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药灸脐法对失眠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小娜 郑雅峰 +8 位作者 孙超 宋洪玉 赵荧荧 王文秀 刘露露 林秀群 赵立杰 马玉侠 韩兴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形态及外周血中皮质酮(CORT)、前列腺素D2(PGD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7只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观察...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形态及外周血中皮质酮(CORT)、前列腺素D2(PGD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7只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均采用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改良法制造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方法:配置制PCPA弱碱性生理盐水溶液,按0.5 g/kg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2 d。模型制备完成后,空白组仅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模型组仅固定大鼠四肢,观察组给予隔药灸脐法进行干预,每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干预结束后,将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心脏灌注后取脑分离下丘脑。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评价睡眠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血激素(CORT、PGD2)及炎症介质(IL-1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观察组大鼠体质量低(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体质量高(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空白组、观察组大鼠体质量升高(P<0.05)。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观察组大鼠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睡眠潜伏期短(P<0.05),睡眠时间长(P<0.05);模型组中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与干预后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观察组中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与造模后比较,大鼠睡眠潜伏期短(P<0.05),睡眠时间长(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下丘脑组织细胞核着色较深,致密性提高,排列较为有序,恢复至与空白组大鼠相似。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ORT水平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CORT水平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GD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PGD2水平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1β水平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IL-1β水平低(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可显著改善失眠大鼠一般情况、睡眠及下丘脑组织形态,调节血清中CORT、IL-1β、PGD2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素水平与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隔药灸脐 对氯苯丙氨酸 下丘脑 组织形态 炎症介质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的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2
作者 孙逸旸 马玉侠 +3 位作者 王鹏飞 杨桂蓉 孟宁宁 张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1,共7页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其共识法应用规范性进行特征分析,以期为今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和更新提供参考。方法基于RIGHT-A、AGREE-Ⅱ、共识法应用的建议清单对背景、证据、共识专家组等进行质量评...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其共识法应用规范性进行特征分析,以期为今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和更新提供参考。方法基于RIGHT-A、AGREE-Ⅱ、共识法应用的建议清单对背景、证据、共识专家组等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规范性特征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RIGHT-A结果显示总体项目报告率为59.9%,部分报告率为6.8%,未报告率为33.3%;AGREE-Ⅱ结果显示总体评价得分最高的领域为范围和目的(84.36%),最低的领域为编辑独立性(37.94%)和应用性(22.15%);共识法应用的建议清单结果显示整体报告率较低。结论目前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存在证据质量较低且不足、缺乏多定位适用推广方式、缺少多层次研制、共识法应用流程及报告规范性仍需细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特征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树中基于颈关理论治痫经验撷要
3
作者 孙逸旸 王鹏飞 +4 位作者 杨桂蓉 孟宁宁 闫文丽 李笑颜 马玉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191,共4页
介绍高树中教授论治痫病经验。高树中教授强调整体观念、系统论治,认为痫病基本病机为气机失调、窍阻神乱,非独痰瘀浊邪所致,并强调颈关之重要性。治则上倡导理气调神、通关开窍并重,使神有所养、通窍达神。治法上主张内外合治、针药并... 介绍高树中教授论治痫病经验。高树中教授强调整体观念、系统论治,认为痫病基本病机为气机失调、窍阻神乱,非独痰瘀浊邪所致,并强调颈关之重要性。治则上倡导理气调神、通关开窍并重,使神有所养、通窍达神。治法上主张内外合治、针药并举,形成以高氏通关法配伍开窍调神穴组的针灸治疗与隔药灸脐治疗的特色痫病外治方法,以及简验效速的急救外治方法,内治法以口服中药为主,间歇期以柴胡桂枝汤理气安神、平调阴阳,发作期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祛邪降逆、理气安神,并形成开郁、通络、祛瘀、化痰的特色辨证配伍思路,化裁加减、清晏消翳,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念 高树中 痫病 颈关 高氏通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孙浩 夏庆昌 +2 位作者 董志斌 王傢泽 马玉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9-544,共6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联合戊酸雌二醇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DELPHARMLilleS.A.S....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联合戊酸雌二醇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DELPHARMLilleS.A.S.,规格:1 mg/片),每天2 mg(Bid),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连续服用21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隔药灸脐法,于月经周期第7天开始,每周1次,间隔5-7天,经期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Gonen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以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前增加(P<0.01),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较前降低(P<0.01),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以上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分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可以有效增加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动脉血流灌注,降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肾虚血瘀 隔药灸脐法 戊酸雌二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蕊玉 杜冬青 +2 位作者 王莹 荀琦 马玉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癫痫为目前临床中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是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临床以抽搐、感觉行为异常、意识丧失等为主要表现。本病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其中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癫痫因其发病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故在临床中有反复发作性、难治... 癫痫为目前临床中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是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临床以抽搐、感觉行为异常、意识丧失等为主要表现。本病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其中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癫痫因其发病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故在临床中有反复发作性、难治性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身心健康。中医外治法是指采用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等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绿色、不良反应少及疗效显著等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癫痫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发病机制 中医 治疗 研究进展 癫痫 综述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探析高树中教授治痹特色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笑颜 孟宁宁 +1 位作者 闫文丽 马玉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总结高树中教授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治疗痹证特色。“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出自《灵枢·终始》,高教授认为病位在筋骨之痹,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治疗应守筋守骨。临证针刺以局部解结消灶为主,远近配穴,重视三阳经取穴,穴... 总结高树中教授基于“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理论治疗痹证特色。“在筋守筋、在骨守骨”出自《灵枢·终始》,高教授认为病位在筋骨之痹,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治疗应守筋守骨。临证针刺以局部解结消灶为主,远近配穴,重视三阳经取穴,穴少而精;强调针法操作,巧施针法,随咳进针,活动患处;针刺宜深内而久留,意在刺至病所;常用砖熨法、麦麸熨法,配合引经药,引药至病所。刺熨方药结合,药廉效佳,法活机圆,内外合治,效如桴鼓,为临床治疗痹证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筋守筋 在骨守骨 高树中 痹证 治疗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绩效二次分配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玉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3期107-108,共2页
在护理管理中,将护理质量控制与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及绩效分配相结合,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职业满意度…。因而,为了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多次对本... 在护理管理中,将护理质量控制与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及绩效分配相结合,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职业满意度…。因而,为了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多次对本院《护理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修订、完善,使绩效二次分配能够进一步体现岗位风险程度、护士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及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服务 二次分配 绩效 护理工作质量 职业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 改革 护理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香草酸受体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姝婧 潘亚辉 +5 位作者 马凤君 孙琰 颜晓 傅旎旎 高树中 马玉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17-2620,I0003,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香草酸受体相关蛋白(TRPV2)表达的影响,并部分阐释其效应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艾条灸脐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条灸脐组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香草酸受体相关蛋白(TRPV2)表达的影响,并部分阐释其效应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艾条灸脐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条灸脐组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艾条灸脐组造模后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评估各组大鼠扭体反应情况,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ealtime-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TRPV2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扭体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艾条灸脐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扭体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子宫TRPV2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艾条灸脐组大鼠子宫TRPV2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通过下调子宫组织TRPV2蛋白及mRNA水平的病理性高表达而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镇痛;通过调节肥大细胞生物功能而达到镇痛效应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神阙穴 寒凝血瘀 痛经 子宫 TRP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及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晓宁 杜冬青 +2 位作者 马海洋 李玉婕 马玉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针三阴交组,每组各25例,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第1、...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针三阴交组,每组各25例,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第1、2、3月经期及随访期下腹部疼痛情况及疼痛引起的额外卧床时间。结果第2、3月经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对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针三阴交组(P〈0.01)。随访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结论隔药灸脐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改善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隔药灸脐法 下腹部疼痛 额外卧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状与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志磊 张娟 +3 位作者 杜冬青 马凤君 颜晓 马玉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211-214,共4页
目的分析目前脐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研究,探讨脐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方法在中国知网搜索了收录的篇名包含"脐灸"或"隔药灸脐"的文献,筛选出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进行分类处理,提炼出操作方法、... 目的分析目前脐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研究,探讨脐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方法在中国知网搜索了收录的篇名包含"脐灸"或"隔药灸脐"的文献,筛选出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进行分类处理,提炼出操作方法、治疗的病种、临床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共发现脐灸治疗19种消化系统病症有效,其中隔药灸脐法应用最广,隔药灸脐还可以与针刺、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督灸、电针、西药内服等几种疗法的联合应用。结论脐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理论与神阙穴穴位特点、所选药物、灸法三者相关,现代理论机制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灸 隔药灸脐 治疗 消化系统 现状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昭凤 盖晓丽 +2 位作者 郝明耀 于岩瀑 马玉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690-1693,共4页
目的:以口服克罗米芬(CC)为对照,观察隔药灸脐法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设计,将9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法和口服安慰剂的治疗方... 目的:以口服克罗米芬(CC)为对照,观察隔药灸脐法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设计,将9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法和口服安慰剂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隔模拟剂灸脐法和口服CC的治疗方法,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妊娠率、排卵率、中医证候积分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妊娠率、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治疗组能够促排助孕,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脐法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克罗米芬 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楠楠 马玉侠 +1 位作者 易敏 高树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88-790,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随机分成隔药灸脐组19例和隔淀粉灸脐组17例。观察治疗前后月经综合症状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综合症状评分较治...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随机分成隔药灸脐组19例和隔淀粉灸脐组17例。观察治疗前后月经综合症状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综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隔药灸脐组与隔淀粉灸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隔药灸脐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明显优于隔淀粉灸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脐法 重度原发性痛经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姝婧 张晓宁 +3 位作者 孙铭声 李昭凤 高树中 马玉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390-393,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贴脐组、艾条灸脐组5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造...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贴脐组、艾条灸脐组5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造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与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隔药灸脐组、药物贴脐组、艾条灸脐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症状、一般情况的改变,以及治疗后30 min内的扭体潜伏时间及扭体次数,比较各组疗效差异。结果: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均可改善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症状,隔药灸脐法疗效最明显;在改善每日饮水量和体质量增长率方面,隔药灸脐法优于艾条灸脐法(P〈0.01),艾条灸脐法优于药物贴脐法(P〈0.01);在改善每日进食量方面,隔药灸脐法优于药物贴脐法和艾条灸脐法(P〈0.01),后两者疗效无差异。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均可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扭体分数、减少扭体次数(P〈0.01);在降低扭体分数、减少扭体次数方面,隔药灸脐法优于药物贴脐法和艾条灸脐法(P〈0.01),后两者疗效无差异。结论:脐疗可以减轻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症状,改善饮水量、进食量、体质量增长率等一般情况,且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中隔药灸脐法疗效优于艾条灸脐法,艾条灸脐法疗效优于药物贴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疗 寒凝血瘀 痛经 大鼠 行为学 隔药灸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肥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姝婧 孙琰 +4 位作者 张晓宁 孙铭声 宋帅 高树中 马玉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751-1754,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的影响,部分阐释其效应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除空白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 目的:观察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的影响,部分阐释其效应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除空白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结果: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组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均高于空白组大鼠(P〈0.01)。治疗后子宫肥大细胞数目:隔药灸脐组、艾条灸脐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隔药灸脐组、艾条灸脐组均低于药物敷贴组(P〈0.01),隔药灸脐组低于艾条灸脐组(P〈0.05)。治疗后子宫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隔药灸脐组低于模型组(P〈0.01),艾条灸脐组低于模型组(P〈0.05),隔药灸脐组低于药物敷贴组(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艾条灸脐法均能通过抑制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肥大细胞的活化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隔药灸脐法疗效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疗 寒凝血瘀 痛经 子宫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寅时肩痛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盖晓丽 马玉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8-1208,共1页
患者男,75岁,就诊于2011年7月,主诉:右肩关节疼痛半年余。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尤其在水平内收和后伸时出现疼痛,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及筋缩感。既往有:冠心病7年。曾于2009年患左侧肩周炎,未予治疗,发病1... 患者男,75岁,就诊于2011年7月,主诉:右肩关节疼痛半年余。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尤其在水平内收和后伸时出现疼痛,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及筋缩感。既往有:冠心病7年。曾于2009年患左侧肩周炎,未予治疗,发病1年后自愈。查体:右肩水平内收及后伸活动受限,肩髃穴及天宗穴附近有压痛,搭肩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疼痛 天宗穴 肩髃穴 筋缩 患者自述 手太阴肺经 肩痹 山萸肉 皮神经炎 灵枢·经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保健食品——黑木耳露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玉侠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1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黑木耳多糖 天然保健食品 高品质 心脑血管疾病 医疗保健功能 药用价值 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 抑制作用 年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玉侠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9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马齿苋 功能食品 功能因子 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类物质 矿物元素 去甲肾上腺素 消渴茶保健饮料 营养保健片 软罐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潇斌 颜晓 +2 位作者 马凤君 姜程洋 马玉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针刺配合隔药灸脐组30例,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针刺配合隔药灸脐组30例,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并统计两组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配合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针刺组总有效率86.67%(P>0.05);针刺配合隔药灸脐组痊显率为80.00%(24/30),针刺组痊显率为53.33%(16/30)(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刺配合隔药灸脐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水平较针刺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AOFAS-AH评分中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针刺配合隔药灸脐组治疗后AOFAS-AH评分的总积分改善程度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穴配合隔药灸脐法可有效减轻跟痛症患者的患足疼痛,改善其足部综合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针刺 “跟灵”穴 隔药灸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潇斌 马玉宁 +2 位作者 李春静 石磊 马玉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92-2098,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证型、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数据库,筛选相关处方,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8.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证型、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数据库,筛选相关处方,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8.2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并进行证型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96首、中药16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海螵蛸、甘草、白及、黄芪,功效以补虚、理气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白芍、海螵蛸、甘草、白及、黄芪为核心中药。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胃络瘀血型出现次数较多,经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到10、12、10条药组,聚类分析均得到3个组合。结论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宜选用性味甘温的补虚药、理气药,同时应辨证论治,从而充分发挥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证型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辟疫文献对鼻疗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警文 禹江琳 +2 位作者 陈辉强 马东云 马玉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58-60,共3页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时期,必须牢牢抓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该文通过回顾鼻疗法在古代防治瘟疫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以中医传统...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时期,必须牢牢抓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该文通过回顾鼻疗法在古代防治瘟疫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结合近代流感的中医药防治,分析鼻疗法对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和优势性,进一步探讨鼻疗法防治新冠肺炎的应用价值。新冠肺炎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主要在肺,温毒之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而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特征。鼻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结合药物作用,开窍祛邪、芳香醒脾、清热解毒,激发经气,调节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防治疫病的作用。该文总结古代辟疫文献中各种鼻疗法的具体操作,力求为新冠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降低复工人员和广大民众被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疗法 新冠肺炎 瘟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