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其风味物质特征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浩南 乞萌 +4 位作者 耿烁 朱立宁 马辉峰 魏冠棉 桑亚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会影响白酒的产量与品质,更会影响白酒的风味与口感。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风味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白酒发酵微生物和风味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和风味物质特征逐渐清晰...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会影响白酒的产量与品质,更会影响白酒的风味与口感。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风味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白酒发酵微生物和风味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和风味物质特征逐渐清晰。该文总结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来源和种类、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特征以及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浓香型白酒发酵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为浓香型白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风味物质 大曲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秋晓 庞泽敏 +7 位作者 张茹 陈曦 赵贺 杜秉昊 朱立宁 马辉峰 李秀婷 郝建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该研究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方法及测定乙酸乙酯产量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耐受性进行分析。以乙酸乙酯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筛选... 该研究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方法及测定乙酸乙酯产量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耐受性进行分析。以乙酸乙酯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筛选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编号为YM001,经鉴定,其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乙醇体积分数10%,乙酸含量0.08%、温度50℃、pH 2、乙酸乙酯含量30 g/L、NaCl含量150 g/L、葡萄糖含量50 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能够较好地适应白酒酿造环境。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M001产乙酸乙酯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乙醇体积分数4%、乙酸添加量0.02%、初始糖度9°Bx、初始pH值6、转速210 r/min、发酵温度22℃、第2阶段发酵时间36 h。在此发酵条件下,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M001的乙酸乙酯产量最高,达(17.39±0.36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乙酸乙酯 酵母 筛选 鉴定 耐受性 发酵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强化大曲接种量优化及其生产应用
3
作者 张军 孙腾 +3 位作者 张翠云 董培方 朱立宁 马辉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为提高泥坑浓香型白酒中高温大曲综合生产性能,该研究从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菌株,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CC)初筛,发酵实验复筛,获得发酵性能良好的酵母菌,并以Z综合得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筛选菌株接种量进... 为提高泥坑浓香型白酒中高温大曲综合生产性能,该研究从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菌株,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CC)初筛,发酵实验复筛,获得发酵性能良好的酵母菌,并以Z综合得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筛选菌株接种量进行优化,并将其用于强化大曲生产。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出8株菌株,其中,3株产酒性能良好的菌株Y1、Y2、Y3,其最佳接种量分别为7.0×10^(8)CFU/mL、3.0×10^(8)CFU/mL、1.5×10^(8)CFU/mL,在此优化复配条件下,主成分Z综合得分为513,所生产的强化大曲发酵力、糖化力和液化力分别为3.46 g/(g·72 h)、994 mg/(g·h)、1.12 g/(g·h),比优化前提高了424%、6.7%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筛选酵母 配比 响应面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北方浓香型白酒酿造糟醅理化指标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启 马辉峰 +1 位作者 蔡建波 朱立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发酵糟醅质量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起着关键作用,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实现对糟醅的及时、准确、高效检测。该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北方浓香型白酒出入窖糟醅水分、酸度、淀粉三个理化指标进行了快速分析并建立了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发酵糟醅质量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起着关键作用,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实现对糟醅的及时、准确、高效检测。该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北方浓香型白酒出入窖糟醅水分、酸度、淀粉三个理化指标进行了快速分析并建立了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入窖糟醅水分含量、酸度、淀粉含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0.79、0.65,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77%、0.11 mmol/10 g、0.11%;出窖糟醅水分含量、酸度、淀粉含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0.92、0.79,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4%、0.16 mmol/10 g、0.49%,模型的质量较好。并且利用验证样品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入窖糟醅水分、酸度、淀粉的模型预测的标准偏差分别为2.10%、0.22 mmol/10 g、1.32%,出窖糟醅水分、酸度、淀粉的模型预测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61%、0.56 mmol/10 g、1.13%,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生产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基酒 近红外光谱 理化指标 预测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净雅型白酒人工老窖泥的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星星 马辉峰 《酿酒》 CAS 2021年第4期130-134,共5页
通过对人工老窖泥原料的筛选和配方的优化,泥坑酒业研究出一种人工优质老窖泥的培养方法。采用感官评价、微生物多样性及气相色谱仪对人工老窖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本方法培养的窖泥易挂池壁,极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菌群的丰度更高... 通过对人工老窖泥原料的筛选和配方的优化,泥坑酒业研究出一种人工优质老窖泥的培养方法。采用感官评价、微生物多样性及气相色谱仪对人工老窖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本方法培养的窖泥易挂池壁,极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菌群的丰度更高,优势菌群比例更协调,用此窖泥搭建窖池酿造的酒,酒体醇厚优雅,绵甜爽净,落口甘润,无新泥味和异臭味,与常规窖泥搭建且已使用8年的老窖在香气成分和感官上基本一致,达到了8年老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净雅型白酒 人工老窖泥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体系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范亚芹 马辉峰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白酒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继建立了HACCP体系。本文以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关...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白酒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继建立了HACCP体系。本文以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控制限值、纠正措施、评审程序及文件记录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建立HACCP体系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CP 浓香型白酒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贮存容器下泥坑酒风味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乔维超 马辉峰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0期203-205,共3页
以泥坑一级原酒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木酒海、不锈钢罐和陶坛3种不同类贮存容器中贮存期相同,以及在同类贮存容器中贮存期不同的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酒样进行感官品评。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木酒海贮存的原酒老熟最快,但有木酒海... 以泥坑一级原酒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木酒海、不锈钢罐和陶坛3种不同类贮存容器中贮存期相同,以及在同类贮存容器中贮存期不同的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酒样进行感官品评。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木酒海贮存的原酒老熟最快,但有木酒海味道,长时间贮存还会产生较多的固形物;陶坛贮酒老熟较快,香气和口感都相对较好,但有一定的酒损;不锈钢罐老熟速度慢,但损耗低,稳定性较好,故泥坑原酒最好采用陶坛和不锈钢罐相结合的贮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坑白酒 贮存容器 贮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