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加载速率对白云岩力学特性影响的颗粒流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刘汉香
高克凡
邓叶林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0182-10189,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702316)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LGP2018Z015)。
-
文摘
青川县东河口滑坡是2008年汶川地震诱发的一处典型深层岩质滑坡,体积约1500×10^4 m^3。地震过后,针对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展开了不少研究,但在考虑组成该滑坡体材料的力学参数时,均尚未考虑到岩体在动荷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有出入。为了获得滑坡岩体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行为,同时借助于颗粒流程序在模拟岩体微细观损伤演化过程上的优势,首先对从滑坡现场取得的白云岩试样开展了室内常规单轴压缩试验,以试验结果作为拟合依据确定了白云岩试样的颗粒流程序数值模型以及细观参数,进而开展了白云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特性、宏观破裂形态、裂隙扩展规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0.5 m/s和1 m/s的较高速率加载时,白云岩力学性能出现“伪增强”现象,岩体表现为延性破坏,最终的破坏形态为粉碎状。当加载速率小于等于0.05 m/s时,岩体表现为脆性破坏,破坏形态较为完整,主要在端部发生局部剪切破坏,裂纹并未在整个岩样内发育,并且,高加载速率下破坏时的裂隙总数明显多于低加载速率下的裂隙总数,在峰值强度后微裂隙的产生速率明显较大。尽管只是对组成该滑坡的其中一类岩体开展了研究,暂无法用于准确解释该滑坡的地震诱发机制,但研究结果预示了在实际地震过程中,由于加载速率时刻在变化,岩体在高、低加载速率交替变化的荷载作用下将变得更加破碎,从而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
关键词
白云岩
颗粒流程序数值试验
加载速率
力学特性
破坏形态
-
Keywords
dolomite
numerical test in particle flow code
loading rate
mechanical behavior
failure pattern
-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和实践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会来
董玉琦
高克凡
-
机构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28,共5页
-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龙江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研究”(20DJC2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准确把握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的“变”与“不变”,是深刻理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脉络的重要依托。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表现出了“动员与斗争”“统筹与管控”“自治与多元”“整合与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现实境况中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契合、与人民需求的有效衔接。在未来的社会治理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持续坚持人民至上、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协同增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思路,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添亮点、谱新篇,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基层社会治理
演进历程
实践启示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