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州市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孕灾环境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彭珂 彭红霞 +3 位作者 梁峰 黄长生 马舒慧 丘卓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33-39,共7页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发生强度日益增高,对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赣州市地质灾害孕育环境、发育规模、时空分布等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各种类型地质灾...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发生强度日益增高,对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赣州市地质灾害孕育环境、发育规模、时空分布等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开展了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孕育、形成与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南部、东南部以及东北部岩性较脆弱、地面变形严重的低山丘陵区;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层岩性、岩土体类型以及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为该市的防灾救灾、人类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孕灾环境 赣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杨木粉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马舒慧 郭玉花 +4 位作者 魏占锋 杨丽华 黄玉蓉 杨清英 徐庆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木粉以及微胶囊红磷(HP)阻燃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的性能影响。方法以杨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HP为原料,采用二次共混造粒及注射模塑法,制备WPC,通过熔体流动速率(MFR)试...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木粉以及微胶囊红磷(HP)阻燃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的性能影响。方法以杨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HP为原料,采用二次共混造粒及注射模塑法,制备WPC,通过熔体流动速率(MFR)试验、拉伸试验、TGA谱图分析、Kissinger动力学分析和SEM显微观察研究WPC的性能。结果采用KH-550处理木粉后,体系的MFR提高了0.01 g/min,拉伸时的最大位移提高了2.59 mm,HP的添加使WPC在分解5%和50%时的温度分别提高了18℃和54℃,KH-550和HP共改性的WPC在420~500℃(主要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为153 kJ/mol。结论采用KH-550处理杨木粉后,使体系的拉伸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在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HP后,WPC的阻燃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红磷 硅烷偶联剂 木塑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峰 魏占锋 +1 位作者 马舒慧 黄帅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在二醛基纳米纤维素悬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原位合成载银纳米纤维素(Ag/DNCC),以壳聚糖(CS)为成膜基底,甘油为增塑剂,加入Ag/DNCC共混流延制备载银纳米纤维素-壳聚糖(Ag/DNCC-CS)复合膜。FT-IR和XRD测试结果表明Ag/DNCC的加入没有改变CS的... 在二醛基纳米纤维素悬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原位合成载银纳米纤维素(Ag/DNCC),以壳聚糖(CS)为成膜基底,甘油为增塑剂,加入Ag/DNCC共混流延制备载银纳米纤维素-壳聚糖(Ag/DNCC-CS)复合膜。FT-IR和XRD测试结果表明Ag/DNCC的加入没有改变CS的分子结构和结晶状态,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g/DNCC对提高CS的热稳定性能不显著。添加Ag/DNCC后,SEM测试结果表明Ag/DNCC-CS复合膜微观形貌致密,拉伸强度比纯CS膜提高。Ag/DNCC含量为10%(wt,质量分数)制得的Ag/DNCC-CS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达到72.36MP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壳聚糖 纳米纤维素 二醛基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增强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占锋 董峰 +1 位作者 王小林 马舒慧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77-81,共5页
目的为了获得一种可用于食品包装的羧甲基纤维素增强膜。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成膜基底,甘油为增塑剂,分别将质量分数为1%,3%,5%和10%的纳米纤维素(NCC)添加到CMC中,共混流延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增强膜(CMC-NCC)。结果 NCC的加入,提高... 目的为了获得一种可用于食品包装的羧甲基纤维素增强膜。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成膜基底,甘油为增塑剂,分别将质量分数为1%,3%,5%和10%的纳米纤维素(NCC)添加到CMC中,共混流延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增强膜(CMC-NCC)。结果 NCC的加入,提高了CMC的力学性能和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还提高了CMC的热性能。FT-IR分析结果表明,CMC与NCC两者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XRD分析结果表明,NCC可以改变CMC的结晶排列。当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NCC时,CMC-NCC的拉伸强度比纯CMC膜提高了25.6%,断裂伸长率降低了21.3%,透湿量降低了9%,热稳定性提高了2%,透光率维持在87%以上。结论 CMC增强膜具有力学性能高、阻湿性能好等优点,NCC提高了CMC的成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 增强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占锋 郭玉花 +4 位作者 原泽坤 谢亚佐 兰武锦 冯琳 马舒慧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制备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研究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以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将其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木粉三元复合体系中,采用二次挤出造粒和... 目的制备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研究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以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将其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木粉三元复合体系中,采用二次挤出造粒和注射成型法制备阻燃试样。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应力破坏行为,确定材料的阻燃级别。结果与未添加微胶囊红磷的木塑材料相比,当微胶囊红磷添加量(质量分数)达到1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由17.4 kJ/m2提高到19.0 kJ/m2,抗拉强度由19.53 MPa提高到21.7 MPa,断裂伸长率提高了58.7%,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73.17℃,阻燃达到V-0级,氧指数达到28.7%。结论随着微胶囊红磷含量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大,初始分解温度提高,阻燃耐热性能变好;材料阻燃剂的添加量低,综合性能优良,在包装、建筑、家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红磷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木粉/MRP/Nano–MH共混材料的阻燃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伊漫 郭玉花 +5 位作者 马舒慧 杜学义 刘晓橦 杨应龙 王烨 杨雅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2,共7页
目的研究微胶囊红磷(MRP)和纳米氢氧化镁(Nano–MH)协同阻燃木塑复合材料(WPC)的阻燃效果及阻燃机理。方法以MRP为主阻燃剂,Nano–MH为协效阻燃剂,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木粉为基础物质,采用二次造粒和注射成... 目的研究微胶囊红磷(MRP)和纳米氢氧化镁(Nano–MH)协同阻燃木塑复合材料(WPC)的阻燃效果及阻燃机理。方法以MRP为主阻燃剂,Nano–MH为协效阻燃剂,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木粉为基础物质,采用二次造粒和注射成型法制备阻燃木塑材料(WPC/MRP/MH)。通过燃烧等级测定、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和热重谱图(TG)分析阻燃剂对复合材料阻燃性的影响,利用Flynne–Walle–Ozawa(FWO)方法研究WPC和WPC/MRP/MH的热分解行为,并采用Criado方法推断WPC/MRP/MH的反应机理。结果复合材料MRP质量分数为12.5%时阻燃等级达到UL94 V–0级,LOI值高达28.3%;WPC/MRP/MH的t_(onset)、t_(endset)和t_(p)均高于WPC,且在热分解后期FWO方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_(a))逐渐增加,材料热稳定性明显提高;WPC/MRP/MH的反应机理函数为g(α)=[-ln(1-α)]1/n、f(α)=n(1-α)[-ln(1-α)]1/n,热分解机理为成核后增长。结论MRP和Nano–MH复配有效提高了WPC的热稳定性,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红磷 纳米氢氧化镁 木塑材料 阻燃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魏占锋 郭玉花 +2 位作者 马舒慧 赵珂艺 李易蔚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二次挤出造粒和注射成型,将微胶囊红磷(HP)、松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按照一定比例共混,制备阻燃木塑复合材料(HP-WPC)。测定HP-WPC的极限氧指数、热重谱图,并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对木塑复合... 通过二次挤出造粒和注射成型,将微胶囊红磷(HP)、松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按照一定比例共混,制备阻燃木塑复合材料(HP-WPC)。测定HP-WPC的极限氧指数、热重谱图,并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和未添加HP的木塑复合材料相比,当HP添加量为PE总量的10%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2.5%上升到28.7%,阻燃级别达到UL94 V-0级,外推初始分解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和外推终止温度分别提高了42,42,34℃;转化率在0.4~0.7时,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增大,热分解越来越困难,耐热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微胶囊红磷 阻燃 木塑复合材料 耐热性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