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米级铜-银双金属粉镀层结构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38
1
作者 高保娇 高建峰 +1 位作者 蒋红梅 张忠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6-369,共4页
The correlation of plating structure with the antioxygenation of micro Cu-Ag bimetallic powder was studied by SEM、XRD、TG and other means.It was found that copper powder plated with silver having an interspersion str... The correlation of plating structure with the antioxygenation of micro Cu-Ag bimetallic powder was studied by SEM、XRD、TG and other means.It was found that copper powder plated with silver having an interspersion structure posesses antioxygenation at norma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s surface Ag content reaches above 15.22%,the temperature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varies with the surface Ag content.The greater the surface Ag content is,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of antioxygenation for bimetalic powder with the plating interspersion structure.The copper powder plated by silver with full packaging structure can not be oxidized even 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银双金属粉 表层结构 抗氧化性 镀银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的微结构及水溶液行为 被引量:6
2
作者 高保娇 许如秀 +2 位作者 郁士奎 徐立 葛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通过改变丙烯酰胺 ( AM)与苯乙烯 ( St)的投料比、苯乙烯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之比及引发剂加入量 ,在微乳液中制备了分子链微结构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 -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 ( PAM-b-PSt) ,用荧光探针法与表面活性测定法详细地研究了... 通过改变丙烯酰胺 ( AM)与苯乙烯 ( St)的投料比、苯乙烯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之比及引发剂加入量 ,在微乳液中制备了分子链微结构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 -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 ( PAM-b-PSt) ,用荧光探针法与表面活性测定法详细地研究了共聚物中 PSt嵌段长度、含量及分子量等微结构因素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性与表面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共聚物水溶液的浓度高于临界缔合浓度时 ,PAM-b-PSt的疏水缔合作用以分子间的缔合为主 .若共聚物中 PSt嵌段含量及分子链长一定时 ,随着 PSt疏水嵌段长度增长 ,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增强 ,而对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影响很小 .若共聚物中 PSt疏水嵌段长度及分子链长一定时 ,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随着 PSt嵌段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当 PSt嵌段含量一定时 ,使大分子链之间产生最强的疏水缔合作用 ;而其表面活性则随着 PSt嵌段含量的增大而增强 .若共聚物中 PSt疏水嵌段长度及含量一定时 ,分子量对其表面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分子量越高 ,表面活性越差 ;同时 ,在较稀的溶液浓度范围内 ,分子量对 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的影响则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嵌段共聚物 丙烯酰胺 苯乙烯 微结构 疏水缔合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解质在胶束催化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高保娇 张昕 刘启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实施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的胶束催化体系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Bu)4NBr,TBAB),研究了有机电解质TBAB对胶束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胶束催化体系中,TBAB的加入使聚苯乙烯氯... 在实施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的胶束催化体系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Bu)4NBr,TBAB),研究了有机电解质TBAB对胶束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胶束催化体系中,TBAB的加入使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的速率明显增大,前者尤为突出;而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胶束催化体系中,TBAB的加入几乎对反应速率无促进作用.这种结果一方面归因于加入电解质TBAB会降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从而增强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能力;更主要的原因是TBAB的丁基与表面活性剂碳氢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会使季铵离子(Bu)4N+嵌入SDS的胶束之中,结合到NP-10的胶束表面,使SDS胶束的阴离子头基对亲核取代反应(控制步骤)的禁阻作用得以减缓,使NP-10的胶束表面携带了正电荷,显著促进亲核取代反应的进行,而对于CTAB的胶束,由于静电排斥作用,季铵离子(Bu)4N+不能接近CTAB的胶束,故TBAB的加入对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不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催化 表面活性剂 有机电解质 疏水相互作用 聚苯乙烯 氯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取代丙烯酰胺温敏凝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保娇 王昌华 曹维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6,共3页
采用过硫酸钾-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不同N-取代丙烯酰胺凝胶。研究了这些凝胶在DMF-H_2O混合溶剂中的溶胀性质。表明随取代基增大,凝胶的溶胀比减小。还研究了不同负离子单体、不同正离子... 采用过硫酸钾-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不同N-取代丙烯酰胺凝胶。研究了这些凝胶在DMF-H_2O混合溶剂中的溶胀性质。表明随取代基增大,凝胶的溶胀比减小。还研究了不同负离子单体、不同正离子单体以及正负离子单体同时存在时,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凝胶的溶胀性质。结果表明,正负离子单体对凝胶的溶胀性质影响极大,加入离子单体,NIPA凝胶在水中的溶胀比明显增大,对正负离子同时存在时的凝胶溶胀比亦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取代 丙烯酰胺 温敏凝胶 离子单体 溶胀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状态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高保娇 薛永强 《华北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本文评述了对应状态原理及其发展,综述了该原理在基础物性估算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对应状态原理 普遍化计算 物性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自由能原理及其应用
6
作者 高保娇 权英 《华北工学院学报》 EI 1998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阐述了线性自由能原理,评述了几种重要的线性自由能关系,简述了该原理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线性自由能关系 物理有机化学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新方法 被引量:44
7
作者 申艳玲 杨云峰 +1 位作者 高保娇 李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0-583,共4页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白球氯甲基化过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影响白球的氯甲基化程度;(2)抑制或促进分子链之间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进一步交联,影响微球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1 4-二氯甲氧基丁烷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氯甲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单体NaAMC_(14)S的胶束化行为对共聚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于亚明 王中华 +1 位作者 高保娇 王蕊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6-501,共6页
测定了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NaAMC14S)的Krafft点与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使NaAMC14S的浓度分别处于cmc上下,实施了NaAMC14S与丙烯酰胺(AM)的水溶液共聚合.用复合电导滴定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用差示扫描量... 测定了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钠(NaAMC14S)的Krafft点与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使NaAMC14S的浓度分别处于cmc上下,实施了NaAMC14S与丙烯酰胺(AM)的水溶液共聚合.用复合电导滴定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共聚物的热行为,采用荧光探针芘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疏水缔合性,重点探索了在临界胶束浓度上下NaAMC14S与AM的共聚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aAMC14S的胶束化行为对共聚合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当NaAMC14S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与AM共聚合时,遵循的是一种微嵌段共聚合的模式,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的组成随转化率大幅度地变化;当NaAMC14S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与AM共聚合时,进行的是无规共聚合,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组成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DSC的测试与荧光探针法的测定结果证实了上述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单体 胶束化行为 临界胶束浓度 共聚合机理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乙烯基吡啶季铵盐-丙烯酰胺)的抗菌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蕊欣 高保娇 +1 位作者 郭建峰 何三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74-1776,共3页
Two series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of quaternary pyridine salt-type were synthesized, which have different cationic degrees and molecular weights respectively.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QPAV was investigated, t... Two series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of quaternary pyridine salt-type were synthesized, which have different cationic degrees and molecular weights respectively.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QPAV wa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was examined by using E. Coli as the disease-leading bacterium and the method of plate counting live bacterium.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QPAV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activity of β-D-galactosidase.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QPAV possesses an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roperty. The higher the cationic degree of QPAV is, the stronger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is. In certain range of molecular weight, the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of QPAV is, the better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is. The pH value also influences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QPAV.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QPAV is based on sterilization action certainly and is not only a restraining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抗菌剂 吡啶季铵盐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抗菌性能 抗菌机理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启发 高保娇 +1 位作者 杨云峰 安富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0-385,共6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通过比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通过比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探索了胶束催化的作用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增溶聚苯乙烯的四氯化碳溶液,随着四氯化碳在胶束中的增溶,聚苯乙烯可转移至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胶束催化是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的有效途经,仅用3.35 g/L的十六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于65℃,5 h内即可使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中的苯环氯甲基化程度达到37%;聚苯乙烯与甲醛、氯化氢的反应过程由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串联而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作用更加有效,说明亲核取代是慢步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越长,对聚苯乙烯的增溶效果越好,催化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氯甲基化 胶束催化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NaAMPS-St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念 高保娇 +1 位作者 李延斌 徐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微乳液介质中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AM-NaAMPS-St)。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 在微乳液介质中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AM-NaAMPS-St)。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及Huggins常数kH。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研究了大分子链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考察了共聚物结构对其水溶液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疏水缔合 结构与性能 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新型载体PEI/SiO_2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旭朋 高保娇 +1 位作者 郭建峰 张丽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7-1172,共6页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化学偶联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备了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新型复合载体PEI/SiO2,最终制得了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通过测定复合载体表面PEI的偶合量,考察了各种...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将聚乙烯亚胺(PEI)化学偶联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备了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新型复合载体PEI/SiO2,最终制得了活性高且稳定性好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通过测定复合载体表面PEI的偶合量,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复合载体制备的影响规律;通过红外光谱与电导滴定法测定,对复合载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为探索复合载体PEI/SiO2固定化酶的作用机理,测定了复合载体在固定化酶前的ζ电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氯丙基硅烷偶联剂的媒介,聚胺大分子PEI可以充分地被化学偶联在SiO2表面,键合量可达到15%.偶联反应的适宜条件:反应温度90~94℃;反应时间5h;PEI的质量浓度0.45~0.50g/mL.由于PEI分子链中含有大量氨基,少量的共价键联与大量的物理吸附相结合,既可使青霉素酰化酶被快速稳定地固定化,又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构象,使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活力回收率,而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操作稳定性,重复使用15次,固定化酶的活性可稳定地保持在初活性的87.5%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硅胶 复合载体 青霉素酰化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氨二乙酸型复合材料IDAA-PGMA/SiO_2对重金属及稀土离子的吸附行为与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桂明 高保娇 +1 位作者 许文梅 王晓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4-1481,共8页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亚氨二乙酸基团引入接枝微粒表面,制得了复合螯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本文研究了IDAA-PGMA/S...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GMA/SiO2;使亚氨二乙酸(IDAA)与接枝PGMA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亚氨二乙酸基团引入接枝微粒表面,制得了复合螯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本文研究了IDAA-PGMA/SiO2对重金属及稀土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深入地研究了吸附机理与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凭借亚氨二乙酸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与配位螯合作用的协同,复合微粒材料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可产生强的螯合吸附作用,尤其对Pb2+离子表现出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常温下吸附容量可达0.235g·g-1;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为一放热过程,且为焓驱动的过程,升高温度,吸附容量降低;对稀土离子的吸附过程则为熵驱动的过程;在可抑制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介质的pH值越高,IDAA-PGMA/SiO2的螯合吸附能力越强;IDAA-PG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远高于对稀土离子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氨二乙酸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螯合吸附 重金属离子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化PGMA交联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志萍 高保娇 杨晓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7-1424,共8页
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用己二胺及多乙烯多胺等小分子胺化试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了胺基化的PGMA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胺化试剂的分子结构、介质pH值... 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用己二胺及多乙烯多胺等小分子胺化试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了胺基化的PGMA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胺化试剂的分子结构、介质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较深入地研究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胺基化微球对胆红素具有强吸附作用,吸附容量可达17.80mg·g-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胺基化微球与胆红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同时也存在氢键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在pH值为6的介质中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最强,胆红素吸附容量最高.高离子强度不利于静电相互作用,盐度增大使吸附容量减小.温度升高有利于疏水相互作用而不利于氢键作用,两种作用中占优势者主导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用己二胺改性的微球,由于疏水相互作用的强化以及较长连接臂导致较小的空间位阻,使其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多乙烯多胺改性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胺化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实现苯基卟啉的同步合成与固载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国海 高保娇 +1 位作者 王蕊欣 王飞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7-612,共6页
以键合有对羟基苯甲醛(HBA)的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HBA-CPS、苯甲醛和吡咯为反应物,采用Adler方法,实现了苯基卟啉(PP)在CPS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制得了固载有苯基卟啉的微球PP-CPS.研究了卟啉同步合成与固载过程的影响因... 以键合有对羟基苯甲醛(HBA)的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HBA-CPS、苯甲醛和吡咯为反应物,采用Adler方法,实现了苯基卟啉(PP)在CPS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制得了固载有苯基卟啉的微球PP-CPS.研究了卟啉同步合成与固载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了微球PP-CPS与钴盐的配合反应,制备了固载有钴卟啉(CoP)的功能微球CoP-CPS,初步考察了其对分子氧氧化乙苯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苯基卟啉同步合成与固载的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酸性与溶剂的极性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使用强极性溶剂与pK.在2.8-3.4范围的酸,微球PP-CPS表面的苯基卟啉固载量高.微球CoP-CPS对分子氧氧化乙苯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苯乙烯 苯基卟啉 固载 钴卟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雷青娟 张正国 +4 位作者 高保娇 安富强 代新 万敏 高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85,共5页
将对羟基苯磺酸钠(SHBS)接枝到PGMA/SiO2微粒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大分子链上,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SHBS-PGMA/SiO2,研究了其对Cd(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HBS-PGMA/SiO2对Cd(Ⅱ)有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 将对羟基苯磺酸钠(SHBS)接枝到PGMA/SiO2微粒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大分子链上,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SHBS-PGMA/SiO2,研究了其对Cd(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HBS-PGMA/SiO2对Cd(Ⅱ)有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可以达到0.40mmol/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并分别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焓变(ΔH)、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和熵变(ΔS)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吸附 重金属离子 对羟基苯磺酸钠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型螯合树脂对Fe(Ⅲ)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健 高保娇 卢金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2-538,共7页
以5-氨基水杨酸(ASA)为胺化试剂,使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水杨酸型螯合树脂ASA-CPS.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探讨了其吸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考察了介质pH值对树脂... 以5-氨基水杨酸(ASA)为胺化试剂,使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水杨酸型螯合树脂ASA-CPS.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探讨了其吸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考察了介质pH值对树脂螯合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型螯合树脂ASA-CPS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强螯合吸附性能,尤其对Fe3+离子表现出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常温下吸附容量可达21 g/100 g.吸附过程属熵驱动的化学吸附过程,升高温度,吸附容量增高;在可抑制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介质的pH值越高,螯合吸附能力越强;对于性质不同的金属离子,ASA-CPS的吸附性能是有差别的,吸附容量的顺序为Fe3+>Ni2+>Cu2+>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螯合树脂 交联聚苯乙烯 螯合吸附 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备接枝型分子印迹膜构建农药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海 孙世雄 +1 位作者 杜瑞奎 高保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6-1133,共8页
基于分子设计,以氯甲基化聚砜(CMPSF)为基膜,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表面引发体系-NH2/S2O2-8的作用下,采用"接枝聚合与分子印迹同步进行"的分子表面印迹新技术,制备... 基于分子设计,以氯甲基化聚砜(CMPSF)为基膜,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表面引发体系-NH2/S2O2-8的作用下,采用"接枝聚合与分子印迹同步进行"的分子表面印迹新技术,制备了接枝型农药抗蚜威分子印迹膜(MIM)。采用红外光谱(FITR)和光学显微镜(OM)对该分子印迹膜进行表征,通过等温结合实验与竞争吸附实验,考察了抗蚜威分子印迹膜的分子识别性能与机理。以该印迹膜作为敏感膜,构建了抗蚜威电位型传感器,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接枝型印迹膜对模板抗蚜威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和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结合容量高达92μg/cm2,相对于分子结构与抗蚜威相似的阿特拉津,印迹膜对抗蚜威的选择性系数为4.537。在p H 4.0的水介质中,传感器膜电极的电位响应与抗蚜威浓度对数在1.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其检出限为2.5×10-8mol/L;以抗蚜威分子印迹膜为敏感膜所构建的电位型传感器,其构建过程简捷,检测灵敏准确,电位响应快速(t〈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分子识别选择性 聚砜 对苯乙烯磺酸钠 抗蚜威 电位型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_2-g-PMAA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丁 高保娇 位霄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微粒SiO2-g-PMAA;研究了影响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为40℃。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适宜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适宜的单体质量分数为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硅胶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接枝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羧酸功能化的聚砜与Tb(Ⅲ)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荧光发射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瑞霞 高保娇 位霄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231,共9页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砜(PSFBA).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FBA-Tb(Ⅲ)-Phen,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砜(PSFBA).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Tb(Ⅲ)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FBA-Tb(Ⅲ)-Phen,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UV)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及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PSFBA为大分子配基所形成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特征荧光,即键合在PSF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的荧光发射.二元配合物PSFBA-Tb(Ⅲ)的表观饱和配位数为10,即当二元配合物具有PSF-(BA)5-Tb(Ⅲ)的结构时,BA对Tb(Ⅲ)的配位表观上达到饱和,此时二元配合物具有最强的荧光发射.按n(Phen):n(Tb(Ⅲ))=1的比例将Phen加入二元配合物PSF-(BA)5-Tb(Ⅲ)溶液中进行补充配位,所制备的三元配合物PSF-(BA)5-Tb(Ⅲ)-(Phen)1与惯用比例的三元配合物PSF-(BA)1-Tb(Ⅲ)-(Phen)3或PSF-(BA)1-Tb(Ⅲ)-(Phen)2相比,不仅荧光发射强度高,而且热稳定性能好,是一种高性能的场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苯甲酸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敏化作用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