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灭菌成本分析
1
作者 马锋 史爱华 +8 位作者 曾晓艳 白芳 贾宁霞 薛昊 王锋玲 李艳 张谞丰 吕毅 史玲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C组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每对器件按灭菌规范进行包装;测量3组磁环灭菌前后磁通量,对单包灭菌成本和灭菌时间比较分析。结果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灭菌方式灭菌前后的磁通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灭菌成本:A组为(1.96±0.16)元,B组(23.17±0.32)元、C组(8.16±0.1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时间:A组为(65.21±3.36)min, B组(45.46±1.39)min, C组(1 020.38±12.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的磁通量没有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法单包成本最低,低温等离子单包灭菌成本最高,环氧乙烷灭菌时间最长。压力蒸汽应为磁外科手术器件的首选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外科 磁通量 灭菌方式 压力蒸汽 低温等离子 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工业进展、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26
2
作者 邹才能 林敏捷 +10 位作者 马锋 刘翰林 杨智 张国生 杨依超 关春晓 梁英波 王影 熊波 于豪 余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8-435,共18页
天然气在21世纪中叶将迈入“鼎盛期”,“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回顾全球天然气工业历程,梳理美国页岩革命启示,总结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与成果进展,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 天然气在21世纪中叶将迈入“鼎盛期”,“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回顾全球天然气工业历程,梳理美国页岩革命启示,总结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与成果进展,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策。中国天然气工业经历了起步、增长、跨越3个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第4大天然气生产国与第3大消费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取得重大成就,为储量产量规模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碳中和目标下,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天然气工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天然气低碳优势显著,“气电调峰”助力新能源发展;同时,开采难度与成本加大等问题更突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碳中和进程中,立足“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多能互补、多元融合;灵活高效、优化升级”,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速推动天然气工业发展:①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规划部署重点勘探开发领域,突破关键理论,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支撑增储上产;②推进天然气绿色创新发展,突破新技术,拓展新领域,融合新能源;③优化天然气供需转型升级,加大管道气、液化天然气布局和地下储气库建设,建立储备体系,提升应急调节能力和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助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实现资源利用低碳化、能源消费清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天然气 页岩气 致密气 煤层气(煤岩气) 新能源 能源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对陕西省气候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
3
作者 高建伦 王晶晶 +5 位作者 白玥 申永丽 马锋 高娟 李超 魏孝荣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植被恢复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深入认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省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观测资料减去再分析法(OMR)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 [目的]研究陕西省植被恢复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深入认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省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观测资料减去再分析法(OMR)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比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形下垫面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1980—1999年和2000—2017年)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变化差异,讨论了植被恢复对气候反馈效应的驱动机制。[结果]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陕西省年降水量增加,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减缓。植被覆盖度增加引起的地表蒸散发和潜热通量变化是造成该区年降水增加和增温减缓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其对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因地形下垫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植被恢复主要通过调控地表蒸散发和潜热通量影响陕西省气候变化,并且其对气候的影响因地形下垫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降水量 气温 反馈效应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内涵、路径及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邹才能 李士祥 +12 位作者 熊波 陈艳鹏 张国生 谢小平 刘翰林 马锋 梁英波 朱凯 关春晓 潘松圻 侯梅芳 袁懿琳 罗双涵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超级含油气盆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在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构建兼顾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的“超级能源系统”是转型方向。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 超级含油气盆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在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构建兼顾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的“超级能源系统”是转型方向。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框架下,以巨量地下煤炭/石油/天然气/地热与地上丰富风光能源资源高度叠合、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协同开发利用的区域性智慧用能系统构成的“超级能源系统”与以碳循环为主线的碳中和系统相融合,在传统含油气盆地中研究选择具备建成世界级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示范大基地条件的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区位优势明显,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资源丰富,CO_(2)源汇匹配优势显著,具备建成世界级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盆地的基础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给出了传统含油气盆地转型方向。“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碳捕集与封存)”融合发展理念与模式下,盆地区域内基本实现碳中和,进一步夯实能源生产保供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动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率先建成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世界级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示范盆地,将重塑超级能源盆地勘探开发新理念与新模式,对全球“碳中和”下的能源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能源系统 碳中和系统 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 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实施路径
5
作者 马锋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90-92,共3页
基层农业技术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促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实践,为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当前,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不佳,以及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未能有... 基层农业技术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促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实践,为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当前,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不佳,以及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未能有效结合等,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路径,包括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等,以期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 乡村振兴 创新现状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能源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能源革命 被引量:23
6
作者 邹才能 熊波 +6 位作者 李士祥 马锋 潘松圻 刘翰林 张国生 赵群 关春晓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全球碳中和共识与地区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增强,低成本风能、太阳能、储能将支撑全球能源... 全球碳中和共识与地区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增强,低成本风能、太阳能、储能将支撑全球能源转型,新能源生产与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22年世界新能源消费平均占比达18.2%,预计2050年占比达到55%左右。世界能源在资源、消费地域、技术发展、人均消费量、节能领域、碳排放等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化石能源低碳化提速、新能源规模化提速、能源管理智慧化提速的“三化提速”推动世界能源加快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持“六性原则”,即能源生产的“独立性”、能源供给的“绿色性”、能源储备的“安全性”、能源消费的“高效性”、能源管理的“智慧性”、能源成本的“经济性”,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为主、新电力为主、新储能为主、新智慧能源为主“四个为主”绿色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目前中国是能源大国但不是能源强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新战略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推动中国能源革命和能源供应格局转变,由2022年含碳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碳基能源CO_(2)排放80%以上,转变到2060年非碳新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CO_(2)排放减少80%以上。加快新能源革命是建设能源强国、实现中国能源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战略选择,对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绿色能源体系与建立绿色生态地球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新能源 能源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革命 能源消费 能源安全 能源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系气形成分布、甜点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翰林 邹才能 +14 位作者 尹帅 赵群 陈艳鹏 马锋 邓泽 东振 林敏捷 侯梅芳 李士祥 李勇 郭秋雷 蔺嘉昊 路冠文 关春晓 孙粉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共21页
为了给中国煤系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基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煤系气甜点区(段)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了包含4个要素共计15项指标的煤系气地质-工程甜点评价体系,其中的第一个要素是煤系富气甜点地... 为了给中国煤系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基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煤系气甜点区(段)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了包含4个要素共计15项指标的煤系气地质-工程甜点评价体系,其中的第一个要素是煤系富气甜点地质参数,应重点评价煤系储层性质及地质力学层变形演化、规模及保存条件;②第二个要素是互层性煤系气渗流能力,要深刻揭示煤系气成藏模式、游离气与吸附气动态转换、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互层结构跨层渗流及复合断裂系统渗流异质性等;③第三个要素是含气量预测,应构建适合高频旋回互层结构煤系且与产能释放能力相匹配的含气量评价模型,准确评估煤系气资源量;④第四个要素是煤系合压储层改造,要重点评价岩石力学属性、地应力及脆性,结合动态监测技术优化合压效果,形成四维压裂技术方案;⑤煤系气甜点优选应综合考虑烃源性、储集性、含气性、保存性、成缝性、储改性和经济性。中国煤系气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建议:①深层煤层气(煤岩气)及铝土岩气将成为煤系气勘探开发的新对象、新方向;②深部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聚集成藏理论逐步形成;③强化多尺度孔缝表征、跨层渗流、合压增透、数智化新型天然气工厂排采模式等方面的研究;④联合多学科持续开展各类煤系气资源甜点综合评价,以助力煤系气勘探开发向深部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煤岩气 甜点 评价要素 地质参数 渗流能力 含气性评价 合压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下“能源绿色转型”革命及意义——兼论“能源三角”理论认识
8
作者 邹才能 李士祥 +2 位作者 熊波 刘翰林 马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5-1408,共14页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碳中和目标与能源转型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世界能源绿色转型进程与中国新能源革命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提出了“能源三角”理论。研究表明:能源技术革命引领全球能源正历经北美黑色“页岩油气革命”和中国绿色...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碳中和目标与能源转型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世界能源绿色转型进程与中国新能源革命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提出了“能源三角”理论。研究表明:能源技术革命引领全球能源正历经北美黑色“页岩油气革命”和中国绿色“新能源革命”。中国风光氢储绿色新能源革命取得历史性成就,光伏风电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质生产力代表绿色生产力,中国绿色新能源革命,加速了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构建了世界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新质生产力下的“能源三角”理论诠释了碳中和目标驱动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能源安全性、经济性、绿色性三要素在由化石能源到新型能源体系再到能源革命演变过程中的关联与发展。与世界能源资源禀赋比,中国能源资源特征是“煤炭较多、油气较少、风光无限”,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思路要坚持科技驱动、洁煤降碳、稳油增气、强新增绿、智能互融。大力发展新能源是解决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趋势,建设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是必然选择,要持续提升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国际领先优势,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支撑中国建设“能源强国”,奋力“能源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革命 页岩油气革命 能源绿色转型 能源战略 新型能源体系 不可能三角 可实现三角 可持续三角 “能源三角”理论 绿色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寒武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层演化特征 被引量:44
9
作者 马锋 许怀先 +4 位作者 顾家裕 邵龙义 邬光辉 刘永福 朱长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白云岩成因及白云石化模式,揭示白云岩储集层演化特征及有利储集层发育机制。寒武系白云岩主要发育于上寒武统突尔沙克塔格...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白云岩成因及白云石化模式,揭示白云岩储集层演化特征及有利储集层发育机制。寒武系白云岩主要发育于上寒武统突尔沙克塔格组,主要分布在塔东西部的台地边缘带和东部的中缓坡。碳、氧、锶同位素分析和微量元素测试、流体包裹体测温等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泥晶—粉晶白云岩与细晶—粗晶白云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超盐度、埋藏和高温热液3种白云石化环境,经历了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和高温热液白云石化3种白云石化模式的叠加作用。研究区有利于优质储集层形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叠加方式主要有准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不利的白云石化作用有单一白云石化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白云岩 成因 白云石化模式 白云石化环境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马锋 锁瑞洋 +5 位作者 高乐 李宇 张晓刚 王博 仵正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微创外科是当今外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外科手术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的转变已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外科医师从多孔腹腔镜向单孔甚至经自然腔道的腔镜手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寻求更微创的方式进行外科手术一直是临床医师的... 微创外科是当今外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外科手术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的转变已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外科医师从多孔腹腔镜向单孔甚至经自然腔道的腔镜手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寻求更微创的方式进行外科手术一直是临床医师的追求。单孔腹腔镜作为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的微创技术,其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为进一步研究指引发展方向。本文回顾近年单孔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技术 单孔腹腔镜 微创外科 内镜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聚集特征及潜力盆地选择标准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锋 王红军 +3 位作者 张光亚 贺正军 杨柳燕 李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根据北美成熟页岩区块勘探开发总结的8大参数,提出了致密油10大聚集特征:特定页岩类型;有机质丰度达到一定指标;有机质热成熟度在生油窗之内;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Ⅱ型为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达到一定规模;页岩间存在孔渗较好夹层;... 根据北美成熟页岩区块勘探开发总结的8大参数,提出了致密油10大聚集特征:特定页岩类型;有机质丰度达到一定指标;有机质热成熟度在生油窗之内;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Ⅱ型为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达到一定规模;页岩间存在孔渗较好夹层;存在超高压条件;页岩具有高杨氏模量和低泊松比;脆性矿物含量高;原油为轻质油。在此基础上,揭示致密油和页岩气在烃源岩品质和储集层经济开发特征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北美致密油富集石油地质条件,给出致密油盆地页岩潜力评价标准:有机碳含量大于2%,镜质体反射率为0.5%-1.3%,致密油相对密度小于0.87g/cm3,黏度小于10mPa·S,参照此标准筛选出全球98个具有致密油勘探潜力的盆地,致密油集中分布在中生界和古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 聚集特征 评价参数 盆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上寒武统白云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锋 顾家裕 +5 位作者 许怀先 邬光辉 李洪辉 邵龙义 朱长见 刘永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确定塔东寒武系白云岩以次生白云岩为主,分为交代白云岩和胶结白云岩两类,发育在上寒武统的突尔沙克塔格组,分布在塔东东部和西部的构造带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塔东寒武系白云岩经历了超盐度、埋藏和热液3种白...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确定塔东寒武系白云岩以次生白云岩为主,分为交代白云岩和胶结白云岩两类,发育在上寒武统的突尔沙克塔格组,分布在塔东东部和西部的构造带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塔东寒武系白云岩经历了超盐度、埋藏和热液3种白云岩化环境,揭示了研究区的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埋藏白云岩化和热液白云岩化3种模式;塔东白云岩优质储集层主要受到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展布和白云岩成因叠加模式的控制。地震相分析和沉积相研究表明:塔东西部为台地边缘-台地边缘斜坡,中部为深海盆地,东部为中缓坡-外缓坡;西部的台地边缘和东部的中缓坡白云岩的分布厚度大;储集性能好的白云岩主要为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叠加埋藏白云岩化或者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白云岩 沉积相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综合医院“平战结合”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服务工作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锋 李楠 +5 位作者 金立元 代懿 王婧 李国凯 李军红 吕金捍 《现代医院》 2020年第6期781-783,787,共4页
随着复工复产,三级综合医院面对新冠肺炎防控及正常医疗工作并措,克服多院区管理难点,通过严把预检分诊关口、规范运行发热门诊、精准落实诊疗方案、压实院感防控责任、发挥线上诊疗优势、强化人员管理、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等,紧紧围绕&qu... 随着复工复产,三级综合医院面对新冠肺炎防控及正常医疗工作并措,克服多院区管理难点,通过严把预检分诊关口、规范运行发热门诊、精准落实诊疗方案、压实院感防控责任、发挥线上诊疗优势、强化人员管理、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等,紧紧围绕"平战结合"强化医疗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平战结合 防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山前侏罗系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锋 钟建华 +1 位作者 黄立功 刘云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9,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山前斜坡带侏罗系逐渐成为了该区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由于侏罗系地表出露少、目的层钻井少、没有开展相关地面细测工作、相关分析数据比较缺乏等原因,制约了对该区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潜力...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山前斜坡带侏罗系逐渐成为了该区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由于侏罗系地表出露少、目的层钻井少、没有开展相关地面细测工作、相关分析数据比较缺乏等原因,制约了对该区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为此,通过野外剖面细测和钻井资料分析,揭示了柴西阿尔金山前侏罗系地层中烃源岩分布特征,首次发现阿尔金山前月牙山北存在较好的烃源岩露头;根据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显微组分、热解参数、干酪根元素组成、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和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特征,综合分析了该区侏罗系岩样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相和有机质演化特征,并对其生烃能力给予了评价。结果表明:①自月牙山北到黑石山,侏罗系烃源岩厚度逐渐减薄,阿尔金山前缘东北和西北烃源岩厚度较大;②侏罗系深灰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一般,为中等—差烃源岩,其中月牙山北和黑石山侏罗系可以作为有利的烃源岩;③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混合型、腐殖型干酪根,且大多已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西 阿尔金山 山前 侏罗纪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光直写灰度掩模的二元金属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锋 王多书 +3 位作者 罗崇泰 叶自煜 刘宏开 王济州 《真空与低温》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Zn/Al二元金属薄膜,得出了制备Zn/Al二元金属薄膜的工艺参数。论述了其在激光直写灰度掩模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二元金属薄膜 磁控溅射 激光直写 灰度掩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衍射光学元件温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锋 王多书 +4 位作者 罗崇泰 陈焘 叶自煜 刘宏开 王济州 《真空与低温》 200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大多数空间光学仪器的工作环境温度变化范围都较大。对折射元件和衍射元件的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透镜焦距和衍射效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并论述了利用衍射光学元件的温度特性实现光学系统消热差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衍射光学 红外光学系统 热补偿设计 折衍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对冲性额挫裂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锋 喻斌 +1 位作者 张超群 周德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8期711-713,共3页
关键词 脑外伤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Ⅴ)在漳州伊利石上吸附作用的实验及建模研究
18
作者 马锋 靳强 +4 位作者 高鹏元 陈宗元 卢嘉春 郭治军 吴王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0-797,共8页
通过批吸附实验研究了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和Np(Ⅴ)浓度等因素对Np(Ⅴ)在漳州伊利石上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的影响明显,而离子强度对吸附无显著影响。基于法国Puyen-Velay伊利石的2SPNE SC/CE模型并不能拟合本研究所... 通过批吸附实验研究了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和Np(Ⅴ)浓度等因素对Np(Ⅴ)在漳州伊利石上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的影响明显,而离子强度对吸附无显著影响。基于法国Puyen-Velay伊利石的2SPNE SC/CE模型并不能拟合本研究所得的滴定数据和吸附数据。依照2SPNE SC/CE模型框架,重新构建了Np(Ⅴ)在漳州伊利石上的吸附模型。与2SPNE SC/CE模型相比,本研究所得模型的位点密度小,对应的质子转移和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也不相同。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漳州伊利石的比表面积小于Puy-en-Velay伊利石的比表面积;Puy-en-Velay伊利石较漳州伊利石具有更高比率的同晶置换(更高的Fe2O3和Mg O含量)。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Np(Ⅴ)在不同产地伊利石上的吸附作用,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Ⅴ) 伊利石 吸附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工程多项目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锋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3期209-210,共2页
讨论了建设工程在多项目环境下,各个项目之间可能会遇到的资源冲突问题,引入约束理论(TOC)和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方法,通过分析多项目之间的约束资源和设置缓冲区,达到合理配置关键资源及降低进度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 多项目管理 资源配置 约束理论 关键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主义导向下的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锋 刘琦瑶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期84-84,86,共2页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人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构建事物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开始了新的尝试,出现了不同的主张。对于很多人而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更多的是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人们鉴...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人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构建事物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开始了新的尝试,出现了不同的主张。对于很多人而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更多的是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人们鉴赏美、利用美以及发展美的脚步逐渐加快,从过去的审美和设计思路中抽离出简约、实用的细节,用以进行生活上的构建。现代简约风格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其包含的功能导向和实用性能也不断扩充、发展,功能主义主导下的现代简约设计风格开始抢占市场。该文主要以此大环境为基础,通过简述现代简约设计风格,分析功能主义导向下的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探究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现代简约 心理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