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蜡样芽孢杆菌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悦 彭金菊 +5 位作者 张腾月 谢星朋 罗帅帅 谭绮梅 文娇 马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广谱抑菌效果的菌株蜡样芽孢杆菌M15,对菌株M15进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采用特定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控制单一变量,对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 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广谱抑菌效果的菌株蜡样芽孢杆菌M15,对菌株M15进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采用特定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控制单一变量,对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耐受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M15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30 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20 h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均为17 mm,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5 mm;发酵培养基pH小于5.0或者大于6.0时,抑菌活性丧失;菌株M15的发酵液抑菌活性在30~60℃较稳定,但≥80℃时,发酵液抑菌物质失去活性;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不敏感,对木瓜蛋白酶、链霉蛋白酶E和蛋白酶K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肉鸡养殖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洁莹 李香梅 +3 位作者 伍诗韵 曾丽瑜 彭金菊 马驿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了解广东湛江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流行与传播特点,从湛江地区的8个肉鸡场分别采集粪便和土壤样品各120份,从中分离鉴定出200株大肠杆菌,药敏纸片扩散试验检测分离菌株对23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并利用PCR法检测... 为了解广东湛江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流行与传播特点,从湛江地区的8个肉鸡场分别采集粪便和土壤样品各120份,从中分离鉴定出200株大肠杆菌,药敏纸片扩散试验检测分离菌株对23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并利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从粪便和土壤中分离的200株菌株均对磺胺异噁唑、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等12种抗菌药具有较高耐药率(≥50%),对美罗培南、呋喃唑酮、磷霉素等11种抗菌药具有较低耐药率(≤50%)。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均检出耐药基因,养殖场粪便分离菌中检出耐药基因28种,其中blaTEM、sul2检出率较高;土壤分离菌中检出耐药基因25种,其中blaTEM、int1、sul2、tetD检出率较高。分离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耐药机制复杂,细菌耐药性的传播特点和方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细菌素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全基因组测序及抑菌活性研究
3
作者 马浩天 李杨 +5 位作者 余梦博 潘瑞雪 龙赟而 赵一宁 彭金菊 马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17-5127,共11页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M7-4是从海水中分离的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本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抗菌机理,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期挖掘其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方法】通过酸沉淀法得...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M7-4是从海水中分离的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本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抗菌机理,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期挖掘其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方法】通过酸沉淀法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细菌素粗提物,通过固体琼脂打孔法测定蛋白酶K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基于MGI DNBSEQ-T7平台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序列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分析其产细菌素的潜质。【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细菌素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粪肠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等8种不同的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蛋白酶K处理后细菌素粗提物对8种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均极显著下降(P<0.01);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基因组大小为3953124 bp,GC含量为47.04%;共预测到3870个蛋白编码基因、9个rRNA、81个tRNA、1个ncRNA;基因组中含有11个与细菌素合成相关的基因、10个与抗氧化活性相关基因,以及4个与调控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是一株潜在的产细菌素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细菌素 基因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谢星朋 戴悦 +6 位作者 彭金菊 罗帅帅 李杨 马浩天 刘志军 张怡 马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分离出对动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4种常见的致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菌,以固... [目的]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分离出对动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4种常见的致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共分离857株可培养的内生菌,有145株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6%。其中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叶组织分离的菌株32-5对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都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和42 mm;通过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2-4对粪肠球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56 mm;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3-2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64 mm。有抑菌活性菌株分为10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是优势菌属。[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红树植物根、茎、叶组织中植物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和多样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植物内生菌 分离 鉴定 抑菌活性 海洋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罗非鱼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5
作者 罗帅帅 丁月霞 +5 位作者 廖翠怡 叶梓茵 谢星朋 戴悦 彭金菊 马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96-98,107,共4页
[目的]了解湛江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罗非鱼病原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从10尾患病罗非鱼心脏、肠道、脾、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菌,提取分离纯化细菌的总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后经过基因测序鉴定细菌,并利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 [目的]了解湛江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罗非鱼病原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从10尾患病罗非鱼心脏、肠道、脾、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菌,提取分离纯化细菌的总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后经过基因测序鉴定细菌,并利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从罗非鱼内脏中分离的细菌为华纳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在毒力基因检测中发现华纳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gap,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pap、afa,粪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efaA、cylM、cylB。[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湛江地区罗非鱼细菌性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病原菌 纯化 分离与鉴定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芽孢杆菌抗菌肽抑菌特性与抑菌谱研究
6
作者 余梦博 谢志恒 +5 位作者 黎家明 林昊烨 袁志宁 顾万军 周淑贞 马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88-91,126,共5页
[目的]分离筛选出有抑菌特性的芽孢杆菌,并研究其抑菌谱。[方法]从实验室分离鉴定的71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性强的新种芽孢杆菌018株、贝莱斯芽孢杆菌F株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21株,建立比较3株芽孢杆菌的遗传... [目的]分离筛选出有抑菌特性的芽孢杆菌,并研究其抑菌谱。[方法]从实验室分离鉴定的71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性强的新种芽孢杆菌018株、贝莱斯芽孢杆菌F株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21株,建立比较3株芽孢杆菌的遗传进化树,并应用酸沉淀法提取抗菌肽,比较3种芽孢杆菌抗菌肽提取物对11株动物病原菌的抑菌谱。[结果]3株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肽抑菌特性各有不同,其抑菌谱中3种芽孢杆菌抗菌肽提取物对试验菌株中的7株病原菌的抑菌性符合对指示菌的抑菌特性,对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略有不同。[结论]芽孢杆菌可为开发应用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添加剂制剂或生物抗菌性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抗菌肽 抑菌特性 抑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素纯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龙赟而 潘瑞雪 +2 位作者 赵一宁 彭金菊 马驿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细菌素是一种由细菌在核糖体内合成并释放到胞外,具有抑菌或杀菌效果的多肽。大量研究表明细菌素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种群、抗炎和抗癌等作用。然而,细菌素纯化成本高、产量低且存在一定环境污染是限制细菌素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提高细... 细菌素是一种由细菌在核糖体内合成并释放到胞外,具有抑菌或杀菌效果的多肽。大量研究表明细菌素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种群、抗炎和抗癌等作用。然而,细菌素纯化成本高、产量低且存在一定环境污染是限制细菌素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提高细菌素的纯化倍数和回收率是其纯化的关键,增加细菌素的比活力和产量对其生产应用至关重要。合理选择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细菌素的产量、纯度和回收率。由于细菌素的分子量和带电荷性质具有差异性,应根据其特性选择不同的纯化技术。细菌素的纯化包括粗分离纯化和精细分离纯化,粗分离纯化技术包括硫酸铵沉淀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大孔树脂法和透析法,精细分离纯化技术包括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广泛应用的细菌素纯化技术包括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并且由这几种技术组合的两步法和三步法纯化技术近几年应用较多。近年来,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等非传统的纯化技术逐渐应用于细菌素的精细分离纯化。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绿色环保的细菌素纯化技术是其进一步研究的关键,这些技术难点的突破将为细菌素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本文对细菌素的纯化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归纳分析,可为细菌素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多肽 分离 纯化 硫酸铵沉淀 凝胶过滤层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种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分析
8
作者 谢志恒 余梦博 +2 位作者 顾万军 周淑贞 马驿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压力的能力,无毒副作用,是饲料益生菌添加剂菌种开发的关注点。试验旨在寻找和探索作为饲料益生菌添加剂的新型芽孢杆菌菌种,进而研究芽孢杆菌分离株的抑菌活性。采用加热分离方法,从养鱼池沉积物和乌龟...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压力的能力,无毒副作用,是饲料益生菌添加剂菌种开发的关注点。试验旨在寻找和探索作为饲料益生菌添加剂的新型芽孢杆菌菌种,进而研究芽孢杆菌分离株的抑菌活性。采用加热分离方法,从养鱼池沉积物和乌龟池底泥分离出两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比对并建立遗传进化树进行鉴定,再进行药敏试验及菌株抑菌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两株细菌均为芽孢杆菌新种,分别命名为芽孢杆菌sp X102和芽孢杆菌sp X901。两株分离菌对7种常见药物均敏感,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指示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说明分离的两株芽孢杆菌新种可作为动物益生菌菌种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新种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动物源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9
作者 马浩天 李杨 +4 位作者 余梦博 谢星朋 罗帅帅 彭金菊 马驿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8-12,F0002,共6页
为了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利用M10培养基、P3培养基和BHI固体培养基从海水样品中分离细菌,采用固体琼脂打孔法从分离细菌中筛选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有抑菌活性的细菌,PCR扩增具有抑菌活... 为了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利用M10培养基、P3培养基和BHI固体培养基从海水样品中分离细菌,采用固体琼脂打孔法从分离细菌中筛选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有抑菌活性的细菌,PCR扩增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的16S rDNA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湛江地区海水中共分离出1615株细菌,其中246株具有抑菌活性,对4种指示菌均有抑菌效果的细菌有6株。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DB17-1抑菌圈直径为26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FP5-2抑菌圈直径为29 mm,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AM20-8抑菌圈直径为20 mm,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FM11-1抑菌圈直径为24 mm。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共分为31个属,其中不动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最多,分别占21.5%和18.3%。结果提示,海水中存在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细菌,可为发掘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分离 鉴定 抑菌活性 动物源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虫药的控释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驿 彭金菊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6期62-64,共3页
控制释放制剂主要应用于防治寄生虫病 ,完成释放的方式一般为扩散和溶解。控释体系于七十年代后期形成 ,可分连续性和周期性释药物控释系统。控释剂的药物释放程序对寄生虫发育各时期具有特效能力 ,可减少用药次数。其潜在缺点主要是药... 控制释放制剂主要应用于防治寄生虫病 ,完成释放的方式一般为扩散和溶解。控释体系于七十年代后期形成 ,可分连续性和周期性释药物控释系统。控释剂的药物释放程序对寄生虫发育各时期具有特效能力 ,可减少用药次数。其潜在缺点主要是药物残留和寄生虫易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空释给药体系 驱虫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巴氏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中西药联用抑菌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驿 陈钦旭 +2 位作者 陈秀眉 陈均玉 彭金菊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46-49,共4页
应用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对湛江市某养鹅场的病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药液和抗菌药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中药与西药联用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应用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对湛江市某养鹅场的病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药液和抗菌药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中药与西药联用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符合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中药与西药联用抑菌和杀菌能力均大于或等于单药,恩诺沙星与五倍子联用,恩诺沙星用量为单药的1/4、五倍子用量为单药的1/8即可抑制巴氏杆菌;酒石酸泰乐菌素与夏枯草联用,酒石酸泰乐菌素用量为单药的1/16、夏枯草用量为单药的1/4即可抑菌;酒石酸泰乐菌素与五倍子联合,酒石酸泰乐菌素用量为单药的1/4即能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复方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巴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学期模式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驿 陈进军 +4 位作者 张继东 赵生财 巨向红 徐春厚 彭金菊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77-80,共4页
为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创业人才,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采用"2+1"学期模式教学方案,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缩短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磨合期"。经... 为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创业人才,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采用"2+1"学期模式教学方案,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缩短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磨合期"。经4年实践教学改革表明,该模式可显著提高师资综合水平,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动物医学专业 创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及其周围环境中恩诺沙星残留的检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驿 陈杖榴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7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了初步了解药物在环境中的残留情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给猪饲喂含无味恩诺沙星的饲料后,借助HPLC分析法对猪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药物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化酵池内粪渣中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0.83μg/g和5... 为了初步了解药物在环境中的残留情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给猪饲喂含无味恩诺沙星的饲料后,借助HPLC分析法对猪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药物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化酵池内粪渣中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0.83μg/g和5.25μg/g,粪水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最高含量分别为352.76ng/ml和69.16ng/ml;土壤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最高含量分别为140.71ng/g和75.64ng/g;排污沟污水和池塘水中的药物含量相对较低。停药后第30天在猪场周围环境中仍可检测到恩诺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猪场 残留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猪粪便及尿液中的排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驿 陈杖榴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6年第5期14-17,共4页
给猪连续3 d饲喂含无味恩诺沙星的饲料后,对其排泄的粪便和尿液进行了药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粪便和尿液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排泄量都比较高,粪便中排泄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尿液中药物排泄的浓度,停止给药后第15天,在猪粪... 给猪连续3 d饲喂含无味恩诺沙星的饲料后,对其排泄的粪便和尿液进行了药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粪便和尿液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排泄量都比较高,粪便中排泄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尿液中药物排泄的浓度,停止给药后第15天,在猪粪中可检测到恩诺沙星,停止给药后第10天,猪尿液中可检测到环丙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HPLC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驿 刘毅 曹小明 《湖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吡喹酮(praziquantel简称PZQ)是迄今为止治疗血吸虫病的最理想的药物,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损害血吸虫皮层。Seubert等人于1977年研制成功了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国内最先采用PZQ治疗血吸虫病是... 吡喹酮(praziquantel简称PZQ)是迄今为止治疗血吸虫病的最理想的药物,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损害血吸虫皮层。Seubert等人于1977年研制成功了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国内最先采用PZQ治疗血吸虫病是应用口服方法,主要有PZQ的粉剂和片剂。随后,PZQ治疗血吸虫病采用的制剂有:PZQ水溶液(第三胃注射),肌肉注射液,PZQ的脂质体,PZQ缓释剂,单克隆抗体和PZQ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等。PZQ治疗血吸虫病也出现毒性反应以及副反应,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血吸虫病 驱虫药 吡喹酮 剂型 疗效 毒性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驿 陈杖榴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兽药吸收进入动物机体后,少部分药物将残留于动物组织细胞内,而大部分药物将排泄到体外,最终进入生态环境中,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恩诺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在恩诺沙星作用于土壤后第35天,对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 兽药吸收进入动物机体后,少部分药物将残留于动物组织细胞内,而大部分药物将排泄到体外,最终进入生态环境中,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恩诺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在恩诺沙星作用于土壤后第35天,对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进行了计数,并对土壤细菌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药物组的细菌总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且药物浓度越高,细菌数量越少;在供试的19种抗菌药中,恩诺沙星敏感菌对其中的16种药物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恩诺沙星耐药菌(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残留 耐药性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黏菌素对培养分离的土壤优势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驿 孙永学 +3 位作者 彭金菊 陈君 冯志龙 涂轲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19-23,共5页
随着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上的广泛应用,药物残留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隐患日益突出。为了了解硫酸黏菌素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数量和耐药性的影响,本实验对硫酸黏菌素作用35 d后用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进行了计数,并对作用70 d后的土壤... 随着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上的广泛应用,药物残留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隐患日益突出。为了了解硫酸黏菌素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数量和耐药性的影响,本实验对硫酸黏菌素作用35 d后用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进行了计数,并对作用70 d后的土壤优势细菌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土壤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培养分离的细菌数量与药物浓度成反比;在供试的13种抗菌药中,硫酸黏菌素敏感菌对其中的11种药物的敏感性与硫酸黏菌素耐药菌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黏菌素 残留 耐药性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对土壤细菌数量及耐药性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驿 冯宝顺 +2 位作者 李健 卢国栋 彭金菊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解诺氟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在诺氟沙星作用于土壤后第35天对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进行计数,并对土壤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药物组的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且药物浓度越高,细菌数量越少;在供试... 为了解诺氟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在诺氟沙星作用于土壤后第35天对纯培养法分离的土壤细菌进行计数,并对土壤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药物组的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且药物浓度越高,细菌数量越少;在供试的20种抗菌药中,诺氟沙星敏感菌对其中18种药物的敏感性与诺氟沙星耐药菌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残留 耐药性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驿 陈进军 +1 位作者 彭金菊 丁月霞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年第6期94-96,共3页
在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动物尸体剖检,让学生直接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对病理变化有直观的印象,体验疾病诊断过程。结合实验过程所见的病理变化,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比较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异同,加深对病理变化的理... 在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动物尸体剖检,让学生直接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对病理变化有直观的印象,体验疾病诊断过程。结合实验过程所见的病理变化,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比较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异同,加深对病理变化的理解。该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问卷调查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兽医病理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中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 被引量:19
20
作者 彭金菊 马驿 +4 位作者 梁淑鋆 曾丹 梁景新 安守文 曾令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623-13625,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取五倍子、大黄、鱼腥草等30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 [目的]评价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取五倍子、大黄、鱼腥草等30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牡丹皮、龙胆草、蒲公英等18种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五倍子、诃子、夏枯草、花椒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6.25 mg/ml),选取7种主药与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药分别组成复方,其中五倍子、诃子与其他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而花椒、五味子、乌梅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后,均出现抗菌能力不变或降低的现象。[结论]诃子、五倍子等与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之间有协同作用,在实践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复方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嗜水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