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SME标准的地铁车辆防撞柱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洪涛 王科飞 +3 位作者 骆起 赵国丹 张春玉 李晓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基于最新美国地铁车体设计标准ASME RT-2:2014,研究车体前部防撞柱弹塑性变形的规律.首先,确定防撞柱承受载荷的条件,根据载荷条件归纳设计、计算和试验的基本技术路线;其次,建立防撞柱弹塑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载荷要求与边界条件,... 基于最新美国地铁车体设计标准ASME RT-2:2014,研究车体前部防撞柱弹塑性变形的规律.首先,确定防撞柱承受载荷的条件,根据载荷条件归纳设计、计算和试验的基本技术路线;其次,建立防撞柱弹塑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载荷要求与边界条件,分析防撞柱弹塑性变形的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设计结构进行弹塑性试验,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的一致性.采用ASME RT-2 2014标准设计和研究防撞柱弹塑性问题,可为同行学者进一步进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防撞柱 弹塑性 计算分析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北美地铁车辆碰撞吸能区设计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骆起 王科飞 +3 位作者 刘洪涛 董华新 张春玉 李晓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3-15,共3页
采用北美地铁车辆碰撞设计标准,研究车辆碰撞时能量吸收区的工作机理和能量分配数据.首先,归纳吸能区设计、计算和试验的基本技术路线;其次,建立了车辆吸能区碰撞计算的有限元模型,依据ASME RT-2:2014标准中提到的车辆碰撞速度和车辆状... 采用北美地铁车辆碰撞设计标准,研究车辆碰撞时能量吸收区的工作机理和能量分配数据.首先,归纳吸能区设计、计算和试验的基本技术路线;其次,建立了车辆吸能区碰撞计算的有限元模型,依据ASME RT-2:2014标准中提到的车辆碰撞速度和车辆状态条件,分析得出了吸能区碰撞过程的速度、加速度等的分布规律;最后,采用实际碰撞试验的方法验证吸能区的实际加速度数值,对比与计算模型的一致性.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验研究,得出碰撞吸能区可满足美国地铁车辆标准的结论,可以进行产品的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 北美标准 碰撞试验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5号线电动客车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景英 刘玉民 骆起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北京地铁5号线车辆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
关键词 地铁车辆 不锈钢车体 车辆设计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