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发酵青金桔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1
作者 马泽威 张红建 +3 位作者 刘帅光 李荣丽 黄欢 郑联合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为寻找适宜青金桔(Citrus microcarpa)全果浆高酸环境条件下发酵的酵母菌,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青金桔全果浆自然发酵液中筛选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测序对分离菌种进行鉴定,并评价其生长性能及对温度、pH和葡萄糖浓度的耐... 为寻找适宜青金桔(Citrus microcarpa)全果浆高酸环境条件下发酵的酵母菌,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青金桔全果浆自然发酵液中筛选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测序对分离菌种进行鉴定,并评价其生长性能及对温度、pH和葡萄糖浓度的耐受性。对比分离菌株纯种发酵前后青金桔全果浆总酚、总黄酮、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考察分离菌株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青金桔全果浆中共分离得到3株酵母菌Y1、Y14和Y15。菌株Y1被鉴定为特立科拉毕赤酵母(Pichia terricola),菌株Y14、Y15均被鉴定为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酵母菌Y1、Y14和Y15均能耐受35℃、400 g/L葡萄糖和p H 2.0的环境条件。利用菌株Y1、Y14和Y15纯种发酵青金桔全果浆总酚、总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铜离子还原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提高20.65%、87.15%、20.45%、43.94%、34.08%、20.34%;19.22%、51.90%、18.31%、39.39%、25.94%、24.82%;19.97%、70.01%、22.92%、34.85%、30.85%、1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金桔 自然发酵 酵母菌 分离鉴定 耐受性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对青金桔酚类物质及其抑制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红建 刘帅光 +3 位作者 马泽威 王青松 田燕 郑联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为了解自然发酵对青金桔酚类物质变化及抑制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发酵前后青金桔可溶性总酚、总黄酮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率等变化情况,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傅里叶转换联用质谱仪... 为了解自然发酵对青金桔酚类物质变化及抑制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发酵前后青金桔可溶性总酚、总黄酮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率等变化情况,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傅里叶转换联用质谱仪鉴定了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种类,筛选了发酵前后酚类差异代谢物及其富集通路。最后,基于相关系数分析了酚类差异代谢物对抑制以上消化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然发酵可使青金桔中可溶性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升9.20%、23.68%,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率提升11.90%~28.50%;青金桔中共检测到酚类物质52种,发酵未改变酚类物质种类,但可使川陈皮素、咖啡酸、牡荆素等9种酚类物质显著增加,甲氧沙林显著降低(P<0.01),显著影响以上酚类差异代谢物变化的通路有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及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Ⅰ通路;川陈皮素、芹菜素、咖啡酸、山奈酚这4种酚类差异代谢物与抑制以上三种消化相关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自然发酵可促进青金桔中可溶性总酚、总黄酮释放,提升消化相关酶抑制活性,其可作为青金桔加工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青金桔 酚类 差异代谢物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胰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青金桔中19种酚类物质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帅光 张红建 +3 位作者 马泽威 王青松 吴豪 郑联合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4年第1期51-58,63,共9页
为探究青金桔果实中酚类及柠檬苦素的组成及含量,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套同时测定青金桔中19种酚类及柠檬苦素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了海南青金桔不同部分(果皮、果肉及果汁)中酚类及柠檬苦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检出限... 为探究青金桔果实中酚类及柠檬苦素的组成及含量,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套同时测定青金桔中19种酚类及柠檬苦素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了海南青金桔不同部分(果皮、果肉及果汁)中酚类及柠檬苦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52~2.344μg/mL、定量限为0.173~7.813μg/mL,且线性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较好(0.993~0.999);各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01%~0.32%、0.84%~4.74%,回收率为95.54%~101.64%,RSD为0.11%~4.83%,表明该方法检测精密度良好,具有较好的定性、定量作用;稳定性及重复性RSD在3.79%以内,表明该法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青金桔果实中主要的多酚化合物为:根皮素-3′,5′-二-C-β-葡萄糖苷、橙皮苷、新西兰牡荆苷、圣草次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其中根皮素-3′,5′-二-C-β-葡萄糖苷在果皮中含量高达3053.667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酚类物质。果皮中酚类化合物和柠檬苦素含量及种类多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金桔 高效液相色谱 多酚 柠檬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青金桔果浆中主要有机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含量变化
4
作者 刘帅光 张红建 +3 位作者 马泽威 王青松 曾令莉 郑联合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7期159-167,共9页
为探究青金桔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情况,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发酵青金桔中7种有机酸的检测方法,测定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有机酸... 为探究青金桔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情况,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发酵青金桔中7种有机酸的检测方法,测定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有机酸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自然发酵对青金桔果浆滋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有机酸在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优异,检测限0.114~0.416μg/mL,定量限0.393~1.388μg/mL,精密度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6.72%以内,保留时间RSD在0.12%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3.29%~102.74%,稳定性、重复性试验RSD均在3.67%以内。自然发酵使7种有机酸含量明显改变,0~56 d的发酵期可分为3个阶段,即0~7 d发酵初期、10~35 d发酵稳定期、42~56 d发酵后期。发酵初期有机酸总量逐渐增加,柠檬酸、酒石酸、草酸、乙酸、琥珀酸含量明显增加,青金桔果浆酸味口感增强;发酵稳定期柠檬酸、酒石酸等含量变化趋于稳定,青金桔果浆口感丰富度和口感温和度增加;发酵后期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均呈现明显降低,酸味与苦味得到改善,口感丰富度进一步增强。综上,自然发酵可明显改变青金桔中有机酸含量,并对改善其滋味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青金桔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 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聚类分析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椰子水中拮抗乳酸菌筛选鉴定及抑菌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雅 姜海燕 +3 位作者 马泽威 王学梅 李从发 刘四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56-162,共7页
该文以来自于自然发酵椰子水中生长良好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来自于病死肉鸡的耐药性致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再进行耐受性复筛,得到一株优良菌株A32,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A32在椰子水中能保持旺盛生... 该文以来自于自然发酵椰子水中生长良好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来自于病死肉鸡的耐药性致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再进行耐受性复筛,得到一株优良菌株A32,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A32在椰子水中能保持旺盛生长1 d~4 d,活菌数维持8 lg cfu/mL~9 lg cfu/mL,能大量产酸,最低pH值为3.55、总酸最高达17.09 g/L。蛋白酶和高温处理对其抑菌活性几乎不产生影响,上调pH值至5.0时其抑菌活性消失。抑菌活性与其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A32所产抑菌物质主要为有机酸类,具体种类有苹果酸、柠檬酸和乳酸等,其中苹果酸比例达64%以上。推测菌株A32在椰子水中高活性抑菌作用可能与其较低的pH值、较高的总酸和苹果酸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水 乳酸菌 抑菌活性 苹果酸 鸡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