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亚卉 戴攀峰 +2 位作者 姬志峰 韩夏 王祎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64-2472,共9页
以采自河北、河南、山西太行菊属2种植物17个种群的花粉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太行菊属植物的演化进程路线。结果显示:(1)太行菊属花粉为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具3孔... 以采自河北、河南、山西太行菊属2种植物17个种群的花粉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太行菊属植物的演化进程路线。结果显示:(1)太行菊属花粉为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具3孔沟。(2)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以刺-颗粒状复合纹饰为主,刺基部膨大,体积较小属小型花粉。(3)聚类分析及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分析结果显示,长裂太行菊种群花粉在刺长刺密度、网眼密度、萌发孔深度等方面都较太行菊种群进化,是太行菊属中较为进化的一个种。研究表明,太行菊属植物可能最初起源于河南中部,在随后的进化过程中,向北发展到河北地区,沿西北进入山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属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里峪不同海拔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2
作者 闫女 王丹 +2 位作者 高亚卉 郝晓杰 王祎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56,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七里峪1200~2000m8个海拔梯度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1条引物共得到78个重复性好的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78个,多态百分率为100%。在8个茶条槭种群中,总遗传多样性指数I(Shannon多样性指数)、HB...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七里峪1200~2000m8个海拔梯度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1条引物共得到78个重复性好的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78个,多态百分率为100%。在8个茶条槭种群中,总遗传多样性指数I(Shannon多样性指数)、HB(Bayesian指数)分别为0.507和0.368,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趋势。AMOVA分析表明,74.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茶条槭种群内,25.7%存在于种群间(ΦST=0.257,P<0.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茶条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8个种群可大致分成2组,与其地理分布相一致。茶条槭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不同海拔种群所处生境的异质性是七里峪茶条槭种群现有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海拔梯度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