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液氮防灭火、降温一体化技术装备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马灵军 李玉民 +2 位作者 周光华 董伟 史波波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101,共4页
将矿井防灭火与降温工作协同研究,开展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研究。设计了液氮防灭火、降温一体化装备,确定了液氮用量的计算原则。在羊场湾煤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系统运行期间,综采工作面进风流温度可降低9℃,综采工作面温度可降低6℃左右... 将矿井防灭火与降温工作协同研究,开展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研究。设计了液氮防灭火、降温一体化装备,确定了液氮用量的计算原则。在羊场湾煤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系统运行期间,综采工作面进风流温度可降低9℃,综采工作面温度可降低6℃左右,经空冷器汽化后的氮气温度低于8℃,氮气浓度超99.99%,与机械制氮相比具有温度低、浓度高的优点,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始终保持在0.0002%以下,采空区三带范围明显缩短,工作面降温及防灭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防灭火 降温 施工参数 羊场湾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易自燃工作面成功启封回撤技术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马灵军 于志金 翟小伟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9-171,共3页
通过分析自然发火原因,确定了以降温、惰化方法为主的治理煤自燃思路。在工作面封闭期间,应用长距离输送液态CO_2直注采空区技术,补充采空区注氮技术进行大面积的降温、惰化,使工作面快速地达到启封标准。有效地抑制了启封后煤体的复燃... 通过分析自然发火原因,确定了以降温、惰化方法为主的治理煤自燃思路。在工作面封闭期间,应用长距离输送液态CO_2直注采空区技术,补充采空区注氮技术进行大面积的降温、惰化,使工作面快速地达到启封标准。有效地抑制了启封后煤体的复燃,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工作面的启封和回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长距离输送 复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矸石山自燃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8
3
作者 翟小伟 马灵军 +2 位作者 朱国忠 黄江宁 郑学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6,共4页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矸石山的自燃,以白芨沟煤矿南四矸石山自燃火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矸石山的自燃特点,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及远程温度监测技术对煤矸石自燃范围和程度进行了探测,根据测定的矸石山深孔及浅孔的温度分布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以&qu...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矸石山的自燃,以白芨沟煤矿南四矸石山自燃火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矸石山的自燃特点,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及远程温度监测技术对煤矸石自燃范围和程度进行了探测,根据测定的矸石山深孔及浅孔的温度分布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以"黄土覆盖、黄土隔离和灌注泥浆"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有效抑制了煤矸石火区的供氧,阻止了火区的进一步发展,并通过降低火区高温直接灭火,且消除了井下影响2521工作面上隅角的CO,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自燃 火区探测 灌浆 黄土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翟小伟 马灵军 邓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为建立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煤氧化过程中CO气体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开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煤自燃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以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参数和煤自燃氧化特征参数为计算依据,... 为建立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煤氧化过程中CO气体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开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煤自燃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以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参数和煤自燃氧化特征参数为计算依据,建立了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值的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灵武矿区不同回采工艺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进行了计算,计算参数和实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在1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工作面CO浓度 漏风强度 CO浓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前房后弹力层及内皮层残留1例
5
作者 姜宏 贾卉 +1 位作者 张冰洁 马灵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403-404,共2页
关键词 后弹力层 移植术后 内皮层 残留 显微手术技术 角膜病变 角膜移植术 手术适应证 有效方法 眼科医生 文献报道 后遗症 并发症 前房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间距对深部煤层钻孔周围裂隙演化及封孔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英兵 刘应科 +3 位作者 马灵军 王圣程 贺兵兵 苏善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91-195,共5页
为提高深部低渗透煤层瓦斯的抽采效率和效果,最易实现的方法是缩小钻孔间距,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瓦斯浓度衰减快的问题。为剖析其本质原因,以某矿深部煤层钻孔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对不同间距钻孔形成过程中的裂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 为提高深部低渗透煤层瓦斯的抽采效率和效果,最易实现的方法是缩小钻孔间距,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瓦斯浓度衰减快的问题。为剖析其本质原因,以某矿深部煤层钻孔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对不同间距钻孔形成过程中的裂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巷道松动圈裂隙带分布在巷道周围7.3 m范围内;钻孔施工后,钻孔裂隙区与巷道裂隙区发生叠加;钻孔间距为2、1、0.5 m对应的钻孔间裂隙沟通长度分别为8、10.5、17 m,裂隙沟通效应显著,形成了钻孔漏风通道。通过拟合发现,随着钻孔间距的减小,钻孔裂隙沟通面积的增量呈线性增加,而封孔深度呈指数增长。现场试验表明,当钻孔间距为0.5 m时,封孔深度18 m的钻孔比封孔深度为9 m的钻孔瓦斯纯流量增加1.65倍,有效提高了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钻孔 钻孔间距 裂隙分布 沟通效应 封孔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回撤期间煤自燃高温区域演化规律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志金 翟小伟 +3 位作者 马灵军 董伟 景巨栋 马腾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8-632,共5页
为掌握综放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由于煤氧化升温而产生的温度异常区域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科学地指导防灭火措施的高效应用。以典型工作面为背景,基于煤自燃过程的耦合原理与实验得出的数据参数,利用COMSOL软件对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升温过... 为掌握综放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由于煤氧化升温而产生的温度异常区域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科学地指导防灭火措施的高效应用。以典型工作面为背景,基于煤自燃过程的耦合原理与实验得出的数据参数,利用COMSOL软件对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升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回撤时期,在漏风较为稳定的条件下,煤体持续氧化升温采空区内的高温区域会逐渐形成于靠近漏风源的进、回风两侧距工作面3-10 m范围内,并随着时间推移,温度呈非线性升高的特征。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燃烧则会在进风一侧距工作面3-5 m区域内率先发生。通过现场实践,利用模拟得出规律成功地指导了现场工作面的回撤,证明了模拟结果能够正确地反应采空区温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原理 数值模拟 采空区 燃烧 回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自燃特征及注浆防灭火技术应用
8
作者 张运增 张福成 +5 位作者 马灵军 李龙 王光雄 许亚优 贺兵兵 常浩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2,共8页
保德煤矿排矸场煤矸石发生自燃,严重威胁煤矿生产以及污染大气环境。通过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得到了煤矸石样品在不同氧气氛围下的氧化反应特征。实验表明,氧气浓度与温度的下降可有效减缓煤矸石自燃程度,降低其自然发火可能,从而... 保德煤矿排矸场煤矸石发生自燃,严重威胁煤矿生产以及污染大气环境。通过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得到了煤矸石样品在不同氧气氛围下的氧化反应特征。实验表明,氧气浓度与温度的下降可有效减缓煤矸石自燃程度,降低其自然发火可能,从而为现场防灭火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煤矸石山火区采用注浆防灭火技术进行治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孔内浆液扩散半径大于10 m;采用立体注浆灭火方法可有效阻止深部区域漏风,对深部区域降温明显,区内大部分区域温度已降至50℃以下,火区治理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自燃 防灭火 注浆工艺 火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成像技术在浅部火区范围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马灵军 邓军 刘文永 《陕西煤炭》 2011年第3期57-60,共4页
乌兰矿和白芨沟煤矿地表火区形成的原因和方式比较复杂,其浅部火区主要以露头火区和渣台火区为主,伴随矿井的开采,地表裂隙的贯通,在负压供风条件下,地表浅部火区CO通过裂隙进入采空区,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在采用红外热成像... 乌兰矿和白芨沟煤矿地表火区形成的原因和方式比较复杂,其浅部火区主要以露头火区和渣台火区为主,伴随矿井的开采,地表裂隙的贯通,在负压供风条件下,地表浅部火区CO通过裂隙进入采空区,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在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乌兰矿和白芨沟矿浅部火区进行多次探测后,通过对探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确定了目前状态下乌兰矿和白芨沟矿浅部火区自燃程度和燃烧面积,为现阶段防灭火方案效果评价及其下一步防灭火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浅埋火区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防灭火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灵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年第3期38-39,共2页
介绍了氮气防灭火技术在灵新煤矿L1316综采工作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实践证明,该技术在综采工作面防灭火应用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氮气 防灭火技术 注氮方式 制氮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废弃油井影响的采煤工作面有害气体运移规律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忠全 黄光利 +1 位作者 马灵军 程建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0-74,共5页
为解决双马煤矿废弃油井内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工作面威胁安全生产的难题,在双马煤矿I0104106工作面马探23废弃油井进行了试验应用,对油井影响区域的H2S运移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对油井影响区域的瓦斯和H2S灾害进行分析预警,并采用地面超前封... 为解决双马煤矿废弃油井内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工作面威胁安全生产的难题,在双马煤矿I0104106工作面马探23废弃油井进行了试验应用,对油井影响区域的H2S运移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对油井影响区域的瓦斯和H2S灾害进行分析预警,并采用地面超前封堵、采前预注碱性吸收液主动治理和采中喷射中高压碱性溶液逐级吸收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技术,最后对受废弃油井影响的区域进行治理效果评价,构建起评估、预警、治理、评价"四位一体"灾害防控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评估、预警、治理、评价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完整有效,有效控制了双马煤矿煤体中H2S涌出扩散体积分数,保障了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油井 采煤工作面 瓦斯 硫化氢 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自燃煤层综放试验面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文华 马灵军 《西北煤炭》 2004年第3期20-24,共5页
针对磁窑堡二矿高韧性易自燃煤层进行综放开采工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以“均压、注胶、注氮”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保证了综放试验面防火安全和各项试验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 易燃煤层 综放面 防灭火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