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耳清膏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减轻小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龚梦元 张博 +4 位作者 朱泽恩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钱伟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1,共9页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腺的焦亡形态;体外以266-6细胞系作为实验载体验证槐耳对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评价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利用ROS荧光探针检测腺泡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槐耳治疗明显改善了小鼠AP的严重程度,HE染色表现为胰腺内腺泡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减少等,同时伴有血清淀粉酶水平下降;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发现,槐耳治疗有效抑制小鼠胰腺组织内焦亡相关分子NLRP3、GSDMD等的表达;进一步的电镜观察发现槐耳治疗降低炎症状态下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此外,体外实验发现,槐耳干预能显著降低胰腺腺泡细胞266-6的ROS水平,且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能被槐耳有效抑制。结论槐耳能有效减轻AP的严重程度,这一效应是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胰腺腺泡细胞焦亡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槐耳清膏 细胞焦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饮酒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分析:一项基于UK Biobank的自然人群研究
2
作者 赵锦鹏 马翼飞 +3 位作者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杨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新诊断AP 176人,未患AP 59512人)。收集目标人群入组时的手术史、饮食习惯等,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其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以目标人群中有“饮酒类型”记录的人群为亚组,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酒类摄入量及增长量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熟菜1~4汤匙,患AP风险分别为不摄入熟菜的44%(HR=0.44,95%CI:0.20~0.95)、39%(HR=0.39,95%CI:0.19~0.82)、42%(HR=0.42,95%CI:0.20~0.89)和41%(HR=0.41,95%CI:0.19~0.88);每天摄入2和3杯咖啡患AP风险为不摄入咖啡人群的45%(HR=0.45,95%CI:0.27~0.75)和39%(HR=0.39,95%CI:0.21~0.72);有胆源性疾病(BD)但未行胆囊切除术(CHO)患AP风险为无BD且未行CHO的7.82倍(HR=7.82,95%CI:5.30~11.54),有BD且行CHO患AP的风险仅为无BD且未行CHO的2.15倍(HR=2.15,95%CI:1.15~4.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酒类的摄入量均不影响AP的发生,但在此基础上纳入不同酒类摄入增长量后的结果表明,烈酒摄入增长量每升高1瓶/周、患AP的风险增长1.05倍(HR=1.05,95%CI:1.02~1.09,P<0.05)。结论在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群中,熟菜和适量的咖啡摄入是AP发生的保护因素;患BD且不切除胆囊为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患BD且进行CHO人群的AP发生显著降低;烈酒摄入增长量上升也是AP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UK Biobank数据库 长期饮酒习惯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实验性结肠癌的作用与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清涌 王亚峰 +2 位作者 徐军 张梅 BJ Rowlands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在Wistar大鼠实验性结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致癌物1 ,2 二甲基联苯 (DMH)每周 1次皮下注射 2 0周建立大鼠结肠癌模型 ,给予L 精氨酸溶液口服 ,对照组皮下注射EDTA ,大鼠共分为 6组 ,每组 1 8~ 2 0只。 2 ...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在Wistar大鼠实验性结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致癌物1 ,2 二甲基联苯 (DMH)每周 1次皮下注射 2 0周建立大鼠结肠癌模型 ,给予L 精氨酸溶液口服 ,对照组皮下注射EDTA ,大鼠共分为 6组 ,每组 1 8~ 2 0只。 2 2周后处死动物 ,研究肿瘤特性、全血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素PHA的反应、T细胞亚型 (CD2 ,CD4,CD8)及血浆胃泌素浓度变化。结果 精氨酸可明显降低结肠癌的体积 ,而对结肠腺瘤则无明显差异。早期全程应用精氨酸明显减少侵犯到粘膜下层的腺癌数量 ,刺激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素的反应并提高T细胞亚型的分布。但精氨酸不改变CD4/CD8比率以及胃泌素的浓度。结论 精氨酸降低实验性结肠癌的生成可能与其非特异性刺激机体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这种作用在肿瘤发生早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结肠癌 免疫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清涌 张东 沙焕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4,共4页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胰腺癌细胞表面表达β1和β2受体。β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亚硝基4-(甲基亚硝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可以刺激胰腺癌细胞增殖。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有:①激活...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胰腺癌细胞表面表达β1和β2受体。β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亚硝基4-(甲基亚硝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可以刺激胰腺癌细胞增殖。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有:①激活β受体可以刺激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通路,导致AA代谢产物的增加并激活转录因子;②NNK诱导k-ras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激活;③通过β受体的激活可以转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也存在,如吸烟和精神因素。目前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能可以用于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胰腺癌 危险因素 受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清涌 沙焕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关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对于AP发病的机制,目前主要有胰酶自身消化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炎症因子与细胞介质学说、细胞内钙超载学说、肠道细菌易位与"二次打击"... 关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对于AP发病的机制,目前主要有胰酶自身消化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炎症因子与细胞介质学说、细胞内钙超载学说、肠道细菌易位与"二次打击"学说、氧化应激与NO作用学说等。白藜芦醇因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而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近年来,本课题就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做了系统的文献分析,认为白藜芦醇可以从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从而起到缓解AP造成的胰腺损害及由此引发的多器官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白藜芦醇 多器官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加强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教育 被引量:34
6
作者 马清涌 申素纲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2期341-342,共2页
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提高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是办好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核心,是重视医学留学生临床教育的关键。如何做好临床教育始终是承担医学留学生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探索医学留学生临床学习的途径、方法,... 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提高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是办好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核心,是重视医学留学生临床教育的关键。如何做好临床教育始终是承担医学留学生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探索医学留学生临床学习的途径、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临床医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清涌 《肝胆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胰腺 重症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建勇 马清涌 +2 位作者 孙青 刘学民 徐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9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白藜芦醇治疗组I(RES1,5mg/kg)、白藜芦醇治疗...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9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白藜芦醇治疗组I(RES1,5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RES2,10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I(RES3,20mg/kg)等5 组,每组18 只。术后3、6、12h各剖杀6只,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腹水的性质、量,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观察治疗组和模型组生存率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治疗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明显下降,死亡率降低,腹水量减少(P<0.05)。结论 白藜芦醇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率,减少腹水量可能与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藜芦醇 实验研究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大鼠模型 逆行胰胆管 治疗组 炎症介质 穿刺注射 死亡率 腹水量 胆酸钠 水平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珂 任予 +3 位作者 何建军 张云锋 陈武科 马清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主要组分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及其关键组分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90例人乳腺癌组织中H...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主要组分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及其关键组分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90例人乳腺癌组织中Her2、E-cadherin、β-catenin以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表达正常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27.3%)显著低于E-cadherin表达缺失组(75.0%);β-catenin异常表达组中Cyclin D1过表达率(83.3%)显著高于β-catenin正常组(40.7%)。Her2阳性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73.5%)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19.6%)。当Her2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同时存在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在一些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表达,并且其异常表达与Her2的阳性表达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能够协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 Her2 WNT信号传导通路 E-cadherin β-catenin 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内NO、MDA、ET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小刚 刘青光 +2 位作者 潘承恩 马清涌 张梅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 (Obstructivejaundice ,OJ)大鼠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 (MDA)、内皮素 (ET)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重结扎切断大鼠胆总管造成OJ模型 ,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模型组 )和丹参注射...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 (Obstructivejaundice ,OJ)大鼠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 (MDA)、内皮素 (ET)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重结扎切断大鼠胆总管造成OJ模型 ,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模型组 )和丹参注射液 (治疗组 ) ,各组于术后 7d和1 4d观察肝组织匀浆NO2 - +NO3- 、MDA、ET含量 ,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胆道梗阻 7d和 1 4d后大鼠肝组织中NO2 - +NO3- 、MDA含量较正常鼠明显增加 ,两者不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升高 ;肝组织中ET含量亦明显增高 ,且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丹参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NO2 - +NO3- 与模型组无差异 ,而MDA和E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血浆ALT、AST明显降低 ,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降低OJ大鼠肝内MDA、ET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NO MDA ET 影响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内皮素 丹参注射液 梗阻性黄疸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磊 沙焕臣 +2 位作者 马清涌 李琦 张庆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SAP模型组、RES治疗组和SAP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0g/L牛磺...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SAP模型组、RES治疗组和SAP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0g/L牛磺胆酸钠1mL/kg制备模型,RES组于制模后5min将10g/LRES溶液(20mg/kg)通过阴茎背静脉给药,术后分别在3、6、12h取材。免疫组化SAB法观察回肠固有层及其血管ICAM-1和VCAM-1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同时观察肠道组织SOD和MDA的含量。结果ICAM-1和VCAM-1在SO组呈弱表达,而在SAP组中高表达,RES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SAP组回肠组织的MDA水平升高明显(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RES能明显抑制肠组织中MDA和血清中TNF-α水平而增强SOD活性(P<0.05)。结论RES在SAP的发生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TNF-α的产生,抑制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ICAM-1 VCAM-1 丙二醛 TNF-α 超氧化物岐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COX-2和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琦 沙焕臣 +2 位作者 马清涌 张磊 张庆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RES)组。以40g/L牛...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组、白藜芦醇治疗(RES)组。以40g/L牛黄胆酸钠0.1mL/100g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RES组术后立即经阴茎背静脉注射RES(20mg/kg)。分别于术后3、6、12h取材,进行胰腺组织学评分;检测胰腺组织环氧化酶2(cyclcoxygenase-2,COX-2)、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含量。结果RES组胰腺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P<0.05)。SAP组COX-2、i NOS的表达和NO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RES组COX-2的表达在6、12h较SAP组明显下降,i NOS和NO在各时间点均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COX-2和i NOS的表达改善胰腺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藜芦醇 微循环 COX-2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秦勇 马清涌 +1 位作者 党晓燕 沙焕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器官组织SOD、MDA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白藜芦醇治疗组各18只)。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器官组织SOD、MDA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白藜芦醇治疗组各18只)。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白藜芦醇溶液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术后4 h剖杀,观察腹水量及胰、肝、肺、肾和肠壁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组织学变化及白藜芦醇对其影响。结果模型组的胰、肺、肝、肾、小肠组织SOD活性降低、而MDA水平增加;白藜芦醇可明显升高胰、肺、肝、肠、肾组织的SOD活性,降低各组织的MDA水平,同时白藜芦醇可减轻大鼠各器官组织病理损害,以胰腺组织为主。结论氧自由基参与了SAP的病理生理过程。白藜芦醇可提高SAP大鼠多器官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而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藜芦醇 氧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与NF-κB通路对胰腺癌缺氧调节及肿瘤进展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恒通 彭波 +4 位作者 马清涌 张东 韩亮 张珉 沙焕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观察HIF-1α与NF-κB通路在胰腺癌缺氧调节中的作用,及对下游增殖、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缺氧培养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分别在0、4、6、8 h时间点用Realti me-PCR和Western blot测定HIF-1α及下游相关因子VEGF、CX... 目的观察HIF-1α与NF-κB通路在胰腺癌缺氧调节中的作用,及对下游增殖、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缺氧培养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分别在0、4、6、8 h时间点用Realti me-PCR和Western blot测定HIF-1α及下游相关因子VEGF、CXCR4、5-LOX和COX-2的表达变化;用RNAi技术干扰HIF-1α,及用PDTC封闭NF-κB的表达,观察它们对胰腺癌细胞缺氧调节及肿瘤进展的作用。结果随缺氧时间推移,HIF-1α及下游相关因子相应上调,其中HIF-1α在mRNA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仅在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当HIF-1α表达被干扰后,其下游相关因子也相应下调,显示了对HIF-1α的依从性;当NF-κB表达被PDTC封闭后,HIF-1α及其下游相关因子呈下调趋势。结论缺氧状态下,胰腺癌细胞通过NF-κB及HIF-1α途径进行自我调节,上调下游相关因子的表达,导致增殖、侵袭、转移力增强。并且NF-κB有可能是HIF-1α的上游调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NF-ΚB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雷 马清涌 +1 位作者 王铮 李震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4-266,27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损伤与肺组织选择素(选择素P、选择素E)表达的关系及白藜芦醇对肺损伤的作用。方法96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溶剂组。用40 g/L牛黄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胰腺炎模型,治疗组在建模后立...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损伤与肺组织选择素(选择素P、选择素E)表达的关系及白藜芦醇对肺损伤的作用。方法96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溶剂组。用40 g/L牛黄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胰腺炎模型,治疗组在建模后立刻经阴茎静脉注射溶解于吐温80溶剂中的白藜芦醇(10 mg/kg)。术后3、6、12 h取材,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数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脏毛细血管内皮选择素P、选择素E表达。结果治疗组肺组织损害明显较模型组肺组织轻(P<0.05);随时间推移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数及肺组织MPO活力逐渐增高,而治疗组BALF中白细胞数及肺组织MPO活力在各时间段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选择素P、E在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治疗组表达较弱。结论在胰腺炎肺损伤中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肺脏毛细血管内皮选择素表达,使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减少,炎性细胞局部浸润降低,而达到治疗胰腺炎肺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胰腺炎 肺损伤 选择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沙焕臣 马清涌 +2 位作者 JHA Rajiv Kumar 徐复国 马振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组和白藜芦醇(r...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组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3、6、12h采集标本。生化方法进行肝功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 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TNF-α和IL-6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胰腺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和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caspase-3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RES组和DEX组肝功损害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RES组和DEX组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SAP组(P<0.05)。SAP组出现明显细胞肿胀、毛细血管淤血、血栓形成、线粒体肿胀和细胞凋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RES组和DEX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RES组Bax、caspase-3mRNA表达显著低于SAP组(P<0.05),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SAP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RES组各项指标与DEX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降低SAP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起到减轻SAP介导的肝脏功能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藜芦醇 肝功能损害 BAX Bcl-2 caspase-3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盆腔放疗靶区及直肠剂量分布与受照射体积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孜 杨蕴一 +2 位作者 王蕊华 王娟 马清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1,37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适形放疗时靶区及直肠剂量分布与受照射体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Ⅱa-Ⅲb患者共45例,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盆腔体外照射(传统对穿野照射、四野盒式照射、四斜野和五野照射)的剂量分布比...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适形放疗时靶区及直肠剂量分布与受照射体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Ⅱa-Ⅲb患者共45例,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盆腔体外照射(传统对穿野照射、四野盒式照射、四斜野和五野照射)的剂量分布比较,观察靶区直肠受照射体积与剂量分布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盆腔适形放疗之四野对穿模式与其他模式及普通二野照射模式比较,其CTV剂量分布稍差,但能够满足治疗需求;接受照射的直肠体积内D90、D80、D50等剂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仅D30差异不大;四野对穿模式显示出直肠接受剂量与受照体积呈反向相关关系。结论宫颈癌选择适形放疗能够使直肠接受辐射剂量的体积缩小,剂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适形放疗 剂量分布 靶区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ARP1促进胰腺癌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武帅 周灿灿 +2 位作者 韩亮 马清涌 仵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吉西他滨持续低浓度递增诱导法筛选耐药细胞株,高通量RNA-seq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通路指标,Chou-Ta...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吉西他滨持续低浓度递增诱导法筛选耐药细胞株,高通量RNA-seq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通路指标,Chou-Talalay计算药物联合协同指数,AutoDock预测小分子与蛋白质对接靶点。结果耐药细胞株较亲本细胞株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活化,白藜芦醇加强吉西他滨诱导的DNA损伤(P<0.01),白藜芦醇可以抑制DNA损伤修复关键分子PARP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表达并与吉西他滨发挥协同作用(CI<1),白藜芦醇与PARP1的CAT结构域存在预测对接靶点。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化疗耐药关键分子PARP1,并促进胰腺癌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白藜芦醇 吉西他滨 PARP1 化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和P5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霍雄伟 马清涌 +4 位作者 许康铃 孙学军 刘浩 车向明 盛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3-455,474,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5 3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0例甲状腺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 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TERT和P5 3的...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5 3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0例甲状腺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 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TERT和P5 3的表达。结果 hTERT和P5 3阳性率在甲状腺癌中增高 (P <0 .0 5 ) ;hTERT与P5 3阳性率在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或Ⅲ、Ⅳ期病例中增高 (P <0 .0 5 ) ;hTERT表达与P5 3表达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TERT与P5 3的过度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P5 3突变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TERT基因的表达 ,激活端粒酶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hTERT和P5 3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P53 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诱导胰腺癌细胞株PC-2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东 马清涌 +2 位作者 沙焕臣 胡恒通 郭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观察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是否通过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而产生抑制效应。方法利用特异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广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特异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丁氧胺干预诱导人胰腺癌PC-2细胞。R... 目的观察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是否通过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而产生抑制效应。方法利用特异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广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特异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丁氧胺干预诱导人胰腺癌PC-2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2细胞β受体的表达。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TUNEL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观察和分析PC-2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8的表达。结果PC-2细胞表达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尤以β2受体的表达占优势。Hoechst33342荧光染色、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三种受体阻断剂均诱导了PC-2细胞的凋亡,TUNEL染色法结果显示丁氧胺诱导的细胞凋亡率[(15.4±1.99)%]强于普萘洛尔[(11.25±1.95)%],而普萘洛尔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优于美托洛尔[(7.62±1.46)%]。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丁氧胺诱导的细胞凋亡率[(16.2±1.58)%]优于普萘洛尔[(14.7±1.96)%],而普萘洛尔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高于美托洛尔[(6.29±1.77)%]。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三种受体阻断剂诱导了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片段的表达,而Caspase-8未受影响。结论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阻断β2受体发挥内源性凋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胰腺癌细胞 普萘洛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