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陆游养气说的诗学阐释
被引量:
4
1
作者
骆晓倩
杨理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qu...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诗学
养气说
悲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载之下有知音——论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的同一性理想
2
作者
骆晓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的同一性理想是指阐释者(读者)认为通过一定的阐释方法,能够获得作者的本意。从西方现代阐释学的观点看,阐释者之意与作者本意是不可能同一的,但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意图论阐释者眼中,同一性并不是幻想,而是可以实现...
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的同一性理想是指阐释者(读者)认为通过一定的阐释方法,能够获得作者的本意。从西方现代阐释学的观点看,阐释者之意与作者本意是不可能同一的,但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意图论阐释者眼中,同一性并不是幻想,而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意图论阐释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阐释表面上看来是两种不同倾向的阐释方法,实际上两者探寻的目标都是作者的本意。故而,同一性理想是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阐释学
同一性理想
以意逆志
知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宋前的宗室与宗室文学
3
作者
骆晓倩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宗室作为与皇帝的宗族成员,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一方面又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历代的皇帝对于宗室的态度颇为矛盾,既希望加以利用,又时时加以防备。皇帝对宗室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宗室文学的发展。在宋以前的中国宗室文学...
宗室作为与皇帝的宗族成员,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一方面又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历代的皇帝对于宗室的态度颇为矛盾,既希望加以利用,又时时加以防备。皇帝对宗室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宗室文学的发展。在宋以前的中国宗室文学史上,西汉和南北朝是两个高潮时期。西汉时候的宗室文学得到大发展,产生了淮南王文学集团、梁王文学集团和河间献王文学集团,前两个文学集团都颇具政治色彩。宗室自身的创作成就一般并不太高,主要是作为文坛领袖的角色出现。南北朝时候的文学集团又与西汉有所不同。刘宋和萧齐时代,宗室之间斗争激烈,猜忌颇深,宗室爱好文艺是他们全身远害的一种手段。这样也使得宗室在学术、文艺方面取得较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前
宗室制度
宗室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士大夫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从苏轼诗歌说开去
被引量:
17
4
作者
杨理论
骆晓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44,191,共14页
宋代士大夫自我意识的高涨,尤以政局稳定、文化承平的北宋中后期为最。折射在诗歌中,即是诗中突出的自我意识。在宋诗代表人物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笔下,诗中之"我"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自我意识最...
宋代士大夫自我意识的高涨,尤以政局稳定、文化承平的北宋中后期为最。折射在诗歌中,即是诗中突出的自我意识。在宋诗代表人物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笔下,诗中之"我"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自我意识最强者当推苏轼。苏轼在诗歌世界中的自我构建所彰显出的自我意识之强,超乎当时后世的诸多诗人,是宋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苏轼自我意识高扬的突出表现,就是在他的诗歌文本中有大量标识自我身份的自称。诗歌自称是诗人"自我"在诗歌中的审美投射,在苏轼诗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诗歌自称与现实社会身份一致的情况下,苏轼作为性格丰富的地方官长和幽绝之地的幽囚之人所彰显的自我意识;二是苏轼诗歌自称与现实社会身份不一致的情况下,诗人对理想"自我"的构建、追寻、回归与超越。宋代以号自称的文化潮流,表现出士大夫以第三人称的"他者"视野完成自我的检视,从而追求社会的认同。与欧阳修、惠洪、杨万里、陆游等其他士大夫相比,苏轼在自我检视中有着深刻的反省意识,这在宋代士大夫身上是十分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
苏轼
文人自号
自我意识
身份认同
自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游养气说的诗学阐释
被引量:
4
1
作者
骆晓倩
杨理论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文摘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陆游
诗学
养气说
悲健
Keywords
Lu Yo
poetie theories
the theory of "Cultivating Qi"
robust and solem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载之下有知音——论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的同一性理想
2
作者
骆晓倩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的同一性理想是指阐释者(读者)认为通过一定的阐释方法,能够获得作者的本意。从西方现代阐释学的观点看,阐释者之意与作者本意是不可能同一的,但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意图论阐释者眼中,同一性并不是幻想,而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意图论阐释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阐释表面上看来是两种不同倾向的阐释方法,实际上两者探寻的目标都是作者的本意。故而,同一性理想是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想。
关键词
古代诗歌
阐释学
同一性理想
以意逆志
知音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宋前的宗室与宗室文学
3
作者
骆晓倩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文摘
宗室作为与皇帝的宗族成员,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一方面又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历代的皇帝对于宗室的态度颇为矛盾,既希望加以利用,又时时加以防备。皇帝对宗室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宗室文学的发展。在宋以前的中国宗室文学史上,西汉和南北朝是两个高潮时期。西汉时候的宗室文学得到大发展,产生了淮南王文学集团、梁王文学集团和河间献王文学集团,前两个文学集团都颇具政治色彩。宗室自身的创作成就一般并不太高,主要是作为文坛领袖的角色出现。南北朝时候的文学集团又与西汉有所不同。刘宋和萧齐时代,宗室之间斗争激烈,猜忌颇深,宗室爱好文艺是他们全身远害的一种手段。这样也使得宗室在学术、文艺方面取得较高的成就。
关键词
宋前
宗室制度
宗室文学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士大夫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从苏轼诗歌说开去
被引量:
17
4
作者
杨理论
骆晓倩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44,191,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诗文本与诗人自拟副文本互文性研究"(16YJA75016)
项目负责人:骆晓倩
+1 种基金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两宋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SWU1309254)
项目负责人:骆晓倩
文摘
宋代士大夫自我意识的高涨,尤以政局稳定、文化承平的北宋中后期为最。折射在诗歌中,即是诗中突出的自我意识。在宋诗代表人物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笔下,诗中之"我"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自我意识最强者当推苏轼。苏轼在诗歌世界中的自我构建所彰显出的自我意识之强,超乎当时后世的诸多诗人,是宋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苏轼自我意识高扬的突出表现,就是在他的诗歌文本中有大量标识自我身份的自称。诗歌自称是诗人"自我"在诗歌中的审美投射,在苏轼诗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诗歌自称与现实社会身份一致的情况下,苏轼作为性格丰富的地方官长和幽绝之地的幽囚之人所彰显的自我意识;二是苏轼诗歌自称与现实社会身份不一致的情况下,诗人对理想"自我"的构建、追寻、回归与超越。宋代以号自称的文化潮流,表现出士大夫以第三人称的"他者"视野完成自我的检视,从而追求社会的认同。与欧阳修、惠洪、杨万里、陆游等其他士大夫相比,苏轼在自我检视中有着深刻的反省意识,这在宋代士大夫身上是十分罕见的。
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
苏轼
文人自号
自我意识
身份认同
自省
分类号
I107.209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陆游养气说的诗学阐释
骆晓倩
杨理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千载之下有知音——论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的同一性理想
骆晓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略论宋前的宗室与宗室文学
骆晓倩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宋代士大夫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从苏轼诗歌说开去
杨理论
骆晓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