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绢丝/毛/棉色纺纱的组成调控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邓峰 骆晓蕾 +1 位作者 陈文浩 刘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羊毛、棉等纤维组分,制备色泽独特且性能优异的色纺纱,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控纱线中纤维组成与配比,探究其对混纺色纱条干、机械性能及色牢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不同颜色与配比的各类纤维后,纤维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了绢丝系列产品的机械性能、色牢度,完善了绢丝产品性能的不足,实现了绢丝系列产品的多样化,减少了绢纺业的生产能耗与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 色纺纱 羊毛 棉纤维 机械性能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壳聚糖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协同阻燃整理
2
作者 胡自强 骆晓蕾 +1 位作者 魏璐琳 刘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与优化,获得最佳阻燃整理工艺: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120 s,CS质量浓度30 g/L,PA质量浓度400 g/L。经过阻燃整理后,所得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值由17.8%上升到28.7%,达到难燃级别;热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涤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分解速率下降,高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氮气气氛下,800℃时残炭率提高到25%以上;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145.86 kW/m^(2)下降到96.96 kW/m^(2),总热释放量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2.75 MJ/m^(2)下降到2.06 MJ/m^(2);PA和CS在织物表面构成膨胀阻燃涂层,显著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壳聚糖 植酸 阻燃整理 生物质膨胀阻燃体系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生态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骆晓蕾 李紫嫣 +3 位作者 马亚男 刘琳 KRUCINSKA Izabella 姚菊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3-202,共10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进,纺织品阻燃技术生态化迫在眉睫,生态阻燃技术的发展及环保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是关键。为推进纺织品生态阻燃技术及阻燃纺织品的发展,基于现有成果,综述了当前纺织品加工过程中...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进,纺织品阻燃技术生态化迫在眉睫,生态阻燃技术的发展及环保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是关键。为推进纺织品生态阻燃技术及阻燃纺织品的发展,基于现有成果,综述了当前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常规的阻燃性能构建方式及其生态化研究进展,内容涵盖纺丝、纺纱、织造及后整理几方面,阐述了新式生态阻燃整理工艺研究及应用进展,并介绍了极具发展前景的环保型生物质阻燃剂及其在纺织品生态阻燃技术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利用学科交叉解决施工复杂性及高成本两大瓶颈问题是实现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阻燃工艺 生态阻燃技术 生物质阻燃剂 无卤阻燃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生物质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骆晓蕾 刘琳 姚菊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为有效推进纺织领域资源循环利用、增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废棉纱为原料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并在水相环境驱动下,将浸提自废弃农林作物的生物质茶多酚沉积于该气凝胶表面,开发纯生物质节能保温用阻燃纤维素气凝胶(BTCA),并分别采用... 为有效推进纺织领域资源循环利用、增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废棉纱为原料制备再生纤维素气凝胶,并在水相环境驱动下,将浸提自废弃农林作物的生物质茶多酚沉积于该气凝胶表面,开发纯生物质节能保温用阻燃纤维素气凝胶(BTCA),并分别采用极限氧指数仪、热重分析、热重红外联用仪、拉曼光谱等分析了BTCA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气固相产物及阻燃机制等。结果表明:生物质茶多酚类沉积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并可促进纤维素分子链的脱水碳化,实现固相阻燃,使得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显著提升,其极限氧指数高达32.7%,且能离火自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棉纺织品 全生物质阻燃 纤维素气凝胶 茶多酚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组织的数字化表达及信息织物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骆晓蕾 敖利民 +3 位作者 王欢欢 吕小娇 熊梦依 汪宴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探索机织物交织规律表达隐含数字信息的可行性,分析了织物组织的数字化表示方法。以将数字串信息和字母串信息转化为织物组织为例,提出了利用织物组织数字化表达的逆转化过程,将数字信息转化为织物组织的方法;分析了由数字信息转化而... 为探索机织物交织规律表达隐含数字信息的可行性,分析了织物组织的数字化表示方法。以将数字串信息和字母串信息转化为织物组织为例,提出了利用织物组织数字化表达的逆转化过程,将数字信息转化为织物组织的方法;分析了由数字信息转化而成的织物组织可织性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机织物的织物组织可用二进制数组及十进制数组进行表达,以简化织物组织的表达与传递;利用织物组织数字化表达的逆转化过程,可将数字串和字母串等信息转化为织物组织,赋予织物组织承载隐含信息的能力;由数字串和字母串等信息转化为织物组织可能存在可织性问题,应先进行必要的分析,再采用双轴织造等技术进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织规律 数字化表达 信息织物 可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CO_3)-LDHs/纤维素气凝胶的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骆晓蕾 李震 +3 位作者 张梅飞 马廷方 刘琳 姚菊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03-409,共7页
通过双滴定共沉淀法制备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无机纳米颗粒,并将其与纤维素复合,制备具有微孔结构的Mg/Al(CO_3)-LDHs/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 通过双滴定共沉淀法制备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无机纳米颗粒,并将其与纤维素复合,制备具有微孔结构的Mg/Al(CO_3)-LDHs/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ITR)、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压缩测试及旋转流变测试,分析了Mg/Al(CO_3)-LDHs无机纳米颗粒添加量对Mg/Al(CO_3)-LDHs/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形貌、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颗粒可以在维持气凝胶多孔形貌的同时增强机械性能及热稳定性,复合气凝胶的最大压缩应力随Mg/Al(CO_3)-LDHs的增加而变大,当Mg/Al(CO_3)-LDHs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2∶5时,复合纤维素气凝胶的压缩强度是纯纤维素气凝胶的约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热稳定性 动态机械性能 纤维素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无卤阻燃棉织物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马亚男 沈军炎 +5 位作者 骆晓蕾 张聪 尚小磊 刘琳 KRUCINSKA Izabella 姚菊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29,共8页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阻燃效果与耐久性,以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和尿素为原料,经磷酸化改性制备无卤耐久阻燃棉织物。通过研究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阻燃棉织物接枝率与白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脱水葡萄糖单...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阻燃效果与耐久性,以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和尿素为原料,经磷酸化改性制备无卤耐久阻燃棉织物。通过研究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阻燃棉织物接枝率与白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脱水葡萄糖单元(AGU)、NH_(4)H_(2)PO_(4)与尿素的量比为1∶2.5∶15,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90 min。测试了阻燃棉织物的阻燃性能与耐水洗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阻燃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由原棉织物的18%提高到50.9%,达到不燃级别;经800℃热分解,残炭量上升到40.0%左右,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经30次标准洗涤测试后,LOI值仍可达到28.5%,表现出较好的耐洗涤性;该法实现了棉织物的高效耐久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铵 阻燃整理 棉织物 磷酸化 无卤阻燃 阻燃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纺粗毛纱的加捻工艺与机械性能影响探索
8
作者 骆晓蕾 王邓峰 +2 位作者 陈文浩 琚长江 刘琳 《江苏丝绸》 2023年第4期22-25,共4页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混纺粗毛纱作为高端毛纺织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年攀升。然而,混纺粗毛纱的生产工艺和机械性能影响仍然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混纺粘胶、涤纶、锦纶和羊毛的粗毛纱制作过程中加捻...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混纺粗毛纱作为高端毛纺织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年攀升。然而,混纺粗毛纱的生产工艺和机械性能影响仍然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混纺粘胶、涤纶、锦纶和羊毛的粗毛纱制作过程中加捻程度的调整,探究了加捻对纱线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加捻程度范围内,纱线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均随着加捻程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加捻过程中,粗毛纱中的纤维同时收到拉伸和摩擦作用,适当的加捻能提升粗毛纱的机械强度,同时受混纺纤维的种类与性能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混纺粗毛纱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粗毛纱 加捻 机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磷酸铁的制备及其对热塑性聚氨酯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聪 尚小磊 +2 位作者 骆晓蕾 胡自强 刘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71-677,共7页
为提高热塑性聚氨酯(TPU)的防火安全性,以苯基磷酸(H_(2)PP)为原料,经碱化处理后与氯化铁进行反应,制备苯基磷酸铁(PPFe),并用于TPU的阻燃。采用FTIR、EDS、TG等对所制备PPFe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热重分... 为提高热塑性聚氨酯(TPU)的防火安全性,以苯基磷酸(H_(2)PP)为原料,经碱化处理后与氯化铁进行反应,制备苯基磷酸铁(PPFe),并用于TPU的阻燃。采用FTIR、EDS、TG等对所制备PPFe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热重分析仪、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仪、锥形量热仪测定PPFe质量分数对TPU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PFe质量分数为5.0%时,TPU燃烧过程中的总热释放量(THR)、热释放峰值(PHRR)、CO_(2)释放量分别降低了38.8%、38.8%和38.9%;当PPFe质量分数为7.5%时,TPU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为25.4,可以达到UL-94V-1级。PPFe制备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并对TPU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苯基磷酸铁 催化成碳 协同阻燃 热释放 复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