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AHP的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
1
作者 高建章 齐建波 +3 位作者 西敬军 李增材 王宇 曹宇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61,共9页
准确评估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是利旧原有隧道敷设新管道的核心。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问题,将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引入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利旧前、利旧后2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 准确评估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是利旧原有隧道敷设新管道的核心。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问题,将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引入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利旧前、利旧后2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九分位标度法和三分位标度法的不足,采用指数标度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各指标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建立了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山岭隧道利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的结论一致,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利旧 适宜性评价 指标体系 改进层次分析法 指数标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动脉与椎动脉寰椎部吻合术治疗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2
作者 党瑞山 纪荣明 +7 位作者 张成立 黄瀛 汪立鑫 朱吉林 张少成 高建章 赵杰 李忠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在20具(男12,女8)专供科研用中国成人尸体上,对40侧椎动脉寰椎部和枕动脉进行了解剖测量。椎动脉寰椎部的长度和外径的平均值分别为22.90±0.16mm和4.09±015mm。枕动脉在枕部浅出深筋膜的位置在两侧乳突尖连线上方31.35... 本文在20具(男12,女8)专供科研用中国成人尸体上,对40侧椎动脉寰椎部和枕动脉进行了解剖测量。椎动脉寰椎部的长度和外径的平均值分别为22.90±0.16mm和4.09±015mm。枕动脉在枕部浅出深筋膜的位置在两侧乳突尖连线上方31.35±1.52mm,距后正线28.58±0.74mm处,该动脉在乳突后缘处至浅出处的长度为自然状态下49.03±1014mm,拉直后60.05±1.43mm,在乳突后缘处的外径为2.60±0.06mm。椎、枕动脉相距16.23±0.16mm。作者提出了经颈后外侧入路行枕动脉与椎动脉寰椎部吻合术治疗椎动脉第一、二段狭窄所致的椎动脉供血不全,并讨论了该术式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寰椎部 枕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十、十一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与阴部神经吻接术治疗截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3
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5 位作者 张成立 黄瀛 朱吉林 汪立鑫 张少成 高建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在供研究用的20具(男13女7)成人尸体上,对40侧九、十、十一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进行了应用解剖研究。可取长度平均值分别为111.11mm。100.88mm,81.28mm,和64.20mm,分支处的宽、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59和1.12mm,2.58和0.08mm,2.89和0.10mm,3... 在供研究用的20具(男13女7)成人尸体上,对40侧九、十、十一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进行了应用解剖研究。可取长度平均值分别为111.11mm。100.88mm,81.28mm,和64.20mm,分支处的宽、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59和1.12mm,2.58和0.08mm,2.89和0.10mm,3.49和1.04mm。游离切断各肋间神经远侧端,在肩胛线上垂直下拉,观察了其末端与腰椎棘突的对应关系,并测量了其与阴部神经出盆处之间的距离。阴部神经长度及出盆处的宽、厚度平均值分別为31.35mm,4.87mm和1.59mm。本文认为用带血管蒂的腓肠神经作为供体桥接下位肋间神经与阴部神经,为截瘫病人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神经吻接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神经深支、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成立 郑和平 +6 位作者 纪荣明 党瑞山 汪立鑫 朱吉林 黄瀛 张少成 高建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9-290,共2页
尺神经深支向近侧无损伤分离后,可超越旋前方肌上缘以上26.58mm,此时宽1.80mm、厚1.00mm,可与宽1.35mm、厚0.89mm的旋前方肌支缝合。
关键词 尺神经 骨间前神经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浅静脉及其瓣膜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军辉 纪荣明 +7 位作者 张成立 蔡国君 胡维国 江涛 党瑞山 黄瀛 张少成 高建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共3页
在专供研究用的21具(42侧)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背浅静脉及其瓣膜,发现大、小隐静脉足背段瓣膜数分别为2.8个和1.4个;在第一~四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瓣膜出现率分别为70.0%,53.3%,85.3%,77.8%,在共干型的跖背静脉内瓣膜出现率达100%;... 在专供研究用的21具(42侧)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背浅静脉及其瓣膜,发现大、小隐静脉足背段瓣膜数分别为2.8个和1.4个;在第一~四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瓣膜出现率分别为70.0%,53.3%,85.3%,77.8%,在共干型的跖背静脉内瓣膜出现率达100%;在直径小于2mm的跖背静脉也观测到瓣膜。本文认为足背静脉(弓)作为移植体(静脉动脉化)来修复掌浅弓缺损可以减少临床修复掌浅弓手术的复杂性。但应充分重视足背静脉(弓)内及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的静脉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足背静脉 静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附150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植珊 高建章 +3 位作者 邱广义 杨瑞和 李光业 杨锡明 《山东医药》 CAS 1983年第3期3-4,共2页
二十五年来,我院收治成人股骨骨折272例,需内固定者170例,其中150例采用梅花型髓内钉固定,占手术病例的88.2%。据临床体会,梅花型髓内钉固定的效果好,值得选用。
关键词 髓内钉固定术 梅花型髓内钉 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内、外侧神经与肌皮神经吻接的应用解剖
7
作者 蔡国君 张成立 +7 位作者 纪荣明 江涛 李军辉 胡维国 党瑞山 黄瀛 张少成 高建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在专供研究用的18具(男9,女9)成人尸体上解剖,观察了36侧胸内、外侧神经和肌皮神经。胸内、外侧神经主干长度分别为42.81±4.18mm和40、55±3.12mm,主干入肌处的宽度分别为1.29±0.09mm和1.57±0.09mm,厚度分别为0.63&#... 在专供研究用的18具(男9,女9)成人尸体上解剖,观察了36侧胸内、外侧神经和肌皮神经。胸内、外侧神经主干长度分别为42.81±4.18mm和40、55±3.12mm,主干入肌处的宽度分别为1.29±0.09mm和1.57±0.09mm,厚度分别为0.63±0.04mm和0.68±0.05mm。胸内侧神经中有28侧(77.8%)发出1-3支分支入肌,其上支长度为30.69±2.61mm;胸外侧神经中有26侧(72.2%)发出1-3支分支入肌,其上支长度为35.97±3.22mm。肌皮神经的自然长度为43.87±3.41mm,无损伤分离出的长度为22.94±2.17mm,起始处的宽、厚度分别为2.90±0.11mm和1.76±0.07mm。肌皮神经起点与胸内、外侧神经起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3.14±3.81mm和50.57±3.7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内神经 外侧神经 肌皮神经 吻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作用下埋地油气管道的力学分析方法
8
作者 葛华 倪文涛 +3 位作者 汤明高 高建章 方迎潮 马剑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针对山区油气管道难免遭遇滑坡威胁,开展滑坡作用下油气管道的力学分析,建立了横向穿越滑坡的管道应力应变分析模型,选取工程案例分析了滑坡作用下管道的变形与应力,采用数值模拟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横向穿越滑坡... 针对山区油气管道难免遭遇滑坡威胁,开展滑坡作用下油气管道的力学分析,建立了横向穿越滑坡的管道应力应变分析模型,选取工程案例分析了滑坡作用下管道的变形与应力,采用数值模拟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横向穿越滑坡时,管道在滑坡推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滑坡边界部位的管道甚至会被压扁断裂;(2)管道应力应变分析模型可以考虑滑坡推力和位移,从而推算管道的变形和应力;(3)实例分析显示管道最大应力位于滑坡边界附近,管道最大变形位于滑坡中轴线部位。对比管道数值模拟的变形和应力结果,计算结果与之相差小于10%;(4)建议避免将管道连接焊接部位敷设于滑坡边界附近,以免应力集中而导致管道焊接部位破坏。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工程敷设及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油气管道 应力应变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三角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9
作者 江涛 纪荣明 +7 位作者 张成立 蔡国君 李军辉 胡维国 党瑞山 黄瀛 张少成 高建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6-79,共4页
在20具(男10女10)共40侧成人尸体上解剖了颈后三角,观测了支配斜方肌的诸神经的走行、定位,分支分布情况和该区内淋巴结的数目、排列情况。38侧(95%)斜方肌主要由副神经支配,掩盖段长78.01±12.98mm,显露段长50.04±13.00mm,其... 在20具(男10女10)共40侧成人尸体上解剖了颈后三角,观测了支配斜方肌的诸神经的走行、定位,分支分布情况和该区内淋巴结的数目、排列情况。38侧(95%)斜方肌主要由副神经支配,掩盖段长78.01±12.98mm,显露段长50.04±13.00mm,其中36侧(90%)同时有C_3、C_4前支加入副神经成直接进入斜方肌;2侧(5%)仅由C_3、C_4前支支配斜方肌。副神经在出胸锁乳突肌后缘和入斜方肌前缘两处距乳突尖分别为63.11±13.82mm和83.35±17.56mm。颈深上淋巴结多位于副神经显露段上1/3附近,有较大淋巴结2.2±1.6个,其余细小,可呈链状排列于副神经两侧,而c_3前支也常在该段加入副神经。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距离c_4前支入肌处较近。本文认为,斜方肌是由多条神经共同支配的,在淋巴结活检时都易受损而造成斜方肌的瘫痪,由此可知,斜方肌瘫痪并不仅见于副神经受损,也可能是C_3、C_4前支受损造成的,须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三角 斜方肌 副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X70管线钢全自动外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10
作者 韩彬 高建章 +5 位作者 周聪 贾彦杰 刘雪光 谢斐 牛盛源 李立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3,共9页
采用全自动外焊工艺对坡度为25°的X70管线钢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观察,并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弯曲、硬度、冲击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等试验。结果表明:上下坡口的粗晶区宽度和焊... 采用全自动外焊工艺对坡度为25°的X70管线钢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观察,并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弯曲、硬度、冲击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等试验。结果表明:上下坡口的粗晶区宽度和焊接残余应力不同,上坡口粗晶区宽、残余应力大;焊接位置明显影响内表面熔合线冲击功,平焊和立焊位置内表面熔合线冲击功远低于仰焊位置,是接头的韧性薄弱区;焊缝冲击功较高而CTOD值较低,建议评定焊接接头韧性应同时考虑冲击功和CTOD值;根焊区是焊接接头的危险区,易引起环焊缝失效,建议采用等强或高强匹配,焊接工艺评定应区分山区和平原地区,对山区条件下接头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一定要重点关注根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坡度 X70管线钢 全自动焊 显微组织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建章 吴志锋 +2 位作者 孙啸 刘昊 李怡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158,共4页
针对传统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数据映射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系统硬件配置为调度模块,由FIFO调度器、计算能力调度器、公平调度器、I/O调度器、TaskTracker、JobTracker构成。系统... 针对传统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数据映射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系统硬件配置为调度模块,由FIFO调度器、计算能力调度器、公平调度器、I/O调度器、TaskTracker、JobTracker构成。系统软件包括数据转换模块、数据动态迁移模块,其中,数据转换模块主要利用XML映射规则获取XML映射数据,并将其嫁接在目的数据库与源数据库之间,以实现油气管道数据的数据类型转换与数据备份;数据动态迁移模块主要通过数据迁移程序发出的数据迁移命令来迁移XML配置文件。该系统通过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实现了油气管道数据的动态迁移。为了验证该系统的数据映射性能,将该系统与几种传统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对比,共同进行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的数据映射性能更强并且更稳定,说明该系统更适用于油气管道数据的动态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数据动态迁移 XML映射规则 数据嫁接 数据类型转换 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可膨胀水基堵漏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海城 王鹏 +3 位作者 高建章 郭玉锋 权虎林 罗忠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高温裂缝性地层由于裂缝结构复杂、堵漏材料难以与裂缝开度精准匹配,常面临着封堵层承压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重复井漏问题。针对高温裂缝地层面临的井漏技术难题,开展了抗高温可膨胀堵漏剂的研制和评价。基于橡胶颗粒具有的弹性变形特征,... 高温裂缝性地层由于裂缝结构复杂、堵漏材料难以与裂缝开度精准匹配,常面临着封堵层承压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重复井漏问题。针对高温裂缝地层面临的井漏技术难题,开展了抗高温可膨胀堵漏剂的研制和评价。基于橡胶颗粒具有的弹性变形特征,结合改性聚氨酯的吸水膨胀特性,研制了一种新型抗高温可膨胀堵漏剂。评价结果表明,该堵漏剂在90~150℃热滚条件下,质量膨胀量可达8~10倍,且主要膨胀时间在4~8 h。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能,在地层水及钻井液中长时间浸泡不影响其膨胀效果;具有较好的抗盐性能,与堵漏基浆相比,在20%NaCl和10%CaCl2污染条件下膨胀量降低率仅为8%和21.7%;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特性,(90~150℃)/12h热滚条件下,经过5 MPa抗压测试,D50粒度降级率小于20%。形成的封堵配方可封堵3 mm×2 mm裂缝,承压能力达6 MPa,可较好地满足高温裂缝性地层的堵漏需求。该抗高温堵漏剂同时兼顾的弹性膨胀和强度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大港油田高温裂缝地层井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 堵漏剂 抗高温 承压封堵 力学强度 裂缝性漏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架构与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永胜 梁俊 +5 位作者 高建章 熊明 吴志锋 李章青 王维国 张兴龙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中国西南地区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活跃,油气管道安全管控、运行管控难度大,智能化建设需求迫切。以山地油气管道数据全面感知、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标准统一、人机混合决策、闭环智能控制为建设目... 中国西南地区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活跃,油气管道安全管控、运行管控难度大,智能化建设需求迫切。以山地油气管道数据全面感知、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标准统一、人机混合决策、闭环智能控制为建设目标,在调研总结国外先进的管道智能建设架构的基础上,提出山地管道智能化建设内涵,构建包含纵向五层体系、横向三大系统的山地管道智能化建设架构。依托该架构,提出山地管道智能化建设五步法,指导山地管道智能化建设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油气管道 智能化 架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形管道光缆信号综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文琛 张涛 +6 位作者 郑宇恒 沈忱 孙啸 冯兰婷 高建章 杨新 刘晨 《光通信研究》 2022年第2期35-39,68,共6页
西南山区管道光缆穿越许多复杂区域(山地、河流、隧道和农田等),地质变形和人为破坏等常导致光纤断芯发生,严重影响了管道的安全生产运输。基于光的瑞利散射原理,检测散射光返回时间,判断故障点位置,同时可以采集分析光缆周围的振动信... 西南山区管道光缆穿越许多复杂区域(山地、河流、隧道和农田等),地质变形和人为破坏等常导致光纤断芯发生,严重影响了管道的安全生产运输。基于光的瑞利散射原理,检测散射光返回时间,判断故障点位置,同时可以采集分析光缆周围的振动信号特征。不同区域由于表层结构差异和背景噪声不同等因素影响,采集到的信号各不相同。文章对不同地形光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后,归纳总结了不同区域下光缆接收到的外界信号特征,有助于感知复杂环境下的管道光缆线路状态,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决策支持,达到了预警的目的,利于后续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的搭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长输管道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of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with Changes of Plasma Fibronectin Concentration
15
作者 孙庆斌 刘植珊 +5 位作者 高建章 杨瑞和 蒋美英 刘清乐 季品芳 陈文珍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89年第1期52-56,共5页
This report describ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s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with 253kPa on patients(n=24) with post - trauma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the syndrom... This report describ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s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with 253kPa on patients(n=24) with post - trauma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the syndrome and the changes of plasma fibronectin. Plasma fibronectin wasmeasured using single radial immunodiffusion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with hyperbaric oxygen,with 30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for plasma fibronect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all 16 patients with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s in early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improved after 3 times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disappeared after 5 times withoutfasciotomy. Six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after fasciotomy showed reductionin the infection, and, edema of the injured limb However, the effects were less favorable for 2 pa-tients with necrosis although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partially improved. Besides,we found that these patients’ plasma fibronectin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fter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The mean increase was 43 (18. 9%; P【0. 01), 61( 24. 7%, P【0. 01),49 (17. 2%, P【0. 01), 57 (17. 4%; P【0. 05) and 55 mg/L ( 16. 6%; P【0. 05) after 1, 2, 3, 4and 5 times of therapy, respectively. Plasma fibronectin concentrations returned to the level of thecontrols after 3 times of therapy (P】0. 05). After fourth and fifth therapy plasma fibronectin lev-els of the patients ros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P【0.0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patients with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the early stage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an reduce edema andskeletal muscle necrosis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acute compartmentsyndrome in early stage and as an effective adjunctive treatment after fascio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FIBRONECTIN HYPERBARIC oxygen pla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