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为“家”?西江苗寨居民家屋空间的旅游实践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溢 杨洋 +1 位作者 廖婧琳 马茂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40,共14页
“家”作为审视人地关系的微观空间,为认识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家”的地理学视角,对西江苗寨群落居民家屋空间旅游实践的过程与逻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因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群落家屋空间实践形成了“传统型... “家”作为审视人地关系的微观空间,为认识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家”的地理学视角,对西江苗寨群落居民家屋空间旅游实践的过程与逻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因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群落家屋空间实践形成了“传统型家屋→过渡型家屋→融合型家屋→商业型家屋”推进的演化规律,其承载的地方意义不断流变;(2)家屋物质空间数量快速增加,功能置换显著,内外通道逐渐取代堂屋,成为连接度与整合度最高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规则向不规则演化;(3)在主客关系互动影响下,家屋社会空间呈现类型丰富化、程度弱化或强化的结构特征,社会空间不断生产与再生产;(4)家屋景观的生产及日常生活场景的杂糅,使得居民对家屋情感空间的体验不断销蚀;(5)家屋空间资本化、权力规训、居民生产与游客消费建构构成家屋空间实践的逻辑。文章丰富了旅游情境下家空间的研究,对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屋空间 空间句法 旅游地生命周期 过程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