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链含偶氮苯发色团的聚噻吩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建平 周小波 +1 位作者 欧阳志斌 马琳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以4-(4′-硝基偶氮苯)-1-萘酚、4-氯正丁醇和3-噻吩乙酸为原料,通过脱氯化氢反应、酯化反应和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侧链含偶氮苯发色团的聚噻吩衍生物(PATh4)。采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凝胶渗透... 以4-(4′-硝基偶氮苯)-1-萘酚、4-氯正丁醇和3-噻吩乙酸为原料,通过脱氯化氢反应、酯化反应和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侧链含偶氮苯发色团的聚噻吩衍生物(PATh4)。采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1H-NMR)对PATh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ATh4的热稳定性较好,起始分解温度约为204℃,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5℃;其X射线衍射(XRD)曲线呈现宽的漫反射峰,说明PATh4是非晶态结构;PATh4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在二甲基亚砜中其荧光光谱呈现两个明显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40 nm和698 nm,对应的荧光寿命分别为9.5×10-10s和5.7×10-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聚噻吩衍生物 光致发光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Eu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学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建平 翁家宝 +1 位作者 林婷 马琳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85-2390,共6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氧化铕(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证实了在Eu2O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B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发现,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氧化铕(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证实了在Eu2O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B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发现,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直径为75-145nm,其中PMOBOPV包覆层厚度约为25n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Eu2O3与PMOB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根据光学禁带宽度(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BOPV/Eu2O3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Eu2O3含量增加,Eg逐步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发现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这说明PMOBOPV与Eu2O3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 氧化铕 非线性光学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P(DHOPV-co-MOBOPV)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黄小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65,共4页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当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和6:1时,共聚物分子链有序性强规整度高,具有一定的结晶性能,而双氯苄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共聚物为非晶态结构;热分析研究发现,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3:1和6:1时,共聚物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140℃、158℃和129℃;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和3:1时,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都在640 nm,而物质的量比为6:1时,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在630 nm;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3:1和6:1时,P(DHOPV-co-MOBOPV)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32 ns、1.27 ns和1.36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共聚物 光致发光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
4
作者 孙建平 翁家宝 +1 位作者 林婷 马琳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91-1897,共7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SWNTs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直径为4~7nm,其...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SWNTs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直径为4~7nm,其中PMOCOPV包覆层厚度约为2~5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吸收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减小,SWNTs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导致荧光量子效率降低.根据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SWNTs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Eg逐渐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其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结果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说明PMOCOPV与SWNTs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π-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单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光物理性能 光致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乙炔/Eu(phen)_2Cl_3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5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林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9,44,共4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二元稀土配合物Eu(phen)2Cl3(PMO-COPV/Eu(phen)2Cl3)杂化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Eu(phen)2Cl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Eu...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二元稀土配合物Eu(phen)2Cl3(PMO-COPV/Eu(phen)2Cl3)杂化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Eu(phen)2Cl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Eu(phen)2Cl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强。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Eu(phen)2Cl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强,荧光寿命得到提高,Eu(phen)2Cl3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得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Eu(phen)2Cl3 杂化材料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