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大鼠海马损伤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屹 马越娇 +4 位作者 吴素琴 姜玥 刘宵达 张晔 周郦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4期106-107,I001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大鼠氧化应激及海马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半胱氨酸制备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8周后,取血、脑、分离大鼠海马。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Hcy、MDA、SOD的含量,脑组织Caspase-3水平及光镜下海马形态...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大鼠氧化应激及海马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半胱氨酸制备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8周后,取血、脑、分离大鼠海马。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Hcy、MDA、SOD的含量,脑组织Caspase-3水平及光镜下海马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大鼠模型组血清和脑组织中的Hcy、MD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组(P<0.01),SOD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组(P<0.01);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光镜下神经细胞稀疏,密度下降,排列不规则,微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神经纤维网疏松,神经元胞体肿胀、水肿,呈海绵状变性改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通过氧化应激及凋亡损伤海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 氧自由基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源性肌萎缩肌组织乙酰胆碱酯酶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源秩 马越娇 +3 位作者 戴莉莉 吴彼 董瑶 宋光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7期65-67,共3页
[目的]观测针刺对神经源性肌萎缩肌组织乙酰胆碱酯酶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Ⅰ和针刺治疗组Ⅱ,10只/组。参照车光昇等神经源性肌萎缩病理动物模型的... [目的]观测针刺对神经源性肌萎缩肌组织乙酰胆碱酯酶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Ⅰ和针刺治疗组Ⅱ,10只/组。参照车光昇等神经源性肌萎缩病理动物模型的制备,于实验第8d开始复制神经源性肌萎缩模型,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Ⅰ和针刺治疗组Ⅱ大鼠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35mg/kg,左侧后肢纵向切开皮肤2cm,肌间内找到并分离坐骨神经,梨状肌下缘及向下1cm双重结扎坐骨神经,缝合皮肤。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35mg/kg,左侧后肢纵向切开皮肤2cm,肌间内找到并分离坐骨神经,缝合皮肤。造模成功3d后开始,针刺组Ⅰ每天针刺环跳(G30)、阳陵泉(G34)、后三里(S36)、照海(K6)、三阴交(SP6)、跟端/昆仑(B60)、申脉(B62)、太冲(Liv3)、涌泉(K1)一次,20min;针刺组Ⅱ每天针刺环跳(G30)、阳陵泉(G34)、照海(K6)、三阴交(SP6)、跟端/昆仑(B60)、申脉(B62)、太冲(Liv3)、涌泉(K1)一次,20min;连续28d。观测肌组Na^+,K^+-ATPase、Ach E、Ach。[结果]实验第8d。双重结扎坐骨神经后,左侧后肢均出现明显运动障碍,提示模型复制成功。模型对照组腓肠肌可见肌细胞的细胞质淡染,细胞核数量减少,多处局灶性变性,细胞核变大、溶解消失,针刺治疗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模型组腓肠肌湿重及其脏器指数(腓肠肌湿重÷体重×100)低于正常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腓肠肌湿重及脏器指数高于模型组,针刺治疗组腓肠肌湿重较模型对照组分别增高101. 1%和26. 80%。模型对照组肌组织Na^+,K^+-ATPase、Ach E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肌组织Na^+,K^+-ATPase、Ach E活性高于模型组,肌组织Ach含量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可治疗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引起的神经源性肌萎缩,其机制与提高钠钾ATP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肌萎缩 针刺 钠钾ATP酶 乙酰胆碱酯酶 实验研究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源性肌萎缩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源秩 戴莉莉 +3 位作者 马越娇 吴彼 董瑶 宋光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8期77-79,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针刺对神经源性肌萎缩的治疗作用。[方法]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复制神经源性肌萎缩动物模型,针刺环跳、阳陵泉、后三里等穴位,观察腓肠肌湿重(脏器指数)及病理改变,检测肌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半胱天冬酶-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针刺对神经源性肌萎缩的治疗作用。[方法]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复制神经源性肌萎缩动物模型,针刺环跳、阳陵泉、后三里等穴位,观察腓肠肌湿重(脏器指数)及病理改变,检测肌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半胱天冬酶-3、钠、钾ATP酶含量。[结果]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可复制神经源性肌萎缩动物模型,针刺环跳、阳陵泉、后三里等穴位可减轻萎缩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增加萎缩肌组织的湿重和脏器指数,降低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半胱天冬酶-3的含量,提高钠钾ATP酶活性。[结论]针刺可治疗双重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引起的神经源性肌萎缩,其机制与抑制肌组织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肌萎缩 针刺 肿瘤坏死因子-Α 半胱天冬酶-3 钠、钾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