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干扰基因敲除MAGE-1在恶性胶质瘤U87细胞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光 章翔 +5 位作者 鲍炜 张赟 张新海 曹卫东 高大宽 宋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92-297,i0011,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抑制MAGE-1的短片段双链核糖核酸(siRNA)表达载体,鉴定其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U87细胞中对MAGE1基因表达的干涉作用。方法: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MAGE1基因核苷酸链,克隆至经BglⅡ、HindⅢ双酶切的pSUPER载体上... 目的:通过构建抑制MAGE-1的短片段双链核糖核酸(siRNA)表达载体,鉴定其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U87细胞中对MAGE1基因表达的干涉作用。方法: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MAGE1基因核苷酸链,克隆至经BglⅡ、HindⅢ双酶切的pSUPER载体上,重组构建核糖核酸干扰(RNAi)质粒载体。利RTPCR、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经稳定转染后胶质瘤U87细胞中MAGE-1的表达,以了解siRNA的干效果。结果:重组构建的pSUPERMAGE1载体经双酶切、电泳及插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寡核苷酸链成地插入至预计位点,且序列与预期完全一致。稳定转染后G418筛选出的U87多克隆细胞MAGE-1的表达RTPCR、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2对siRNA均有较明显的干扰作用。结论:载体的成功构建并能对U细胞中的MAGE1分子进行RNAi,为进一步研究MAGE1在肿瘤中的作用,分析基因功能,展开肿瘤基因治疗奠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UPER 短片段双链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干扰 MAGE—1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侯红武 高大宽 +3 位作者 胡世颉 周跃飞 王伟 田龙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7期89-91,共3页
目的:对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和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对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和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这78例患者分为标准大骨瓣组、微创穿刺引流组和内窥镜微创组。为标准大骨瓣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为微创穿刺引流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内窥镜微创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和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恶性转化的分子标志物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旭朝 周诗崎 +2 位作者 冷海斌 高大宽 徐立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M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 目的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M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5例),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纳入观察1组(44例),术后出现MT的患者纳入观察2组(34例)。基于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复发和MT的危险因素与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术前癫痫发作、术前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在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大小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癌—睾丸抗原OY-TES-1、OY-TES-1 mRNA、肿瘤抑制蛋白p53、鼠双微粒体2(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PCNA、MMP-9、癌—睾丸抗原OY-TES-1、OY-TES-1 mRNA和VEG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突变、MMP-9和PCNA是LG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EGF、MMP-9和PCNA是LGG患者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NA、MMP-9和IDH突变对预测LGG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4、0.790和0.799。PCNA、MMP-9和VEGF对预测LGG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29、0.750和0.900。结论IDH突变、MMP-9和PCNA是LG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MMP-9和PCNA是LGG MT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蛋白在预测LGG术后复发和MT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在LGG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效果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LGG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LGG) 术后复发 恶性转化(MT)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6胶质瘤VEGF表达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印弘 李复 +3 位作者 高元桂 章翔 高大宽 李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C6胶质瘤的病理、VEGF表达的免疫组化及MRI表现 ,探讨肿瘤侵袭性生长的MRI基础及特点。材料和方法 :对 40只SD大鼠用立体定向法接种C6胶质瘤细胞 ,对成功模型进行MR扫描 ,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6... 目的 :研究大鼠C6胶质瘤的病理、VEGF表达的免疫组化及MRI表现 ,探讨肿瘤侵袭性生长的MRI基础及特点。材料和方法 :对 40只SD大鼠用立体定向法接种C6胶质瘤细胞 ,对成功模型进行MR扫描 ,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6胶质瘤为实质性肿瘤 ,早期周围脑组织无明显水肿 ,晚期水肿明显 ,瘤体中等增强 ,病理见瘤组织内有大量新生血管、血窦生成 ,瘤体周围可见新生的扩大血管腔 ,肿瘤组织内可见大量VEGF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 ,呈树根样深入周围组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胶质瘤 大鼠 VEGF 血管生成 MRI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阿洛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付奕豪 张磊 高大宽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以器官供血受限,随后血流和供氧恢复,出现明显的结构、功能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1]。血流恢复后可能导致潜在的有害影响,如细胞坏死、细胞肿胀以及组织各部分血流不均匀恢复等。再灌注阶段,血流的恢复导致破坏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以器官供血受限,随后血流和供氧恢复,出现明显的结构、功能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1]。血流恢复后可能导致潜在的有害影响,如细胞坏死、细胞肿胀以及组织各部分血流不均匀恢复等。再灌注阶段,血流的恢复导致破坏性炎症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细胞内钙离子堆积,引起细胞凋亡蛋白释放,导致大量细胞凋亡[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糖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器官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rhBMP-2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HG44 human glioma cells
6
作者 吴景文 章翔 +5 位作者 费舟 荆俊杰 高大宽 屈延 梁景文 刘先珍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4期240-243,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rhBMP-2)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lioma cells (SHG44)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analyze its mechanism. Methds: 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rhBMP-2)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lioma cells (SHG44)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analyze its mechanism. Methds: Human SHG44 glioma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The growth curve of SHG44 cells with or without rhBMP-2 was ploted. The pro- liferative action of rhBMP-2 on SHG44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MTT method The cell cycle, ultrastructure and DNA frag-ments of SHG44 cells were detected by now cytometry (FCM),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garose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state of SHG44 glioma under the skin of nude mice was observed with the local injection of rhBMP-2. Results:rhBMP-2 could inhibit the growh of SHG44 cells in vitro. The DNA content of SHG44 cells increased in G1 phase, and decreased in S phase obviously (p<0.01) .An apoptosis spike (12.3%) was demonstrated by FCM as- say. The nucleus chromatin condensation, margination,breakage and apoptosis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electron mi- croscopy.The DNA electrophoresis showed a ladder band (DNA ladder). SHG44 glioma growth in mice was relatively slow-~ er and its volume was smaller with local injection of rhBMP-2 than. those without rhBMP-2 injection (P < 0.01). Conclu-sion: SHG44 cells could be arrested at G1/S phase and the cell growht could b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rhBMP-2. The process might be carried out thsough rhBMP-2-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glioma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GLIOMA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P58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AtT-20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7
作者 高海锋 董秋锋 +2 位作者 姬西团 高大宽 黄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核微球蛋白58(MSP58)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AtT-20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垂体瘤AtT-20、HP75、GH3、GT1-1细胞,Transwell法观察侵袭情况,将AtT-20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NC-siRNA组(转染对照siRNA)和MSP58-siRN... 目的探讨核微球蛋白58(MSP58)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AtT-20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垂体瘤AtT-20、HP75、GH3、GT1-1细胞,Transwell法观察侵袭情况,将AtT-20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NC-siRNA组(转染对照siRNA)和MSP58-siRNA组(转染针对MSP58的特异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SP58 mRNA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SP58、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tT-20细胞侵袭细胞数均高于HP75、GH3、GT1-1细胞,故选择AtT-20细胞作为后续实验研究对象。对照组与NC-siRNA组AtT-20细胞中MSP58 mRNA表达水平,细胞增殖率,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及细胞中MSP58、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siRNA组相比,MSP58-siRNA组AtT-20细胞中MSP58 mRNA表达水平,细胞增殖率,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及细胞中MSP58、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MSP58表达可降低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垂体瘤细胞AtT-20的增殖、侵袭、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微球蛋白58 垂体瘤 AtT-20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102597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周跃飞 薛文 +2 位作者 罗耀文 张纪萌 高大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目的探讨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hsa_circ_0102597对垂体腺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糖核酸酶R(RNase R)酶消化实验鉴定circRNA hsa_circ_0102597。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健康对照者及垂体瘤患... 目的探讨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hsa_circ_0102597对垂体腺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糖核酸酶R(RNase R)酶消化实验鉴定circRNA hsa_circ_0102597。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健康对照者及垂体瘤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hsa_circ_0102597的表达变化。人垂体腺瘤细胞HP75分别转染si-NC,si-circ_0102597以及OE-NC、OE-circ_0102597,采用细胞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TUNEL染色及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变化。采用RNA荧光原位杂交、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qRT-PCR验证hsa_circ_0102597与微小RNA(miR-298)的靶向调控关系。采用TUNEL染色和CCK-8实验检测hsa_circ_0102597通过靶向调控miR-298对HP75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hsa_circ_0102597为circRNA。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垂体瘤患者血清中hsa_circ_0102597低表达(P<0.05)。与术前相比,垂体瘤患者术后血清hsa_circ_0102597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si-NC组相比,si-hsa_circ_0102597组细胞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显著上升(P<0.05),凋亡水平无显著变化。与OE-NC组相比,OE-circ_0102597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5),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无显著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hsa_circ_0102597对miR-298具有靶向调控作用。与OE-circ_0102597+NC-mimic组相比,OE-circ_0102597+miR-298-mimic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5),增殖能力显著上升(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血清中hsa_circ_0102597低表达。hsa_circ_0102597通过靶向抑制miR-298促进HP75垂体瘤细胞的凋亡水平,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在抑制垂体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hsa_circ_0102597 miR-298 增殖 凋亡 环状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