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法提取柚子皮多酚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亚惠 宿珠琳 +1 位作者 马永生 邹建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柚子皮多酚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提取柚子皮多酚提供数据支持,本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探究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柚子皮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柚子皮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3 min、提... 为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柚子皮多酚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提取柚子皮多酚提供数据支持,本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探究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柚子皮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柚子皮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3 min、提取温度40℃、料液比1∶55(g:m L)、乙醇浓度60%、提取功率560 W,该条件下柚子皮多酚提取量为7.589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皮 多酚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122
2
作者 马永生 傅强 +2 位作者 郭彤楼 杨凤丽 周祖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461,共7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随着普光1井、2井在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中喷出高产工业天然气流,发现了四川盆地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研究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以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形成的礁滩和白云岩组合以及...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随着普光1井、2井在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中喷出高产工业天然气流,发现了四川盆地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研究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以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形成的礁滩和白云岩组合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浅海开阔台地相沉积的粒屑滩、鲕粒滩为储层,后期埋藏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下寒武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烃源岩。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都对普光古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孔隙型气藏,其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经历了原生油藏阶段、气藏阶段和改造定型阶段。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对广大川东北地区勘探类似天然气藏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长兴组 飞仙关组 普光气田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 被引量:139
3
作者 马永生 牟传龙 +1 位作者 谭钦银 余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6-331,共6页
前人认为开江-梁平地区在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支早期为海槽沉积区,并称为“开江-梁平海槽”。由于对该区沉积格局的认识和确定直接涉及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因此,在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资料获得的新成果,从... 前人认为开江-梁平地区在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支早期为海槽沉积区,并称为“开江-梁平海槽”。由于对该区沉积格局的认识和确定直接涉及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因此,在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资料获得的新成果,从区域构造背景、海槽的概念和沉积等角度,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开江-梁平地区长兴期—早三叠世早期不是海槽沉积环境,而是碳酸盐台地中水体相对较深的台棚环境,且以沉积泥晶灰岩为主,并有高能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槽 台棚 沉积格局 开江-梁平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369
4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1-574,共14页
基于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规律、优质页岩表观特征、页岩储集层微观特征、保存条件与页岩气富集、可压裂性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出针... 基于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规律、优质页岩表观特征、页岩储集层微观特征、保存条件与页岩气富集、可压裂性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重要的地质认识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控制了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甜点段"优质页岩具备高有机碳含量、高脆性、高孔隙度、高含气性的特征;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储集空间;保存条件是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地质评价的关键因素;页岩气属"人工气藏",可压裂性评价是获得高产的核心;纳米级储集空间与赋存状态决定了页岩气具有特殊的渗流特征。对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实现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的新突破;(2)强化勘探实践,形成多层系全方位新发现;(3)研究开发生产规律,建立页岩气开发新模式;(4)创新思维,攻关新技术;(5)探索管理创新,形成页岩气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探开发 地质认识 一体化 甜点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成储成藏机理与油气藏开发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9 位作者 黎茂稳 李慧莉 朱东亚 邱楠生 庞雄奇 曾大乾 康志江 马安来 石开波 张军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7,共16页
基于钻井、地震、测井、测试以及实验分析等新资料,针对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成储、成藏和油气藏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持续攻关。研究表明:(1)断裂主导形成的储集体和古老层系白云岩储层是深层—超深... 基于钻井、地震、测井、测试以及实验分析等新资料,针对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成储、成藏和油气藏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持续攻关。研究表明:(1)断裂主导形成的储集体和古老层系白云岩储层是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两类重要的储层;以断裂为主导形成的规模储集体,根据成因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断裂活动过程中构造破裂形成的缝洞储集体、致密碳酸盐岩受断裂和流体双重改造形成的储集体与早期丘滩等高能相带受断裂和流体改造形成的储层;优势丘滩相、早期白云石化和溶蚀、酸性流体环境、膏盐岩封盖和超压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和保持的关键。(2)中国中西部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被动陆缘深水陆棚、碳酸盐缓坡等环境中,构造-热体制是控制深层—超深层油气藏赋存相态的重要因素,改造型动力场控制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与分布。(3)普光等高含硫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硫析出堵塞井筒,采用井筒溶硫剂配合连续油管解硫堵效果明显;基于沉积模拟的双重介质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可以精细刻画水侵前缘空间展布及变化,并据此提出气井全生命周期调、排、堵控水对策。(4)超深断控缝洞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敏感,渗透率随压力下降而显著降低,产量递减较快;凝析气藏相态变化快,压降显著影响凝析油采出程度;据此提出“注水+注天然气”重力驱油藏开发方法和“高注低采”天然气驱凝析气藏开发方法;采用分层次约束、逐级地质建模和流-固-热耦合的复合介质数值模拟有效提高了油气藏开发生产动态模拟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机理 礁滩相高含硫酸性气藏 超深断控缝洞油气藏 井筒硫沉积 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75
6
作者 马永生 郭旭升 凡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4,共5页
普光气田是中国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第一个储量大于1千亿m3的大气田。分析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地质特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储集层精细标定、储集层地质建模与正演的基础上,确定储集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储集层发育有利相带,... 普光气田是中国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第一个储量大于1千亿m3的大气田。分析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地质特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储集层精细标定、储集层地质建模与正演的基础上,确定储集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储集层发育有利相带,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进行储集层预测,建立了一套适合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的预测技术方法系列,预测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的分布,据此部署了7口井,其中完钻的普光4井获得高产气流,证实了储集层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飞仙关组 鲕滩储集层 地震响应 地震属性 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技术需求分析及攻关方向思考——以中国石化油气勘探为例 被引量:44
7
作者 马永生 张建宁 +1 位作者 赵培荣 蔡勋育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石化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逆时叠前偏移成像、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老区精细勘探和新区勘探突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复杂断块精细刻画、陆相砂岩岩性油气藏识别、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描述、致密砂岩储... 中国石化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逆时叠前偏移成像、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老区精细勘探和新区勘探突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复杂断块精细刻画、陆相砂岩岩性油气藏识别、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描述、致密砂岩储层精细预测和页岩气综合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取得勘探新成果的同时,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当前还面临着规模战略接替阵地不明朗、天然气勘探难度大、新增储量埋藏深和品位下降、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4个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和困难,在老区油气勘探中,一方面要重点发展高精度地震、油藏地球物理等技术,不断提高复杂地质体识别描述精度,提高复杂油气藏评价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开展高效环保物探技术攻关,创新性地应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成果,降低勘探投入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在新区新领域油气勘探中,要进一步深化地震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复杂条件下地震信号的激发与接收规律;强化物探技术创新,着力攻克极复杂地表和地下条件下地震采集技术难关,提高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品质,为油气发现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油气勘探 物探技术 需求分析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26
8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1-750,共10页
勘探思路从以构造圈闭为主转变为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在总结前人40年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与地震资料,建立了区内礁滩相沉积模式,深层碳酸盐岩... 勘探思路从以构造圈闭为主转变为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在总结前人40年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与地震资料,建立了区内礁滩相沉积模式,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三元控储”机理及“复合控藏”模式;外围构造在飞仙关组三段、四段鲕滩灰岩及嘉陵江组二段白云岩也取得了勘探上的较大突破;同时,形成了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理论体系及以储层综合预测为主的勘探技术系列。新的勘探成果表明区内具有多个勘探领域,是四川盆地未来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叠系 礁滩相白云岩 天然气成藏 川东北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技术对油气勘探的支撑与未来攻关方向思考——以中国石化油气勘探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地震勘探技术、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对未来油气勘探中存在的寻找石油储量战略接替困难、新增储量品位下降、...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地震勘探技术、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对未来油气勘探中存在的寻找石油储量战略接替困难、新增储量品位下降、埋藏深度增加、复杂勘探对象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技术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陆相隐蔽油气藏、海相油气藏、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山前带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海域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等7大领域,并分析了7个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指出了物探技术、井筒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主要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工程技术 技术需求 发展方向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其礁滩储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马永生 储昭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8-556,共9页
普光气田及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一系列重大发现,实现了按海相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和岩性气藏勘探思路寻找大型礁滩气藏的目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典型... 普光气田及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一系列重大发现,实现了按海相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和岩性气藏勘探思路寻找大型礁滩气藏的目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典型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建造过程及巨厚礁滩和鲕滩复合体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发现:普光气田长兴期台缘礁及开阔台地生屑滩和飞一、飞二段台缘和开阔台地鲕滩的垂向加积过程构筑了四川盆地和国内厚度最大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普光气田长兴礁起源于二级层序海泛期的陆棚环境,它建造成台地镶边,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空白反射;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台缘及台内鲕滩形成于二级层序高位期早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杂乱-不连续强反射。长兴礁及礁后沉积为后继飞仙关组鲕滩的形成提供了浅水高能背景。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角度,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由5个三级层序组成,而每个三级层序又由2~3个四级层序组成。碳酸盐岩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揭示了普光碳酸盐台地的演化过程。随着探井的钻探,碳酸盐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序揭示出普光气田礁、滩白云岩储层对称的高频旋回特征。在每一旋回内,孔隙度随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减小、白云石晶体的变粗而增大。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高频层序内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不仅为拓展今后礁滩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后继气藏开发具指导意义,是实现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深层 碳酸盐岩台地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优质储层 普光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AMDMDAAC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永生 邱化玉 +1 位作者 王少强 王才友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25,共4页
以硝酸铈铵 (CAN)为引发剂 ,对壳聚糖 (CS)和丙烯酰胺 (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的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品增强效果的影响。其最佳合成条件为 :反应温度 40℃ ,单体滴加时间 0 5h ,总反应时间... 以硝酸铈铵 (CAN)为引发剂 ,对壳聚糖 (CS)和丙烯酰胺 (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的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品增强效果的影响。其最佳合成条件为 :反应温度 40℃ ,单体滴加时间 0 5h ,总反应时间 5h ,CAN浓度为 0 4mmol/L ,m(CS) :m(AM) :m(DMDAAC) =1∶7 52∶0 48,反应体系pH值为 1 8,分子质量调节剂浓度 3 0 0mmol/L。当合成产物用量为 0 6 %时 ,可使纸张的裂断长增加 1 4 60m ,撕裂指数提高 1 5 5 %。与壳聚糖 -AM二元接枝共聚物相比 ,具有用量小、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丙烯酰胺 DMDAAC 接枝共聚 纸张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AM-DMC三元接枝共聚物对纸浆的增强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永生 邱化玉 +2 位作者 王建波 黄本玉 台夕市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研究了用微波辐射的方法进行壳聚糖和丙烯酰胺(AM)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反应条件与产物的接枝效果对麦草浆的增强作用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KPS浓度4mmol/L,辐射功率300W,辐射时间150s,m(... 研究了用微波辐射的方法进行壳聚糖和丙烯酰胺(AM)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反应条件与产物的接枝效果对麦草浆的增强作用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KPS浓度4mmol/L,辐射功率300W,辐射时间150s,m(壳聚糖):m(AM):m(DMC)=1:6:2,分子质量调节剂浓度为2mmol/L。当合成产物用量为0.5%时,对纸张的增强效果明显,可使纸张的裂断长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27.0%和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壳聚糖 丙烯酰胺 DMC 三元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永生 徐永平 +3 位作者 金礼吉 王宇 徐敬宜 刘姝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7,共3页
饲用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尤其是抗生素促长剂的滥用,导致动物体内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不断增强。耐药性细菌及其耐药基因会在动物、环境、人体之间水平传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限制饲用抗生素的... 饲用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尤其是抗生素促长剂的滥用,导致动物体内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不断增强。耐药性细菌及其耐药基因会在动物、环境、人体之间水平传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限制饲用抗生素的使用。研究表明,抗生素促长剂停用后,畜禽体内及动物性食品中耐药菌显著减少,相应地人体内耐药菌携带率亦随之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浆纤维的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永生 邱化玉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介绍了近十几年纸浆纤维改性的研究进展,除对纸浆纤维的常规化学改性和酶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外,着重介绍了几种纤维改性的新方法:浸渍处理、多层膜技术、空间基化纤维(spacered fiber)等。这些方法中,硅烷浸渍处理和多层膜技术都... 介绍了近十几年纸浆纤维改性的研究进展,除对纸浆纤维的常规化学改性和酶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外,着重介绍了几种纤维改性的新方法:浸渍处理、多层膜技术、空间基化纤维(spacered fiber)等。这些方法中,硅烷浸渍处理和多层膜技术都是首次用于纸浆纤维的改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浸渍处理中的填糖法对降低纸张的成本有重要的意义,机械预处理对提高二次纤维的强度性质特别有效。最后展望了纸浆纤维改性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浆 纤维改性 浸渍处理 多层膜技术 空间基化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反相胶乳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永生 耿启金 +1 位作者 邱化玉 王建波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壳聚糖和丙烯酰胺进行接枝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在油相体积与水相体积比为1:1、壳聚糖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8、引发剂(CAN)浓度为0.67 mmol/L、反应时间为4h、乳化及反应温度为50℃、乳化剂用量为7%、m_(Span-80):...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壳聚糖和丙烯酰胺进行接枝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在油相体积与水相体积比为1:1、壳聚糖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8、引发剂(CAN)浓度为0.67 mmol/L、反应时间为4h、乳化及反应温度为50℃、乳化剂用量为7%、m_(Span-80):m_(OP-10)=6:4、搅拌速度为1100 r/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稳定的胶乳,将其用作纸张增强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聚合 稳定性 纸张增干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降低动物脂肪沉积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永生 金礼吉 徐永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7,11,共4页
共轭亚油酸是由亚油酸衍生的一组位置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降低动物脂肪沉积是共轭亚油酸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表明,共轭亚油酸的降脂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和能量代谢,抑制脂... 共轭亚油酸是由亚油酸衍生的一组位置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降低动物脂肪沉积是共轭亚油酸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表明,共轭亚油酸的降脂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和能量代谢,抑制脂肪合成,诱导脂肪细胞凋亡等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脂肪沉积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类造纸化学品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永生 邱化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55,共5页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造纸工业中可作为纸张增强剂、助留助滤剂、表面处理剂、打浆助剂和造纸废水絮凝剂等。文章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壳聚糖 造纸化学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制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永生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32-37,共6页
表面活性剂在制革工艺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革的品质和性能。就制革的各个工序所用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介绍,并对制革工艺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制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AM-DMC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纸浆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永生 孙显慧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0,共5页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对明胶(Gel)和丙烯酰胺(AM)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合成反应条件与产物对NBKP浆增强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5℃,单体滴加30min,反应时...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对明胶(Gel)和丙烯酰胺(AM)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合成反应条件与产物对NBKP浆增强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5℃,单体滴加30min,反应时间4h,CAN浓度为5mmol/L,m(Gel):m(AM):m(DMC)=1:6:2,分子质量调节剂1mmol/L。当合成物用量为0.8%时,可使纸张的裂断长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了23.6%和24.1%,克服了使用未改性明胶用量大效果差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丙烯酰胺 DMC 接枝共聚 纸张干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用作木浆增干强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永生 邱化玉 《黑龙江造纸》 2007年第1期1-3,6,共4页
以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为原料,对较宽黏度范围和脱乙酰度范围的壳聚糖样品进行了筛选。以对木浆的增强效果为标准,从中选出了几种增强效果较好的样品。
关键词 壳聚糖 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 增干强剂 原料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