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凝胶驱中后期油井堵塞物形成机制及复合解堵体系
1
作者 刘义刚 高建崇 +6 位作者 宋鑫 肖丽华 卢祥国 何欣 刘进祥 曹伟佳 王玉卿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渤海L油田弱凝胶驱中后期油井堵塞问题严重,亟待采取解堵技术措施。通过油井堵塞物组成测试和地质工艺资料分析,探究了多元复合堵塞物形成机制。采用仪器检查方法,筛选、构建和评价了解堵体系。结果表明:目标储层水驱和弱凝胶驱冲刷引... 渤海L油田弱凝胶驱中后期油井堵塞问题严重,亟待采取解堵技术措施。通过油井堵塞物组成测试和地质工艺资料分析,探究了多元复合堵塞物形成机制。采用仪器检查方法,筛选、构建和评价了解堵体系。结果表明:目标储层水驱和弱凝胶驱冲刷引起岩石结构破坏,形成了特高渗透条带;聚合物胶冻从水井进入特高渗透条带并向油井端运移,期间裹挟泥砂和原油重质组分等形成多元复合堵塞物;优选出最佳解聚剂组合“0.5%过硫酸钾+0.05%硫酸亚铁+0.125%柠檬酸”、溶垢剂组合“10%盐酸+5%氢氟酸”和有机溶剂组合“清洗剂A+二甲基亚砜”(1∶1);优化得到复合解堵体系解聚剂、有机溶剂和溶垢剂体积比1∶1∶3;利用填砂管模型饱和油、水驱和弱凝胶驱并注成垢剂和原油重质组分等模拟复合解堵体系解堵效果,得到填砂管解堵措施后相对水驱采液速度恢复率4.22%~45.13%,解堵效果显著。本项研究成果对油田弱凝胶调驱后油田稳产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驱 多元堵塞物 形成机制 复合解堵体系 解堵效果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化学驱注入井解堵剂构建、性能和注入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惠茹 卢祥国 +4 位作者 何欣 刘进祥 高建崇 崔天宇 唐晓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5,共11页
渤海J油田经历长期化学驱,注入井储层低渗透部位堵塞严重,常规解堵措施效果较差,亟待开发新型解堵剂和解堵工艺。为此,以渤海油田目标油藏聚合物驱水井返排堵塞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化学驱注入井解堵剂构建、性能评价和工艺研究。结果表... 渤海J油田经历长期化学驱,注入井储层低渗透部位堵塞严重,常规解堵措施效果较差,亟待开发新型解堵剂和解堵工艺。为此,以渤海油田目标油藏聚合物驱水井返排堵塞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化学驱注入井解堵剂构建、性能评价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目标油田化学驱水井返排堵塞物由87.77%水、3.83%原油、2.76%聚合物和5.64%无机垢构成,其中无机垢主要包括59.1%SiO_(2)、25.9%CaCO_(3)和11.4%MgCO_(3),同时含有少量的BaCO_(3)、SrCO_(3)、BaSO_4、SrSO_4和Fe_(2)O_(3)。根据堵塞物成分,构建了由有机溶剂、解聚剂和溶垢剂等组成的新型解堵剂。优选出的有机溶剂为甲苯与正戊醇的混合物(质量比9∶1~7∶3),解聚剂为0.5%~1.0%过硫酸铵,溶垢剂为5.46%溶垢剂1(α-环糊精包合体和β-环糊精包合体)+0.54%柠檬酸。3种类型解堵剂依次加药的溶垢效果好于复配加药方式,按解聚剂+有机溶剂+溶垢剂(质量比为1∶2∶3)的加药顺序,对堵塞物的溶垢率为98.1%。岩心解堵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解堵剂对无机混合垢和聚合物堵塞的解堵率超过80%。与单独解堵作业相比,无机凝胶调剖+解堵联合作业兼具“堵”和“疏”双重功效,采收率增幅提高6.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聚合物 注入井 无机垢 解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合物井解堵剂及工艺措施解堵效果
3
作者 崔天宇 卢祥国 +3 位作者 高建崇 何欣 刘进祥 孙惠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3,共8页
渤海L、S和J油田经过长期注水注聚开发,储层的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聚合物在储层内发生滞留,导致储层吸液能力大幅度下降,解堵是缓解当前情况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为满足渤海化学驱解堵技术需求,评价了由解聚剂、酸和螯合剂组成的复和解... 渤海L、S和J油田经过长期注水注聚开发,储层的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聚合物在储层内发生滞留,导致储层吸液能力大幅度下降,解堵是缓解当前情况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为满足渤海化学驱解堵技术需求,评价了由解聚剂、酸和螯合剂组成的复和解堵剂和溶垢剂的解堵效果,探究了注入方式、注入压力和调剖措施对解堵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将1.0%过硫酸铵与0.5%无机缓蚀剂组成解聚剂,当其质量分数为1.0%、段塞尺寸为0.05 PV时,聚合物堵塞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0.31%,解聚效果较好。将0.54%柠檬酸与5.46%螯合剂组成溶垢剂,当其质量分数为6.0%和8.0%时,对3种无机垢堵塞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超过80%,溶垢效果较好。提高解堵剂注液速度可提升注入压力和改善解堵效果,注入压力升高至3.0倍和3.5倍水驱压力时的采收率增幅为0.74百分点和0.88百分点。但提升注入压力后大部分液体仍会进入储层高渗透部位,低渗透层吸液量增幅十分有限,进而影响解堵效果。为此,提出调剖+解堵联合作业工艺措施,即在注入解堵剂之前先进行调剖。与单纯解堵相比,当注入0.3、0.6 PV无机凝胶调剖剂时,调剖+解堵联合作业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7.7百分点和12.1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井 聚合物 无机垢 解堵剂 调剖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中低渗油藏“凝胶+微球”组合调剖体系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张文喜 高建崇 +4 位作者 贾永康 李晓伟 杨会峰 李建晔 凌卿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针对渤海Z油田6井区中低渗储层注入水窜流严重、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稳定时间为7 d左右,成胶黏度大于20000 mPa·s;水基微球粒径14 d左右膨胀到最大... 针对渤海Z油田6井区中低渗储层注入水窜流严重、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稳定时间为7 d左右,成胶黏度大于20000 mPa·s;水基微球粒径14 d左右膨胀到最大。乳液聚合物凝胶+水基微球组合体系在双管并联岩心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改善剖面能力,可有效启动低渗岩心,两根岩心提高采收率分别为12.57%和15.33%。组合体系在6井区边部4井组现场试验,实施措施后3口油井全部受效,井组高峰期日增油45.79 m^(3),单井最高含水下降20.47%,9个月内累计增油1.5×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 凝胶 水基微球 组合调剖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调/驱”一体化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以渤海Q油田为例
5
作者 刘进祥 崔龙超 +8 位作者 郝敬滨 唐晓旭 高建崇 卢祥国 李彦阅 鲍文博 王威 曹伟佳 何欣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该文针对渤海油藏环境,利用布什黏度计、扫描电镜和岩心驱替装置等开展了封堵体系优选、调驱体系基本性能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对比堵水、调剖、调驱单独施工和“堵水/调剖/调驱”一体施工的区别。研究表明,“无... 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该文针对渤海油藏环境,利用布什黏度计、扫描电镜和岩心驱替装置等开展了封堵体系优选、调驱体系基本性能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对比堵水、调剖、调驱单独施工和“堵水/调剖/调驱”一体施工的区别。研究表明,“无机+有机”复合凝胶体系初始黏度低,成胶强度高,注入性能和封堵性能良好,含水率≥30%;表面活性剂H1浓度>800 mg/L时,稠油乳化降黏率超过80%。与分别实施“堵水、调剖和调驱”措施相比较,“堵/调/驱”一体实施降水增油效果显著,并且总注入量小,开发时间短,施工费用低,技术经济指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封堵 微球调剖 稠油降黏剂 “堵/调/驱”一体化 提高采收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注入水悬浮物特征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华兴 唐洪明 +2 位作者 赵峰 刘义刚 高建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对绥中36-1油田注入水悬浮物化学组分及悬浮物含量沿流程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油田注入水悬浮物含量沿流程明显增加,悬浮物主要为有机物及非晶质无机组分,无机组分以腐蚀产物、碳酸盐垢及地层细小泥砂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防... 对绥中36-1油田注入水悬浮物化学组分及悬浮物含量沿流程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油田注入水悬浮物含量沿流程明显增加,悬浮物主要为有机物及非晶质无机组分,无机组分以腐蚀产物、碳酸盐垢及地层细小泥砂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防腐研究工作、对水处理系统进行调整、实施清污分注和改进加药系统等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注入水 悬浮物 组分分析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内非均质储层内部窜流规律实验研究——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卢祥国 高建崇 +3 位作者 何欣 魏伟 苏延昌 裴秀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5,共8页
大庆喇嘛甸油田厚油层以多段多韵律为主要特征,深入认识窜流规律对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至关重要。为此,采用层内非均质岩心,对层内非均质储层内部窜流规律实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入量为0~0.4 PV水驱阶段,高渗透层注入端分流率略低... 大庆喇嘛甸油田厚油层以多段多韵律为主要特征,深入认识窜流规律对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至关重要。为此,采用层内非均质岩心,对层内非均质储层内部窜流规律实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入量为0~0.4 PV水驱阶段,高渗透层注入端分流率略低于采出端,中、低渗透层则相反;在注入量为0.4 PV至水驱结束阶段,高渗透层采出端分流率大幅度增加,中渗透层分流率大幅度降低,低渗透层分流率小幅度减小。随岩心渗透率级差增大,采出端与注入端各小层窜流程度减小,层间干扰作用减小。随水驱开发的不断进行,层间窜流程度先减小后增大。随注入速度增加,高渗透层采出端与注入端分流率差值增加,窜流程度增强。采取提高水井注入速度的方式可以达到增大注入压力的目的,但由于高渗透层吸液量增幅远大于中、低渗透层,加之储层内部窜流作用的影响,扩大波及体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同时提高水井注入速度还对注入端、采出端和地面设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采取增加高渗透层渗流阻力措施才是提高注入压力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窜流规律 分流率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喇嘛甸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酸化的新型螯合酸液体系研制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平礼 兰夕堂 +3 位作者 王天慧 高建崇 山金城 徐文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5,共4页
砂岩储层基质酸化采用常规土酸体系酸化时存在酸岩反应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近井带过度溶蚀等问题,且酸化过程中产生的氟硅酸、硅铝酸、氟化钙沉淀,硅胶薄膜扩散及沉淀,会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为此,研制了一种对岩石骨架溶蚀... 砂岩储层基质酸化采用常规土酸体系酸化时存在酸岩反应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近井带过度溶蚀等问题,且酸化过程中产生的氟硅酸、硅铝酸、氟化钙沉淀,硅胶薄膜扩散及沉淀,会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为此,研制了一种对岩石骨架溶蚀能力强,同时又能对酸化可能出现的沉淀有效抑制的新型可降解有机螯合酸体系。通过实验对该种新型螯合酸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考察螯合酸对钙、铁、铝、镁等容易成垢的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螯合酸缓速性能、腐蚀性能、酸化流动效果及微观扫描电镜分析等。结果表明:该螯合剂与常规无机酸配伍性好,对铁、钙、铝、镁离子螯合能力强,腐蚀速率低,缓速性能好,岩心酸化流动后渗透率提高幅度大,且酸化前后岩心端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新型螯合酸酸化能够有效稳定黏土及微粒运移,同时也能够形成明显的溶蚀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储集层 酸化 酸液 螯合酸 低腐蚀 稳定黏土 溶蚀孔洞 储集层二次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Z36-1油田注聚井解堵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林 宋爱莉 +2 位作者 夏光 山金城 高建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7-491,共5页
SZ36-1油田是渤海最早的一批注聚油田,注聚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注聚井却出现注入压力高、压力上升快、酸化有效期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最终筛选出适合该油田的生物制剂及二氧化氯两种药剂体系... SZ36-1油田是渤海最早的一批注聚油田,注聚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注聚井却出现注入压力高、压力上升快、酸化有效期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最终筛选出适合该油田的生物制剂及二氧化氯两种药剂体系,其中生物制剂体系是注聚井解堵新配方。同时,还优化了2种药剂体系的反应浓度和反应时间,最终的体系腐蚀率低、动态解堵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井 解堵 生物制剂 二氧化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建崇 张楠 +4 位作者 王琳 卢祥国 薛宝庆 李彦阅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7-433,共7页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颗粒易于在岩心注入端端面滞留,引起注入压力“虚高”,液流转向效果较差。与微球类调驱剂相比,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注入能力较强,易于进入岩心深部和发生滞留,附加渗流阻力和注入压力增幅较大。随注入压力升高,中低渗透层对调驱剂和调剖剂吸液量增加,滞留作用引起附加渗流阻力增加,液流转向效果变差,因此,采取合理注入压力有助于改善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效果。建议矿场实施调剖调驱措施前开展注入井吸液剖面测试,据此确定调驱剂和调剖剂最高注入压力或注入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调剖调驱 注入压力 分流率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J油田活化水体系配方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奇 陈士佳 +2 位作者 王成胜 高建崇 赵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解决J油田注水井压力高所导致的注水井欠注问题,优选出了以复配型表面活性剂S005为主剂、黏土稳定剂HY-01为助剂,组成为1×10~3~2×10~3mg/L S005+2×10~4mg/L HY-01的活化水体系,研究了该活化水体系的地层水配伍性、... 为了解决J油田注水井压力高所导致的注水井欠注问题,优选出了以复配型表面活性剂S005为主剂、黏土稳定剂HY-01为助剂,组成为1×10~3~2×10~3mg/L S005+2×10~4mg/L HY-01的活化水体系,研究了该活化水体系的地层水配伍性、耐冲刷性能、抗盐性能、耐温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该活化水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能达到超低数量级,对膨润土的防膨率大于90%,具有一定的降压增注效果。该活化水体系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能、抗盐性能和耐温性能。经过冲刷4次后,活化水体系防膨率保持在85%左右,防膨率保留率在95%以上。随着NaCl浓度增加,活化水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呈数量级下降,活化水体系对膨润土防膨率保持基本不变。随着温度(55~82℃)升高,活化水体系对膨润土的防膨率增加,在82℃下老化30 d后对膨润土防膨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黏土稳定剂 活化水 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注聚合物井解堵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利平 赵文森 +2 位作者 崔盈贤 高建崇 周际永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28,157,共4页
针对渤海油田注聚井高压欠注问题,根据氧化剂对注聚井有机堵塞高效降解的原理,在渤海油田现用氧化解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交联物溶蚀、用量优选、浓度优选、反应时间优选、残液对后期注聚合物影响、腐蚀、产气量测试等系列实... 针对渤海油田注聚井高压欠注问题,根据氧化剂对注聚井有机堵塞高效降解的原理,在渤海油田现用氧化解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交联物溶蚀、用量优选、浓度优选、反应时间优选、残液对后期注聚合物影响、腐蚀、产气量测试等系列实验,研发了一种新型ZJ-02复合氧化解聚体系。研究表明,该解堵体系具有综合性能优良、安全性高和施工工艺简单等特点。渤海油田某注聚合物井使用该解堵体系配合常规酸化进行解堵,解堵后视吸水指数由26.40 m3/(d·MPa)增加到45.18 m3/(d·MPa),是原来的1.71倍,基本达到配注要求,增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合物井 聚合物 氧化体系 解堵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17-2油田注入水颗粒粒径与喉道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建崇 李海涛 +2 位作者 乔文波 山金城 张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6-59,89,共5页
歧口17-2油田注入水颗粒粒径指标主要是依据行业标准制定的,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与喉道的配伍性研究是极有必要的。通过对地层系数的计算统计明确了目标油田主力注水层位分布。利用主力注水层位岩心的压汞曲线数据,分析了其微观孔隙结构,... 歧口17-2油田注入水颗粒粒径指标主要是依据行业标准制定的,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与喉道的配伍性研究是极有必要的。通过对地层系数的计算统计明确了目标油田主力注水层位分布。利用主力注水层位岩心的压汞曲线数据,分析了其微观孔隙结构,获得了主流喉道中值。综合考虑,取渗透率约为2 000mD的24块岩心进行模拟注水实验。根据国标SY/T 5329—94,针对目标油田主力吸水层位渗透率,取最严格质量浓度指标上限5mg/L时,认为渗透率伤害值超过25%的粒径区间即为规避区间,现场注水时粒径需考虑规避区间的下限,目标油田为主流喉道中值的1/8。当注入水颗粒质量浓度为5mg/L,粒径增加至4μm时渗透率伤害率值增大至20%,故目标油田注入水中悬浮颗粒质量浓度应小于5mg/L,粒径应小于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性 地层系数法 孔喉结构 注入水 悬浮固体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聚合物井下取样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新生 韩明 +3 位作者 张岭 高建崇 刘义刚 张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39,共3页
采用连续油管氮气辅助返排技术,将井底聚合物溶液举升到地面,能够进行取样试验并直接测试地层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海上注水井完井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进入地层发生了降解,地层粘度约为地面粘度的1/3;长期注入... 采用连续油管氮气辅助返排技术,将井底聚合物溶液举升到地面,能够进行取样试验并直接测试地层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海上注水井完井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进入地层发生了降解,地层粘度约为地面粘度的1/3;长期注入聚合物会使部分未溶物在井筒内部堆积,形成凝胶状物。本文研究结果为聚合物驱数模研究和施工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氮气辅助返排技术 井下取样测试 粘度 浓度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乳化柴油体系封堵分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建崇 张岭 +2 位作者 冯浦涌 王春林 荣新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渤海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酸化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开展了乳化柴油封堵分流能力实验研究。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以油水体积比3∶7制备的乳化柴油体系具有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对低渗油层的封堵能力较弱。应用该... 针对渤海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酸化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开展了乳化柴油封堵分流能力实验研究。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以油水体积比3∶7制备的乳化柴油体系具有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对低渗油层的封堵能力较弱。应用该体系后可有效将后续液体分流到低渗层,且对高渗水层的渗透率有较大幅度降低,而对低渗油相渗透率影响很小。与常规酸化解堵措施相结合,可起到均匀酸化与控水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柴油 选择性封堵性能 分流性能 疏松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油田产出聚合物对注入水水质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义刚 唐洪明 +3 位作者 陈华兴 张健 向问陶 高建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3-65,69,共4页
采用常规水质分析方法测定了产出聚合物对注入水主要水质指标产生的影响,结合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直观地展示了滤膜悬浮物的形貌特征。研究表明:产出聚合物以絮凝或包裹水中细粒的悬浮物形成絮团的形式使注入水... 采用常规水质分析方法测定了产出聚合物对注入水主要水质指标产生的影响,结合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直观地展示了滤膜悬浮物的形貌特征。研究表明:产出聚合物以絮凝或包裹水中细粒的悬浮物形成絮团的形式使注入水悬浮物含量显著增加,含聚污水乳化层的存在导致含油率测定值偏低,同时产出聚合物还导致注入水结垢速率与腐蚀率增加,且产出聚合物浓度越高,注入水水质变化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聚合物 注入水 水质指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华兴 高建崇 +2 位作者 唐晓旭 崔刚 朱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井的比例占到35%。造成注聚井注入压力高的原因主要为:储层岩石胶结疏松、泥质杂基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早期注水已使储层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聚合物的吸附滞留造成近井地带堵塞;现阶段井口平台注入...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井的比例占到35%。造成注聚井注入压力高的原因主要为:储层岩石胶结疏松、泥质杂基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早期注水已使储层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聚合物的吸附滞留造成近井地带堵塞;现阶段井口平台注入水水质不达标;高浓度聚合物母液与配注用生产污水不完全配伍;过滤系统精度不够,大颗粒絮团或聚合物鱼眼随注入水进入地层。可通过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确定最佳清污混注比例以及在注聚系统加多重滤网过滤消除注聚井外来物质堵塞,并采用复合型化学解堵剂进行解堵,从而达到增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注聚井 注入压力高 欠注 原因分析 增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低渗储层注水水质指标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波 徐国雄 +5 位作者 史斌 苏延辉 陈华兴 江安 王朋 高建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47-150,10,共4页
为了实现海上低渗储层注水过程的储层保护,有必要对注水水质指标开展试验研究。以渤中25-1低渗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创新模拟注入水的配制方法,利用油田现场油样和水样对含油质量浓度、悬浮固体质量浓度、... 为了实现海上低渗储层注水过程的储层保护,有必要对注水水质指标开展试验研究。以渤中25-1低渗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创新模拟注入水的配制方法,利用油田现场油样和水样对含油质量浓度、悬浮固体质量浓度、悬浮颗粒直径中值等3个主要控制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综合指标并进行天然岩心的验证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推荐了适合渤中25-1低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Es2)和沙河街组三段(Es3)储层特征的注水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注水 水质指标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污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义刚 唐洪明 +3 位作者 陈华兴 李玉光 王珊 高建崇 《海洋石油》 CAS 2010年第4期86-91,共6页
含聚污水的水质问题是目前聚驱注水油田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以渤海旅大10-1油田含聚污水为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实验研究含聚污水中残余聚合物对悬浮物浓度和粒径中值,含油率以及结垢离子浓度的具体影响,并... 含聚污水的水质问题是目前聚驱注水油田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以渤海旅大10-1油田含聚污水为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实验研究含聚污水中残余聚合物对悬浮物浓度和粒径中值,含油率以及结垢离子浓度的具体影响,并进行了含聚污水回注储层岩心动态损害实验。研究表明:当残余聚合物浓度由0 mg/L时逐级增加到150 mg/L时,注入水悬浮物浓度增加了近269.0%,粒径中值仅增加0.3μm,抽滤速度下降了99.3%,含油率下降了86.5%,镁钙离子浓度下降了18.0%。残余聚合物的絮凝作用以及对纤维滤膜的吸附作用是悬浮物增加、抽滤速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乳化作用使得常规含油率测定值偏低,且残余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越高,注入水水质变化趋势越明显。另外,单一残余聚合物对高渗透储层损害有限,其与悬浮物及含油的协同作用是主要伤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聚合物 含聚污水 水质指标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出聚合物对生产污水腐蚀与结垢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贵川 高建崇 +2 位作者 刘义刚 山金城 陈华兴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12-615,628,共4页
采用称量法与碳酸钙沉淀法相结合的结垢评价方法和常规的电化学腐蚀方法评价产出聚合物对生产污水腐蚀与结垢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产出聚合物会轻微加速溶液中Ca2+以垢的形式析出,主要是附着于容器壁的硬垢量增加,对水中游离的... 采用称量法与碳酸钙沉淀法相结合的结垢评价方法和常规的电化学腐蚀方法评价产出聚合物对生产污水腐蚀与结垢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浓度的产出聚合物会轻微加速溶液中Ca2+以垢的形式析出,主要是附着于容器壁的硬垢量增加,对水中游离的软垢影响不大。当产出聚合物质量浓度大于200mg/L时,聚合物本身对Ca2+的螯合增溶作用占据优势,并逐步减弱溶液的结垢趋势。产出聚合物具有缓蚀作用,聚合物质量浓度为50mg/L时,缓蚀率可达59.22%;对腐蚀后的污水具有螯合和分散固悬物的作用。产出聚合物与现场防垢剂、缓蚀剂均有协同作用,阻垢及缓蚀效果优于不含聚污水,对于污水回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聚合物 腐蚀 结垢 污水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