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垃圾土的工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骆行文 杨明亮 +1 位作者 姚海林 谷志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25,共4页
垃圾在填埋场中填埋一定的年限后(大于5 a),其中大部分发生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及反应,易降解部分已经完成,此时的垃圾即为陈垃圾。陈垃圾土的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压缩性较大,与一般的地基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存在着差异,在垃圾填埋场上... 垃圾在填埋场中填埋一定的年限后(大于5 a),其中大部分发生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及反应,易降解部分已经完成,此时的垃圾即为陈垃圾。陈垃圾土的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压缩性较大,与一般的地基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存在着差异,在垃圾填埋场上新建建筑物,需对陈垃圾土的工程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在金口垃圾填埋场上进行了现场的原位静载试验,以及一系列室内试验后,得出了陈垃圾土的工程力学性能,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垃圾 工程力学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骆行文 管昌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40-2444,共5页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筛分、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制成再生混凝土骨料,用其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的新混凝土。关于再生混凝土力学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试验,分析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筛分、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制成再生混凝土骨料,用其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的新混凝土。关于再生混凝土力学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试验,分析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对其静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进行再生混凝土的全应力-应变试验过程中同步测试了其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研究再生混凝土声波传播特征参数随再生混凝土轴向压缩变形的变化规律。为了分析再生混凝土的循环动力损伤特征,进行了再生混凝土单轴竖向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在循环动荷载作用下变形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工程应用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取代率 超声波 循环加载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区公路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骆行文 陈静曦 王吉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4-656,662,共4页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地基采用各种原位试验,得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并对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效果进行评价,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黄土 强夯法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岩石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骆行文 姚海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52-455,共4页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试验选取了能间接反映岩石质量的5项主要指标,分别为岩石的干密度、变形模量、饱和吸水率、干抗压强度和纵波传播波速。...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使数据结构大为简化。试验选取了能间接反映岩石质量的5项主要指标,分别为岩石的干密度、变形模量、饱和吸水率、干抗压强度和纵波传播波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间接指标进行相关的数值处理,得出了评价岩石质量的数学模型。在对16组岩石样品的5项指标进行室内测试后,运用该模型对岩石样品的岩石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该16组岩石样品的岩石质量进行了排序,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岩石的实际质量有很好的符合性。主成分分析法用于评价岩石质量有较高的可信度,并能够客观、准确、迅速地评价某种岩石的岩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质量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室内试验 质量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路基结构分析及动变形设计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卢正 姚海林 +2 位作者 吴万平 杨洋 骆行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907-2912,共6页
考虑汽车运动荷载,基于实测路面不平整资料,对影响动荷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动力设计荷载参数的建议值。通过Odemark模量和厚度当量假定,将公路结构简化为3层体系,并利用弹性动力学原理及Fourier变换方法获得了路基顶面动变形的计算... 考虑汽车运动荷载,基于实测路面不平整资料,对影响动荷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动力设计荷载参数的建议值。通过Odemark模量和厚度当量假定,将公路结构简化为3层体系,并利用弹性动力学原理及Fourier变换方法获得了路基顶面动变形的计算式。结合现有规范关于路面弯沉控制的思想,考虑路面路基的相互作用及协调变形,给出了路基顶面的动变形控制标准和确定方法,依据此标准提出了一种路基动变形控制设计的方法。最后以3种典型沥青公路结构为例,进行了路基动变形控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不平整 相互作用 协调变形 FOURIER变换 动变形 路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交通荷载作用下分层地基的三维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卢正 姚海林 +1 位作者 骆行文 胡梦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65-2970,共6页
根据高速公路路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维分层地基模型,分别考虑了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的情况,利用传递矩阵法获得了置于刚性基岩上的层状地基和分层半无限地基的刚度矩阵,将车辆荷载简化为矩形均布移动荷载,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了层... 根据高速公路路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维分层地基模型,分别考虑了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的情况,利用传递矩阵法获得了置于刚性基岩上的层状地基和分层半无限地基的刚度矩阵,将车辆荷载简化为矩形均布移动荷载,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了层状地基系统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三维振动解,并用快速傅立叶逆变换方法得到了数值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显示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分析了荷载大小、土层性状对响应结果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路面施工设计及路基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荷载 三维分层地基模型 传递矩阵法 FOURIER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横观各向同性深埋圆隧弹塑性解 被引量:14
7
作者 余东明 姚海林 +1 位作者 卢正 骆行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0-1857,共8页
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深埋圆形交通隧道问题一般忽略中间主应力影响,但塑性区围岩的变形与实际情况会产生较大差异。岩土与地下工程中多遇到层状岩体,常将其处理为横观各向同性固体材料。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深埋圆形隧道的影响,基于平面... 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深埋圆形交通隧道问题一般忽略中间主应力影响,但塑性区围岩的变形与实际情况会产生较大差异。岩土与地下工程中多遇到层状岩体,常将其处理为横观各向同性固体材料。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深埋圆形隧道的影响,基于平面应变假设得出了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相适应的Drucker-Prager准则并将其与Mohr-Coulomb准则精确匹配,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剪胀特性的横观各向同性理想弹塑性材料在塑性阶段的中间主应力表达式;根据所得的中间主应力表达式,推导出横观各向同性深埋圆形隧道围岩塑性区应力位移解析式;结合实际算例,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参数与围岩剪胀角对横观各向同性深埋圆形公路隧道围岩塑性区位移的影响规律。为深埋圆形交通隧道的计算和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主应力 横观各向同性 强度准则 剪胀 平面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疲劳损伤演化的定量描述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建清 丁德馨 +1 位作者 骆行文 徐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利用再生混凝土的疲劳试验结果,分析常用的几种损伤变量定义法的优缺点;其次,根据疲劳损伤的三阶段演化规律,提出倒S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给出材料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取值范围;最后,基于倒S模型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疲劳寿... 利用再生混凝土的疲劳试验结果,分析常用的几种损伤变量定义法的优缺点;其次,根据疲劳损伤的三阶段演化规律,提出倒S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给出材料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取值范围;最后,基于倒S模型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法、超声波速法、最大应变以及残余应变法都能够反映再生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而残余应变法由于概念明确,考虑疲劳初始损伤,因此更为合适;拟合得到的损伤演化方程与试验数据高度相关,而理论分析得出的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也相一致;倒S模型涵盖了损伤演化规律的各种类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演化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损伤变量 损伤模型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明亮 姚海林 +1 位作者 冯其林 骆行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590,共5页
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时,施工时会破坏现有垃圾填埋场的防渗体系,且渗滤液将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对基桩施工过程中渗滤液污染传输过程以及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包括全护筒支护、膨润土泥浆护壁以及减少钻孔成孔至灌注混凝... 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时,施工时会破坏现有垃圾填埋场的防渗体系,且渗滤液将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对基桩施工过程中渗滤液污染传输过程以及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包括全护筒支护、膨润土泥浆护壁以及减少钻孔成孔至灌注混凝土的间隔时间等控制污染的主要措施,建立了基桩施工过程中钻孔泥浆浆液的损失模型以及渗滤液传输到地水下中的污染物质浓度的计算模型。根据某一具体施工条件进行估算,预测了地下水中污染物质浓度以及污染程度。最后,提出了垃圾填埋场内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污染 分析 钻孔灌注桩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深埋圆形隧道弹塑性统一解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东明 范永丰 +1 位作者 段建新 骆行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7-1453,共7页
为了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深埋圆形隧道的影响,在平面应变假设下将统一强度准则精确匹配为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推导了考虑剪胀特性的理想弹塑性材料在塑性阶段的中间主应力表达式,并结合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深埋圆形隧道塑性区的... 为了充分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深埋圆形隧道的影响,在平面应变假设下将统一强度准则精确匹配为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推导了考虑剪胀特性的理想弹塑性材料在塑性阶段的中间主应力表达式,并结合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深埋圆形隧道塑性区的应力与位移统一解.结果表明,经典的Kastner解为所得应力与位移统一解的特殊情况.同时,根据应力与位移统一解公式并结合实际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和围岩剪胀角对深埋圆形隧道塑性区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主应力 统一强度准则 剪胀 平面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高压注浆加固古滑坡滑动带试验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秦前波 方引晴 +1 位作者 骆行文 黄年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5-1190,共6页
通过深层高压注浆法加固混碎石黏土古滑坡滑动带的成功工程实例,结合各种检测手段及有限元弹塑性分析,阐述对混碎石黏土古滑坡滑带土实施深层高压注浆加固的机制;测试和分析了滑动带压力注浆前后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计算了注浆前后... 通过深层高压注浆法加固混碎石黏土古滑坡滑动带的成功工程实例,结合各种检测手段及有限元弹塑性分析,阐述对混碎石黏土古滑坡滑带土实施深层高压注浆加固的机制;测试和分析了滑动带压力注浆前后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计算了注浆前后滑坡的剩余下滑力及安全系数。电镜观测表明,水泥浆液对于滑动带岩土体的充填置换率可达到5%~10%;土工试验结果显示,滑动带土体黏聚力由20.20 kPa提高到39.54 kPa,内摩擦角由16°升高到21.30°;声波CT扫描试验表明,滑动带土体的声波波速增长约为31%。有限元弹塑性分析计算表明,滑坡由注浆前的不稳定状态变为注浆后的基本稳定状态,边坡剩余下滑力大幅减小,为支挡结构设计提供了优化依据。试验及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高压注浆法用于加固滑动带岩土体是可行的,经注浆加固后的滑动带岩土体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边坡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加固 高压注浆 强度参数 滑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双层地基系统三维振动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正 姚海林 +1 位作者 骆行文 胡梦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493-3499,共7页
考虑路面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路面-双层地基的三维模型,将车辆荷载模拟成矩形移动荷载,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对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双层地基系统的三维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假设地基为上部弹性土体和下部为饱和土体组成的双层混... 考虑路面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路面-双层地基的三维模型,将车辆荷载模拟成矩形移动荷载,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对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双层地基系统的三维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假设地基为上部弹性土体和下部为饱和土体组成的双层混合结构,整个系统置于刚性基岩上。通过引入势函数,利用Lame分解理论和积分变换方法分别对弹性土层和饱和土层进行求解。在Fourier变换域内,联立路面和下卧双层地基系统的的运动方程,获得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双层地基系统三维振动的位移和孔压响应的积分形式解,并利用IFFT算法和自适应数值积分算法得到了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可为路基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变换 矩形荷载 路面-双层地基系统 三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地基上路面板在多轮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海林 卢正 +1 位作者 刘干斌 骆行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7-373,共7页
将内配纵向钢筋的路面视为置于黏弹性Winkler地基上的正交各向异性薄板,假设板在荷载运动方向上为无限长,车辆轮载被简化成包含自振频率的矩形均布移动荷载。应用三角级数及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了单轮荷载作用下路面竖向位移的表达式。... 将内配纵向钢筋的路面视为置于黏弹性Winkler地基上的正交各向异性薄板,假设板在荷载运动方向上为无限长,车辆轮载被简化成包含自振频率的矩形均布移动荷载。应用三角级数及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了单轮荷载作用下路面竖向位移的表达式。在Fourier变换域内,利用叠加原理分别得到了前后双轮荷载和平行双轮荷载作用下路面竖向位移的解析解答。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受4轮车辆荷载作用时轮载附近位移的稳态响应表达式。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表达式进行Fourier逆变换,得到了数值结果,并全面地分析了多轮荷载作用时荷载间距、相位差、荷载速度、频率、地基阻尼以及配筋率对路面竖向位移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地基 多轮荷载 FOURIER变换 前后双轮荷载 平行双轮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谐线源荷载作用下热流固耦合地基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正 姚海林 +1 位作者 刘干斌 骆行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09-2316,共8页
基于Biot波动理论和广义热弹性理论,对简谐线源荷载(力荷载和热荷载)作用下的热-流-固耦合地基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地基看成是均质各向同性、完全饱和的多孔半空间介质,利用无量纲化和Fourier变换方法对热-流-固耦合控制方程... 基于Biot波动理论和广义热弹性理论,对简谐线源荷载(力荷载和热荷载)作用下的热-流-固耦合地基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地基看成是均质各向同性、完全饱和的多孔半空间介质,利用无量纲化和Fourier变换方法对热-流-固耦合控制方程进行简化,得到了变换域内应力分量、位移分量、温度分布及超孔隙水压力的一般解,并利用Fourier逆变换得到了相应的积分形式解答。通过数值计算对按热-流-固耦合理论、饱和多孔弹性理论和热弹性理论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热-流-固耦合条件下热荷载激振频率对竖向应力、竖向位移、温度分布以及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谐线源荷载 热流固耦合 动力响应 FOURIER变换 广义热弹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黏性填土排桩桩后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志强 佘成学 +2 位作者 姚海林 卢正 骆行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31-139,共9页
研究了考虑土拱效应的黏性填土排桩桩后总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以黏性填土的单排支护桩为研究对象,将考虑土拱效应的桩后总土压力分为直接土压力和间接土压力。首先,针对已有土压力计算方法的不足,借鉴并改进了挡土墙的主应力旋转理论,认... 研究了考虑土拱效应的黏性填土排桩桩后总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以黏性填土的单排支护桩为研究对象,将考虑土拱效应的桩后总土压力分为直接土压力和间接土压力。首先,针对已有土压力计算方法的不足,借鉴并改进了挡土墙的主应力旋转理论,认为主应力旋转后大小会发生改变,通过对土拱单元的应力分析和平衡微分方程的求解,推导出了黏性填土排桩桩后直接土压力的解析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解析解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与实测数据更加吻合。然后,将改进后的方法应用在黏性土间接土压力的分析中,通过将间接土压力看作是由桩间土体滑裂面上的剪应力沿滑裂面的积分,推导出考虑水平土拱效应的桩后间接土压力和总土压力解析式。最后,探究了总土压力随黏聚力和桩土摩擦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拱效应主要影响桩体H/3深度以下部分,使该部分土压力减小,且越靠近桩底,减小速率越大。该研究可为排桩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桩 土拱效应 直接土压力 间接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复合软土地层力学参数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皓 杜学才 +3 位作者 骆行文 赵利鹏 龙杰 何志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210,217,共8页
土体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及静止侧压力系数是深埋引水隧洞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力学参数。通过试验对滇中引水工程昆明城区深厚复合软土地层的力学参数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不同试验方法获得的力学参数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轴(... 土体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及静止侧压力系数是深埋引水隧洞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力学参数。通过试验对滇中引水工程昆明城区深厚复合软土地层的力学参数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不同试验方法获得的力学参数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轴(UU)试验获得的土层摩擦角较快剪试验获得的摩擦角小,而黏聚力大于快剪试验土体黏聚力,两种试验获得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层埋深较浅时,旁压试验和固结试验获得的压缩模量相近;土层埋深较大时,旁压试验获得的压缩模量小于固结试验获得的压缩模量。深厚复合软土地层的静止压力系数K 0与深度不相关,其大小主要受土性的影响;利用旁压试验进行K 0测试与室内K 0测试获得的结果相近,验证了旁压试验在深厚复合软土地层中进行K 0测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指导滇中引水工程及类似深埋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有较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复合软土地层 静止侧压力系数 快剪试验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家凹黄土滑坡滑带土残余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慧杰 李明宇 +3 位作者 郞黎明 卢正 骆行文 冯淑梅 《路基工程》 2018年第1期65-68,共4页
柳家凹滑坡为古滑坡复活型,滑动带位于黄土层与砾岩层中间的红色黏土层,由于路堑开挖扰动和地下水作用使滑带土性质弱化造成了滑坡的发生。取滑带土的原状土样试件和重塑土试件进行室内反复直剪试验,研究了大剪切位移条件下滑带土的强... 柳家凹滑坡为古滑坡复活型,滑动带位于黄土层与砾岩层中间的红色黏土层,由于路堑开挖扰动和地下水作用使滑带土性质弱化造成了滑坡的发生。取滑带土的原状土样试件和重塑土试件进行室内反复直剪试验,研究了大剪切位移条件下滑带土的强度衰减特性,获得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指标。对试验土试件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进行统计,结果为滑带土的残余强度远小于其峰值强度,cr约为cf的0.4倍,φr约为φf的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滑带土 反复直剪试验 残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