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水热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娟 桑仁慧 +4 位作者 刘文琪 高和璇 刘海华 蒋金龙 陈梓 《非金属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8,23,共4页
以凹凸棒石(Pal)黏土为原料,采用一步酸化-有机改性制备改性Pal,对其性能和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酸化可去除可溶性杂质及解离Pal晶体,增加Pal的比表面积和孔径,但对Pal黏度提高能力有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可在Pa... 以凹凸棒石(Pal)黏土为原料,采用一步酸化-有机改性制备改性Pal,对其性能和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酸化可去除可溶性杂质及解离Pal晶体,增加Pal的比表面积和孔径,但对Pal黏度提高能力有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可在Pal表面引入有机基团,其憎水性使Pal颗粒稳定,可提高改性Pal在水中的黏度。酸洗后引入CTAB,CTAB不影响Pal结构性能,且极大地提高了改性Pal在水溶液中的黏度。当HCl浓度和CTAB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 mol/L和10 g/L时,改性Pal的黏度可达到1280 mPa·s。这是因为改性剂阳离子吸附后虽然会增加Pal表面正电荷,但也分散了Pal晶体,增加了Pal表面的暴露,CTAB碳链的憎水性使Pal颗粒稳定,进一步提高了Pal的zeta电位绝对值,Pal颗粒间斥力增大,改性Pal在水中的黏度得到大幅提高。进一步增加改性剂浓度会提高Pal表面正电荷或者碳链数量,导致其负电荷及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黏度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酸化 有机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交换凹凸棒石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吴妹 高和璇 +4 位作者 韩科星 吉盈年 蒋金龙 鞠景喜 毕玲玲 《非金属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5,29,共5页
利用离子交换法,以凹凸棒石(Pal)为载体制备铜交换凹凸棒石脱硝催化剂(Cu-Pal),研究其在SO_(2)存在与否条件下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性能。结果表明,Cu-Pal具有良好的脱硝性能,因Cu^(2+)进入Pal晶体并与骨架O结合使催化剂中具有... 利用离子交换法,以凹凸棒石(Pal)为载体制备铜交换凹凸棒石脱硝催化剂(Cu-Pal),研究其在SO_(2)存在与否条件下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性能。结果表明,Cu-Pal具有良好的脱硝性能,因Cu^(2+)进入Pal晶体并与骨架O结合使催化剂中具有较多的Cu^(2+),导致其具有更多的酸量和强酸性位点,因此脱硝反应更易进行,最佳脱硝反应温度为320℃,低于浸渍法350℃制备的Cu-Pal催化剂,脱硝温度越高,脱硝性能越好,适宜的脱硝反应温度为320~350℃,脱硝温度进一步升高,发生NH3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结构坍塌烧结,脱硝性能急剧下降。SO_(2)分子与Cu-Pal脱硝催化剂中Cu^(2+)作用生成硫酸盐抑制脱硝反应,因此SO_(2)分子在低温阶段(150~250℃)对脱硝催化剂具有明显毒化影响,而当脱硝温度高于300℃时,硫酸盐分解,SO_(2)对催化剂的抑制作用减弱,催化剂脱硝性能基本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脱硝催化剂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