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原子吸附单壁碳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志红 陈俊佳 +2 位作者 李鹏 马江将 李克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2136,共10页
本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磁性原子Fe、Co、Ni吸附在扶手椅型(8,8)单壁碳纳米管(SWCNT)后吸附体系的吸附能、磁矩、电子结构、电子转移和介电性能。计算结果表明Fe、Co、Ni与(8,8)SWCNT壁外部的结合比与内... 本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磁性原子Fe、Co、Ni吸附在扶手椅型(8,8)单壁碳纳米管(SWCNT)后吸附体系的吸附能、磁矩、电子结构、电子转移和介电性能。计算结果表明Fe、Co、Ni与(8,8)SWCNT壁外部的结合比与内部的结合更强,最稳定吸附位点分别为外部穴位、外部穴位和外部顶位。Fe、Co、Ni吸附(8,8)SWCNT后,引入了新的电子能级和态密度峰,Fe@SWCNT和Co@SWCNT吸附体系发生自旋极化,表现出磁性,但Ni@SWCNT体系仍保持自旋非极化,无磁性。此外,磁性原子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介电函数低能区域的实部和虚部,增强SWCNT的极化强度和介电损耗。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碳纳米管在电磁防护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单壁碳纳米管(SWCNT) 电子结构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光子晶体薄膜可见光和微波波段传输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亚丽 贾琨 +3 位作者 张晗 马江将 雷忆三 明海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一维金属光子晶体薄膜是由金属-介质多层结构组成的等效均匀的各向异性超构材料。相比单层金属膜层,该结构在色散调控方面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在该结构中由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的存在,可实现倏逝波的定向传输。在本文中,等效介质理... 一维金属光子晶体薄膜是由金属-介质多层结构组成的等效均匀的各向异性超构材料。相比单层金属膜层,该结构在色散调控方面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在该结构中由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的存在,可实现倏逝波的定向传输。在本文中,等效介质理论、时域有限元差分法(FDTD)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都表明,传输倏逝波的波长、频宽和强度可通过金属光子晶体结构调整实现主动设计。金属膜厚比例越小,传输波长的中心和截止波长越长,频带越宽。当金属膜层厚度小于SPP穿透深度时,可获得宽频段的倏逝波的传输。同时,对金属光子晶体在微波波段的传输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微波波段等效介电常数为负,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该结构的屏蔽效能远大于厚度相近的ITO薄膜的电磁屏蔽效能。在厚度只有几百纳米时,该结构即可实现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通过金属光子晶体薄膜可实现电磁屏蔽材料的薄膜化、轻质化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光子晶体薄膜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可见光透光率 电磁屏蔽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定向碳纳米管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克训 马江将 +2 位作者 赵亚丽 周必成 江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7-32,共6页
垂直定向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其成为碳纳米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可控制备是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概述了近年来垂直定向碳纳米管的常用制备方法(热化学气相沉积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垂直定向碳纳米管在热... 垂直定向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其成为碳纳米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可控制备是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概述了近年来垂直定向碳纳米管的常用制备方法(热化学气相沉积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垂直定向碳纳米管在热界面、光电、场发射和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一些具有优异性能的研究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定向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传感器 场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金属介质光子带隙材料的光学特性(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亚丽 李旭峰 +3 位作者 贾琨 马江将 李巧燕 魏学红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文描述了由不同厚度的ITO和Ag层制成的一维金属介质光子带隙材料1D M-D PBG的光学透射和反射特性。研究发现,单元尺寸小于80 nm的金属结构和较小的金属分数会导致光学透射率的提高。对于大于80 nm的单元尺寸,在可见光的低频和高频的... 本文描述了由不同厚度的ITO和Ag层制成的一维金属介质光子带隙材料1D M-D PBG的光学透射和反射特性。研究发现,单元尺寸小于80 nm的金属结构和较小的金属分数会导致光学透射率的提高。对于大于80 nm的单元尺寸,在可见光的低频和高频的频谱范围内反射率都相应增强。这是由于一种特殊结构和等离子体的带隙的作用。此外,在两个范围内的反射随着增加银膜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和扩大。结构引起的反射光谱随着单位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由于等离子体光子带隙的反射超出光学范围。研究结果对1D M-D PBG光学滤波器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光子晶体 光学透射率 光学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碳纳米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克训 马江将 +6 位作者 张泽奎 马晨 贾琨 刘伟 张捷 李静 王东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29,共7页
基于碳纳米材料有序结构优异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研究了其在新型电磁防护材料中的应用,结合环氧树脂与碳纳米有序结构在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的显著优势,论述了环氧树脂基碳纳米管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和碳纳米管有序纳米结构研究... 基于碳纳米材料有序结构优异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研究了其在新型电磁防护材料中的应用,结合环氧树脂与碳纳米有序结构在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的显著优势,论述了环氧树脂基碳纳米管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和碳纳米管有序纳米结构研究,通过电磁仿真优化设计构筑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得出8~12 GHz电磁波段屏蔽效能≥82.96 dB的理想结构模型,为环氧树脂基碳纳米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研究开发提供了指导,有利于该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在国防、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电磁屏蔽 理想模型 有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ransparent electromagnetic-shielding film based on one-dimensional metal–dielectric periodic structures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亚丽 马富花 +3 位作者 李旭峰 马江将 贾琨 魏学红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40-546,共7页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optical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alternating ITO and Ag layers. This approa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omising way to obtain a light-weight, ultrathin and transparent shielding ...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optical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alternating ITO and Ag layers. This approa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omising way to obtain a light-weight, ultrathin and transparent shielding medium, which not only transmits visible light but also inhibits the transmission of microwav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total thickness of the Ag film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skin depth in the visible range and less than that in the microwave region. Theoret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a high dielectric/metal thickness ratio can enhance the broadband and improve the transmittance in the optical range. Accordingly, the central wavelength was found to be red-shifted with increasing dielectric/metal thickness ratio. A physical mechanism behind the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visible light is also proposed. Meanwhile, th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pared structures was found to exceed 40 dB in the range from 0.1 GHz to 18 GHz, even reaching up to 70 dB at 0.1 GHz, which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a single ITO film of the same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arent shields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ptical transmittance metal–dielectric periodic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