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台风活动对中国沿海地区极端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高延康
赵铜铁钢
田雨
杨芳
郑飞飞
陈晓宏
-
机构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水利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YFC3001000)
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青年团队项目(2019ZT08G090)。
-
文摘
基于1961—2020年格点化数据集逐日降水资料及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计算台风降水对中国沿海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贡献率;利用混合和单一元统计极值分布模型量化台风对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影响,探究其量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典型流域进行流域尺度的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从台风降水的贡献来看,台风降水主要影响中国沿海及部分临近沿海的内陆地区的高重现期极端降水事件;在量化台风影响方面,利用考虑台风降水分布的混合元统计极值分布模型可提高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降水极值概率的估计,并且沿海地区台风降水的影响大于内陆地区,北方沿海地区的影响大于南方各分区;台风极端降水贡献率、台风与非台风降水差异是台风影响中国沿海地区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台风轨迹
极端降水
区域影响
重现期
概率分布
-
Keywords
typhoon track
extreme precipitation
regional effect
return perio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土地利用变化下湛江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评估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崔静思
刘树锋
高延康
刘祖发
关帅
王艺浩
-
机构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64-2275,共12页
-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广东省小水电清理整改退出补充标准研究(2020-19)
广东省绿色小水电建设中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应用研究(2017-12)资助。
-
文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密集的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使得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突出。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评估湛江市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运用ArcGIS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下硝酸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GeoSOS-FLUS模拟软件,分析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下硝酸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2015年,湛江市耕地面积减少12.75 km^(2),居民用地增加了9.58 km^(2),分布更加集中;研究区浅层含水层中硝酸盐浓度为(51.13±48.72)mg·L^(−1),由北部与南部的超标区域,向中部地区递减,垂直方向上NO_(3)^(−)浓度随埋深增加而大幅降低;近十年来,研究区浅层含水层中NO_(3)^(−)污染减轻,超标区面积缩小,但局部地区污染加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区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平均浓度最大,居民用地与草地最小,结合NO_(3)^(−)与九个主要离子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地下水硝酸盐可能来源于农业化肥,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基于模拟结果,未来30年间硝酸盐浓度随耕地面积的增长可能呈现上升的趋势,未来80年期间,硝酸盐污染整体将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以工业园区为主的居民用地区域仍保持在较高浓度。
-
关键词
湛江市
地下水
土地利用变化
硝酸盐
GeoSOS-FLUS模型
-
Keywords
Zhanjiang City
groundwater
land use change
nitrate
GeoSOS-FLUS mode
-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基于SWAT模型的北江流域生态径流调节服务评估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林若兰
卓文珊
高延康
高艺桔
符洪恩
刘祖发
-
机构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627)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715)。
-
文摘
为评估北江流域生态径流调节效果并分析径流调节量的时空变化,基于SWAT模型,考虑气象、水文、下垫面等因素,模拟北江流域水文过程,分别计算1980、2000、2015年的植被生态系统对径流的调节量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15年土地利用情况下,生态系统对北江流域的多年平均年调节径流深为-141.2 mm,调节比例为-12.2%,调节价值量为396.2亿元;丰水期的调节径流深为枯水期1.8倍,调节比例小于枯水期,而且丰水期的调节量主要集中在前汛期。流域上游的调节径流深比下游大,2000年与2015年北江流域调节径流深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植被覆盖减少、建设用地扩张,北江流域径流调节量减少0.82亿m3,调节价值量降低5.85亿元。
-
关键词
径流调节
生态系统
SWAT模型
北江流域
-
Keywords
runoff regulation
ecosystem
SWAT model
Beijiang River Basin
-
分类号
TV121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
-
题名风对枯季伶仃洋水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林若兰
刘洋
卓文珊
高延康
-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
-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9-15,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627)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资助项目(CCSF201715)。
-
文摘
利用MIKE3构建珠江东四口门三维水动力模型,对枯水期不同方向的风作用下伶仃洋余流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在水动力模块的基础上耦合对流扩散模块,研究各方向平均冬季风对伶仃洋水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伶仃洋深槽区存在明显垂向环流,且随着大小潮发生变化;由于垂向环流的存在,深槽和浅滩的余流对风的响应规律不同,小潮时的余流变化幅度比大潮大;伶仃洋的水体平均存留时间从湾顶到湾口先增加后减小,由于径流冲刷作用,内伶仃洋的水体平均存留时间比外伶仃洋短;在北风、东北风的作用下伶仃洋水体平均存留时间等值线在浅滩向南移动,在深槽向北移动,内伶仃洋水体平均存留时间增大,外伶仃洋减小;季平均的东风作用下内伶仃洋的水体平均存留时间变化不大,但外伶仃洋明显减小。
-
关键词
伶仃洋
余流
水体交换
停留时间
-
Keywords
Lindingyang Bay
residual current
water exchange
residence time
-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