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儿童剧创作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潇婧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8期116-118,共3页
儿童剧是戏剧门类中的重要分支,而且它是唯一一个以受众群体命名的戏剧形式,它主要是面向儿童创作的戏剧作品,向儿童传递"真善美",以期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等。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戏曲儿童剧,而这正是向... 儿童剧是戏剧门类中的重要分支,而且它是唯一一个以受众群体命名的戏剧形式,它主要是面向儿童创作的戏剧作品,向儿童传递"真善美",以期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等。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戏曲儿童剧,而这正是向青少年传播戏曲艺术的新形式,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又应该有不同样式的戏曲儿童剧,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儿童剧 创作 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广场到剧场——西藏藏戏《诺桑法王》传统本和改编本
2
作者 马潇婧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39-341,共3页
西藏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戏剧类型。西藏早期受印度佛教的影响,所以在传统藏戏的剧本中佛教思想也深深的融入其中,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依托和归宿。因为现实中人性的力量太小,所以只能依靠神性来完成一种人性的抗争,... 西藏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戏剧类型。西藏早期受印度佛教的影响,所以在传统藏戏的剧本中佛教思想也深深的融入其中,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依托和归宿。因为现实中人性的力量太小,所以只能依靠神性来完成一种人性的抗争,宣扬弃恶扬善、因果报应的佛学思想,所以这样一种内容体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藏戏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场地。传统藏戏《诺桑法王》就是很有典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后来西藏藏剧团在20世纪80年代对这个剧本进行了改编,这两个剧本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也印证了西藏藏戏由广场艺术到剧场艺术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藏戏 剧本 广场演出 剧场演出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神动容 内发外化——茅威涛表演艺术探析
3
作者 马潇婧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2-95,共4页
越剧在新时期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员,而茅威涛作为其中一个突出代表,不仅在自身表演上精益求精,而且对越剧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对于茅威涛表演艺术的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推动越剧的创新发展,而且对整个戏曲的... 越剧在新时期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员,而茅威涛作为其中一个突出代表,不仅在自身表演上精益求精,而且对越剧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对于茅威涛表演艺术的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推动越剧的创新发展,而且对整个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威涛 戏曲表演 越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不一样的慈禧,一段不一样的历史——观新编京剧《曙色紫禁城》
4
作者 马潇婧 《戏剧之家》 2015年第5X期17-,共1页
新编京剧《曙色紫禁城》由金牌编剧何冀平根据自己的作品《慈禧与德龄》改编而成。本文主要从"有血有肉的慈禧形象"、"丰富多彩的剧本"、"存在的问题"三方面,对该剧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新编京剧 《曙色紫禁城》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重的肉身与回归的本真——刍议《山羊不吃天堂草》
5
作者 马潇婧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9期88-90,共3页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山羊不吃天堂草》改编自曹文轩的同名小说,中国儿艺将这部戏定义为"成长戏剧",也就是说这是针对青少年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是针对即将面临成长和成熟的少年而创作的戏剧作品。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与...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山羊不吃天堂草》改编自曹文轩的同名小说,中国儿艺将这部戏定义为"成长戏剧",也就是说这是针对青少年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是针对即将面临成长和成熟的少年而创作的戏剧作品。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认识的普通意义上的儿童剧有一定的区别,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其在故事情节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重的肉身 本真 《山羊不吃天堂草》 成长戏剧 儿童剧 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家将故事戏人物创作的独特性
6
作者 马潇婧 《剧影月报》 2018年第6期32-33,共2页
杨家将故事戏在我国京剧和梆子声腔剧种中广泛演出,虽然各剧种剧目有诸多相似,但人物形象却各不相同,独具特色。杨家将故事戏中所塑造的人物内心丰富,充满着精神力量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杨家将故事戏能够一直繁盛演出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杨家将 生命价值 自由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与戏曲交互融合的“演员”表演与表演空间变化研究
7
作者 马潇婧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49-52,共4页
在当前社会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艺术之间的交互融合已经成为常态。作为两种本质不同的艺术,戏曲和动画有着不同的媒介,由于不同媒介之间的矛盾性,在戏曲与动画的交互融合过程中,戏曲表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艺术形... 在当前社会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艺术之间的交互融合已经成为常态。作为两种本质不同的艺术,戏曲和动画有着不同的媒介,由于不同媒介之间的矛盾性,在戏曲与动画的交互融合过程中,戏曲表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戏曲舞台表演融入动画影像和动画技术之后,舞台空间和演员表演的本质发生了一定变化。动画吸收了戏曲表演、造型、故事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自身的影像空间,强化了对意境美的追求,展现了中国动画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转向与民族性特点。本文正是基于对戏曲表演变化的分析,以戏曲动画、戏曲动漫剧的创作为例,探究交互融合后艺术形态的表演新特征,总结其未来发展中所要具备的本质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动画 空间再造 意境 动画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表演——刍议戏曲动画表演基础
8
作者 马潇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戏曲动画脱胎于中国戏曲艺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动画。戏曲艺术是运用歌舞表演讲述故事,在与画面讲述故事的动画艺术融合后,戏曲动画是否仍存在“表演”成为其创造的关键问题。事实上,戏曲动画中不仅存在表演而且正... 戏曲动画脱胎于中国戏曲艺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动画。戏曲艺术是运用歌舞表演讲述故事,在与画面讲述故事的动画艺术融合后,戏曲动画是否仍存在“表演”成为其创造的关键问题。事实上,戏曲动画中不仅存在表演而且正是以“人”为主体的动画歌舞表演。它以戏曲程式化表演作为范式,又带有鲜明的动画表演特征,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戏曲动画表演体系。因此,本文以戏曲动画表演为研究对象,从表演本体特征、表演主体等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戏曲动画表演的拆解,以期探讨其“表演性”“民族性”“主体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动画 动画表演 表演主体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剧《梅花魂》:女性筋骨与叙事焦虑
9
作者 马潇婧 《艺苑》 2024年第6期47-50,共4页
上海越剧院复排的越剧《梅花魂》将1958年和1981年两个演出版本进行糅合重组,对剧情故事进行了精简,削弱了复杂的政治线索,试图通过强化爱情线的完整性来突出越剧抒情、诗意化的特征。但是纵观全剧演出,为了保证传统剧情框架的完整性,... 上海越剧院复排的越剧《梅花魂》将1958年和1981年两个演出版本进行糅合重组,对剧情故事进行了精简,削弱了复杂的政治线索,试图通过强化爱情线的完整性来突出越剧抒情、诗意化的特征。但是纵观全剧演出,为了保证传统剧情框架的完整性,强化爱情内容却并未完善人物彼此的情感递进,不仅消解了剧目试图突出的袁(雪芬)派固有的女性叙事动力和悲情色彩,而且在情节困局中显示出了一种性别叙事的胆怯与焦虑。主创试图给出这个剧目新的阐释和解读,但在致敬与叛逆之间,仍然显露出内在题旨精神的女性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梅花魂》 袁派 女性筋骨 叙事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戏曲角色创造美学的戏曲动画角色创造研究
10
作者 马潇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3-78,共6页
戏曲动画中含有丰富的戏曲艺术的基因,并且以其为创造的范式。其中最鲜明的体现就在于戏曲动画角色的创作过程,因为角色是承载故事、风格、运动等的基础。事实上,戏曲角色创作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美学特征,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戏曲动画的角色... 戏曲动画中含有丰富的戏曲艺术的基因,并且以其为创造的范式。其中最鲜明的体现就在于戏曲动画角色的创作过程,因为角色是承载故事、风格、运动等的基础。事实上,戏曲角色创作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美学特征,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戏曲动画的角色创造。尤其是从戏曲演员真人的实在的、运动的、美的身体表达到动画的非真人的虚拟的、集体经验的“身体”的转化过程,这是戏曲动画与观众共同约定的审美逻辑,也是戏曲动画角色表演能够被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关键。本文基于此,从戏曲动画的角色身体创造角度切入,分析其如何在遵循戏曲角色“貌离神合”“程式表演”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动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角色创造 戏曲角色 程式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意”类型动画的生命精神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潇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7,共6页
诗意类型动画是中国学派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墨动画、戏曲动画等。创作者秉承着中国水墨画、戏曲诗意的抒情特征进行创作并体现了独特的诗意特征。首先,在动画中创作者不仅关切生命本质并通过特殊的超越空间来观照生命、释放生命... 诗意类型动画是中国学派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墨动画、戏曲动画等。创作者秉承着中国水墨画、戏曲诗意的抒情特征进行创作并体现了独特的诗意特征。首先,在动画中创作者不仅关切生命本质并通过特殊的超越空间来观照生命、释放生命、安顿生命。最终,动画呈现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生命动感。其次,动画中创造了独特的诗意动画运动规律,体现了生命的韵律动感,将歌舞、水墨与动画技术相融合。在当前的数字时代,诗意类型动画呈现了一种特殊的生命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境 生命动感 观照 生命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限定空间下的视觉快感与叙事失重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潇婧 《剧影月报》 2023年第6期31-33,共3页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领衔,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杭州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一台好戏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于2023年3月28日在杭州蝴蝶剧场拉开驻场演出帷幕,历经近5个多月的时间,来自不同越剧...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领衔,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杭州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一台好戏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于2023年3月28日在杭州蝴蝶剧场拉开驻场演出帷幕,历经近5个多月的时间,来自不同越剧团的5组青年演员完成了近百场演出,并在大麦、豆瓣、抖音等平台获得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出品 视觉快感 茅威涛 越剧团 《新龙门客栈》 限定空间 文化传媒 百越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梅兰芳表演美学的京剧动画表演研究
13
作者 马潇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8-74,共7页
京剧动画是动画与京剧相结合的特殊民族动画类型。其在表演上以京剧的程式化表演作为依托,又吸收了梅兰芳表演的改革思想和立象表意的实践追求,形成了戏剧化、弹性化、程式化的动画歌舞表演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京剧动画表演的基本原... 京剧动画是动画与京剧相结合的特殊民族动画类型。其在表演上以京剧的程式化表演作为依托,又吸收了梅兰芳表演的改革思想和立象表意的实践追求,形成了戏剧化、弹性化、程式化的动画歌舞表演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京剧动画表演的基本原则和表演核心的深入分析,具体解读了“移步不换形”的京剧改革思想和创造身体意象的表演追求对京剧动画表演形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动画 身体动作 歌舞表演 梅兰芳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化本体到情感引擎——越剧《枫叶如花》叙事的两重解码
14
作者 马潇婧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创排的越剧《枫叶如花》以革命女烈士华枫为原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华东局情报女特工、共产党员华枫奉命潜入中国台湾,为解放军传递国民党驻台湾的军事情报,后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剧目仍遵循了杨...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创排的越剧《枫叶如花》以革命女烈士华枫为原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华东局情报女特工、共产党员华枫奉命潜入中国台湾,为解放军传递国民党驻台湾的军事情报,后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剧目仍遵循了杨小青导演一贯的“诗化”叙事手法,又在叙事“引擎”中以人物的“精神超越”为基底突破了传统模式结构,将意象化的“英雄如花,驭风而舞”核心题旨贯穿剧目始终,强化了诗化叙事的独特意蕴,增添了多重情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化 诗化叙事 多重情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军事情报 精神超越 壮烈牺牲 中国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时代三维水墨动画的发展和市场化路径探索
15
作者 马潇婧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以来,三维技术赋能使水墨动画创作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实现了从传统胶片到数字技术的创作跃升。三维水墨动画也由此诞生,不仅在视觉呈现上保留了水墨动画的飘逸生动、虚实相生的特点,又透过三维空间呈现出立体层次,而且... 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以来,三维技术赋能使水墨动画创作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实现了从传统胶片到数字技术的创作跃升。三维水墨动画也由此诞生,不仅在视觉呈现上保留了水墨动画的飘逸生动、虚实相生的特点,又透过三维空间呈现出立体层次,而且在制作效率和创作成本上达到了市场化的可能。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大众需求的询唤之下,三维水墨动画在“变”与“不变”的创作发展中不断探索着市场化的路径。从新时代三维水墨动画的创作实例切入,探讨其对传统水墨动画的创作重构和市场破局之路,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体系的水墨动画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墨动画 市场化 创作重构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世界、非线性组合、交互机制——数智时代影游融合电影叙事策略的三重解码
16
作者 马潇婧 管海琪 《电影文学》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数智时代,影游融合电影经历了传统游戏改编到游戏化叙事演变,将故事世界重构和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游戏化实现的底层逻辑,叙事策略变革成为影游融合共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如此,游戏体验机制的介入,使观众的感知需求由传统观看上升... 数智时代,影游融合电影经历了传统游戏改编到游戏化叙事演变,将故事世界重构和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游戏化实现的底层逻辑,叙事策略变革成为影游融合共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如此,游戏体验机制的介入,使观众的感知需求由传统观看上升到体验崇拜。“全息甲板”沉浸神话成为一种可能,这既是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重塑升级,又是对未来电影发展边界的可能拓宽。现以经典影游融合类电影为研究对象,从“故事世界重构”“非线性组合”“交互机制”三重结构解码其叙事策略,解读数智技术赋能的独特文本结构,以期探索叙事策略演变为未来影游融合共生艺术的叙事结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非线性叙事 交互机制 影游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重构、情感沉浸、重返舞台--新世纪以来戏曲电影创作的三重思考
17
作者 马潇婧 《电影文学》 2025年第8期59-66,共8页
随着越剧电影《新龙门客栈》的上映,戏曲电影重新激发了大众的关注。其实新世纪以来,作为戏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戏曲电影不断进行创作探索,尤其是数智技术的介入,戏曲电影从传统叙事、纪录功能走向多元影像表达和情感沉浸,传统的观照关... 随着越剧电影《新龙门客栈》的上映,戏曲电影重新激发了大众的关注。其实新世纪以来,作为戏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戏曲电影不断进行创作探索,尤其是数智技术的介入,戏曲电影从传统叙事、纪录功能走向多元影像表达和情感沉浸,传统的观照关系被新技术优化,并对舞台表演进行了再度反哺。可见电影性的强化突出影片的“戏曲性”,缓解了戏影融合的矛盾,这是戏曲电影研究的焦点。基于此,以新世纪以来的戏曲电影为研究对象,关注新技术驱动的戏曲电影美学和创作发展,聚焦空间重构、情感沉浸和重返舞台三重结构进行重思,以期为未来戏曲电影的创作发展梳理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情感引擎 空间重构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