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23例的临床特点及术后中长期随访报告
1
作者 邱敏 林秀石 +7 位作者 田晓军 陆敏 卢剑 侯小飞 赵磊 王国良 马潞林 张树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后中长期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24年1月,我科对23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分别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行肾部分切除术者,通过经腹入路或经腹膜后入路,游离并阻断...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后中长期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24年1月,我科对23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分别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行肾部分切除术者,通过经腹入路或经腹膜后入路,游离并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并对创面进行缝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游离肾动静脉及输尿管,Hem-o-lok夹闭后切断,再将肾脏装袋取出。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8例腹腔镜手术,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7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73~229 min,中位数149 min;阻断时间9~35 min,中位数21 min;出血量10~100 ml,中位数20 ml;术后住院时间3~28 d,中位数6 d。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10~232 min,中位数123 min;出血量5~200 ml,中位数10 ml;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核分级(WHO/ISUP分级)Ⅰ~Ⅱ级。23例术后随访7~121个月,平均53个月,其中10例随访>3年,9例随访>5年。1例术后1年发现对侧肾脏病变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病理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此后复查显示双肾有囊肿,距第1次术后7年发现双肾实性结节,考虑复发,主动监测2年(每3~6个月复查CT),病情稳定;1例术后29个月发现贲门管状腺癌,行胃镜下切除,随访121个月无复发;余21例无复发。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好,但部分病例会复发或合并多原发癌,术后应注意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 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时肾动静脉的处理 被引量:26
2
作者 马潞林 黄毅 +6 位作者 卢剑 洪锴 肖春雷 王国良 侯小飞 田晓军 陈忠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肾切除过程中处理肾脏血管的经验。方法52例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全麻,健侧卧位。腰部3个trocar穿刺入路(2个10mm,1个5mm)。自制水囊扩张器扩张后腹腔,首先分离肾动脉,尽量远离肾门,分离1~2cm即可用直线切割器切断,肾...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肾切除过程中处理肾脏血管的经验。方法52例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全麻,健侧卧位。腰部3个trocar穿刺入路(2个10mm,1个5mm)。自制水囊扩张器扩张后腹腔,首先分离肾动脉,尽量远离肾门,分离1~2cm即可用直线切割器切断,肾静脉同法处理。注意肾动脉、静脉分离时沿纵轴即主干方向游离,否则易撕裂血管。结果52例肾动静脉分离切断过程顺利。6例肾动脉为双支动脉,1例为三支动脉。5例肾静脉为双支静脉。1例精索静脉损伤出血改为开放手术。术后无血管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直线切割器切断肾动静脉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切除术 肾静脉 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的解剖标志 被引量:25
3
作者 马潞林 黄毅 +4 位作者 田晓军 侯小飞 赵磊 卢剑 洪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途径行肾癌根治术的解剖标志. 方法 2002年11月~2004年7月,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46例.第1个trocar位置在第12肋下缘2 cm骶棘肌外侧交界处,第2个trocar位置在髂嵴上缘中点,或髂前上嵴内上方2 cm左右,第3个trocar在腋...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途径行肾癌根治术的解剖标志. 方法 2002年11月~2004年7月,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46例.第1个trocar位置在第12肋下缘2 cm骶棘肌外侧交界处,第2个trocar位置在髂嵴上缘中点,或髂前上嵴内上方2 cm左右,第3个trocar在腋前线与肋弓下2 cm交界处.首先寻找腰大肌为背侧标志,膈肌为肾上极后侧标志,肾上腺为肾上方内侧标志,腹膜为腹侧标志.肾静脉位于肾动脉前下方.分离右肾静脉应常规分至下腔静脉汇合处.直线切割器分别切除肾动、静脉.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 min(60~25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3 ml(20~1 000 ml).肾上腺切除32例,占69.6%(32/46).1例由于解剖标志不清出血改为开放手术;1例直线切割器切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了1/2;腹膜损伤4例.46例随访1~20个月,平均9个月.1例因肾癌肝转移,术后1年死亡,余45例无瘤生存. 结论良好的解剖标志是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切除 解剖 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例报告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潞林 黄毅 +1 位作者 卢剑 肖春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报道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的体会。 方法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利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 3例。平均年龄 6 9岁 ,肿瘤平均直径 3 5cm ,用自制水囊扩张后腹腔后 ,沿肾周脂肪囊游离肾脏 ,用直线切割器分别切断肾动脉 ... 目的 报道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的体会。 方法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利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 3例。平均年龄 6 9岁 ,肿瘤平均直径 3 5cm ,用自制水囊扩张后腹腔后 ,沿肾周脂肪囊游离肾脏 ,用直线切割器分别切断肾动脉 ,肾静脉 ,遂将肾装入自制的肾袋中 ,扩大切口至 5cm~ 6cm ,将肾取出。 结果  3例手术均获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 3 3h ,出血少 ,均未输血。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 2例 ,颗粒细胞癌 1例。 结论 后腹腔镜切除肾癌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癌 根治术 肾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附5例报告)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潞林 张树栋 +1 位作者 邱敏 肖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6月共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5例,术中所用的自制通道由一个聚碳酸酯倒锥形装置和一个无菌手套制作而成。取脐旁约3 cm切口,置入自制通道,将13 mm,11 mm,5 m... 目的探讨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6月共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5例,术中所用的自制通道由一个聚碳酸酯倒锥形装置和一个无菌手套制作而成。取脐旁约3 cm切口,置入自制通道,将13 mm,11 mm,5 mm,3个trocar放入其中,使用超声刀及分离钳等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在距肾实质约0.5 cm处剥离囊壁并取出,最后缝合切口。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7.6 min(66~93 min),平均出血量11 ml(5~2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2 d(5~7 d),术后随访4.8月(2~7个月),无并发症。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医师,自制通道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单孔 肾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8例报告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潞林 黄毅 +4 位作者 方玉江 江华 侯小飞 袁炯 宋世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40-140,共1页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效果。 方法 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皮质腺瘤 7例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例 ,所有肿瘤均在右侧 ,直径均 <6cm。 结果  8例腹腔镜手术都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 2 .2小时 ;术中平均出血量 70ml;...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效果。 方法 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皮质腺瘤 7例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例 ,所有肿瘤均在右侧 ,直径均 <6cm。 结果  8例腹腔镜手术都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 2 .2小时 ;术中平均出血量 70ml;术后平均禁食时间是 1.5天。 结论 经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具有切口小 ,创伤小 ,出血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并发症7例总结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潞林 赵磊 +7 位作者 黄毅 卢剑 肖春雷 王国良 田晓军 侯小飞 张树栋 洪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745-746,共2页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5月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22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5.7%。第1例精索静脉损伤,中转开放手术止血,出血量约1000ml,输血800ml。第2例副肾动脉出血,术中仅用超声...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5月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22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5.7%。第1例精索静脉损伤,中转开放手术止血,出血量约1000ml,输血800ml。第2例副肾动脉出血,术中仅用超声刀切断,术后20h血压下降至90/60mmHg,再次手术,用4号线结扎副肾动脉,出血约600ml,输血400ml。第3例腔静脉损伤为用直线切割器切割闭合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一半,但未出血。第4例为直线切割器切断肾动脉后残端喷血,又上2个钛夹,出血停止。第5、6例为剪断动脉时误伤肾静脉,1例用Hem-o-lok控制近心端,另1例用10个钛夹纵行夹闭肾静脉止血。第7例为胰尾漏,术后引流液体最多时达300ml,引流液淀粉酶26000U/L。结果腔静脉损伤者术后随访30个月,未见异常;胰尾漏者术后随访1年,肾窝无积液,无胰腺炎;其余5例随访20~40个月均未见异常。结论腹腔镜下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损伤,处理的原则是提高气腹压至18~20mmHg,镇静地钛夹夹闭出血点,必要时及时改为开放手术。保持引流管通畅可以有效地治疗胰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癌 肾切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被引量:24
8
作者 马潞林 黄毅 +5 位作者 肖春雷 赵磊 卢剑 罗康平 王国良 侯小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不放支架管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3月经腹腔镜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9例 ,平均年龄 5 5岁 ,7例曾行体外震波碎石 (ESWL)治疗无效 ,经B超和IVP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 ...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不放支架管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3月经腹腔镜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9例 ,平均年龄 5 5岁 ,7例曾行体外震波碎石 (ESWL)治疗无效 ,经B超和IVP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 ,结石直径 0 8cm~ 1 8cm。 结果  8例获得成功 ,1例中转开放取石 ,手术时间 0 8h~ 10h ,平均 3 5h ,失血量平均 35ml(10ml~ 70ml) ,漏尿时间 2天~ 2 1天 ,平均 7天 ,全部病例随访 2月~ 7月 ,平均 4 6月 ,所有病例肾盂积水缩小 1cm~ 3cm。 结论 后腹腔镜下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取石后不放支架管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适宜结石 >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切开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推动我国腹腔镜泌尿外科发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马潞林 那彦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并发症 泌尿外科 发展 手术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腔镜技术及其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潞林 张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以尽可能小的创伤和尽可能美容的切口完成手术,是每个外科医师的美好愿望。自1987年Mouret等完成了世界首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外科学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创外科时代。随后于1991年Clayman等^[2]。首次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 以尽可能小的创伤和尽可能美容的切口完成手术,是每个外科医师的美好愿望。自1987年Mouret等完成了世界首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外科学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创外科时代。随后于1991年Clayman等^[2]。首次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了肾切除术,在此之后泌尿外科医师在微创外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逐渐成为了应用微创技术解决患者病痛的先行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之外科医师创造性的不断展现,单孔腔道腹腔镜内镜手术(1aparo endoscopicsingle sitesurgery,LESS)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技术应运而生,使微创外科的发展再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很有可能给外科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LESS手术理论上的优势在于隐藏瘢痕而达到美容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减少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目前该技术已经得到外科医师的认可并得以应用于临床。本文就LESS技术及其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医师 临床应用 腹腔镜技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单孔 微创外科 术后恢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潞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11期593-593,617,共2页
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已达到或超过90%,但移植肾半寿期和长期存活率提高并不明显.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已成为阻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也是二十一世纪肾移植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慢性移植肾失功 原因 影响因素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白细胞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35例肾囊肿 被引量:52
12
作者 侯小飞 马潞林 +4 位作者 黄毅 赵磊 田晓军 卢剑 张荣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35例采用全麻 ,水囊扩张后腹膜腔 ,通过腰大肌、腹膜返折、膈肌脚等标志找到并暴露肾囊肿 ,超声刀距肾实质 3~ 5mm将囊壁切除去顶。 结果  35例肾囊肿顺利切除去顶 ,手术时...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35例采用全麻 ,水囊扩张后腹膜腔 ,通过腰大肌、腹膜返折、膈肌脚等标志找到并暴露肾囊肿 ,超声刀距肾实质 3~ 5mm将囊壁切除去顶。 结果  35例肾囊肿顺利切除去顶 ,手术时间 15~ 6 0min ,平均 32min。术中出血量 5~ 6 0ml,平均 35ml。术后住院 3~ 6d。 3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 ,1例怀疑囊性腺癌。 35例随访 1~ 2 2个月 ,1例术后 1个月B超复查仍有直径 1 5cm囊肿 ,余未见囊肿复发。可疑腺癌者随访 1年 ,胸片及肝肾B超无肿瘤生长及转移灶。 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腹腔镜 肾囊肿 去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近端及肾结石:单中心140例报告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可 肖春雷 +4 位作者 刘余庆 张树栋 郝一昌 田雨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5-1068,1087,共5页
目的评价标准化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近端及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对140例输尿管近端及肾结石采用标准化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前均行KUB、IVP或CTU检查,38例肾结石术前预置双J管10... 目的评价标准化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近端及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对140例输尿管近端及肾结石采用标准化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前均行KUB、IVP或CTU检查,38例肾结石术前预置双J管10~14 d,术中应用纤维或电子纤维输尿管软镜和200μm钬激光光纤,先输尿管硬镜探查留置导丝及导引鞘,再置入输尿管软镜碎石,合并输尿管近端结石者先用硬镜使结石回退进入肾盂再用软镜处理。术后留置双J管,口服药物排石1~2个月,2个月内复查KUB。结果手术时间36~243 min,平均114.7 min;估计出血量2~100 ml,平均11.4 ml。除4例髓质海绵肾外,肾结石清除率91.7%(77/84);肾及输尿管近端结石清石率94.8%(129/136)。结石负荷>2 cm者,平均手术时间128.5 min(63~213 min),结石清除率71.4%(10/14)。术前预置双J管与未置双J管的患者一期进镜成功率分别为100%(38/38)和82.0%(41/50)。术后住院1~5 d,平均3.6 d。未出现严重损伤性并发症。8例术后出现严重尿源性感染,菌血症发生率5.7%(8/140),其中肾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9.1%(8/88),结石负荷>2 cm者发生率28.6%(4/14)。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患者,采用标准化技术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输尿管近端及肾结石安全有效,但对于结石负荷>2 cm者,有效性、安全性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输尿管近端结石 肾结石 钬激光 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2 位作者 郝一昌 肖春雷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单侧一期MPCNL治...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单侧一期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73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预后因素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预后因素与术后发生SIRS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73例MPCNL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6例(15.0%)术后发生SIRS。与非SIRS组相比,SIRS组的结石负荷[(409.3±49.3)mm^2 vs.(370.7±77.7)mm^2,P=0.015]和术中灌注速度[(206.4±33.7)ml/min vs.(182.6±34.9)ml/min,P=0.002]均较高。合并糖尿病者MPCNL术后SIRS的发生率为30.0%(9/30),无糖尿病者为11.9%(1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SIRS发生相关的预后因素包括:糖尿病史(OR=2.998,95%CI 1.023~8.779,P=0.045),结石负荷≥400 mm^2(OR=3.038,95%CI 1.111~8.303,P=0.030),灌注速度≥200 ml/min(OR=4.969,95%CI 1.869~13.209,P=0.001)。结论糖尿病史、较高结石负荷以及较高的术中灌注速度,是一期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SIRS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石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3 位作者 肖春雷 侯小飞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膀胱肿瘤16例,术中汽化切割肿瘤直达深肌层,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肾移植术后膀胱肿瘤16例,术中汽化切割肿瘤直达深肌层,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术后患者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平均手术时间34.1 min(15~60 min)。术后随访时间14~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肿瘤复发率50.0%(8/16),其中87.5%(7/8)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表明,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7.040,95%CI:1.411~35.121,P=0.017)与肿瘤直径≥3 cm(HR=8.230,95%CI:1.055~59.834,P=0.046)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肾移植术后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切除效率高,安全性较好。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大多数病例术后2年内复发,原肾马兜铃酸肾病、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移行细胞癌 膀胱 复发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9例报告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茁 田晓军 +5 位作者 马潞林 刘可 邓绍晖 庞林涛 鞠文龙 王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2-324,328,共4页
目的评估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10月9例难治性OAB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包括体验性治疗与永久性植入两部分。术后使用三... 目的评估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10月9例难治性OAB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包括体验性治疗与永久性植入两部分。术后使用三代喹诺酮类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比较永久植入术后与体验治疗术前的排尿日记(包括5 d平均24 h排尿次数、5 d平均24 h每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O’Leary-Sant评分(O’Leary-Sant problem and symptom index,OPSI)及其中的问题指数评分(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和症状指数评分(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等。随访患者是否发生手术不良反应,刺激作用不良反应及装置不良反应。结果 9例体验治疗后疗效满意,均接受永久性调节器长期植入治疗,永久植入成功率为100%。体验治疗与永久植入术时间间隔为6~22 d,(9.6±5.0)d。术后随访3~8个月,(6.1±1.5)月。体验治疗术前平均24 h排尿次数(34.0±16.7)次,明显多于永久植入术后末次随访排尿次数(18.0±4.5)次(t=3.648,P=0.007);术前平均24 h每次排尿量(106.5±44.6)ml,明显少于永久植入术后末次随访排尿量(140.8±38.3)ml(t=-4.314,P=0.003)。体验治疗术前OABSS(10.8±1.7)分、OPSI(31.6±2.4)分、ICPI(14.4±1.1)分、ICSI(17.1±1.6)分,末次随访时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6.3±3.3)分(t=5.946,P=0.000)、(16.0±3.5)分(t=9.061,P=0.000)、(6.8±2.5)分(t=7.667,P=0.000)、(9.2±2.6)分(t=6.475,P=0.000)。未发生感染、出血、神经或血管损伤等手术不良反应,植入位点疼痛、新发疼痛、肠道功能变化、短暂轻度的电击感等刺激作用不良反应,电极断裂、电极短路、功能异常、部件腐蚀、感染等装置不良反应。结论 SNS对于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OAB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排尿障碍 尿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余庆 卢剑 +2 位作者 肖春雷 黄毅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 目的比较2μm连续波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NMIBC的临床资料,体内有金属异物或需应用生理盐水作为膀胱灌洗液者选择2μm激光(n=65),其余选择TURBT(n=122)。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肉眼血尿及住院时间。根据肿瘤数目、大小、是否原发、病理分期及分级分为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2组整体及各亚组的无复发生存率,并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短于TURBT组[(36.5±10.0)min vs.(40.9±9.5)min,t=-3.015,P=0.003]。TURBT组术中26例(21.3%)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高于2μm激光组(0%)(P=0.000)。2μm激光组术后肉眼血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TURBT组[(2.3±1.1)d vs.(3.0±1.4)d,t=-3.759,P=0.000;(4.0±1.5)d vs.(4.5±1.4)d,t=-2.275,P=0.024]。2组均随访12~32个月,中位数均为18个月,2μm激光组膀胱肿瘤复发率21.5%(14/65),TURBT组为29.5%(36/122),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1.413,P=0.235)。但在肿瘤直径≥3.0 cm的患者中,2μm激光组术后复发率为15.8%(3/19),低于TURBT组(42.5%,17/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μm激光手术可以改善其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χ2=4.482,P=0.0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直径≥3.0 cm肿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URBT vs.2μm激光相对危险度=3.810,P=0.039)。结论经尿道2μm连续波激光治疗NMIBC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与TURBT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闭孔神经反射,促进术后患者恢复。对于直径≥3.0 cm肿瘤,2μm激光手术治疗NMIBC的复发率低于TUR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 连续波激光 经尿道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再入院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肖春雷 陈忠新 +3 位作者 田晓军 卢剑 庄申榕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较严重并发症需再入院原因。 方法 分析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14例 )、电汽化术 (3例 )、激光切除术 (9例 )及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1例 )后再入院共 2 7例的...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较严重并发症需再入院原因。 方法 分析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14例 )、电汽化术 (3例 )、激光切除术 (9例 )及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1例 )后再入院共 2 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再入院原因为术后膀胱内大出血 4例 ,尿潴留 15例 ,尿道狭窄 3例 ,膀胱颈挛缩 2例 ,严重尿频 2例 ,尿失禁 1例。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的各种手术方式均可产生后期严重并发症 ,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 前列腺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再入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6cm)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马然 邱敏 +2 位作者 马潞林 刘余庆 卢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6 cm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5年10月经后腹腔途径行肾上腺肿物切除73例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40例,年龄13~79岁,(46.6±16.0)岁,左侧32例,右侧41例,肿物最大径线6~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6 cm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5年10月经后腹腔途径行肾上腺肿物切除73例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40例,年龄13~79岁,(46.6±16.0)岁,左侧32例,右侧41例,肿物最大径线6~15.2 cm,(8.2±2.0)cm。结果完成后腹腔镜手术70例,手术时间(159.4±64.0)min;中转开放手术3例。术中出血≤100 ml 55例,100~400 ml 11例,>400 ml 7例,输血7例。术中并发症7例,均发生在肿瘤直径>9 cm的病例中,包括膈肌损伤2例(其中1例合并腔静脉损伤大出血),腔静脉损伤出血1例,腹膜损伤4例。术后住院时间(7.5±1.2)d。术后病理肾上腺髓脂肪瘤18例,嗜铬细胞瘤16例,节细胞神经瘤9例,肾上腺皮质腺瘤5例,其他良性病变19例;肾上腺转移癌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随访3~36个月,失访14例,转移癌扩散1例,肾积水2例。结论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术者,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6 cm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其中直径>9 cm肾上腺肿瘤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切除术 巨大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20
作者 田雨 卢剑 +6 位作者 肖春雷 马潞林 田晓军 侯小飞 赵磊 王国良 洪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4月~2012年3月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诊断和治疗21例上尿路疾病。术中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截石位。输尿管硬镜探查至输尿管上段并留置导丝,置入软镜导入鞘,软镜探查输尿管...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4月~2012年3月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诊断和治疗21例上尿路疾病。术中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截石位。输尿管硬镜探查至输尿管上段并留置导丝,置入软镜导入鞘,软镜探查输尿管上段、肾盂及各肾盏并处理结石。有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患者可直视下置入导丝,进软镜行探查术。输尿管狭窄,逆行探查困难者,可建立皮肾通道,使用软镜顺行探查。结果 12例结石均一次碎石成功,未发生输尿管穿孔、撕脱等术中并发症,均无输血。4例术后出现发热,经抗炎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无脓肾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KUB平片,双J管无移位,3例在肾区或输尿管走行区可见颗粒状高密度影。1个月后复查B超,残留结石均自行排出。6例肾盂占位探查者,5例一次手术完成探查,1例第1次进镜困难,留置输尿管支架1个月后行二次手术,手术顺利。3例膀胱癌术后输尿管狭窄,其中1例经输尿管皮肤造口逆行进输尿管软镜,2例行经皮肤肾造瘘顺行进输尿管软镜,均在镜下完成探查,解除狭窄,手术满意。结论输尿管软镜具有安全、微创、灵活,可完整探查上尿路集合系统等优势,并可同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