孔容增大;超临界CO_(2)对高阶煤的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劣化作用。超临界CO_(2)处理后高阶煤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70.06%和55.56%,且超临界CO_(2)处理后高阶煤的内部声发射信号活跃度明显下降,高阶煤单轴抗压时间、累计振铃计数以及累计能量分别降低了98.68 s、95.14×10^(3)个、200.30 V·ms,降幅分别为46.65%、37.65%、50.03%,高阶煤累计振铃计数以及累计能量平静期占比均显著增加,缓增期占比均降低,激增期前者占比降低,后者占比小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的机理研究,对深部高阶煤的煤层气开采和CO_(2)地下封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高阶煤 孔隙结构 力学特性 声发射特性 扩孔增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注水环境下煤体孔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杨明 韩龙祥 +3 位作者 张铁岗 高建良 何敏 张学博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33-1040,共8页
为深入分析煤层注水过程中不同注水压力及围压对煤体初始孔隙结构的影响,提高煤层注水技术在降尘和防突方面的应用效果,以新桥煤矿二_(2)煤层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低场核磁共振设备及配套的液体注入、高温高压循环实验系统,开展固定注水... 为深入分析煤层注水过程中不同注水压力及围压对煤体初始孔隙结构的影响,提高煤层注水技术在降尘和防突方面的应用效果,以新桥煤矿二_(2)煤层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低场核磁共振设备及配套的液体注入、高温高压循环实验系统,开展固定注水压力与固定围压、变化注水压力与固定围压及变化围压3种条件下煤体注水实验,从孔径分布、孔隙度和孔隙体积角度分析煤体孔隙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煤体初始孔隙T_(2)谱图测试结果呈现三峰结构,在煤体初始孔隙中,微小孔的比例最大,其次是中孔,大孔最少;在注水压力与围压的影响下,煤体孔隙在注水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的特性,压力水主要通过扩大煤体初始孔隙、增加孔隙数量和形成新的孔隙来影响煤孔隙,新形成的孔隙半径在0.19×10^(5)~1.62×10^(5)nm内;水分的注入会增加各类型孔隙度和孔隙体积,其中大孔孔隙度平均增幅达到106.31%,平均孔隙体积增加262.08×10^(-3)cm^(3),增幅最大;其次为小孔和中孔,孔隙度分别增幅8.13%和9.83%,孔隙体积分别增加69.68×10^(-3) cm^(3)和61.93×10^(-3)cm^(3);微孔孔隙度平均增幅为5.42%,平均孔隙体积增加57.30×10^(-3)cm^(3),增幅最小,同时增大注水压力可以有效缩短注水时间;变化注水压力与固定注水压力条件下孔隙演化规律类似,当注水压力达到11MPa时出现大孔突增现象;围压主要通过压缩微孔和小孔来影响煤体孔隙,降幅分别为29.18%和2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孔隙度 孔隙体积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立井防爆门及风机叶片动态响应特性
4
作者 张学博 高建良 任镜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8-4519,共12页
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立井防爆门及风机叶片动态响应特性,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安全、可靠运转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根据相似理论设计搭建了小尺寸风井-风机-防爆门爆炸传播实验系统,开展了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实验,通过实验结... 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立井防爆门及风机叶片动态响应特性,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安全、可靠运转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根据相似理论设计搭建了小尺寸风井-风机-防爆门爆炸传播实验系统,开展了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利用分段接力模拟方法结合编写的描述防爆门运动过程udf代码,模拟了羊场湾矿Ⅱ02061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时冲击波传播过程,研究了冲击波作用下立井防爆门及风机叶片动态响应特性。研究表明:①冲击波作用下,初期防爆门上远风硐侧超压高于近风硐侧,而后出现高超压区由远风硐侧向近风硐侧移动现象,在超压未达到最大值之前防爆门上超压已分布均匀。②受冲击载荷作用,沿叶片径向方向出现不同的高压区,沿叶片的轴向方向,由叶片边缘向叶片中央超压逐渐增大。冲击波作用下叶片根部弯矩骤然增加至最高值又迅速降低,瓦斯爆炸当量越大,衰减越快。冲击波超压对叶片根部产生弯矩最大值与瓦斯爆炸当量呈对数关系。③对于叶片根部弯矩峰值,防爆门关闭时最大,防爆门被动开启次之,防爆门主动开启时最小。防爆门被动开启时,瓦斯爆炸当量越大,防爆门开启后泄压效果越差,配重对防爆门开启后泄压效果影响有限;相比于被动开启,防爆门主动提前开启可大幅度提高风机处的泄压效果,提高风机在灾变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立井防爆门 风机叶片 叶片根部弯矩 泄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散热风流温度、湿度计算时水分蒸发的处理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建良 徐文 张学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955,共5页
在进行巷道水分蒸发处理时,建立了壁面水分、风流中水分同时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当水分蒸发量一定情况下,解算出水分全部由巷道壁面蒸发和全部从风流中蒸发时的围岩温度分布规律... 在进行巷道水分蒸发处理时,建立了壁面水分、风流中水分同时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当水分蒸发量一定情况下,解算出水分全部由巷道壁面蒸发和全部从风流中蒸发时的围岩温度分布规律,壁面温度、风流温度、风流相对湿度随巷道距离的分布规律,围岩散热热流密度随通风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全部由巷道壁面蒸发时比水分全部从风流中蒸发时的围岩温度低,巷道壁面温度也低,围岩散热量大,所计算出的风流温度也高;通风时间越短和巷道距离越长,差别越大。因此,在对井下风流热环境进行预测时,将巷道中水分蒸发全部处理成在巷道壁面蒸发是不合理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巷道壁面水分蒸发和风流中水分蒸发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散热 风流温湿度 水分蒸发 壁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风流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0
6
作者 高建良 魏平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用三维k-ε紊流模型模拟了压入式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与巷道围岩的热交换过程以及巷道壁面水分和风流之间的热湿交换.得出掘进工作面风流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是相似的,阐明了从工作面壁面散发显热和潜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湿度系数... 用三维k-ε紊流模型模拟了压入式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与巷道围岩的热交换过程以及巷道壁面水分和风流之间的热湿交换.得出掘进工作面风流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是相似的,阐明了从工作面壁面散发显热和潜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湿度系数的关系,即湿度系数越大,潜热热流密度越大,显热热流密度越小,总热流密度随湿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加.分析了掘进巷道周围岩石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壁面换热系数分布不均匀对壁面附近岩石温度分布有很大影响,随着向围岩内部的深入,围岩温度趋于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风流 热传递 质量传递 显热 潜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气管阻力特性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建良 尚宾 张学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69-1873,共5页
建立了瓦斯在煤层运移、向测量室涌出、测量室瓦斯压力变化、瓦斯沿导气管流出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解算了测量室动态压力边界条件下钻孔周围煤层瓦斯流动、得到测量室瓦斯压力变化及钻孔瓦斯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导管阻... 建立了瓦斯在煤层运移、向测量室涌出、测量室瓦斯压力变化、瓦斯沿导气管流出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解算了测量室动态压力边界条件下钻孔周围煤层瓦斯流动、得到测量室瓦斯压力变化及钻孔瓦斯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导管阻力对钻孔瓦斯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气管的长度、材质和管径不同时,测定的钻孔瓦斯流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大小不同;导管管径对测定值的影响最大;导气管摩擦风阻越小,钻孔瓦斯流量越大,测得的瓦斯涌出初速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气管 钻孔 瓦斯涌出初速度 测量室 瓦斯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分布与风量及瓦斯涌出量关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8
作者 高建良 吴妍 徐昆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煤矿瓦斯事故频发,危害严重,用计算机模拟矿井掘进巷道中的瓦斯分布与积聚是优化通风方案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局部通风掘进巷道中的瓦斯分布与积聚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风量和瓦斯涌出量变化的情况下瓦斯体积分数的... 煤矿瓦斯事故频发,危害严重,用计算机模拟矿井掘进巷道中的瓦斯分布与积聚是优化通风方案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局部通风掘进巷道中的瓦斯分布与积聚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风量和瓦斯涌出量变化的情况下瓦斯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风量和瓦斯涌出量成比例变化时,低体积分数区域的瓦斯大致按比例变化,高体积分数区域的瓦斯体积分数并不是成比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事故 数值模拟 瓦斯体积分数 瓦斯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动态瓦斯压力分布及涌出规律 被引量:49
9
作者 高建良 候三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利用有限差分法对移动掘进工作面巷道周围瓦斯压力分布以及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掘进时,巷道周围瓦斯压力分布呈子弹头形状向前移动,掘进巷道周边煤层瓦斯压力随煤壁暴露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 利用有限差分法对移动掘进工作面巷道周围瓦斯压力分布以及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掘进时,巷道周围瓦斯压力分布呈子弹头形状向前移动,掘进巷道周边煤层瓦斯压力随煤壁暴露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呈锯齿状周期增加.当掘进工作面以一定速度向前掘进时,每一循环内瓦斯涌出变化量基本相同,每一循环内从工作面迎头煤层内涌出的瓦斯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工作面 瓦斯压力 瓦斯涌出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抽巷抽采对采空区漏风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建良 刘明信 徐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掌握高抽巷抽采对采空区漏风规律的影响,可为控制采空区漏风量和选取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的方法提供指导。利用Fluent软件对有、无高抽巷抽采瓦斯两种情况下的采空区漏风量和采空区内风速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没有高... 掌握高抽巷抽采对采空区漏风规律的影响,可为控制采空区漏风量和选取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的方法提供指导。利用Fluent软件对有、无高抽巷抽采瓦斯两种情况下的采空区漏风量和采空区内风速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没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沿工作面长度方向,由工作面进风端头到接近工作面中部范围内漏风风流由工作面流向采空区;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沿工作面长度方向,几乎全程范围内漏风风流由工作面流向采空区,且有高抽巷抽采瓦斯时漏入采空区的总风量比没有高抽巷抽采时增加了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抽巷 采空区 漏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支架对采空区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建良 王海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综采机械化推进速度快,容易使综采支架顶部、上隅角等处瓦斯超限,综放采空区冒落空间大、遗煤多、漏风量较小,也容易造成采空区遗煤自燃.综采支架的存在,影响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因此利用Fluent软件,对存在与不存在综采支架两种情况下... 综采机械化推进速度快,容易使综采支架顶部、上隅角等处瓦斯超限,综放采空区冒落空间大、遗煤多、漏风量较小,也容易造成采空区遗煤自燃.综采支架的存在,影响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因此利用Fluent软件,对存在与不存在综采支架两种情况下采空区漏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没有综采支架和有综采支架情况下采空区的漏风量、漏风风速分布和自燃三带的位置和宽度有很大差别.有综采支架时,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量较小,致使采空区的风流速度很小,自燃带靠近工作面.为了得到接近实际采空区的风流流动规律,解算采空区流场时需要考虑综采支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支架 流场 数值模拟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换热系数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建良 张艳利 张学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的流场、巷道壁面和风流之间的热量交换进行模拟,获得了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速度和温度的分布。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和换热量与壁面风流速度、摩擦速度以及壁面黏度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的流场、巷道壁面和风流之间的热量交换进行模拟,获得了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速度和温度的分布。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和换热量与壁面风流速度、摩擦速度以及壁面黏度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得到了半圆拱形巷道掘进工作面无量纲换热系数的分布,并对不同风量和不同壁面温度情况下无量纲换热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无量纲换热系数不受巷道风量和壁面温度的影响,只与风筒位置和巷道形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局部通风 风速 换热系数 摩擦速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替代远程签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建良 严奉霞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2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现代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往往需要远程对人员进行签到管理,但是目前的签到系统未能很好的结合远程签到和防替代功能。基于此,文章设计与实现了一种防替代远程签到系统,通过登录用户的IP地址和实时捕获人脸图像两种技术进行身份验证。解... 现代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往往需要远程对人员进行签到管理,但是目前的签到系统未能很好的结合远程签到和防替代功能。基于此,文章设计与实现了一种防替代远程签到系统,通过登录用户的IP地址和实时捕获人脸图像两种技术进行身份验证。解决了内网IP地址重载问题和人脸检测及比对的关键问题,实现了系统的远程签到和防替代功能。该系统的终端用户只需连通网络和摄像头,提高了远程人员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替代 远程 签到系统 IP地址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顶板冒落数值模拟模型边界尺寸确定及冒落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建良 靳晓敏 杨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结合赵庄煤矿综采工作面顶底板岩层性质,在通用离散元软件UDEC中建立物理模型,对比了不同上边界、侧向边界尺寸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中老顶的下沉量,确定了为消除边界效应所需的模型边界.结果显示,模型上边界尺寸大于70 m,侧向边界尺寸大于1... 结合赵庄煤矿综采工作面顶底板岩层性质,在通用离散元软件UDEC中建立物理模型,对比了不同上边界、侧向边界尺寸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中老顶的下沉量,确定了为消除边界效应所需的模型边界.结果显示,模型上边界尺寸大于70 m,侧向边界尺寸大于100 m时,才能得到可靠的模拟结果.得到了不同工作面推进距离条件下的老顶冒落下沉规律,当推进距离大于300 m后,老顶沿推进方向在采空区中部最大下沉量不变;从采空区边界处开始随向采空区内部深入中粒砂岩下沉量逐渐增加,在距离采空区边界100 m左右增加至最大值2.70 m;随着距工作面距离增加,老顶中粒砂岩下沉量呈线性增加,在工作面后方120 m位置处下沉量达最大值2.7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边界尺寸 老顶 顶板冒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通风流场模拟解算湍流模型k-ε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建良 刘金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10-515,共6页
为了使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模拟软件中对模拟参数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值模拟试验中,当采用k-ε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时,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率ε的值对流场解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 为了使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模拟软件中对模拟参数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值模拟试验中,当采用k-ε模型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时,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率ε的值对流场解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计算方法得出的k,ε值不同.对于局部通风流场,采用不同的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计算方法模拟解算结果不同.通过模拟k和ε分别采用3种方法计算时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的流场分布,对比不同计算方法时各断面的最高风速、断面风量的解算结果,且与日本富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局部通风流场适合采用的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计算方法,为掘进工作面流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通风 风流流场 湍流模型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分层开采下伏煤层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建良 蔡行行 +1 位作者 卢方超 王文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6,共8页
对于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掌握煤层开采后下伏煤层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能够为精准判定采空区瓦斯富集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因此,为厘清倾斜特厚煤层下伏煤层应力及塑性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开展了不同煤层倾角工作面回采的数值模拟计算。首先... 对于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掌握煤层开采后下伏煤层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能够为精准判定采空区瓦斯富集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因此,为厘清倾斜特厚煤层下伏煤层应力及塑性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开展了不同煤层倾角工作面回采的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基于采空区压实理论,获得了采空区垮落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通过迭代反演确定了破碎岩体的岩体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得到了煤层倾角变化对下伏煤层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采空区底板范围内,随着煤层倾角增大,采空区应力恢复“O”形圈不再以采空区中部走向线对称分布,而向倾向下部偏移。沿倾向,在采空区的上下两端,侧向应力集中系数均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减小,但倾向上端侧向应力集中系数始终小于倾向下端侧向应力集中系数。沿走向,在工作面底板,超前支承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分析下伏煤层塑性破坏区的分布可知,工作面以及倾向上下端底板煤体内的塑性破坏深度均随着煤层倾角增大而增大,但倾向上端底板破坏深度始终小于倾向下端底板破坏深度;采空区底板最大塑性破坏深度所在位置逐渐远离采空区中部,向倾向下端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倾角 特厚煤层 底板应力 下伏煤层 瓦斯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蒸发位置分布对风流温度、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建良 徐文 张学博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建立了描述水分在巷道壁面以及在风流中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研究了在水分蒸发总量一定时,水分在巷道中集中蒸发、分散蒸发、全长均匀蒸发等不同情况下风流温度与湿度随通风时... 建立了描述水分在巷道壁面以及在风流中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研究了在水分蒸发总量一定时,水分在巷道中集中蒸发、分散蒸发、全长均匀蒸发等不同情况下风流温度与湿度随通风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随巷道距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风流温度随通风时间增长而降低,风流相对湿度随通风时间增长而升高;水分蒸发位置分布不同对风流温度、湿度变化及分布规律影响很大;水分均匀蒸发于整个巷道与集中蒸发于某段巷道相比,风流温度更低,风流相对湿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蒸发 均匀蒸发 围岩散热 风流温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巷道调节风窗面积计算公式的误差分析和校正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建良 樊小利 范俊岭 《煤炭工程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25,共4页
分析了调节风窗的面积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在梯形巷道安设调节风窗时风窗面积计算公式的校正系数。
关键词 巷道 调节风窗 断面收缩系数 梯形巷道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中瓦斯涌出位置对瓦斯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建良 王春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为了防止瓦斯积聚,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必须准确掌握瓦斯涌出位置对巷道中瓦斯分布与瓦斯积聚位置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利用Fluent软件,在湍流充分发展区,使用标准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不同瓦斯涌出位置对巷道中的瓦斯分... 为了防止瓦斯积聚,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必须准确掌握瓦斯涌出位置对巷道中瓦斯分布与瓦斯积聚位置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利用Fluent软件,在湍流充分发展区,使用标准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不同瓦斯涌出位置对巷道中的瓦斯分布与积聚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瓦斯涌出位置对巷道中瓦斯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出不同涌出位置巷道中瓦斯分布与瓦斯积聚的一般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瓦斯涌出位置对巷道中瓦斯分布影响很大,顶板涌出的瓦斯难以与空气混合,顶板处容易发生瓦斯积聚;侧壁涌出瓦斯时,断面上侧壁与顶板处瓦斯浓度比中心区域高;底板涌出的瓦斯在上浮力作用下容易与空气混合,底板附近不易积聚高浓度瓦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源 贯通巷道 瓦斯分布 瓦斯积聚 Fluent软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安全约束下的能源消费模式转换问题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建良 黄毅 欧雪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引致了能源消费需求急剧扩大,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鉴于传统能源消费模式在环境与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中国应花大力气尽快实现能源消费模式...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引致了能源消费需求急剧扩大,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鉴于传统能源消费模式在环境与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中国应花大力气尽快实现能源消费模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消费模式 转换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