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戏曲儿童剧创作探析 |
马潇婧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7 |
1
|
|
2
|
从广场到剧场——西藏藏戏《诺桑法王》传统本和改编本 |
马潇婧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3
|
聚神动容 内发外化——茅威涛表演艺术探析 |
马潇婧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4
|
一个不一样的慈禧,一段不一样的历史——观新编京剧《曙色紫禁城》 |
马潇婧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5
|
沉重的肉身与回归的本真——刍议《山羊不吃天堂草》 |
马潇婧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0 |
|
6
|
杨家将故事戏人物创作的独特性 |
马潇婧
|
《剧影月报》
|
2018 |
0 |
|
7
|
动画与戏曲交互融合的“演员”表演与表演空间变化研究 |
马潇婧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8
|
“人”的表演——刍议戏曲动画表演基础 |
马潇婧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越剧《梅花魂》:女性筋骨与叙事焦虑 |
马潇婧
|
《艺苑》
|
2024 |
0 |
|
10
|
基于戏曲角色创造美学的戏曲动画角色创造研究 |
马潇婧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中国“诗意”类型动画的生命精神研究 |
马潇婧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限定空间下的视觉快感与叙事失重 |
马潇婧
|
《剧影月报》
|
2023 |
1
|
|
13
|
基于梅兰芳表演美学的京剧动画表演研究 |
马潇婧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4
|
从诗化本体到情感引擎——越剧《枫叶如花》叙事的两重解码 |
马潇婧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3 |
0 |
|
15
|
数字媒体时代三维水墨动画的发展和市场化路径探索 |
马潇婧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23 |
0 |
|
16
|
重构世界、非线性组合、交互机制——数智时代影游融合电影叙事策略的三重解码 |
马潇婧
管海琪
|
《电影文学》
|
2025 |
|
|
17
|
空间重构、情感沉浸、重返舞台--新世纪以来戏曲电影创作的三重思考 |
马潇婧
|
《电影文学》
|
20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