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NaErF_(4)@NaYF_(4)上转换材料的高灵敏度变电站设备温度监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帆
张利
+2 位作者
李楚涵
陈铭岳
马致臻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4-1442,共9页
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的温度变化,预防故障,对保障电力供应至关重要。目前,变电站设备的温度监测主要依赖人工红外测温技术,存在操作依赖性强、易受干扰等问题,且难以检测设备内部故障。发光强度比(LIR)是一种不受光谱损失、环境等因素影...
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的温度变化,预防故障,对保障电力供应至关重要。目前,变电站设备的温度监测主要依赖人工红外测温技术,存在操作依赖性强、易受干扰等问题,且难以检测设备内部故障。发光强度比(LIR)是一种不受光谱损失、环境等因素影响的稳定光学参数,适用于温度检测。稀土掺杂的上转换(UC)材料的多发射峰特性与LIR技术高度契合,展现出在高精度温度监测方面的潜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aErF_(4)@NaYF_(4)核壳结构的UC材料和LIR技术的非接触式变电站设备温度监测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25~225℃具有高准确性和灵敏度,灵敏度高达35×10^(-3)℃^(-1),可有效监测设备内外的温度变化,为变电站设备的温度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温度监测
上转换发光
发光强度比
核壳结构
NaErF_(4)@NaYF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中活性粒子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5
2
作者
刘定新
李嘉丰
+2 位作者
马致臻
杨爱军
王小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1-427,共7页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粒子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起到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活性粒子成分、数密度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大气压下空气沿面放电建立了0维全局模型。模型考虑了54种粒子和624个化学反应,对等...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粒子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起到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活性粒子成分、数密度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大气压下空气沿面放电建立了0维全局模型。模型考虑了54种粒子和624个化学反应,对等离子体区域及其下方气体区域中的活性粒子及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气体区主要粒子有O3、N2O5、N2O、HNO3、NO3、H2O2、HNO2和NO2。当输入功率密度从250 W/m2增加到1 000W/m2时,主要的活性粒子数密度均随之线性增长,但产生活性粒子的能量效率降低;当等离子体下方气体区域厚度由1 mm变到10 mm时,主要的活性粒子数密度有所下降,但产生活性粒子的能量效率大幅度提高;当温度从300 K增大到320 K时,含氧活性粒子的数密度下降,而含氮活性粒子的数密度上升。这说明输入功率、气体区域厚度和气体温度等条件参数对活性粒子的数密度及生成效率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沿面放电
全局模型
活性粒子
含氧活性粒子
含氮活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NaErF_(4)@NaYF_(4)上转换材料的高灵敏度变电站设备温度监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帆
张利
李楚涵
陈铭岳
马致臻
机构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
出处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4-1442,共9页
基金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SGBJJY00SJJS2100388)。
文摘
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的温度变化,预防故障,对保障电力供应至关重要。目前,变电站设备的温度监测主要依赖人工红外测温技术,存在操作依赖性强、易受干扰等问题,且难以检测设备内部故障。发光强度比(LIR)是一种不受光谱损失、环境等因素影响的稳定光学参数,适用于温度检测。稀土掺杂的上转换(UC)材料的多发射峰特性与LIR技术高度契合,展现出在高精度温度监测方面的潜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aErF_(4)@NaYF_(4)核壳结构的UC材料和LIR技术的非接触式变电站设备温度监测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25~225℃具有高准确性和灵敏度,灵敏度高达35×10^(-3)℃^(-1),可有效监测设备内外的温度变化,为变电站设备的温度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变电站
温度监测
上转换发光
发光强度比
核壳结构
NaErF_(4)@NaYF_(4)
Keywords
substation
temperature monitoring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
core-shell structure
NaErF_(4)@NaYF_(4)
分类号
O734 [理学—晶体学]
TM6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中活性粒子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5
2
作者
刘定新
李嘉丰
马致臻
杨爱军
王小华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1-42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7134)~~
文摘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粒子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起到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活性粒子成分、数密度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大气压下空气沿面放电建立了0维全局模型。模型考虑了54种粒子和624个化学反应,对等离子体区域及其下方气体区域中的活性粒子及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气体区主要粒子有O3、N2O5、N2O、HNO3、NO3、H2O2、HNO2和NO2。当输入功率密度从250 W/m2增加到1 000W/m2时,主要的活性粒子数密度均随之线性增长,但产生活性粒子的能量效率降低;当等离子体下方气体区域厚度由1 mm变到10 mm时,主要的活性粒子数密度有所下降,但产生活性粒子的能量效率大幅度提高;当温度从300 K增大到320 K时,含氧活性粒子的数密度下降,而含氮活性粒子的数密度上升。这说明输入功率、气体区域厚度和气体温度等条件参数对活性粒子的数密度及生成效率均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沿面放电
全局模型
活性粒子
含氧活性粒子
含氮活性粒子
Keywords
cold plasma
surface discharge
global model
reactive species
ROS
RNS
分类号
O461.2 [理学—电子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NaErF_(4)@NaYF_(4)上转换材料的高灵敏度变电站设备温度监测
杨帆
张利
李楚涵
陈铭岳
马致臻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空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中活性粒子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刘定新
李嘉丰
马致臻
杨爱军
王小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