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则化声压匹配法的舱室声场复现
1
作者 王海涛 陈克安 +2 位作者 曾向阳 董宁娟 高南沙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8期14-20,共7页
舱室噪声控制、声品质设计等研究通常需开展大量的声场测试试验,由于舱室实际试验成本较高,因此通过声场复现的方式在舱室模拟舱中复现所需求的声学环境,对于降低研究成本、开展重复性试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面向舱室声环境复现需求,以... 舱室噪声控制、声品质设计等研究通常需开展大量的声场测试试验,由于舱室实际试验成本较高,因此通过声场复现的方式在舱室模拟舱中复现所需求的声学环境,对于降低研究成本、开展重复性试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面向舱室声环境复现需求,以经典声压匹配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扬声器阵列输出的多目标点位协同复现算法,通过引入正则化技术,使算法对实际测试中的各类噪声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在一个实际舱室模拟舱环境中搭建了复现系统,复现试验表明,本文算法可在指定舱内的多个点位上协同复现目标频响曲线,在宽频范围内相对误差小于5%,具有良好的精度,在舱室声环境复现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室 声场复现 声压匹配 扬声器阵列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黑洞在减振降噪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艳彪 李奕霆 +1 位作者 高南沙 潘光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声学黑洞结构作为一种轻质、高效、宽频弹性波调控手段,在减振降噪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声学黑洞效应,以轻质高效宽频减振降噪材料用于解决工程声振问题为目的,介绍了单层/双层声学黑洞梁和附加声学黑洞吸振梁、声学黑洞压... 声学黑洞结构作为一种轻质、高效、宽频弹性波调控手段,在减振降噪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声学黑洞效应,以轻质高效宽频减振降噪材料用于解决工程声振问题为目的,介绍了单层/双层声学黑洞梁和附加声学黑洞吸振梁、声学黑洞压痕板和内雕板、声学黑洞圆柱壳,以及声学黑洞管道减振降噪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声学黑洞减振降噪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声学黑洞减振降噪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预判,为声学黑洞减振降噪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声学黑洞 轻质结构 工程结构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低频带隙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南沙 侯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3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三维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该结构的低频带隙特性和多重振动耦合机理,继而研究了几何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打开50 Hz以下的超低频带隙,其中基体材料和圆柱谐振子的振动耦合是带隙打开... 提出了一种三维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该结构的低频带隙特性和多重振动耦合机理,继而研究了几何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打开50 Hz以下的超低频带隙,其中基体材料和圆柱谐振子的振动耦合是带隙打开的关键,圆柱谐振子的下表面的振动位移越大,越容易打开带隙。中间层斜条部分密度对于带隙的下边界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可使带隙的上边界往高频移动,带隙宽度变大。导致带隙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中间层S2部分的长度和S1部分的角度。本工作丰富了三维声子晶体低频结构设计和等效模型研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低频带隙 有限元分析 多重振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斜截面形状嵌套谐振器的吸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南沙 侯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0-194,共5页
设计了斜截面形状的一种新型嵌套谐振器并研究它的吸声特性。阻抗管实验证明了不同的单层结构组合具有可调的低频宽带吸声效应,声吸收机理在于微小结构区域中的空气摩擦和结构共振使声能耗散为热能。声-电类比模型说明吸声峰值和带宽都... 设计了斜截面形状的一种新型嵌套谐振器并研究它的吸声特性。阻抗管实验证明了不同的单层结构组合具有可调的低频宽带吸声效应,声吸收机理在于微小结构区域中的空气摩擦和结构共振使声能耗散为热能。声-电类比模型说明吸声峰值和带宽都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尺寸和组合来实现,所提出的结构制作简单,在低频吸声工程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谐振器 结构共振 有限元分析 声-电类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方折叠梁声子晶体低频带隙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南沙 李沛霖 +1 位作者 周文林 侯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1期210-215,共6页
提出一种二维四方折叠梁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该结构的低频带隙特性和几何参数影响,阐述多重共振耦合机理。结果表明:二维四方折叠梁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的几何尺寸即四方折叠梁宽度的增大,可以导致带隙变窄,甚至消失。折叠... 提出一种二维四方折叠梁声子晶体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该结构的低频带隙特性和几何参数影响,阐述多重共振耦合机理。结果表明:二维四方折叠梁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的几何尺寸即四方折叠梁宽度的增大,可以导致带隙变窄,甚至消失。折叠梁、基体材料和谐振子连接处的几何尺寸对带隙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其尺寸的增加仅可以使第一带隙向低频移动。大原胞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低频带隙。设计思想丰富了声子晶体低频带隙相关理论,可为其相关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在超低频频率范围内的多共振现象说明该声子晶体结构在低频能量回收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子晶体 四方折叠梁 低频带隙 有限元分析 多重振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吸声兼容电磁吸波的多功能超材料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鑫羽 高南沙 +1 位作者 程宝柱 侯宏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2,103,共7页
超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对电磁场、声场等物理场可以实现自由调控。设计了一种由多尺寸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和多尺寸的金属谐振结构组成的宽频吸声兼容电磁吸波的多功能超材料,实现了对声波和电磁波的宽频双吸收。仿真... 超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对电磁场、声场等物理场可以实现自由调控。设计了一种由多尺寸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和多尺寸的金属谐振结构组成的宽频吸声兼容电磁吸波的多功能超材料,实现了对声波和电磁波的宽频双吸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超材料在690~927Hz范围内具有0.8以上的高吸声系数,在9.11~11.10GHz范围内对微波具有0.8以上的吸收系数。所提出的多功能超材料对于声波及电磁波均具有宽频、高效的吸收作用,在噪声污染防治和电磁防护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吸收体 电磁/声波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同时具有声波调向和衰减功能的声学超表面
7
作者 程宝柱 高南沙 +1 位作者 侯宏 赵江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1期215-218,共4页
在具有声波调向功能的分层介质声学超表面中引入刚性结构,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用卷曲迷宫替代不同介质,设计出在空气中同时实现调向和声衰减的声学超表面,调向范围从30°到50°,声衰减超过40%;结合分层介质理论和等效介质理论,设... 在具有声波调向功能的分层介质声学超表面中引入刚性结构,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用卷曲迷宫替代不同介质,设计出在空气中同时实现调向和声衰减的声学超表面,调向范围从30°到50°,声衰减超过40%;结合分层介质理论和等效介质理论,设计一种基于卷曲迷宫的任意水下声学超表面结构,并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验证该结构的效果,研究可用于设计同时具有低频、可调向、声衰减的刚性水下声学超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波调向 分层介质 等效介质 卷曲迷宫 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速法的黏弹性细棒力学参数宽频测试
8
作者 卫政宇 侯宏 +1 位作者 高南沙 刘哲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2期487-490,共4页
在长短棒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宽带脉冲测试黏弹性材料力学参数的方法。在激振器上生成短时宽带脉冲信号,并对一根黏弹性细棒进行纵向激励。利用一台激光测振仪对黏弹性细棒两端的纵向振动响应分别进行测试,利用细棒自由端的近似一次... 在长短棒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宽带脉冲测试黏弹性材料力学参数的方法。在激振器上生成短时宽带脉冲信号,并对一根黏弹性细棒进行纵向激励。利用一台激光测振仪对黏弹性细棒两端的纵向振动响应分别进行测试,利用细棒自由端的近似一次入射信号,结合波速法原理计算得到细棒的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测试方法,通过对一根黏弹性细棒两端的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即可得到连续宽频范围内的动态力学参数,且测试结果与黏弹仪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黏弹性 波速法 宽频脉冲 动态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的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范圣平 李竞 +3 位作者 李林勇 樊小鹏 李华亮 高南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8-696,共9页
为了明确电磁阻尼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的分析模型。计算电磁阻尼器的惯性力和电磁阻尼力,测试电磁阻尼器的内部摩擦力;结合计算结果和测试数据,建立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讨论... 为了明确电磁阻尼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的分析模型。计算电磁阻尼器的惯性力和电磁阻尼力,测试电磁阻尼器的内部摩擦力;结合计算结果和测试数据,建立电磁阻尼器工作特性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讨论多工况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力输出特性与馈能特性,得到以回收能量和等效阻尼系数为坐标平面的电磁阻尼器工况特性曲面。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的误差小于10%;电磁阻尼器的阻尼力和输出电压均与激励频率和幅值呈正相关;激励幅值对馈能特性的影响较大,激励频率对阻尼特性的影响较大;负载电阻的减少将提升电磁阻尼器的馈能能力与减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阻尼器 阻尼特性 馈能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